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父母这样教孩子自立 » 美国父母这样教孩子自立全文在线阅读

《美国父母这样教孩子自立》第五章 理财法则:鼓励孩子做自己的财政部长,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

关灯直达底部

1.一块儿吃饭,AA制吗?

在美国人眼中,“饭后争着抢着买单”是中国人的做派,相反,在中国人眼中,“家庭成员吃饭总是AA制”是美国人的标志。

有人说,美国人对孩子是多么狠心,多么冷漠,就连一家人一起出去吃个饭,也要AA制。其实,AA制在美国,一般会在父子、母女、兄弟姐妹下饭馆时用。父母在生活中实行AA制的方式是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消费观,不为孩子大包大揽,比如想吃什么想买什么要单独付账,以避免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花钱大手大脚、好吃懒做、好占小便宜的不良习惯。

有位中国爸爸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

有个朋友从美国回来,大概有十多年没有吃过正宗的家乡菜了。于是我找了个饭店为他接风洗尘,以尽地主之谊。但是到了结账的时候,他却拿出了钱包,非要AA制,让人更加奇怪的是,他也让孩子自掏腰包。

以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我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让我感到很难堪,怎么能让客人付钱。我拼尽全力阻挠,但是一向随和的朋友却执意要如此,我只好作罢。

回宾馆的路上,我很是不理解,问他:“你要AA制也就算了,怎么还让孩子也AA制,难道你和我这个朋友也这么见外吗?”

他说:“AA制在美国很普遍。”

我说:“这个我知道,但回到自己国家了,就应该客随主便,再说美国也不一定都是AA制吧?”

朋友笑了笑说:“这是孩子必须学会的,不然他永远要依靠父母。”

见到我还是很疑惑,朋友还给讲起了故事,以证明他的做法的正确性。

在密苏里的一所中学,一个中国孩子和一个美国孩子结伴去夏威夷游玩。中国孩子去之前,他的爸爸给了他400美金。但仅仅过了3天,这个中国孩子就打电话跟爸爸说:“爸爸,我的钱好像不够用,怎么办?”

父亲很诧异,400美金虽然不多,但吃住不会用掉多少,怎么会才3天就用完了呢?孩子告诉父亲,这是因为他买了几样贝壳纪念品,花掉了不少。

贝壳饰品不是只有夏威夷出售,在美国其他地方的商店买要便宜很多,可孩子却千里迢迢用掉大部分的钱来买这种无用的东西,爸爸很是生气,但还是忍了下来。

“那你的朋友够吗?”爸爸接着问他。

“够,他带了600美金呢,除了吃住还没怎么用。”孩子口气里明显带着不满,好像在抱怨父亲给他的钱少了。

“那向你的朋友借吧,孩子,到时你再还给他。你朋友带的钱是他自己赚的,他没有向父母要一分钱,对吧?”

朋友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了,我忽然发现他的孩子已经低着头羞得满面通红。突然,孩子看着我,对我说:“叔叔,那个中国孩子就是我。”

“那个美国孩子为什么钱够花了呢?你知道吗?”朋友忽然问我,我摇摇头。

朋友说:“其实说起来,原因简单得让人无法置信,只因为美国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出去吃饭都是AA制。他们从小就知道如何理财,每个美国孩子都有自己的小金库,少的有十几美元,多则数百美元。那这些零花钱是从何而来的呢?是父母给的吗?当然不是。你知道,美国孩子的零花钱是自己赚的,他们想要什么,必须自己努力才能得到。正是因为自己赚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他们消费之前会思量思量,所以这个美国小孩没有乱花除了吃住以外的一分钱。

所以,在美国,子女们的消费并不是由家长包办的,孩子们从小便开始树立对钱的支配意识。这个美国孩子提前为这次旅行做好了预算,而且还多预备了一些。而中国孩子则受到过父母太多的帮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遇到经济问题,如果没有父母就不知道怎么办。

我总算明白了美国父母和孩子AA制的目的。要换做中国父母,一家人努力挣钱都是为了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工作、成家、买房,父母一直在为孩子服务着,这样的事情在美国不成立。他们只负责孩子的一部分教育费用,到了成年以后,就该独立谋生。

吃饭AA制付账本是一件小事,却展现了美国人经济独立的一面。即使是家人,也做到了‘亲兄弟,明算账’。我们的孩子也应该明白,只有自己挣的钱才是自己的,没有人会替他买单!”

美国家庭中有时父母与子女在花钱方面也实行AA制,各付各的账。比如,孩子陪妈妈一同去逛商场,他看上了一样非常喜欢但妈妈并不看好的商品,那么没办法,尽管他的妈妈很疼爱他,也不会亲自为他付账。如果他很想要,就得自掏腰包。但一般这个时候,孩子就会犹豫了,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呢?因为他不愿意轻易就把自己挣来的钱花掉。所以有时候,AA制也让美国孩子学会了节俭。

这在美国十分常见,他们不会因为父母没有为自己买单而大哭大闹,而是已经习惯了自己赚钱买东西。在中国,孩子因为父母没有为自己买下喜欢的商品而哭闹不止的现象很常见,不少父母最终向孩子投降。

孩子没有理财观念,爱乱花钱买东西,是因为他对钱财的处理权出现了问题,不知道怎么控制花钱的冲动,父母从小就没有教他们如何看待金钱。

如果没有AA制,孩子一定认为花钱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怎么存钱,怎么省钱。他们当然也不愿意通过做家务、出去打工为自己赚取零花钱。美国父母与孩子实行AA制,让孩子明白自己有责任挣钱,也有权利处理金钱。

所以,中国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向他灌输理财的重要性,适度地让孩子先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零花钱,然后让他自己决定如何用,让孩子成为金钱的主人。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就应该花父母的钱,现在乱花,长大后就不会乱花钱。事实恰好相反,孩子没有理财的经验,长大后一有钱就不懂节制,那时才是真正的麻烦。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还可以告诉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社会中经济越独立,越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智慧心语

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啃老族,就是指那些已经到了自力更生的年龄,却还以种种借口躲在家里依靠父母养活的年轻人。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靠父母不是长久之计,他们终有离开的一天。

孩子终究有一天要独立,其中,经济独立尤为重要。虽然美国父母的AA制做法让不少人难以接受,但这正是美国父母教孩子学会理财和走向独立的重要一步。

2.这月超支,下月收利息

相信许多父母都会给孩子零用钱,但如何花却很少有人重视。在美国,父母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和能力。美国父母对孩子使用零用钱还有这样一项规定:你可以自由支配零用钱,但如果超支了,下月就要收利息,和银行对信用卡超额消费的政策一样。

从小让孩子明白赚钱不容易十分重要。这样他在花每一分钱时才会深思熟虑,减少超支。但毕竟孩子理财观淡薄,花钱没有分寸,超支的情况经常发生。“超支收利息”的方法也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贷款。通过对零用钱的管理,让孩子体会金钱的价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今年42岁的戴维·马丁森是波士顿一家杂志社的主管。一直以来,他都很想让孩子学会理财,却一直未采取任何措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杂志社要缩小规模,他才意识到,是时候让孩子明白理财的重要性了。

没想到和两个孩子一番交流,他发现,原来,孩子们对理财非常感兴趣。

其实,不只马丁森一家,很多美国父母都在尽全力教孩子学会如何储蓄、节省开支以及贷款、投资等理财知识。

“关于怎么教孩子理财,父母们都有点六神无主,”华盛顿一家电视台的经理劳拉·蒙特斯说,“很多父母不够自信,觉得自己不合格,但孩子们大部分的理财观念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劳拉说,教孩子理财,得先让他们有钱。她建议每周给孩子的零用钱不能超过他年龄的一半。另外,怎么花不能规定得太死。在买玩具和零食这些小开支上,让孩子自己决定如何花这些钱。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让孩子学会理财就得让他会选择。

劳拉总是和孩子说:“嗨,记住了,如果你买了一样东西,那就没钱买另一样了。”她想让女儿认识到,如果她每天在那些没用的小玩意上花钱,那就得不到需要的大玩意。

劳拉还曾严肃地对女儿玛瑞莎说:“国家现在正在经历金融危机,许多小朋友的父母损失惨重,不得不搬家,你的好朋友们也不得不退出原来的儿童俱乐部。难道你也想这样吗?你现在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应该选择怎么做。

“让妈妈给你讲一个故事,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衰退,我的祖父同样遭遇经济危机的重创,变得非常拮据,只能节省着过日子。他出身贫寒,一生都没有享受到什么财富。在我出生时家庭条件还不错,但我缺少对金钱的处理能力。所以,我希望你能重视金钱,既不贪恋它也不鄙视它,怎么样?”

玛瑞莎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为了控制孩子过度消费,劳拉每天只给女儿1美元,这1美元只能按四种方式处理:一是作为每天的零花;二是存起来;三是用于投资;四是做慈善。

和许多父母一样,在花钱这件事上,劳拉是孩子的监督员。每次带玛瑞莎一起购物,她都得替孩子把关。比如,玛瑞莎喜欢的玩具太贵了,因此对孩子的需求不能妥协。去年,玛瑞莎想要打耳洞,劳拉认为她太小了。不过,她一时心软,就告诉玛瑞莎如果把钱存起来,有钱了就可以打。

劳拉给帮她做家务的玛瑞莎发“工资”,要求她把工资分配好,哪些是要花的,哪些是存起来的。因为玛瑞莎只有10岁,在理财方面还不成熟,在花钱方面把握得不是很好。

之前玛瑞莎用妈妈的钱时相当大方,现在一旦要动用自己的“小金库”,她的购买欲望就会降低。

如果孩子的零用钱没有支配好,父母无需再提供额外的玩具费、零食费。孩子若想要更好的商品,让他自己储蓄,比如参加劳动或打零工等。

理财初期孩子都会碰到超支的情况,这时可以告诉孩子,要么忍着,等下个月的零用钱补这个月超支的钱,要么提前借用下个月的零用钱,但要收取利息。如果连续两个月出现超支情况,就要警告罚钱了。

对于十几岁的大孩子来说,如果花费超过规定的零用钱,就要支付额外的利息,这个利息将从下个月的零用钱里扣除,这样孩子会因此懂得什么是贷款。

除此之外,在对零用钱使用的总结过程中,劳拉和玛瑞莎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以供我们学习:

1.这个月是否按消费标准实行?

查看零用钱是有盈余还是超支。分析原因,若有盈余可以额外奖励。

2.这个月的消费带来了什么收益?

总结一个月的消费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如果是缺点,请指出来,特别是超支的原因。

3.下个月的零用钱准备如何花?

计划下个月的消费,“想要、需要及存钱”三项的大约比重各占三分之一就十分理想。

4.如果这个月超支该怎么惩罚?

如果玛瑞莎的花费超过了规定的零用钱,那么妈妈劳拉需要扣掉她下月的一部分零花钱,再收取一定的利息。

“妈妈,怎么收取利息呢?”玛瑞莎想知道妈妈要扣掉她多少零花钱,她很关心这个问题。

“每超过1美元,就收你5美分的利息,怎么样?”

“哦,那好吧。可是,为什么要收利息呢?我下个月可以少花点嘛。或者,我还可以打零工。”玛瑞莎撅着小嘴问道。

“亲爱的,如果你这么想,那人人都会这么想,可事实呢,却并非如此。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这个月花超了,下个月你又碰到喜欢的东西,你真的很想买,于是你买了,钱又不够了。这样的话,你每个月都会超支,将来就会变成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败家子。你要打零工和这是两码事。”

“嗯,妈妈,但是我可以借钱啊,到时再还。”

“你很有想法,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如果你想买一样东西,可是你的资金相差太多,你可以贷款,但不是现在,等你长大18岁,我可以为你申请信用卡。到那时,你可以提前买想要的东西,但你超支了,银行一样会收你的利息,如果经济危机,那利息会很高。”

劳拉看着若有所思的玛瑞莎,接着说:“别担心,你懂得了什么是贷款,这不是一件坏事。有时候,人不得不贷款。”

“嗯,妈妈,我会对自己的钱有个好的计划的。”

“这月超支,下月收利息”的惩罚建议主要是想让孩子明白理财的意义。一方面,是让他们知道贷款的概念;另一方面,是让他们学会控制消费,合理理财。同时,还能约束孩子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做得好与不好都是自己决定的。还有,父母也可以用同样的原则来处理家庭经济收支,以身作则,让孩子对理财一目了然。

智慧心语

如果是大人,在控制花钱、正确理财方面都不一定能做到。但每个人都明白,这些做法对一个人是有好处的,就看能不能坚持。

孩子与成人不同,没学会理财之前,他们是一张白纸,可以随意描绘,所以,从小学会理财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有的父母已经习惯给孩子太多零花钱,那么,从现在起,对孩子执行“这月超支,下月收利息”的标准。

3.孩子大了,可以用信用卡了

美国人钱包里花花绿绿的不是大把的钞票,而是各种各样的信用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用卡,可以随时用信用卡购物,到月底结账,美国人的作风一贯如此。

超前消费是美国人经济生活中主要的一部分,例如买房子,先交20%的房款,余额每月分期付款,这样就能先住进宽敞的大房子里。无论富人还是穷人,上饭馆吃饭一般都会使用信用卡,到了月底再和银行结账。美国人觉得,提前消费,能刺激经济发展,也能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

很多美国父母也会让孩子使用信用卡,不过在18岁以前,都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用。信用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交学费、住宿、吃饭、购物、付小费等等,都需要靠信用卡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有必要让孩子了解信用卡在房屋贷款、购买汽车以及其他贷款中的用途和影响。

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父母会了解孩子的消费情况和理财是否妥当。由于信用卡的特点,父母应提前让孩子了解过度消费带来的后果,即债务及其利息的严重性,避免被巨大的债务缠身。如果有不良的信用记录,将会给以后的各种贷款带来麻烦。父母教育孩子理财的底线是:良好的借贷信用象征着一个人的信誉度。

父母首先要告诉孩子,什么是信用卡,使用信用卡可以向特定的单位购物和消费,持卡人有一定的信用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前消费,再付款。如果持卡人消费需求超过了支付能力,可暂时向银行借钱消费,但借的钱要按时还,否则银行会收取高额利息。

孩子上大学了,许多父母都会给孩子申请一张信用卡,让他们在监督下使用,从而真正体验理财的重要性。

美国大多数家庭都钟情于信用卡,大学教授卡丽·琼斯家也不例外,她们家大到房子、汽车、家居,小到电视、锅子、灯泡、毛巾,往往都依赖信用卡,一张不起眼的信用卡能让他们过上比实际收入更富有的生活。这是美国人的习惯,而且父母也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卡丽说,她希望儿子约翰在学会开车以后尽快申请到信用卡,以便他在路上遇到紧急情况能派上用场,况且他已经快18岁了。另外,儿子每月收到账单,他们一家人还可以坐下来一起探讨哪些消费超标了。

很快,约翰就要进入大学学习了,而在高中暑假期间他也学会了开车,卡丽终于如愿以偿,帮约翰到银行申请了一张信用卡。

这是一张消费额限制在300美元以下的信用卡,也就是说,这张信用卡以300美元为最高限制消费,如果月底前付清就不用付利息,否则就要罚20美元,还要加上欠款的20%作为利息。如果没法一次性还清,可以分几次还,但也要交利息。

拿到信用卡的这一天,父母郑重地对约翰讲:“约翰,听着,你现在虽然有钱了,但得时刻谨慎,肆意挥霍不值得骄傲。虽然我们允许你自由消费,但做“卡奴”真是一件很烦恼的事。如果不想给自己增添烦恼,就给自己做个消费计划。一旦你欠了债,爸爸妈妈可不管你。”

“嗯,这没什么问题,我会做到的,我向你们保证。就算欠了债,我会自己还清的。”约翰很自信。

大二那年,约翰想买一辆小汽车,觉得开车去上学是一件潇洒的事情,征得父母的同意后。他使用信用卡只交了几百美元,就买了一辆漂亮的小车,剩下的余款需要他在四年内付清。

接下来,约翰的生活就全在这一张卡上了。给汽车加油、和同学聚会、买衣服、付小费,他都在用信用卡。这样一来,没过多久,约翰就感觉可能要遇到麻烦了。

由于过度消费,约翰很快就欠了债,虽然不多,可对于不工作的他来说很有压力,他必须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这笔钱还了。

此后,他每天五六点钟就起床,从送报货车上卸下报纸,挨家挨户地送,送完报纸,抓紧回宿舍洗个澡,换上干净衣服,赶在八点半之前去上课。由于他服务态度好,每家几乎都会给他一份小费,这样一来,过了一个月,约翰总算把欠的钱还清了。

卡丽说:“孩子每月的消费账单都应该拿来看一看,虽然你无法阻止他买什么,但要告诉他如果没有按时间偿还欠款,就得自己还。”她说,“这和教孩子开车一个道理,你得让他们在自己的监督下学习。”

正如卡丽一样,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信用卡危险的一面。这个危险指的就是,持卡人没按时间把所欠贷款还清而出现的危机。信用卡中的“信用”二字就是要求持卡人应讲信用,不良的消费记录会对以后的消费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长期处于过度消费中,而又没有及时还贷,贷款会越欠越多,让孩子陷入还贷的漩涡中,成为“卡奴”。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超额消费是使用信用卡很严重的弊端。如果在使用信用卡时,见到喜欢的东西就买,而不顾实际购买能力,那么就会出现还贷难的情况。而后产生的高额利息,会进一步加重还贷负担。这就等于降低了信用卡的价值。

父母要告诫孩子,使用信用卡一定要控制消费欲望,以免超额消费让孩子小小年纪就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如果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可以让孩子每个月为自己的消费情况做记录,每月按时结清账单,这样还能享受到信用卡的优惠,充分享受信用卡带来的好处。

另外,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必回避使用信用卡。应让孩子尽早明白,信用卡是一种先进的金融工具,是一种支付手段,也就是自己买的东西超出了支付能力,可以向银行借钱,按时还清就行。

如果孩子年满18周岁,请允许他有信用卡,只要教会他合理使用,就能对他起到好的理财教育。因为孩子使用信用卡就可以亲身体会到超支、乱花钱产生的沉重代价。这样,他会牢记使自己的消费和债务保持平衡。

智慧心语

中国父母常教育孩子要学会攒钱,而美国父母不仅教孩子攒钱,还教他们学会借钱。

家庭经济状况稍差的孩子会认真从父母那里学习怎么从政府贷款解决燃眉之急,比如贷款交学费。学校也会专门安排这样的讲座,老师指导他们如何填写贷款表格,让他们了解贷款程序,并顺利得到贷款。

4.理财要趁早,会存钱更要会投资

美国畅销书《邻家的百万富翁》告诉我们,想成为百万富翁,光靠挣钱远远不够,做好理财投资才能成为富翁。所以,美国父母会让孩子从小不仅要学会存钱,懂得节俭,最重要是让他们学会投资。

思想与时俱进的美国人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要趁早,从小就让孩子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美国父母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最喜欢问孩子“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每个孩子的理想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想成为律师,有的想当教师,有的想当消防员……接下来,父母会趁机问孩子,这些人靠什么生存呢?孩子一时答不上来,父母会顺势告诉孩子,理想固然重要,但也要追求财富,职业理想和理财并不相冲突,无论将来做什么,存钱和投资比挣钱还重要。

大人要学会理财,小孩也一样。在美国,儿童投资俱乐部正在流行,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孩子送进投资俱乐部,可见他们对这项工作有多么支持。

美国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投资概念,年纪不大的小孩在理财上已经很成熟,甚至开始买卖股票。

杰弗瑞·威廉姆斯是美国一个普通的小学生,他和大部分美国人一样,已经加入了买卖股票的行列,目的就是想赚钱为自己支付教育费用。他现在可以说是个小投资家了,手里拥有价值1.8万美元的股票,获利4000美元。

杰弗瑞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从30岁才开始投资,从此他们的生活渐渐好转。母亲还开设了投资俱乐部,教孩子学投资。目前,这家儿童投资俱乐部的学员已超过30人。

这里的老师会教孩子们玩超级大富翁的游戏,让他们明白如何投资和降低风险。学生家长们认为,投资俱乐部能帮助孩子长大后理财,而经济独立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

美国还有一种有助于培养孩子理财的地方——儿童银行,美国父母对它也很感兴趣。

住在乡下的约瑟夫最近闲来无事,于是去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探访叔叔,当谈到如何教育孩子理财这个话题时,叔叔提到了当地一家有名的儿童银行。

“怎么,竟然还有儿童银行?这真有意思,我想去看看。”叔叔的话引起了约瑟夫的兴趣,因为他的儿子要上学了,他想让孩子在理财方面尽快成长起来。

开车大约5分钟,约瑟夫和叔叔来到了一家名为“费尔蔡尔德小学”的门口。约瑟夫很纳闷,这不过是一所普通的小学,哪里有什么银行啊!

叔叔看出了他的疑惑,笑着说:“银行就在这所学校的里面。走,进去看看。”说着,向门卫说明来意后,两个人就进入了校园。

进入校园内部,约瑟夫看到了一所名称为“特威格勒特儿童银行”的建筑,它看上去大概只有100平方米,里面设了3个柜台,规模也不大,十分简洁,并不像街道上那些气派的大银行。不过仔细看看,这里设备齐全,凡是银行有的这里都有。

叔叔对约瑟夫说:“这家儿童银行主要就是为这所小学以及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服务的。这里不仅受理小客户的存款,还同时向这些小客户发放贷款。其银行政策、利息调整和迈阿密市各大银行一样。不过这家儿童银行每周只工作两天,工作时间只有1个小时,从下午3点至4点。这是因为孩子还要花一些时间在别的上面,银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孩子们可以把平时多余的零花钱存进这个银行,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取出来。如果哪个孩子家里需要贷款,这个银行也可以满足其要求。但贷款金额要控制在2000美元以下,时间不能超过三年。

要知道,这毕竟是一所小型的银行,流动资金不多。但千万别小瞧了这家儿童银行,它可是五年前美国批准开办的第一家儿童银行。刚开办的时候,儿童银行为了能筹集到2万美元,还向父母、老师和当地的银行出售了200张面值100美元的股票。”

此时的儿童银行大厅内已经没有顾客了,只剩下几个孩子在柜台前忙碌着。三个可爱的小姑娘正在验钞,另外两个差不多大的男孩在一旁指点着什么,动作有模有样。

叔叔告诉约瑟夫,这家儿童银行自开办以来,得到当地银行和儿童家长的支持,学校每年会从孩子当中选出几个表现不错的进行培训,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银行业务。孩子的父母也十分乐意将孩子送到这个小学,希望他们有机会接触理财培训。这些经过培训的孩子毕业以后,还会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低年级的同学,以便儿童银行能“后继有人”。

孩子父母和学校老师对儿童银行的业务活动不会过多干涉,他们担心这样会阻碍孩子的理财思路。但是每到年底的时候,父母会特意问问孩子有关银行的情况,考考他们对银行的了解程度,以及掌握了多少理财知识。

银行马上要关门了,约瑟夫和叔叔走出了这家儿童银行。回来的路上,约瑟夫若有所思,“看来,我也要对儿子实施一番理财计划了。迈阿密的这所小学和这家儿童银行,似乎可以作为一种借鉴。”

孩子被要求学习理财,一点也不反感,相反,他们把投资当成一种游戏,轻松地学习理财知识。

美国父母鼓励孩子从小打工赚钱并学会如何理财,既然钱财如此来之不易,在如何处理钱财方面,孩子会细致地做出计划。

在美国,大部分孩子从5、6岁开始就有了小金库。孩子手里有了钱以后,父母会让孩子安排零花钱的用途,帮助孩子有计划地储蓄和消费。

至于零花钱如何处理,则全由孩子自己决定,父母不会直接干预。如果孩子因为处理不当而出现经济困难,父母也不会伸出援手,除非向父母借钱,还要打上欠条。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懂得理财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

美国家庭中有六成资产属于金融资产。如果能让孩子合理地在股票市场进行一定的资金投资,对孩子长大以后进行其他投资将大有裨益。

美国父母教育子女投资的原则是,投资并不是要成为一个暴发户!而是一种长期的资本聚集。以下是几个孩子关于投资的具体实践:

割草赚钱买股票

托伯·卡特的大儿子吉姆请求父亲在他12岁生日那天送给他一台割草机,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生日那天给他购买了一台。在一个暑假的时间里,吉姆靠给别人割草和修建草坪,赚到了400美元。托伯建议儿子用赚来的钱做一些投资,最终,吉姆决定购买百事公司的股票,并开始对投资股市产生了兴趣,也由此开始涉猎大量有关股市的书籍和主动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幸运的是,吉姆因为把握住了时机,赚到了一些钱。吉姆的弟弟看到哥哥在10天就赚了80美元,也希望用自己的小金库和哥哥一起投资股票。现在,两个孩子的投资已经升值到2000美元。

吃麦当劳买股票

家住纽约的玛丽·琼斯说,他11岁的儿子最喜欢吃麦当劳。孩子7岁那年,她送了一股麦当劳的股票给他,以后逐年增加。现在孩子手里持有的股票已经占了麦当劳公司相当比例的份额。

平时,孩子会认真阅读麦当劳公司寄给的年报。这些股票的价值不像玩旧了玩具,过完节就扔,而是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投资经验。

打工买基金

圣路易斯州的约翰·史密斯有一个令他自豪的经验:他为自己的六个孩子设立了一个共同基金,他们每赚到1美元,他就会往基金里投入50美分。孩子们帮人修理草坪、照看小孩,还干些别的零活。年龄大的孩子现有基金金额已经涨了3倍多。其中有4个孩子能够用自己的基金支付大学学费。

培养理财头脑

佛罗里达州的唐恩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七年前,他的女儿只有15岁,却拥有了资本家一样的头脑,女儿做兼职得到了人生第一笔收入,唐恩马上将这笔钱投进了自己的退休账户,并向女儿介绍投资的好处。

教给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不只是教他们怎样得到金钱,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给予。让金钱的价值不仅满足个人欲望,还应成为帮助他人的手段。

和很多普通父母一样,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也鼓励孩子按照“1/3原则”支配他们的零用钱,即将自己的零用钱1/3用于零花,1/3用于投资,1/3用来慈善。而奥巴马夫妇十分看重用于慈善的那1/3,他们认为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善心,让孩子知道,金钱不但能满足己需,还能造福他人。

在他们看来,从社会获得财富的人,最终要回报社会,才会被人尊重。人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而奥巴马夫妇也正是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了一个不错的榜样。

总的来说,美国父母在教孩子如何发挥金钱价值的事情上比较有远见和开明的头脑。他们允许孩子支配自己的钱,但同时也教育他们怎样花钱,并帮孩子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

还有一些父母从孩子赚第一笔钱开始,就要求他们拿出一点捐给慈善机构,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懂得分享的快乐,更加懂得金钱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价值。

相比较之下,中国孩子的零花钱是全世界最多的,父母定期给零花钱、春节还有从亲戚那里得来的压岁钱……但中国孩子也是最不会理财的,他们花钱通常都是本着“大手大脚”的原则。

中国传统观念让很多父母认为:尽可能给孩子留下更多财产是自己的职责。其实,这反而会让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父母应从小向孩子传达一个“拥有一个会理财的大脑远比直接接受父母给予的更牢靠”这样的观念,鼓励孩子自立、独立地赚钱,发挥金钱的价值。

智慧心语

在美国富裕的家庭,孩子必须懂得一定的理财之道,为了他们以后能自力更生。美国父母以及长辈一般不会把全部财产留给孩子。

美国人认为,不让孩子参与过程,而直接让他们享受成果,这是最糟糕的事情。这样做,孩子根本体会不到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更不会明白理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真正的幸福是独立谋生。

父母如果觉得子女令人失望,且不努力时,他们宁可把公司交给有才能的人打理,也不会让子女来经营他们的事业。

5.理财游戏,美国孩子最爱玩

从美国畅销书《邻家的百万富翁》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知道,想成为百万富翁,光靠挣钱远远不够,做好理财投资才能成为真正的富翁。所以,美国父母会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存钱、投资、节俭地过日子。但美国父母并没有把理财教育看成是“数学题”一样死板的学习科目,而是教孩子们玩“理财游戏”。

什么是理财游戏呢?打个比方,如果妈妈带孩子逛商场,孩子又要这又要那,根本不知道怎么花钱。那么,妈妈就可以陪孩子玩这样一个理财游戏:

由妈妈扮演超市收银员,孩子扮演顾客。妈妈用电子剃须刀或是其他任何一件商品,假装在商品上扫条形码,扫的时候,发出“嘟”的一声。此时,妈妈还可以问孩子:“打折商品要吗?需要塑料袋吗……”如果孩子说要,妈妈要提醒他打折商品不可以买太多,以免没在保质期内消耗完毕,就等于白白浪费了钱。对购买塑料袋的孩子,妈妈要提醒他们下次购物时要记得带塑料袋,这样可以省下3角钱。如果每次购物都买袋子,积少成多,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必要的钱最好不要花。

这样一来,孩子下次和妈妈去超市前,就会提醒妈妈带袋子,不管他是出于环保还是省钱,这都是理财教育一个好的开头。

大人要学会理财,其实小孩也一样。在美国社会,理财游戏已经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父母让孩子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可见他们对培养孩子理财能力有多么的支持。

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夕,一位中国学者应邀拜访了美国费城的富爸爸——布德·戈登教授,并有幸从这位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些理财教育方面的经验。

谈话就从他们从话剧团回来的路上开始了,布德一路上谈笑风生,十分健谈,他有些自嘲地说:“我是一个对音乐着迷的人,希望把子女培养成音乐家,可惜他们在艺术上没有天赋。”

布德有过在中国游学九年的经历,所以,他是个中国通,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颇有些得意地说:“我坚持认为教育就要从孩子小时候培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哪个都不能少。我一方面培养孩子学习艺术,一方面培养他们学习理财,但是最后,他们中一个艺术家也没有,却成了理财专家。”

布德本身就是理财方面的高手,二十年来,他通过个人的理财经验已经成为了一名跨国公司的高层领导,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人。不过他谦虚地说:“我的成绩没什么了不起,我希望下一代能更懂得理财。”

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理财,他自有一套方法。

用布德的话说,理财习惯是可以传染的。他还用了一句中国百姓常说的话“上梁不正下梁歪”,来形容理财的“遗传性”。他认为,成年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如果现实中父母属于“理财白痴”,那么他的理财习惯也会传染给子女。例如,如果孩子看到家长毫无节制地花钱,他可能误以为钱会源源不断地从取款机里流出来;如果父母经常透支信用卡,债台高筑,又怎么能期望孩子节省开支呢?

布德的看法就是:没有财商的父母,也往往养育出没有财商的子女。

“理财教育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习惯,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学者提出这样的疑问。布德爽朗地笑道:“我们的方法很简单,教孩子玩理财游戏!给两个孩子开了一个专属银行。”

“什么?开办银行,这简直不可思议。”学者有些不太相信。

原来,布德说的银行并非金融机构,而是专为孩子设置的家庭银行,参与者都是家庭成员。由布德的太太做“行长”,“储户”则是家里的两个孩子。大女儿和小儿子每周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固定的零花钱,还有他们帮父母做家务以及在社会上打工得到的额外收入,全都储存在家庭银行的个人储户中。

这些钱将作为教育储蓄用于他们的学费,剩下的用于公益和个人开销。银行的存折很有意思,是妈妈用硬纸卡制作的,孩子每存入或支出一笔钱,就由妈妈用彩笔记录存入和支出详情。此外,两个孩子还各自准备了一个账本,记下了自己平日的花销和未来一年的计划。这样,孩子小小年纪就明白了花钱要多做计划。

学者不禁好奇地问布德:“那孩子手里有钱了,你不怕他们乱花吗?比如说他们如果肆无忌惮地买玩具怎么办?”布德说:“家庭银行有办法控制孩子们消费。如果孩子将钱用到和学习有关的方面,银行采取免税的鼓励政策,如果孩子要买没必要的玩具和奢侈品,就需要交一部分消费税。”

学者又问:“怎么,连学费也要从自己的账户里支出吗?那‘储户’还不破产了呀!”布德先生说:“家庭银行可以贷款给孩子们呀!不过,贷款利率要比储蓄利率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知道破产是多么可怕,他们会通过劳动把欠款还上。”

学者终于明白布德的良苦用心,布德的一对儿女连学费都是自己攒下来的,这个情况与中国父母对儿女有求必应的现象截然相反,美国父母确实很有远见。

布德接着说:“孩子除了打工赚钱外,等他们到10岁以后,他们还有一个让存折进账的方法,那就是投资股票。这个股票交易所就是布德自己设立的,而且股票都是以当地股票真实的涨跌幅度为依据,孩子们可以通过买卖股票来获得收益。”

让孩子投资股票,这在国内几乎很少见,然而让学者不明白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能正确分析股票的好坏情况呢?布德的回答还是:教孩子们玩游戏!用游戏的方式交孩子认识股票市场,不过这个游戏是在网上进行的。

在大女儿索菲亚15岁时,布德给女儿推荐一个“经营大亨”的网上虚拟游戏。这个比时下流行的“超级大富翁”游戏复杂许多,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买卖股票,还能模拟近乎于现实的商业市场,来经营自己的公司。

通过玩网络理财游戏,索菲亚明白了经营企业并非易事,以前都是父母指导自己选择哪只股票,现在她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选择值得投资的绩优股了。

学者问布德:“这些理财经验都是你自己总结出来的?”布德大笑起来:“我可没那么聪明,是从理财教育的书籍中学到的,我学到了这些理财知识,就可以培养孩子们理财了。”

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由于历史很短暂,美国人头脑中传统的思想也比较少,比较容易接受新鲜思想,思考问题比较有远见。同样,在教育子女理财方面,美国的父母大多能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对待,给他们一个模拟成人理财的环境空间,让孩子们学习到理财的好处和乐趣,这样孩子们在长大后就自然而然的不好存在理财方面的困扰了。

智慧心语

在美国的家庭中,孩子们从小就学习一些理财之道是必须的,这是为了他们以后能在理财方面游刃有余。他们不会直接把自己的财产交给没有理财能力的孩子打理,即使自己晚年,如果孩子在理财方面毫无建树,他们情愿把财产捐献出去。他们认为不让孩子参与过程,而直接让他们享受成果,这是最糟糕的事情,孩子根本体会不到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更不会明白理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所以,美国父母想到用和孩子一起玩各种理财游戏,让孩子拥有理财技能,可谓是用心良苦。

6.做家务,是个赚钱小门道

在中国,让孩子做家务获取报酬的做法还比较少见,但这种做法在美国已经十分普遍。了解一下美国父母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一些启发。

美国人的思想不像中国人那么保守、传统,不喜欢中规中矩。同样,在教育子女理财方面,习惯今天花明天的钱的美国人也很独特。美国父母希望孩子从小就明白自立、劳动和金钱的关系,他们自豪地称这种理财教育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接受美国一家杂志采访时说:“我们的女儿已经到了可以打工的年龄,零花钱可不是白给的。要做家务,才能得到。她们要干的活包括清洗餐具、清洗汽车、打扫房间等等。”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透露:“女儿做这些家务,每周可以从我这里得到1美元的零花钱。记得有一次外出,一回来,女儿玛丽亚就冲我嚷嚷:‘嗨,我说老爸,你已经欠我10美元的零用钱了!’”

有人认为奥巴马太抠门了,身为总统,给女儿的零花钱太少。为此,还建议奥巴马多给女儿点,可奥巴马认为,不管他是谁,他终归是个父亲,他有责任教会孩子赚钱。

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无人不知。这个家族的财富之所以繁盛了六代,和教育之道有很大关系。为了避免子子孙孙被家族的耀眼光环所宠坏,不管是老约翰·洛克菲勒还是小约翰·洛克菲勒,在教育子女理财方面花了不少心思。

父亲经常鼓励孩子们做家务,做家务才可以有零花钱。比如,捉住100只苍蝇,可以得到1角钱;捉住阁楼上的一只老鼠,可以得到5分钱;砍柴、劈柴、修剪草坪、打扫卫生都有劳动报酬。

7岁的劳伦斯和9岁的哥哥纳尔逊,还包揽了替全家人擦皮鞋的活计,擦一双皮鞋2分钱,长筒靴每双1角钱。

洛克菲勒家族的教育方式告诉我们,通过劳动让孩子赚钱,对培养孩子的财商有很大好处。

还有赫赫有名的摩根家族。老摩根是靠开杂货铺起家的,小有成绩后依然保持了简朴的风格,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规定孩子的零花钱必须要靠劳动才能获得。于是,几个孩子都抢着做家务。但小儿子总也抢不到活干,所以花钱非常节省。

老摩根并没有同情他,对他说:“你省钱是没用的,钱也不会多。应该想想怎么才能多干活,这样才能有钱。”

老摩根的话提醒了他,于是他设法多找些活干,零花钱慢慢多了起来。

北京的李先生2005年到美国加州定居,10岁的儿子浩然到美国后继续读小学四年级,开始了不一样的生活。为此,李先生还用博客记录下儿子在美国的生活片段:

浩然到了加州转入了一个新学校。我们担心两国学校制度的巨大差异会让他不适应,但结果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美国小学的课程和在国内简直是天壤之别,没什么太大难度,低年级的学生甚至不用背书包去上学。

由于这里的老师几乎不布置家庭作业,所以浩然回来以后不是看电视就是出去玩,而在中国传统教育熏陶下的我和他妈妈忧心忡忡。

朋友安德鲁对我的忧虑不可理解,他无奈地耸耸肩膀说:“难道非要孩子天天读书,你才会开心吗?与其做那些无聊的功课,还不如让孩子干一些家务活。擦擦地板、洗洗汽车,这不是很好吗?不过孩子做家务,你需要支付报酬,这样孩子既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又有了零花钱,他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我却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小的孩子,就让他学会挣钱,那他还不变成了拜金者,这样做不合适。”

安德鲁瞪大眼睛看着我:“不不不,你的理解有问题。追求金钱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对。你要知道,在美国社会,人们会以一个人拥有的财富来衡量他的价值,谁会赚钱这说明他有本事,理所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安德鲁接着补充了一句:“在美国家庭,父母都会让孩子做家务赚钱,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不例外。”

安德鲁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原来,和中国传统的金钱观念相比,美国人竟然理直气壮地鼓励孩子追求金钱。

后来,我把这个事情和浩然提了一下,正如安德鲁说的那样,没什么学习负担的儿子听说干家务活可以有钱赚,立刻来了精神。原来他早就听说同学们做家务或出去打工赚取零花钱的,比如他的同学托比,父母对他的家务工作这样规定:洗全家的衣服可以赚3美元,擦地板也是3美元,修剪草坪、打扫庭院的报酬分别为4美元和5美元。

我很快也专门为浩然制定了一个劳动计划:周一洗碗、周二擦地板、周三替邻居割草,周四取报纸,周五洗一盆脏衣服。慢慢我发现孩子的可塑性确实很强。

来美国之前,浩然什么也不会,也什么都不做。现在,他已经学会了使用洗衣机、割草机,还学会了擦汽车。看到儿子一丝不苟专心劳动的情景,我觉得他可爱极了。

一个月下来,浩然依靠自己的劳动赚到了72美元,他花了9美元为自己买了一辆漂亮的大卡车,非常开心。

安德鲁对我说,做家务可以让孩子知道赚钱的不容易,要获得它必须付出辛劳。但只知道赚钱当然还不够,还应该学会如何利用这些钱。

李先生的博客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特别方式,也生动地记录了他的孩子在美国教育的感染下的改变。

在中国,大多数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十指不沾阳春水”,甚至有的孩子“油瓶倒了都不扶”。人都有惰性,没有奖励和回报,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就不高,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做家务赚钱”在许多国家都很普遍,大部分美国孩子都热情地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用劳动换取零花钱,这在美国称为有偿劳动。

当然,美国的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劳动给予合理报酬外,更加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在孩子圆满地完成任务以后,父母会赞扬孩子,还会真诚地感谢孩子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辛苦。这种鼓励会让孩子积极地成为父母的好帮手。

美国的父母不仅鼓励孩子们在家多做家务,还提倡孩子给邻居做家务。比如帮邻居取报纸、割草、洗车、倒垃圾、哄孩子等,孩子同样可以从邻居那里得到报酬。

虽然孩子做家务所得的钱并不多,但真正让他们体会到了金钱的来之不易,培养了他们对劳动和金钱的意识。

智慧心语

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取金钱,这是锻炼孩子自立性的好方法,但是有些父母扭曲了金钱的意义,让孩子做家务也变了味。有的孩子洗个碗一块钱,扫地二十块钱,如此不合理的报酬制度,让孩子认为随便干点活就可以得到很多钱。

让孩子做家务挣钱,应衡量劳动的量和价值给以报酬,而不把钱作为奖励的筹码,也不是把劳动看成是“了不起”的作为。只要掌握好奖励的分寸,让孩子通过做家务赚钱培养孩子对金钱的价值观,对孩子一生有益无害。所以,让孩子通过“做家务事赚钱”,家长应因势利导。

7.父母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大多美国人都没什么储蓄观念,有钱就花,过着今天花明天钱的生活,喜欢“提前消费”,年轻人也是如此。但如今,美国人正在悄悄扭转这种消费观念,学会了未雨绸缪。

美国人的财富多自来艰苦创业,而不是从父辈那里继承,这使得他们对财富很珍惜。虽然美国父母不希望孩子成为守财奴,但也不希望他们成为败家子。那么,在生活中美国父母又是如何培养孩子理财的呢?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为孩子做好榜样。

试想一下,如果父母花钱大手大脚,不善于理财,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养成同样的习惯。孩子对金钱的认识最早源于父母对金钱的处理方式,他们会从父母身上学到合理或者不合理的理财经验。

儿童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所以他们学习某样东西不是看父母说了什么,而是看父母做了什么。因此父母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最好方式是以身作则,在花钱上不要过度消费和肆意挥霍。父母的行为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教育孩子理财父母一定要身体力行。

奥巴马对两个女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花钱或者借钱去买对自己根本没什么用处的东西,纯粹是浪费。我们要学会的是存钱,而不是欠债。”

美国总统奥巴马是世界经济强国的领导人之一,但他的节俭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

“不管你挣多挣少,都必须省着花。”这是奥巴马的外祖母对他的谆谆教诲。奥巴马在单亲家庭长大,妈妈抚养他成人很不容易,他从小没多少零花钱。

回忆起童年,奥巴马说:“有时同学来我家里玩,他们甚至抱怨我家里没有零食。”

长大后的奥巴马仪表堂堂,生活依然还是很节俭,他经常光顾的一家洗衣店的老板回忆起奥巴马仍忍不住称赞他:“奥巴马生活非常节省。他当选总统之前,经常送洗一些在杂货铺买的衬衫。虽然他现在身为总统了,但他的衣服没多少名牌。就在去年,奥巴马还来过我这个小店,他的一件外套内衬磨破了,拿来这里缝补。像这样的外套,一般家庭早就扔了。”

奥巴马入住白宫以后,也没有增添什么新的家具,前任总统用过的旧毛毯,他也没有换掉,他给的理由就是“没必要花冤枉钱”。

就连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也一样。米歇尔出身平民,父母是普通工人。如今,她已是美国“第一夫人”,除了参加宴会,她身上没有名贵衣服和珠宝,就连美国老百姓都说:“米歇尔穿的衣服和我们平时穿的一样。”

谁也无法想象,奥巴马的生活竟会如此朴素。尽管身为总统,奥巴马的薪水却不高。他也和普通人一样,有些额外收入,他提倡投资,也出书,他说:“钱要花在那些可以增值的东西上。”

奥巴马和米歇尔的节俭行为也给一对女儿做出了表率,他们从不对女儿娇生惯养,而是让她们人格更加独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教育他们形成良好的理财观。

奥巴马和米歇尔的大女儿叫玛丽亚,小女儿叫莎夏,她们住在白宫里,让很多女孩羡慕,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两个就可以养尊处优。他们和很多孩子一样要做家务,要出去打工。

2010年玛丽亚生日时,奥巴马夫妇竟然一件礼物都没有送给女儿。有朋友开玩笑说他们是一对“不称职的父母”,但米歇尔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请她的朋友一起聚餐,已经花了几百块,这样就够了,用不着再花钱买礼物。”奥巴马则更直接:“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懂得,花钱不能过度,铺张浪费的行为是可耻的。”

奥巴马曾经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正在教两个女儿如何做到“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此外,奥巴马还安排两个女儿做小保姆,学会挣钱。他认为,自己挣的钱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挣钱才知道劳动的辛苦,才会重视挣得的每一分钱,这也是他培养女儿理财的第一步。

身教重于言传。美国父母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从娃娃抓起。为了帮助孩子能够承担自己的未来,一些美国父母还让青少年承担一部分家庭开支,比如自己的电话费。孩子懂事以后,父母会翻开账簿,告诉孩子平时的消费情况,让孩子心中形成理财观念,了解如何掌管家庭财政。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做好榜样和对他们帮助,而不是全部代劳,合理的关爱和帮助,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人格。俗语说:“孩子不要怕流汗,流汗的孩子不会倒,流汗的钱不会跑。”这说明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勤俭坚强的孩子才能有立足之地。

由于现在的消费和储蓄方式和以前相比有所改变,孩子不能清楚地看到父母如何处理钱财。因此,父母可以专门为孩子提供“透明”的理财习惯,比如把零钱、硬币存在储存罐里,让孩子体会积少成多的感觉。同时,父母在孩子面前应避免因金钱而发生矛盾,别让孩子产生拜金倾向。

父母每次给孩子零花钱不宜过多过勤,同时让孩子给自己记一笔账:每个星期得到多少零花钱,用在哪里,每样东西的价格是多少。要对孩子记账的好习惯给予鼓励,如果孩子花钱还是毫无节制,也不记账,应对他提出警告。

还应该让孩子知道,在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前,应该多进几家商店,比较质量和价格,质量相同要选择价格便宜的,这样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

要淡化孩子的名牌意识,不买奢侈品,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节俭购物的习惯。

当你的榜样做好以后,收到的效果就是,孩子看到一件商品,他比你还精打细算。以前他也许会说“我就要这个,必须给我买下来”,现在他会改变态度,“这个有点贵,其实便宜一点的质量也不会差,省下的钱还可以买点别的”。这说明,他已经有自己的理财观了。

其实,理财和说话、走路、吃饭一样,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理财并不是必须等到有了钱再学习,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都需要从小培养。

智慧心语

理财既是一种金钱观念也是一种对金钱的管理方式,理财的恰当与否会影响到一个人或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情况。正确的理财观念、合理的理财方式会让一个家庭的收入保持正常而不是陷入财政危机。

一个优秀的理财高手善于处理金钱而积累更多的财富,成为富有的人。拥有正确的理财观念,能使人正确地发挥金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