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空灵:简媜读山水诗 » 空灵:简媜读山水诗全文在线阅读

《空灵:简媜读山水诗》【卷五】独钓寒江雪

关灯直达底部

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

便有多少幻灭之海;

有多少生的贪爱,

便有多少死之恐惧。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一竿冷】

我常想,山比水更深奥吗?抑或水比山更辽阔?

是哪一个参访河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者的箴言。

山之仁,在于容纳参天古木,亦褓抱了任何一株愿意伫足的小草;既允许夜半狼嗥、空穴虎啸,又愿意开放枝叶,招待流浪的蝉嘶、迷路的啼鸟。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暴雨;也忍住干旱季节不知从何而来的火燎。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希望与幻灭共生的人世上闭目养神。

水的流动多么像智慧之路。水从来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唯一的宿命。水或回旋于礁石,思索如何绕身而过,轻轻地扬弃了河道上的顽石,既不争辩,也无庸和解,只派一匹青苔教导它们水的涵意。至于飘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愿意负载它们,做它们的足,却在流程里教会它们,凡是离乡背井追寻更宽阔天地者必须永远是个孤独者。水不曾允许它们在河面上发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们腐朽的体肤。就连天光云影,也无法沉淀为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水草不断招摇,鱼群愿意繁殖以丰富水的仓廪,但水哉水哉,流动是唯一的命运,纯粹的命运。

水比山深谙随势应变的道理,烈雨只会丰沛它的力量,至于火,从来没有一场火在水面上进行。水只是它自己,千江与万川同一道宿命,朝着真理的海洋奔赴,为了呼应更辽阔的海洋的召唤;为了寻求更深沉的智慧。

两岸桃李,是挥泪的宫女;那河腹的游鱼只是一群企图牵住水袖的童子,水回答它们,这一别就是永远了。

山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之间。当山以宏钟形的绿意招呼,水回应以短笛。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对答。

“为何你总是赶路,难道万顷田地不值得你献身?一塘鱼肥不值得你孕育?你口口声声要与海洋会合?如果千江万川不汇聚为海,这世上的生灵岂不拥有更宽广的土地,锄出他们的家园,种植他们的米粟?”山问。

“我岂能成全短暂的荣华?如果千江万川耽溺于小小的宅舍,在草树鱼粮之中慢慢耗尽血脉,谁来成全沧海?谁显示给生灵,这繁花茂林的土地上有一座无法征服的海洋,像手中的繁华之钥无法开启永生的琉璃门。我多么希望微笑永远停留在子民脸上,但我更愿意海洋启示他们关于不可捉摸、无法猜测的生之奥秘。幻灭是唯一能洗尽他们脸上的油脂,教他们做一个谦卑的人,做一个缄默的人!”水答。

“那么,我是你的反面了。生之短暂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担忧狂啸的浪头席卷一切,把短暂生辰里仅有的欢乐吞没。是故,我愿意永远固守在此,至少这世上有一座高山是狂涛追赶不到的,他们可以携带妻儿到我的怀抱里躲避;我预先准备柴薪与蔬果,让他们取火升烟。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烟,可以前来分食。如果,你执意以死亡惊吓他们,我亦执意张起绿荫,让他们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连接生命,以人造人,永远抵御你的偷袭!”

“你岂能抵挡无垠之海?如果再有一群愚公,愿意子子孙孙荷锄移山,拿你来填平海洋。就算你镇住了海,而你原来的位置也变成了海。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便有多少幻灭之海;有多少生的贪爱,便有多少死之恐惧。你我岂是为敌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他站在你的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读山的倒影。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里注释你啊!”

山仍然盘坐,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为了幻灭。仁者以身为泥,种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观照。当死亡袭击生灵,肉身还给山,而眸底的人泪属于水。

山水的对话在冰封的寒冬里沉默了。却有一名蓑衣戴笠老人,走入山林,劈枝削叶,抖落一树雪花。他削成钓竿,以竿为杖,踏着银白的雪径来到江畔。江面浮着薄冰,仿佛一江冻结的语言。

钓叟朝无垠的江面,抛出不丝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生与死都无话可说的时刻,他只为了问安,用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

【渔父】(南唐.李煜)

(一)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二)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春风送网】

真正的自由是在无所依傍之时,发现无路而处处是路。

路,交错纵横于人世,像川流罗织在大地上。每一条似乎各自源起而不相涉,却无不归皈于海。

有的发源丰沛,一路汇成怒江,拍岸拔树,卷起乱石,以不可抵挡的气势破门而冲入海的殿堂。

有的生来瘦骨,沿路推敲岩石之出处,提防过多汲水的木桶,又不免误入沟渠,困在方寸田地,让饥渴的根须吮吸。侥幸残喘而终于抵达出海口,却缺乏一场天外的沛雨帮助它推移,遂逐渐萎弱,成了蚊蚋滋生的浅洼,被杂草淹没了。

人的命运亦如此。

能得天地人事之助顺溜地过完一生的,几乎不曾听过,过于一帆风顺的人似乎也有他们该抱怨的份儿,太多人急于保护使得他们缺乏机会踏出深宅大院去探测天以外的天、山更远的山;他们走的康庄大道固然平坦,却也失去了奇异花卉的幽径。他们难道不应有怨?

那些睁眼即必须奔波的人,走的是荒烟蔓草之路,内心的凄怆、低徊,日复日结成一枚苦果,既无处倾吐,又难以下咽。然而,绝路必须心转才能逢春,能在一生里见识一场烈雨、邂逅一处险崖,毕竟是难得的眼界。怨嗟路之崎岖,不如收割路的幽深。

人的不能自由出于有贪,贪而生怨,行路之中哪能快活?人习惯在自己的路上觊觎另一条路上的风景,所以自己路上的景色不能愉悦自己,反而变成对照之下难堪的草莽了。如果真能易路而行,恐怕又会旧疤复发,深深怀念起前路的好。

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才算得上自由。这不是路的缘故,是心路。

逐浪摆舟的渔人也许最能体悟路的转折。一旦上了船,恩怨欢喜都留在陆地,撒网的人负担不起太多的包袱,船上也无须摆设太多的希望,江湖中的鱼群不可胜数,我只能一网,一网的鱼亦不计其数,我只载满一船。江湖潮汐是路,船是足,一天得一次渔获,给路与足留了余地。明天有明天的潮汐,明天的鱼。

就算惊涛骇浪天气,无法出船,渔人不走水路仍有陆路,屋里牵丝补网,等风雨闹够了脾气再上船。没有一座山永远在崩,没有江泽永远翻浪,它总会安静下来,把路还给人。渔人跟水打交道,也是全凭心路功夫。

万顷波中或莽莽丛林,埋藏在路中的自由是等量的。春风宅心仁厚,给樵夫送凉,给钓叟送网;不同的是,有人行路迟迟,以为离家愈远;有人衷心欢喜,因为距离家园愈来愈近。

【沉醉东风】(元.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相忘于江湖】

夏日江畔,从小酒楼的窗口望去,三山带二水,远的两座小山,被近的那座翠峦掩去半面,倒像丫鬟左右站着,帮小姐梳妆。此时,只见峦影印在江面,孟夏晴朗,那影子也染了一层薄薄的青色,十分可人。四、五船帆,分剪江水,有的是撒网渔郎,或城外客,邀了旧雨新知,游江寄趣的。此地春夏之分不明,虽是孟夏月令,还留了春意。点点日光洒了半江银屑,水波浮荡,十足是一条暖江。江畔地形如一条白蛇,除了渡口、船坞,其余皆是杨柳、芳树;柳丝闲闲地拂扫江面,无风时,又似执帚打个小盹儿,芳树则起了野兴,自摘花盏,掷打树下闲人。

春茶初沏,原想在小酒楼上消磨半日,翻阅古诗卷;光景诱人,此时读诗,未免糟蹋了天地文章。想前代骚人墨客,溶其景入其情,得天地俪文之神髓,才吟出好诗词。我若不赏玩眼前风流,偏向字句里钻,好比千里迢迢寻访美人,开口向她讨图像以睹芳容一样迂腐了。还不如掩卷,暂时做一个不识字的钓叟。

楼下,几张木桌,只开了数座;游人未返,当地的正顾着做营生,所以生意淡淡地。偶有三两句人语传到耳边,随后又尘埃落定。我想这辰光正有助于远眺江面帆踪,回赏酒楼雅致,分外感到可喜。

这也是我每到一城,总先探听当地有些什么茶坊、酒楼、客店的原因了。能得一处风光妩媚的楼阁歇坐,一盅清茶或一壶薄酒,叫小哥送几碟本店知名的吃食,一个人耳根清净地神游半日,有雨观雨,有风听风。或读几页随身带着的诗卷,写几行短笺,遥念故友;笺成,也不寄,水程陆路皆遥,此时此地此景牵念此人,虽然修得几段心情,待友人展信,我早在另一时另一地牵念另一人,故笺成等于心到了,不欲付邮。如此行旅,一卷古诗后面夹了一叠短笺,书愈读愈厚了。

做一名异乡游吟客,深知“忘我”之美。既忘了名姓、乡园、志业,亦忘却经史子集。空旷着一颗心,仿佛从来不曾见识什么悲哀的、忧伤的,也不认得欢喜的,甜馨的。则耽留在此城中,所遇合的风土人物皆是“初滋味”:娇柔的姑娘,是初相见的美人;壮硕的少年郎,是初相见的汉子。铿锵的土腔,是初耳闻的乡音;缱绻的古谣,则是我的初断肠了。

楼下忽然起了喧哗,一位老叟与掌柜的大声说话,谦恭带笑,又争着定夺什么,有熟识他们的客人隔几张卓喊那老叟,见他忙着说道理,自个儿推椅走来了,也是一路喊话的,不像招呼,倒像是他们争论的事儿他都有主意了,气势很盛。酒楼的小哥儿们,不去伺候客官,倒是箭步往门外走,硬把等在外头的一位壮小子给拖拉进来,他粗布衣履,看来是个渔郎,在江面学堂认斗大鱼字的,一张脸黝得发亮,神情腼腆,眉眼间还有梦未醒,打出娘胎,就知道人间有他一份美事的那种梦。此刻,他与老叟被众人拥着,说话没他的份儿,他就光棍着给人左右瞧,摸鼻搔耳,怪难为情的。好打趣的小哥儿拍他膀子,不知什么词,惹得众人大乐。如此撩拨一会儿,我才听懂一老一少是父子,那年轻的有中意的姑娘了。老父特地为这事上酒楼找掌柜的说主意。有个小伙计斟一碗余酒,强要那壮小子喝,众声鼓噪,眼看是非喝不可了。那老叟停了话,以手背扬他儿子胸膛,声音亮如洪钟:“羞啥?都快讨媳妇儿了,喝!给人瞧瞧咱们家的种!”

仰脖子,气都不顿,一咕噜,还出空碗。大白天一碗快酒,若不是真真地盼到他份内的美事,谁也没这等痛快的。老叟拿眼觑他结结实实的儿子,没别的话,就是打心底信任这人间世的。

父子二人,披网扛篓走了。小酒楼还热呼着,伙计们上楼下梯的脚步勤快起来,带了飞。仿佛老天也给他们备一份厚礼,什么都不必问,信他就成了。

我看绿柳如烟,江鸟飞歌,这天地文章原是要诱人入梦的。

识字的梦不进去,不识字的樵夫钓叟、闺女渔郎梦进去了,成就人间丽句。

楼梯响起脚步声。半日闲坐,虽未抬头,已能分辨小哥儿、客官的步子了。小哥儿的声音里头夹了碗碟味儿,而此时上楼的脚步声很嫩,没干过粗活儿的。

隔几张桌,落座,一人。

寻常布衣,盛年岁数。小伙计招呼过了,下楼。他摇一把字扇,溜一眼楼上陈设,又四下无人般端坐着。是个识字的,不仅懂,也通晓。适才,从我身旁走过,明明白白一阵墨香。

芭蕉窗前,墨砚旁,经年浸润,才能养出骨子里的诗书气质。人虽面貌殊异,行止不同,然而有没有墨华却瞒不了谁。不换名帖,未露谈吐,明眼人照一面,也就心里有数了。

从他品茗风度,虚拳清喉后,以碗盖推出茶汤,端至唇边,吹扬热烟,浅浅地品一口,归放原位,而后徐徐运扇。倒不难看出,赋闲时是文人雅士,应世则能运筹帷幄。

一袭布衣,大约用来避人耳目了。

是访友不遇?这样的人真要访旧,焉有不遇之理。

是为稻粱谋,在外奔波的?他神定气闲,绝非餐风露宿之辈。

是厌倦了锦绣宅第,来杨柳江岸喝一口闲茶的吧!

老叟、渔郎所信任的人间世里,总有不信任的独游客,在茶店、酒楼上。

我不动声色拿捏他,已半晌了。酒楼上只剩他与我二人,他又如何揣测风霜满面的我?

独在异乡为异客,目遇间,已说尽半部人间。我不欲扰人,亦不欲人扰。相见欢,无声胜过千言万语。若萍水相逢中,急急忙忙道扰、问名姓,则落了俗套。此时此景,会在这儿独坐的,都是入世风尘里的出世客。

他起身,飘袂而去,迎上来另一批游客,笑声震动屋瓦,倒也没震走他留下的优雅身影。

晌午时分,吃客如潮涌。我让了座,驿途中总有清淡的民家小馆,赏我一人吧。

掌柜的说,茶钱已经会过了。刚刚摇扇的那位爷,说是与您相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