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人帮”兴亡 » “四人帮”兴亡全文在线阅读

《“四人帮”兴亡》王洪文当过五年半的兵

关灯直达底部

一个小脚女人出现在定海路崔家小屋。

她一口东北口音,长得颇为清秀。听说儿子王洪文已在上海成家,特地从长春赶来探望。她便是王洪文的母亲。

王洪文是在吉林省长春市市郊绿园区西新乡开源村长大的。

王洪文的父亲叫王国盛[3],母亲姓杨,称“王杨氏”。王国盛一辈子务农,耳朵有点聋,家境艰难。

那时农村,崇尚多子多孙。子孙多,家中的劳动力就多。王杨氏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王洪文是她的长子。按照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观念,王家骤添四个儿子,使王国盛异常欣喜。

儿子属“洪”字辈。王国盛给用“文武双全”为四个儿子命名:长子王洪文,次子王洪武,三子王洪双,四子王洪全。王洪文的妹妹叫王桂兰。王洪文的弟弟、妹妹及其后代,都是普通工人、农民。

当王洪文来到人世,飘扬在那里的已不是“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华民国”国旗,而是“红蓝黑白满地黄”的“满洲国”的五色国旗。长春成了“满洲国”的“首都”,改名为“新京”。

王洪文出生的前一年──1934年3月,溥仪在长春“登基”,成为“满洲帝国”的“皇帝”,年号为“康德”。所以,王洪文出生于“康德二年”。

王洪文的童年,是在日军铁蹄下度过的。

王家本来就清寒,加上子女又多,日子过得拮据。长子王洪文七岁,本是到了上学的年龄,却不得不到姨父家放猪。

表兄放学归来,在家中做功课,王洪文在旁边看了几眼,便遭讥笑:“你看得懂?还是放猪去吧!”

到了1945年,王洪文十岁,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长春街头,出现了苏联红军。

然而,紧接着,战火又在东北燃烧。国共两党在东北展开了大决战──著名的辽沈战役。

1948年,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的部署下,以一个纵队和七个独立师长期围困长春。经过激烈的战斗,10月15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长春震动。17日,长春国民党守军──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二万六千余人起义。19日,长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率四万七千多官兵投降。这一天,东北人民解放军进驻长春。

在饱受长年战乱之后,王洪文一家总算过上安定的生活。然而,父亲王国盛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

王洪文在家务农。空闲时候,喜欢钓鱼,给全家增添点鲜活的菜肴。

1951年4月,听说解放军在长春招兵,王洪文前去报名。父亲王国盛最初不同意王洪文参军,因为他已经染上肺病,身体虚弱,而王洪文是长子,已经16岁,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但是,王洪文坚决要求参军,父亲也就只好尊重儿子的意愿,同意他参军。

王洪文参军后,在部队当上了通信兵。

王洪文参军前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王洪文参军之后便随部队前往朝鲜作战。

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相当艰苦,对于王洪文来说,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王洪文在战场上的表现大体上是可以的。

不过,王洪文也显露出一些缺点。比如,爱睡懒觉,爱游山玩水,爱下河摸鱼。散漫的王洪文,在部队点名时,受到机关协理员的批评,他当场跟协理员吵开了。

王洪文在朝鲜作战三年,爬冰卧雪,冲锋陷阵,毕竟坚持下来了。

他戴着大红花回国后,从士兵升为军官,而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出身贫苦农民之家,从1951年4月到1956年9月又经过五年半部队生活的锻炼,而且又是中共党员,这成为王洪文日后政治生涯中的重要“资本”。

就在王洪文有了点“出息”的时候,劳累了一辈子的父亲王国盛,却在王洪文参军后的第三年,受肺病的折磨,在长春去世。王洪文曾赶回长春,伤感地大哭了一场。

虽说转业之后没有当上“官”,但毕竟分配在人人羡慕的上海滩;虽说小屋那么简陋,但毕竟有了自己的家。

母亲风尘仆仆,千里而来,本想享享儿子的福。可是,小小的10平方米,怎能容三人同屋长住?

她离去了,还是回长春老家。

“娘,等以后我出了头,一定接你来享清福!”在上海北站的月台上,王洪文对即将离别的母亲,说出了这句话。

遗憾的是,他在车间里还是“工”字不出头。他不愿吃“技术饭”。干了几年保全工,论技术,他还是原地踏步在学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