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 » 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全文在线阅读

《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轿岩山之战

关灯直达底部

轿岩山之战,发生在1953年夏季,当时,刘老所属第68军随同20兵团司令部一同入朝,在金城正面与美韩军进行拉锯战。刘老提到,第67、68军出现在前线,曾在美韩军中引发恐慌。理由也很简单:中国人的“首都兵团”出动了,这个仗不好打!

为何67和68军被称作“首都兵团”呢?因为这两个军的部队是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阅兵部队。其实这是一个误会,这两个军被选为受阅部队,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当时的驻地离北京最近而已。

对于轿岩山反击战,也就是金城战役第三阶段的战斗,我方战史是这样描述的:“金城战役是朝鲜战争进行的最后一场战役,自1953年7月13日起至27日停战协定签字,历时15天。这场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以来进行的惟一一次战役规模的阵地进攻作战。此次战役志愿军集中了20兵团的第21、第54、第60、第67和第68军以及第24军,总兵力达到24万人,同时集中了1360门火炮,形成强大的进攻力量,在金城以南——牙沈里至北汉江间22千米地段上对对面韩国第3、6、8、9共4个师团展开进攻。其中,7月14日凌晨,志愿军第203师609团第2营和第607团的一个侦察班组成的作战支队,穿过韩军的炮火封锁区,摧毁了位于二青洞(利川洞)的韩军首都师团第1团团部,这是该战役中最经典的战例,由于在此团部缴获一面绣有白虎头图案的旗帜而闻名为“奇袭白虎团”。至7月16日下午时分,志愿军战线已向南扩展192.6平方千米,达到既定战役目标。与此同时,部分韩军阵地由美军及韩军预备队接防,从16日开始,美军第3师、韩国军第5、7、11师团以及3、6、8、9师团的残余部队向志愿军连续反扑,截至7月27日停战的11天里,志愿军第20兵团打退了美军和韩军的连续反扑1000余次,韩军攻占了的白岩山、黑云吐岭等地点,但志愿军守住了其余的、新占领的约180平方千米的地区。此役志愿军损失20000余人,韩国军队损失50000余人。”

如果单从战绩而言,似乎轿岩山之战并不突出。其原因有三。第一,此战敌我伤亡比例而言,大体是2.5:1,与第三次战役追击韩军15:1的纪录相比有相当差距。第二,此战我军打垮美韩军之后,达到战役目的,将其在金城以南的阵地夺取,拉平了战线。但是轿岩山所处的金城以南阵地,本由志愿军67军部队驻守,后被美军攻占。所以,此地属于此前我军一度丢掉的,金城战役属于收复而已。

第三,此战打的主要是韩军,在技术层面上,比美军要低一个档次。据刘老讲,此战之前,我军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打美军,通过打击美军,迫使其收敛在谈判桌上的嚣张气焰,为我军在板门店的谈判代表撑腰。然而,在轿岩山战役打响之前,上面的精神却为之一变,这次作战,主要的目标是把韩军打痛。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当时“联合国军”内部也出了分歧:经过多年的战争,美国将领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即便在铁原这种形势上占尽上风的作战中,中国军队也是一个难以击败的对手。同时,美国国内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方对谈判越来越热心。然而,韩国总统李承晚却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强硬,力主把战争打下去,甚至以独自继续战争相要挟。由于美国此前把李承晚吹捧成了一个斗士和英雄,面对这种要挟十分头疼又无可奈何。美国在前线的作战逐渐消极。接替李奇微的克拉克将军甚至表示,应该让中国人给李承晚一个教训。

此时,中国和美国的看法倒比较相似,也认识到战争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个国家的问题。所以,也准备给阻挠谈判的韩国军一个教训。只不过,相似并不意味着相同。美军作战消极,主要体现在对韩军的进攻作战缺乏配合,希望韩国军队在进攻战中吃些苦头。无奈,中国人并不按照美国的指挥棒转,他们的“教训”方法是打垮金城以南的韩军,夺回这块失去半年之久的阵地。事实上,通过这一战,志愿军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至少争取到了140平方千米的土地。这一下,美军只能吃一个哑巴亏了。

虽然如此,军事学家却不得不承认,这次战斗,在进攻作战中是非常精彩的,值得写入世界军事战史之中。

从战术角度,轿岩山反击战的亮点在于,我军是在仰攻敌军完整筑垒阵地中取得胜利的。美军攻占轿岩山后,将其前方与志愿军二线阵地对峙的战线称为“密苏里线”。很明显,美国人是想停战的时候依然站在这条线上。

轿岩山一带志愿军与敌对峙,地形很利于美韩军的防守。特别是美军占领此地已有半年,期间不断修建工事,该地区西起金化,东至北汉江,由南朝鲜军首都师和第6、第8、第3师防守。其基本阵地构筑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点、地堡群,并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形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每个制高点从山顶、山腰、山脚组成多层火网,依托山顶支援山腰、山脚。在火力能控制的条件下,阵地尽量前伸,防止对方沿山沟谷地迂回侧后,确保主阵地安全。因此,整个轿岩山地区已经成了一个大的山地要塞,极其难以攻击。

轿岩山及其相连高地,横亘在双方对峙前线,纵深达7千米,美韩军的防线是多层次、多防御线布局,攻打这一阵地显然需要不断突击,对部队的连续作战能力要求很高。而且这块阵地是一块凸出的台地,可以俯瞰志愿军整个战线后方,所以,志愿军对其也是势在必得。

在类似的地势上作战,美军曾有过组织记者观摩,重炮轰击志愿军阵地后,步兵突击却被完全打垮的经历。可见炮火的优势在山地地形限制下会受到极大影响。

守卫轿岩山的,是韩国军第3、第6和第8师,但在防御作战中,美军依然为韩军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在轿岩山上,就放置有美军555重榴弹炮营等配属部队,配合韩军防御。

在这次战斗中,志愿军部队的攻击开始并不顺利,在总攻前一直对那里的美韩军零敲碎打,虽英勇奋战,但面对敌军的深沟高垒,部队损失很大,并不能取得优势。

面对这样一个坚固筑垒的地区,志愿军战役指挥部门详细研究了对方的布阵,认为既然这块台地如此难打,何不迂回攻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