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是中国人:在古老的土地上崭新地生长 » 我是中国人:在古老的土地上崭新地生长全文在线阅读

《我是中国人:在古老的土地上崭新地生长》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

关灯直达底部

阿源背过很多杜甫的诗,如《春夜喜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迟日江山丽)、《江畔独步寻花》等。杜甫是中国的“诗圣”。

杜甫是唐代诗人,字子美,诗中又曾自称少陵野老。他与唐代另一位号称诗仙的伟大诗人李白并称为“李杜”,共同代表了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峰!

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聪慧勤学,七岁时就能作诗了。

二十岁时,他开始离家到各处漫游。他先从南京到苏州,再从苏州到浙江的绍兴,又到了山东、河北一带。在游泰山的时候他写了名诗《望岳》,其中有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

三十五岁那年,他满怀信心,踏上了通向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的路。他参加考试,呈献文赋,都没有获得出头的机会。他寓居长安近十年,生活穷苦不堪,甚至他的小儿子也饿死了。他逐渐接近底层人民,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了更多的了解,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揭示现实残酷的句子。“安史之乱”的爆发,更使杜甫深刻地体会到乱离之苦。如狼似虎的叛军直捣长安,一路烧杀抢掠,杜甫在投奔唐肃宗的路上写下了千古名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见到唐肃宗的时候,衣服已经破破烂烂,两只胳膊肘子都露在外面,十分凄惨。

四十八岁那年,他经过艰苦的辗转流离到了成都。靠朋友们帮助,他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旁修了几座草屋,那里风景很美,但诗人已经很穷了。一年秋天,一阵狂风刮来,掀掉了草堂的屋顶,他又写了一首诗,就是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虽然身在穷困无助和焦虑难眠的苦境中,诗人却没有只想到自己,而是由己及人,想到了千千万万和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希望天下寒士都有地方住。不久,杜甫又离开成都,住在三峡的上游夔州。他住在这荒僻的山城里,心情很忧郁,既要为生计操心,又要为国家的命运担忧,只有写诗来排解他的哀伤和惆怅。被誉为“天下第一律诗”的《登高》,便是这时期的作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既是他眼前所见的长江的景色,也是他个人以及国家命运的写照,气势雄浑,充满感情。晚年,杜甫四处漂泊,最终死在湖南湘江的一艘小船上。

杜甫的诗歌既全面又深刻,像一面时代的镜子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而他也因为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和高尚纯洁的人格追求,成为诗艺上的集大成者,所以被后人誉为“诗圣”。1962年,中国“诗圣”杜甫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为世界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