首页 » “四人帮”兴亡 » “四人帮”兴亡全文在线阅读

《“四人帮”兴亡》刘志坚奉命前来上海

关灯直达底部

刘志坚一行住进上海延安饭店之后,当天下午,江青就派人送来了“思想武器”,那便是“座谈会”的必读文件——《毛主席于1944年在延安看了〈逼上梁山〉后写给平剧院的信》[1]、《毛主席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以及《毛主席对文艺界的两次重要批示》。

文件送到不久,江青的“特使”到达延安饭店。此人并非部队干部,似乎与部队文艺座谈会无关,却介入了这一座谈会,表明此时他已成了江青的亲密伙伴。

他便是张春桥。刘志坚跟张春桥有过一段短暂的共事,那是1963年,中苏友协派出代表团参加苏联十月革命节,团长是刘志坚,副团长便是张春桥,不过,那次一起赴苏,只是一般的工作关系而已。

这一回,张春桥被“第一夫人”所看重,来接刘志坚,一起去坐落在华山路上幽静的丁香花园。这一回,江青住在那里。丁香花园,在寸土尺金的上海,难得拥有成片的绿草地和众多的树木。中共中央华东局一个高级招待所,设在那儿。以“丁学雷”为笔名的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组,在丁香花园之侧的一座小楼里,那“丁”便取义于丁香花园,而“学雷”乃学习雷锋之意。

刘志坚夹着公文包,在张春桥陪同下,步入江青住处[2]。

“哦,终于把解放军这座‘尊神’请来了!”江青笑道,“我的处境很困难,所以我去苏州求助于林总。现在,林总终于给了我支持!”

刘志坚习惯于“公事公办”。他打开公文包,逐字逐句地向江青转达一份电话记录。

那是叶群打给刘志坚的,要他仔细作了记录,所记的是林彪的一段话:“江青同志昨天到苏州来,和我谈了话。她对文艺工作方面在政治上很强,在艺术上也是内行,她有很多宝贵的意见,你们要很好重视,并且要把江青同志的意见在思想上、组织上认真落实。今后部队关于文艺方面的文件,要送给她看,有什么消息,随时可以同她联系,使她了解部队文艺工作情况,征求她的意见,使部队文艺工作能够有所改进。部队文艺工作,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不能满足现状,都要更加提高。”

林彪的这一段话,显然使江青感到非常高兴,林彪不仅对江青作了很高的评价,而且要她“指导”部队文艺工作,这就使由她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变得“名正言顺”。这个座谈会后来被加上“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这“委托”就源于此。

江青呢,她除了请刘志坚转达她对“林总”的谢意之外,还对刘志坚恭维了一番:“志坚同志,听主席说,你是劫法场出来的。我要很好地向你们这些出生入死的老同志学习。听说你过去写过诗,写过不少文章,在文艺方面也是内行。”

在这样双方客气了一番之后,江青说及“座谈会”怎么开:“请你们来,不是开什么会,主要是看电影,在看电影中讲一点意见。”

结束了这次见面性的谈话之后,下午5时,在锦江小礼堂,江青跟来自北京的一行六人见面,张春桥仍作陪。

江青宣布了会议的“纪律”:“不准记录,不准外传”,特别是“不准让北京知道”。江青甚至还查问,他们有没有带窃听器,看样子这座谈会是非常神秘的。

江青说起了为什么要印发毛泽东1944年1月9日关于平剧《逼上梁山》的信,信中有一段话:“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

江青借此发挥说,尽管主席早在1944年就明确地指出了,可是解放后,我们的文艺界不像样,仍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洋人死人统治着。现在,该是彻底扭转这种“历史的颠倒”的时候了!

江青这番话,使来自北京的军人们明白了“座谈会”要谈些什么——并不是“研究三大战役的创作”。

当晚,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尽地主之谊,宴请江青和刘志坚等六人,张春桥依然作陪。

晚上,江青在锦江小礼堂请刘志坚等看电影《逆风千里》。这是珠江电影制片厂1962年出品的故事片,编剧周万诚、方徨,导演方徨。影片描述1946年秋,国民党“千里驹”师被歼。解放军指导员宋志刚和一支小分队奉命押送被俘的国民党校级以上军官前往辽东军区驻地。一路上,腹背受敌,小分队“逆风千里”,终于完成了任务。这部影片虽是“地方”电影厂(这是对非军队系统电影厂的习惯称谓)拍的,但表现的是部队。江青一边看电影,一边说这部影片“美化敌人,把敌人当成主人公来描写,让敌人占领了我们的银幕”……刘志坚等只得“洗耳恭听”,又不准作记录,记不住她的意见又无法回去汇报……

就这样,“座谈会”在上海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