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乐观 » 法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乐观全文在线阅读

《法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乐观》第七章 拉近关系:给孩子一个拥抱,陪孩子快乐成长

关灯直达底部

1.孩子可以直接喊爸爸的名字

在拥有浓郁浪漫气息的法国首都巴黎的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在街头漫步、嬉戏,有时,某位妈妈会突然拉起孩子的手;有时,某位爸爸会突然将孩子举过头顶,让孩子骑在自己的肩头;有时,某对夫妻突然一起加快脚步,把孩子落在身后,然后等待孩子边喊边跑地追上来……

如果此时有幸正在他们不远处,就能够听到孩子与父母的说话声,作为中国的父母,当你在法国听到孩子直呼父母的名字时,千万别奇怪,因为在法国,孩子是被允许直呼父母名字的,尤其是爸爸,这个同时又是孩子朋友的具有特殊身份的人!

阿隆的家在法国波尔多周边的一个小镇上,他是波尔多一家葡萄庄园的园主,也是一所酒庄的老板。

阿隆的家庭是个大家庭,他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在他的母亲去世以后,他便把父亲接到家与他们一起生活。

在阿隆的“指挥”下,全家人相处得非常融洽。阿隆是个非常热情的人,他虽然工作很繁忙,但一有时间就会陪四个子女玩耍,带他们去公园、游乐场或是去葡萄庄园体验生活等。阿隆在第一个孩子诞生后不久,就像大多数法国父亲那样,决心给孩子最大的平等与自由。当然,孩子能够对他直呼其名就是其中一个表现。

一次,阿隆在葡萄庄园举办了一次全体员工的大聚会,阿隆的小儿子有幸陪爸爸一同参与,那年小儿子只有6岁。

别看儿子年纪小,但他和爸爸一样,西服革履,腰板挺得笔直,丝毫不逊色于爸爸,俨然一个“小老板”,气场十足。然而那天吸引所有人眼球的还不是阿隆儿子的老板气场,而是他与阿隆的一段有意思的对话。

在进餐的过程中,阿隆拿着话筒做了一段发言,发言之后,他便和大家说:“请大家尽情地用餐,当然,还有我们最美妙的几款葡萄酒,如果某位同事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请提出来,我帮大家解决。”

说完后,大家都表示这个聚餐已经很美好了,不必再准备其他东西,然而阿隆的小儿子却站出来,小大人般地整了整衣服,然后走上台,问爸爸:

“阿隆先生,我有一些要求要提,请问我能否提出来?”

“当然,请问你有什么要求?”

“在场的各位都有享用红酒的权利,为什么我只能喝葡萄汁?我希望和大家有一样的待遇!”

“你也想品尝一下美味的红酒?”

“当然,阿隆先生!”

“我很高兴你能够对这个庄园里的葡萄酿造的红酒感兴趣,但是,享用红酒的人都是对这个庄园有过贡献的人。如果你也愿意对庄园做些贡献,我也会允许你享用红酒的,当然,只是享用,而不是喝得酩酊大醉!因为我不想听别人说我的儿子是个酒鬼!”阿隆先生的幽默,引得大家大笑起来。

“我很愿意为庄园做贡献,更希望阿隆先生给我机会,当然,我也不愿意被别人称为‘酒鬼’……”这句话说出后,又引来一阵欢笑。

法国就是这样,孩子是可以直呼爸爸名字的,这样更加能够拉近与爸爸的关系,和爸爸像朋友一样的生活,这样,大大减少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现代社会,平等、自由是人们一直在追求的生存条件,世界的人们,有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民族,并且性别也不同,但不管是哪个人,他有多么的“与众不同”,都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平等礼遇。不仅如此,在一个家庭中也需要这种体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家里的小宝贝,都需要平等的生活。

在中国,小孩子是家里的宝贝,不仅父母对其疼爱有加,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更是视其为掌上明珠,倍加宠溺。然而,看似幸福的孩子,家长们依旧感觉和孩子有距离感,难道给予孩子全部的爱,依旧换不回他的心吗?

事实上是,中国家长虽然给了孩子非常多的爱,却并没给孩子足够的平等。中国家长很少有像法国家长那样,给孩子对自己直呼其名的权利,反而,中国的家长为了显示出自己的家长地位,经常向孩子阐明“我可是你的长辈”的身份,要有老幼尊卑,说话有大有小,这样,让孩子很自然地和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

敏敏是一个13岁的中国小朋友,她在一本课外读物中了解到法国的小朋友可以直呼爸爸的姓名,并把这种和爸爸交流的“特殊”方式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也就是说,法国的孩子能够真正地和爸爸成为朋友!

这让敏敏羡慕极了,要知道,她多么希望也和法国孩子一样能和爸爸妈妈成为朋友啊!有心里话就和妈妈说,有难题就找爸爸帮忙解决,可是,目前她无法这样做,她怕爸爸妈妈认为她没礼貌。于是她就期望,如果自己的爸妈能像法国父母那样就好了。

敏敏很聪明,她突然想到一个办法,也许这个办法能够将她的意愿表达给爸爸妈妈。

一个周末,妈妈去公司加班了,敏敏和爸爸两个人在家,爸爸懒得做饭,就打电话叫了敏敏最爱吃的外卖,吃饱后,爸爸还主动将电视让给敏敏,自己则在一旁看起了报纸。敏敏看出爸爸今天心情很不错,就跑到自己的屋子里,把她之前看到过的有关法国孩子能够直呼爸爸姓名的杂志拿给爸爸看,在爸爸细心看的过程中,敏敏还“漫不经心”地说了句:“您看人家的爸爸多有亲和力啊!”

敏敏爸爸看过后立即明白了孩子的心意,他当即就拍板说:“咱们家也不是死板的家庭,如果你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更适合你,爸爸愿意做出‘牺牲’,不就是直呼名字嘛!哈哈,爸爸准了!”

敏敏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在家里时不时就直呼爸爸名字一下,她懂得,在自己家里,叫爸爸名字没什么,但是在亲朋好友面前她还是很克制的,因为毕竟在中国,这种做法还不能让大多数人接受。

但即使只是在家里这样称呼爸爸,敏敏也感到和爸爸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她觉得爸爸并不是高高在上,是和自己一样的,有时候也会高兴地不能自已,有时候也会情绪低落。这样,敏敏更加理解爸爸了,她和爸爸的感情越来越好。

中国的父母,总是会希望、要求孩子体谅父母,但事实上,孩子其实对父母并不了解,不知道父母在想什么,也不知道父母做事情都有什么样的目的。这样,又如何做到体谅父母呢?

如今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父母都忙于工作,努力挣钱,从而忽略了与孩子一同成长的重要性,这也是导致孩子不和家长敞开心扉的主要原因。与其这样,家长不如主动先向孩子示好,先打开自己的心,再用真诚融化孩子的心,与孩子一同成长。

而让孩子直呼自己姓名,就是方法之一。姓名只是一个代号,孩子叫爸爸和爸爸的名字,意义其实是一样的,然而,如果能够叫爸爸名字,那么就多了一层含义,就是把爸爸当成是自己的朋友,从而增加和爸爸的亲密关系。

家长怎样做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

第一,要平等对待孩子。朋友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家长只有对孩子平等对待,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朋友。

第二,家长要尊重孩子。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这样,孩子自然就愿意和家长亲近了。

第三,家长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抚。例如,平常生活中,对孩子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关心的语言,让孩子“如沐清风”。

第四,家长要善于夸奖孩子,正确看待孩子的优缺点。生活中有很多家长总是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总是以高姿态示人,孩子又怎么能和你成为朋友呢?

第五,做孩子忠实的听众。当孩子失败沮丧时,静静地听孩子讲述烦恼;当孩子成功欣喜时,要对孩子表扬和鼓励,分享孩子的喜悦。

第六,在他人面前,家长要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即使他犯了错误。

快乐妙语

在法国,孩子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他们认为这样是增进亲子关系,并且还是体现出民主、自由的一种方式。那些从法国远道而来的客人,在中国听到孩子们称呼他们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以及哥哥、姐姐等,会感到很不适应,因为他们觉得,如果直接喊他们的名字,会显得更加亲切些。

这个现象虽然是中、法两国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但是,直呼名字确实能够拉近亲子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中国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2.夜晚来临,躺在地上与孩子一起数星星

父母与孩子是依恋关系,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就是他小小心灵的一部分,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照、保护和爱护,只有在父母的怀抱中,孩子才感觉自己是最安全、最幸福的。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几乎没有不害怕黑夜的,因为在黑暗之下,他们往往会感到恐惧、无助和孤独,然而,就是因为这些情绪,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的心理迅速成长,从而使适应力和独立能力不断增强。

纵使孩子们多么希望父母永远陪在自己身边,但父母却不能任由孩子的需要而那样去做。法国父母就很有一套,他们可以既能够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又能够维护好和孩子的良好关系,那就是——夜晚来临时陪孩子数星星。

可以想象一下,在夜晚来临时,父母欢欢喜喜地在房顶铺上一块大毯子,然后再欢欢喜喜地把孩子们邀请过来,一起躺在上面数星星,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这种行为能够滋生浓郁的家庭情感。

艾伯特夫妇可以说是一对幸运的夫妇,但如果换一种想法,他们也是不幸的一对,因为他们的孩子是三胞胎。

起初,艾伯特从医生那里得知妻子怀的是三胞胎后,兴奋得大吼大叫,并在第一时间跑到还在做检查的妻子那里,把这个喜讯告诉妻子,当然,他的妻子也是非常高兴,他们觉得无比幸福!毕竟,怀上三胞胎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至少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艾伯特妻子经历了超乎正常人的艰辛与痛苦,终于顺利把三个宝宝带到人间,带到自己的家庭中,并为他们的成长做着各种努力。然而在孩子们3岁大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便显现出来,就是陪三个孩子睡觉的问题。

艾伯特的妻子总是习惯性地将老大和老二留在自己的床上,而把老三交给奶奶,其实她并没有多想,不是因为她不喜欢老三。起初,是因为老大和老二脾气很大,每件事情都喜欢“抓尖儿”,如果把他们中的一个给奶奶,定会引起他们大哭大闹。但是老三就不这样,他从小就什么都不争,大人怎样安排他就怎样去做,这样,艾伯特的妻子就总是想也不想地将老三给奶奶带。

直到有一天,艾伯特妻子突发奇想,问了老三一句:“你喜欢妈妈吗?”老三的回答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老三说:“不喜欢,两个哥哥喜欢,而我喜欢奶奶。”艾伯特妻子马上流出了眼泪,她在第一时间给丈夫艾伯特打电话,向丈夫反思最近是如何忽视老三的,并希望丈夫帮助她重新拥有老三的喜爱,同时,还要在不伤害老大和老二的基础上。

就在那个周末,艾伯特买了一个大帐篷,把它支在家门口的空地上,孩子们对这个新奇的东西充满了好奇。

吃过晚饭后不久,满天繁星像一盏盏灯一样挂在天空中,艾伯特夫妇没有像以往那样和孩子们做睡前嬉戏,而是带着孩子们来到帐篷里躺下。孩子们都兴奋不已,不知道爸爸到底要做什么,他们充满期待,安静地躺着,等着爸爸带来的惊喜。艾伯特看他们都已经躺好了,他慢慢将帐篷的天窗开启,这时,美丽的星空赫然呈现在眼前……

爸爸说:“今天我们一起数星星吧!”孩子们都表示赞同,在艾伯特夫妇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始数了起来,只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会经常数错,但依旧非常开心!不仅如此,艾伯特还给他们讲了很多关于星星的小故事,让孩子听得非常入神。他还给孩子们讲了很多关于黑夜的故事,让孩子们对黑夜有些了解,并且尽量做到不惧怕黑夜。

当艾伯特宣布“数星星”活动要结束时,孩子们都有种没尽兴的感觉。这时,艾伯特妻子和孩子们说:“你们今天听到了很多关于黑夜和星星的故事,所以,你们可以不用害怕黑夜了,有星星的陪伴,以后你们要自己睡觉了,不要再找妈妈和奶奶了。但我和奶奶会在夜里看你们的,所以不要害怕哦!”

之后,三个孩子就被安排在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屋子里,每人一个小床,起初他们都很不适应,但是在艾伯特夫妇的坚持下,这个“规定”延续了下来。在晚上,艾伯特夫妇和孩子的奶奶,会轮流对他们看护,帮孩子们处理喝水、盖被子、尿尿等问题。

此外,只要是好天气,艾伯特夫妇都会和孩子一起数星星,有时是躺在帐篷里,有时直接躺在草坪上,可以说,一起数星星成为艾伯特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集体活动。

陪孩子一起数星星这件事情看似简单,但是,很少有家长这样去做。

这项活动不仅能够很好地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培养双方情感,还能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家长可以像艾伯特那样,利用数星星这个契机,给孩子讲一些关于黑夜的故事,让孩子对惧怕已久的黑夜,产生全新的、正确的认识,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在中国,父母总是会用“赶紧睡觉,否则有大灰狼把你叼走”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让孩子带着恐惧心理入睡。虽然孩子睡觉后家长能够暂时得到安静,但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这种吓唬会让孩子更加害怕黑夜,从而不敢独自睡觉,而中国的父母也不鼓励孩子在很小时就离开自己独自睡觉,这和法国父母的想法截然不同。在中国家长这种养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与法国孩子相比显得幼稚许多,并容易形成情绪纠结。

当家长结束一天的繁忙工作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疼爱的孩子时,一定会觉得付出一天的艰辛是很值得的。但是,工作确实能够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距离,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家长要积极起来,多利用睡前这段时间与孩子接触。

这种互动式的活动对孩子感情的发展极为重要,父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而孩子也会从父母那里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父母怎样做才能与孩子更亲近?

第一,多抽一点儿时间陪孩子玩。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跟孩子接触,增强亲子关系,再忙也要陪孩子。

第二,经常与孩子拥抱,互道晚安。事实证明,家长经常与孩子拥抱、互道晚安,能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和家长的心贴得更近。

第三,与孩子一起做游戏。孩子喜欢玩什么,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并陪孩子一起玩,这样亲子之间就会减少隔阂。

第四,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父母承诺给孩子什么,就要做到,不能不讲诚信,否则孩子便不会再信任你。

第五,尊重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当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分歧时,父母不要做出将想法强加给孩子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和家长之间产生隔阂,从而更加亲近。

快乐妙语

每个家长都要珍惜这短暂又可贵的“亲子时光”,要知道,孩子已经等了很久,才等到了这段时间的到来,他们想趁着睡前好好与父母亲近亲近!

这时候的家长不要嫌孩子烦,更不要做出打击孩子积极性的事情,相反,家长要努力做能够把控好孩子情绪的强者,带领孩子一起做些活动,如一起看星星,一起讲故事,一起道“晚安”……陪孩子一起成长。

3.墙上又脏又乱的涂鸦,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创作的作品

在白白的墙壁上画上一些彩绘,不仅美观,还能够提升整个家庭的格调。但如果在白白的墙壁上进行一些随意的涂鸦,这种大作,想必大多数中国的父母都不会喜欢,并且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经过研究表明,每个人在大约1岁半时就会表现出喜欢涂鸦的行为,虽然此时年龄尚小,很多事物还不能理解,但却可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画出颜色的东西,如蜡笔、粉笔、砖块等物进行涂鸦。当然,涂鸦在什么地方就要“看心情”了,哪个地方也许都是理想的地方!

父母在面对自己辛苦装修的房子被孩子涂鸦得面目全非后,肯定心疼万分,所以,再看到孩子下狠手时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抢过孩子手里的笔,紧接着就是一顿训斥,告诫孩子不要再进行破坏了。

相比之下,还是法国的父母更加“宽容”一些,他们不但允许孩子进行涂鸦,还会陪孩子一起涂鸦出共同的作品!

父母要知道,孩子之所以喜欢进行“涂鸦破坏”,是因为涂鸦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表达心中所想的一种宝贵方式,这个行为对孩子身心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果父母只是为了保护好家里的精美装修,就将孩子表达自我的行为遏制住,实在有些本末倒置。

安德鲁的女儿快2岁了,在一次吃午饭的时候,安德鲁发现女儿拿着叉子在大盘子里不停地画圈圈,因此,盘子里的饭菜都散落在了桌子上,安德鲁并没有着急制止女儿这一行为,而是耐心观察女儿的一举一动。

女儿其实还不会使用叉子,她抢过爸爸手里的叉子也不过是把它当成了一种玩具,女儿用叉子在盘子里折腾了半天,又将叉子拿出盘子外,在桌子上继续作画。安德鲁问女儿:“宝贝,你能告诉爸爸你在画什么吗?”女儿看了看安德鲁,并没有回答,只是专心地乱画着。安德鲁知道,女儿这个表现也证明了她已经吃饱,便将女儿抱到客厅里那片专属于女儿的区域里。

安德鲁找到一张硬纸和两根蜡笔,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和爸爸一起画画怎么样?”女儿高兴得拍起手来,欢呼着说:“好啊,好啊!”

就这样,两个人高兴地在纸上画起来,女儿其实只会胡乱涂鸦,她还不能将自己想象中的东西很好地表达出来,但是安德鲁总是能够引导有方,他会先询问女儿想要画什么?然后在女儿画完之后,再在女儿的画作基础上进行加工,帮助女儿完善画作。

这件事情大大激发了安德鲁女儿的作画兴趣,从那之后,女儿总是拿着小画笔作画,家里的地板、墙壁、桌子等地方,都是她的作画地点。

但这实在让安德鲁的妻子很发愁,因为她凭空多出了很多工作——把画作清除干净。妻子虽然也很赞同让孩子发散思维尽情涂鸦,但是繁重的工作通常令她疲惫不堪,为此,安德鲁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给孩子归置出一间“画室”,在这间屋子里,女儿可以尽情作画。

女儿很喜欢这间只属于自己的“画室”,并将很多的玩耍时间都放在了这间画室里。直到多年后,安德鲁还留着女儿当年几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并且打算就这样一直珍藏下去,给女儿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在女儿4岁时,安德鲁经常带女儿去户外“作画”,他们经常来到离家不远处的公园里,将准备的一些物品在广阔的草地上摆出各种想要的图形,他们的杰出作品总会吸引公园里的人们驻足停留,并且对他们赞不绝口。

安德鲁女儿的“画室”存在了3年时间,直到女儿5岁时,安德鲁才将此屋进行大整理,安德鲁将这个屋子改扮成了一个小书房,因为此时的女儿已经不再喜欢作画,而是喜欢上看小人书了!

虽然孩子会因为涂鸦问题而影响整个家庭的整洁,但是安德鲁夫妇并没有因此就阻止孩子,还想了办法,给孩子一个专门的作画空间,实在是用心良苦。在孩子作画时,安德鲁还拿出最大的耐心对待女儿,陪她一起画,帮助她把心中所想更加完美地表现出来。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很好的效果。

大部分孩子都对各种各样的图形感兴趣,这是因为他们能够与图形和颜色产生感情,在作画的过程中,能够将这些图形和颜色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喜欢上某个颜色的孩子,他会希望自己的衣服、玩具都是这个颜色的。这样,非常有助于孩子认识身边的事物。

当然,父母不要因为知道了涂鸦有助于孩子身心成长就强迫孩子去进行涂鸦,每个孩子所喜好的东西都不尽相同,也许有些孩子对涂鸦这件事根本没有兴趣,那么,父母强加给她的涂鸦活动只会让他异常反感。

张小洁曾经是一位法国留学生,在学习期间认识了一位法国教师阿尔瓦,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在张小洁毕业后,他们便结婚了,并在结婚第二年就有了一个宝贝儿子。

阿尔瓦在和小洁结婚后,继续在那所学校任职,而小洁自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工作,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照顾家庭和孩子上,这一点也令阿尔瓦非常感动,在教育宝贝儿子的问题上,阿尔瓦答应小洁会当她最得力的助手。但是不久后,他们就因为教育孩子的观念不同而出现情感危机。

小洁虽然很早就受西方教育,思想算是比较开放的,但她毕竟是在中国长大的,很多教子理念都和阿尔瓦的法国式教子理念不同。

在小洁的儿子2岁半时,她听说邻居家的孩子在这么大时已经开始进行“涂鸦训练”了,就这样,小洁也有计划地让儿子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她每天都拿出1小时时间陪儿子画画,最初那两天儿子还挺喜欢,但不久就没兴趣了,之后就开始对画画这件事情非常反感,甚至出现毁坏纸张画笔的行为。

阿尔瓦看到儿子这样的表现便提议取消“涂鸦训练”的计划,但是小洁不同意,为此二人争执不下。小洁一气之下一个星期都没有搭理阿尔瓦。

罗恩菲尔德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把儿童涂鸦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无序、无控制地运动,画面常出现混乱和无组织状态;第二,线形涂鸦,重复动作,建立起一些动作活动的协调性和控制感;第三,圆形涂鸦,对动作表现出更高的控制能力,这需要更多的运动能力和更复杂的动作;第四,命名涂鸦,儿童把动作与想象经验联系起来,从单纯的肌肉运动转向想象思维。这四个阶段分别表现出了孩子对自己身体控制力的问题。

涂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通常情况下,孩子从18个月大时开始出现这种涂鸦欲望,大约到4岁时结束,这和孩子的视动经验有关,关系着孩子是否能够很好联系、发展精细动作控制欲整合运动的过程。

家长怎样保护孩子的涂鸦行为?

第一,“涂什么”让孩子自主决定。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孩子的世界是大人所不知晓的,所以家长要注意不要随意干涉孩子的涂鸦行为,他们喜欢“涂什么”就涂什么。

第二,家长注意激发孩子的涂鸦兴趣。孩子小,性格中具有不稳定因素,容易“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等三分钟热度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尝试各种不同的手段激发孩子的兴趣。

第三,家长可以买些孩子感兴趣的画让孩子在涂鸦中临摹。例如,男孩子可以买一些线条简单分明的手枪、子弹让孩子临摹。而女孩子则可以买一些简单的糖果纸、手绢等来让孩子进行临摹涂鸦。

第四,要及时夸奖孩子,给孩子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的底气,因为自信才能使人坚持下去,对孩子也不例外。家长一定要及时鼓励、肯定孩子,多夸奖孩子。

快乐妙语

在父母眼里,孩子那些没有意义的乱涂乱画实在惹人烦,之所以这样想,其实是对孩子的不了解。孩子的涂鸦就是一种表现自己的方法,和聋哑人的手语是一样的。

孩子随意画出的线条,想要表现出的也许是花儿绽放、小鸟飞翔、小朋友在做游戏等,只是,孩子年龄尚小,能力有限,并不能够清晰绘制出来,但这掩饰不了孩子正在逐渐“意识觉醒”。

还有一些涂鸦,同样是看似简单,但却是对自己情绪表达的一种表现。这种涂鸦一定会让儿童在早期就对书写能力进行锻炼。

4.闹钟拆了没关系,爸爸跟孩子一起组装

法国孩子的动手能力是很强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从小手就很勤快,父母总是会给他们很多动手的机会。在孩子刚会走的时候,妈妈就会派给他们一些小任务,如帮忙拿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物品等。长大一些后,就会增加任务的难度和数量,如帮忙摆放餐具、买东西、打扫卫生等。

在法国父母的意识中,给予孩子一些动手能力的机会十分必要,他们绝对不会因为担心孩子累着而剥夺孩子的动手机会。

希伯来是个调皮的小男孩,他虽然已经14岁,但还总是像小时候那样,手不能闲着,非要摆弄一些东西才好。

平时,家里的拖把坏了或是桌椅坏了,都是希伯来来修理,因为他喜欢这项工作。按理说,这些都应该是希伯来爸爸的工作,但是为了满足儿子的修理欲望,爸爸从来都不和希伯来争,当然,对于这件事情,爸爸还希望如此呢!

有一次,希伯来在整理屋子的时候,发现一个老式闹钟,希伯来拿出来仔细看了很久,俨然这是一个已经坏掉了的闹钟。希伯来没有急着把它拆开,因为一直以来,希伯来都是个有“职业素养”的修理工,他看这个闹钟的老旧程度,估计出它是有一定历史的,所以不敢轻易下手。于是,他把闹钟小心翼翼地又放了回去。

等到爸爸晚上回来时,希伯来迫不及待地跑到爸爸身边,问爸爸家里那个古老闹钟的事情,并和爸爸申请能不能试着修理修理。

经过询问才知道,这个闹钟是爸爸的爷爷留下来的东西,爸爸对这个闹钟非常珍惜,只是偶尔拿出来看看,生怕把闹钟弄坏,因为闹钟寄托了爸爸的一种深厚情感。

但是,希伯来爸爸看到希伯来也这么关注这个闹钟,并且强烈希望能把闹钟修理好,于是做出决定,要和希伯来一起修理这个闹钟。

希伯来细心地将闹钟进行“肢解”,爸爸在一旁边看边做指导,由于闹钟内部的零件有些都生锈了,希伯来异常小心,生怕把爸爸这份情感寄托给毁坏了。在拆开闹钟后,希伯来看出闹钟的很多零件已经不能用了,问爸爸能否买一些新的零件装上,得到了爸爸的同意,爸爸还为希伯来写好零件的名称。希伯来便快马加鞭地去购置零件,其中几个零件十分难找,为此,希伯来跑了好几家钟表商店,幸运的是,零件总算都凑齐了。

希伯来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和爸爸一起组装这个闹钟,大约1个小时,他们就把闹钟弄好了!希伯来为了帮助爸爸延续这个情感寄托而做出的这份努力,让爸爸感到非常欣慰,而希伯来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他爱爸爸,他说:“虽然爸爸一直支持我修理各种物品,当然,也包括一些多余的修理,但是,这次是唯一一次和爸爸一起做一件事情,有爸爸的关注和支持,我自己也收获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并且,能够以这种方式向爸爸表达我对他的爱,这种感觉真是棒极了!”

大多数家庭都和希伯来的家庭相似,爸爸一心工作,和孩子沟通的时间很少,虽然对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很支持,却总是少了一份行动上的支持,让孩子感觉缺少点儿什么。

确实,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到蹒跚学步,再到更大一些,几乎都是妈妈在照顾。在中国,养育儿女一直以来都是妈妈的责任,妈妈要对孩子进行无微不至地照顾,寸步不离地调养等。而这时,爸爸总会被“晾”在一边,只是关切地看着,却插不上手。

美国耶鲁大学在早期发布过一项研究结果,虽然大多数孩子都是由妈妈带大,但事实上,那些由爸爸带大的孩子会更加聪明一些。

首先,爸爸们大多不拘小节,不会刻意要求孩子必须去做什么,这样孩子会更加无忧无虑地成长。其次,爸爸给孩子讲故事时,不会拘泥于书本上的故事,而是能够自编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能够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再次,爸爸们都很懒,孩子要吃饭、要喝水、要玩耍等各种事情,只要孩子能做到的,爸爸肯定不会代劳。

这样,孩子的手脑同时得到发展,想不聪明都不行!

在2011年年底,巴黎路易大帝中学举办了一次特殊的大赛——拆卸电视大赛。参赛的学生共有20名,学校为此准备了20台液晶电视。

这次大赛,学生们要按照要求将指定的零件拆卸下来,并且重新进行组装,没有出现失误的学生才能得奖,最后,再从无失误学生当中,挑选出用时最短的来评优胜奖。比赛过程中,校方的机械课老师会在一旁观战,以保证学生们的安全。

当选手们站在桌子前,看到一系列工具和那台崭新的电视时,心情激动极了,不由得各个眼睛放光。

校方举办这次比赛,不单是想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想借此机会,让参赛选手以及观战的学生们能够更加了解电视的内部构造,以及了解图像原理等知识。

在主考官给孩子演示完整个拆解、安装流程后,便吹响了比赛开始的哨声。

选手们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在拆解过程中,他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电视的内部构造,所以很快理解了“电视是如何播放的”这一问题,学生们一直认为电视的构造会是非常复杂难懂的,但看过里面的构造之后才恍然大悟,不过就是由影像处理电路板、电源电路板及液晶面板模块等组成,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如果不是以这种方式,而是继续用老套路传授孩子电视内部构造以及成像原理等知识,恐怕花费的时间要更多一些。

没有一个老师不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学到最多的东西,这也是路易大帝中学的教师之所以举办这次活动的主要原因。而家长也是如此,看到自己的孩子进步绝对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在人的大脑中,有一部分区域是非常特殊的,它具备一些积极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但是它需要手的精巧动作去刺激,才能得以表现出来,否则将永远处在沉睡的状态中。

手和思维相互联系,手在动,信息便会传到脑子里,而大脑又会将思维传送到手上,如此循环往复……

这也是俗语经常说的“心灵手巧”的意思。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第一,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可以教孩子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等。小一点儿的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整理玩具,家长可以负责看着,但尽量不要帮助孩子。

第二,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例如,给孩子买一些积木、橡皮泥,让孩子自己动手搭建小城堡,用橡皮泥捏小玩偶等等。

第三,在绘画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给孩子买一些绘画用的纸,让孩子在上面涂鸦,尽情挥洒,画图案,画线条。

第四,在手工操作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画纸,然后准备不锋利的剪刀,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指导孩子做一些手工劳动。

快乐妙语

每个孩子对不了解的东西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动手“实验”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家长都不会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让孩子肆意对家里值钱的物品下手,因为孩子知识能力有限,很多物品拆解后无法复原。

但是,如果家长能够以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并让其从中学到知识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那么对孩子这种动手欲望便可以酌情处理。电视虽然贵,但如果家里或是亲戚家里有破旧的电视,不妨大方地给孩子尝试一下。

5.一起捉迷藏,游戏带给孩子无数欢笑

一个孩子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是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那些最快乐、最有创造力、最富有洞察力的孩子,往往来自于那些懂得分享快乐的家庭。作为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去欣赏这个世界的神奇与美妙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法国人会告诉你:想要与孩子分享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他们一起“游戏人生”。因为在法国家长眼里,游戏本身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探索世界的途径之一,也是激发孩子创造力、好奇心、想象力、冒险精神和未来处事方式的有效方式。

一个春天的早晨,在法国尼斯的一个公园里,喷泉喷出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一道绚丽的彩虹。这时,从喷泉边的小路上走来一对父子,当这个小男孩看到这美丽的一幕时,他张开了双臂大声喊着:“爸爸,你快来,看!这里有多么漂亮的颜色!”

父亲伸出手去拉儿子的手着急地催促道:“快走,再不走我们就要错过演出了,我们快要迟到了。”但当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的快乐时,他突然领悟到了什么,于是温柔地说道:“好吧,我觉得演出的开始阶段或许并没有那么精彩。”他蹲下去搂着儿子时,他的脸上写满了慈爱和温柔。

这种神态,只有当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在一起分享美妙的事物时,才能表现出来。后来,孩子把那天在公园见到的一幕画成了油画,在画里,爸爸拉着孩子,望着美丽的彩虹。这一幕也成为孩子和爸爸温暖的记忆……

有一些家长,为了家庭,把赚钱当作唯一的目的。在奔忙与劳碌中追逐金钱和名利,没有时间和精力驻足浏览这个美丽的世界。其实,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快乐的因子往往隐藏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而孩子却经常能够在游戏或者闲暇时刻注意到这些美妙的事物。

对孩子来说,当父母亲和他们一起游戏,一同分享他们自己的发现之时,他们就会长久地记住这一温馨时刻。尊重孩子的热情,不仅可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更能放松自己的心情。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法国的家长,更是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分享教育。

纳斯里问他的儿子:“如果你有5块蛋糕,你会怎么做?”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先吃掉1块,或者2块,然后将剩下的放进冰箱。”纳斯里微笑着对孩子说:“你想知道我的答案吗?亲爱的!”孩子点点头。纳斯里说:“如果我有5块蛋糕,我会自己吃掉1块,剩下的4块分给朋友。”孩子诧异地问道:“为什么?”纳斯里回答道:“我吃掉1块蛋糕,能品尝到蛋糕的味道,吃5块蛋糕依然是相同的味道。

与其这样,还不如与别人分享,让别人也尝到蛋糕的味道。这样,5块蛋糕的味道就变成了1块蛋糕的味道和4份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与孩子一起游戏的过程,也是分享快乐的过程。这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与别人分享快乐,并不是在减少快乐,而是在增加快乐。为人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而共同游戏,则是了解孩子心思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不仅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家长也会发现孩子的喜好并欣赏孩子。

曾听一个法国太太说,她家的庭院外有一座小山丘,上面长了很多植物,这位太太有个可爱的女儿,她给孩子准备了一个放大镜。在草木繁盛的时候,只要抽出时间,她就会带着孩子来到山丘,陪伴孩子探索放大镜下的微观世界。冬天放大镜还可以看清雪花,发现蝴蝶的翅膀上美丽的花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这位妈妈显然是十分用心的,她带着游戏的心态与女儿一同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妙,是值得赞扬的。

还有一位叫杜加里的法国父亲,他的做法也值得称道:

他的孩子莱昂是个小胖子,非常不爱运动。经常窝在家里看电视,杜加里看到孩子的状况十分担忧。他想了一个办法来改善儿子的生活。

一天,小莱昂又坐在沙发上看卡通片。杜加里并没有像有些家长一样训斥自己的儿子,而是拉着他的手,对孩子说:“在我小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好看的电视。那时,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你爷爷去漂流。你爷爷扎的木筏又结实又漂亮,沿河而下,听着哗哗的流水声,就像小河在给我们唱歌。岸上的小鸟飞来飞去,像为我们护航。河岸上的薰衣草一片一片的,像紫色的大海。在木筏上,还能看到河中的水草肆意舞动,鱼儿在脚下,亲吻我们的脚丫……”

见莱昂听得入了神,杜加里又说道:“孩子,不如我们明天就去你爷爷的农场。”男孩欢呼雀跃。第二天,杜加里带着儿子来到农场,给孩子扎了一个木筏,然后顺流而下,小莱昂在木筏上兴奋得又唱又跳,显然已经忘记了看电视的事情。后来,杜加里又在农场里给孩子扎了一个风筝,还买了个漂亮的足球,这样在农场里,小莱昂拥有了木筏,有了风筝,又有了足球,就有了事做。

以后,一有空闲时间,小莱昂就吵着要爸爸陪着他来农场玩耍,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也就减少了。而每当杜加里和儿子在农场里玩耍之时,他就有一种重温童年的快乐……

与孩子共同游戏,除了开发孩子的智慧,融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外,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想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尤其是要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这些重大疾病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亲人在一起,如果全家经常在一起玩耍,那么成员得重大疾病的概率就会降低。

除了猜谜、过家家、捉迷藏等游戏外,还有很多游戏如做实验、学音乐、黏土、雕刻……这些都可以在平时用来激发孩子的智慧。

法国家长也经常用与孩子共同观察生活的方式来启发孩子,他们通过让孩子观察草木的生长,或马铃薯发芽的过程,来了解生物界的奥妙;从观察影子的变化,学习科学概念;参观各种展览、表演、户外郊游,让孩子们了解世界和社会。

在与孩子共同游戏时,他们还会注意个别游戏与团体游戏兼顾,用来培养孩子社交及合作遵守团体规范的行为。

在陪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参照以下的意见来促进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度:

第一,陪孩子玩他感兴趣的游戏。如果孩子对这个游戏没兴趣,游戏当然不好玩,也不爱玩。孩子心灵敏感,勉强带他玩他不感兴趣的游戏,很容易让游戏中止。与其这样,不如和孩子商量,玩大家都喜欢的游戏。父母陪孩子玩游戏时,一定要真诚投入,乐在其中。

第二,孩子都喜欢爸爸妈妈时刻关注自己,他们会因此更开心。倾听孩子是对孩子表达关注和爱意的最好方式。孩子在游戏中表露出的情感真实自然,父母要多花些心思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你感受到的也许就是孩子想说而不敢说的心里话。在倾听中,用心领略孩子的世界。

第三,和孩子一起演绎童话故事。孩子喜欢大人反复给他讲他喜欢的故事,哪怕他早已烂熟于心。这时父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孩子玩扮演故事角色的游戏。这样的游戏百玩不厌,一定会让孩子乐此不疲,而且还会不断地改编创新呢。

快乐妙语

在谈到陪孩子的问题上,很多中国家长都会说“我的工作很忙,我的事情很多,为了家庭我需要努力赚钱……”。但是我们发现,在大多数成功的法国人生命里,往往都会对家庭付出比较多的精力。

家庭可能是孩子最好的学校,一些琐碎细小的事,都或许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在与孩子共同接触中,父母一定要抓住机会,让孩子领略喜悦、忍耐、自律和责任的意义。

6.一起去看电影,父母也喜欢《哈利·波特》

2004年,在7000多万人口的法国,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已经有850多万人进入影院观看了一部名叫《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就像电影台词中说的:“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罗杰斯说过:“爱,就是深深地理解和接受。”电影中的主角做到了这一点,他理解和尊重学生,他把学生当成同自己一样有血、有肉、有尊严的平等的人来看待,会在满足学生作为正常人类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所以他得到了学生的尊重。

没错,“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还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家长想要教会孩子以乐观的角度去面对人生,就必须带着一颗童心,深入孩子的世界,以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因为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体会儿童世界中的酸甜苦辣。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或许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和孩子聊聊他们最近喜欢的音乐、电影、书籍、动画片,这样不仅能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还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理解。

在巴黎,有位叫亨利的商人,由于工作繁忙,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加班,还要经常出差。因此,他也很少有时间与妻子艾莉婕和两个孩子马卢达和洛思在一起。在洛思4岁生日前,他刚结束一段出差生活回到家中。

有几次,他都是连续出差,中间只有短暂的时间回家取些换洗的衣服。那次,他驾车带着洛思从超市穿过邻近街区回家,在后排座位上的女儿突然问他:“爸爸,你的家住在哪条街上?”他当时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女儿再次问道“你的家住在哪儿”时,他愣住了。

虽然女儿知道他是自己的爸爸,但小洛思却不知道她住的房子也是爸爸的家。

亨利想道:我虽然可以让小女儿相信我们住在同一屋檐下,但是我在她生活中的位置是非常模糊的。这种不确定的情感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要是划破了手指,她会含着眼泪跑向妈妈求助,而不是自己;如果在幼儿园有了新鲜的经历,她要等上好几个小时,直到妈妈在的时候才会与妈妈分享。

终于,在一个夏夜里,一切都有了改变。洛思正试图在家中的几百张影碟中找到妈妈给她买的全套《哈利·波特》影碟,但是尽管费了好大的力气,《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以及《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这两部还是没找到。

夜幕降临时,洛思本该轻松一下,准备上床睡觉。但当她试图把影碟整理好,并放到高处的柜子里时,却一不小心将影碟纷纷弄落,后来洛思哭了。

亨利赶忙停下手中的策划案,跑过去对她说:“洛思,你知道它们藏在哪儿了吗?”她摇摇头说:“藏在哪儿?”亨利回答:“影碟店啊,赶紧穿鞋上车!”他们开车走了三四英里,才找到一家商店买到了影碟,但却只买到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由于商店都已关门,他们只能放弃努力,亨利抱歉地对女儿说:“宝贝儿,还差一张,我想它或许被妈妈放在阁楼了,回家我们再去找找。”洛思开心地点了点头。回到家,父女俩来到了阁楼,仔细地在每一个角落寻找着,但是这里的东西很多,亨利想这样找下去也许会用上整个晚上。

洛思一边说着:“爸爸,不要着急。求求您,慢慢儿找。”一边坐在一大堆旧书和旧影碟里,仔细地寻找着,她一点儿也不着急。这时,亨利才恍然大悟,原来女儿希望用掉整个晚上来找那张缺失的影碟。其实,他们父女难得有这样单独相处的机会。亨利知道,女儿只是想要留住这个时刻。

亨利背靠着一个书架,深深吸了一口气。洛思在耐心地寻找着,一张接一张。她显然放松多了,并开始跟爸爸聊天,兴高采烈地跟爸爸讲《哈利·波特》的故事,她喜欢吃的东西,她的学校,她的同学和老师,以及将要上的芭蕾课。

亨利终于明白,我们虽然是在这里寻找影碟,但事实上,我们正在寻找曾经丢失的亲密感情。

从那天之后,亨利领悟到了洛思妈妈已经知道的那些沟通小技巧:怎样和洛思一起看不想看的卡通片,怎样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不看新闻和杂志,而是全身心地陪伴她,怎样和她一起做甜点。亨利渐渐明白,女儿需要他不是为了我为她做些什么,带她去哪儿旅行或和她一块儿玩儿什么。她需要的是自己,是父亲。

亨利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渐渐从疏远变得亲密,不管工作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陪孩子。塞纳河畔,经常回荡着全家人的笑声。洛思也慢慢变得更加开朗和乐观。

有着乐观向上心态的法国人一般都会认为:如果一个人与自己的孩子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小飞侠彼得·潘》中写道:“每个婴儿第一次笑出声来时,就会有小仙子降生。而每当一个孩子说他不再相信小仙子时,就有一个小仙子死去。”孩子童年时代的幻想、童真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也是他们乐观的源泉,每一位家长,都有责任用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童年。

只有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并体察他们的心理状态,才能给予他们最深层次的心灵关怀!

因此,很多法国家长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欣赏这个世界的神奇与美妙,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孩子,虽然主要受益的是孩子,但父母也同样有着收益。因为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也会享受到重回童年的乐趣。

陪孩子看电影,是增进双方感情的好时机,这个时候,父母该对孩子做些什么呢?

第一,陪孩子看他喜欢的电影。也许孩子喜欢的电影无非就是那些动画片和科幻片,但要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感受气氛。看《狂蟒之灾》,他尖叫你也尖叫;看《小鬼当家》,你们一起哈哈大笑;看《鸟的迁徙》,你和他一起沉醉在大自然美丽的画面中。

第二,看电影的过程中,顺势提问孩子一些问题,当然,对孩子的提问也要认真回答。比如,看《侏罗纪公园》,孩子问你侏罗纪是什么意思,你就可以给他讲述地质时代的三个阶段都发生了什么,精彩的回答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

第三,看到电影中感人的地方,不失时机地在孩子额头上吻一下,或者紧紧抱着他,又或者拍拍他的肩膀。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一切仿佛尽在不言中。

快乐妙语

法国人是浪漫的,这种浪漫源于他们的童真。

其实,成熟与童真之间,并不是对立的。成熟是一种状态,而童真是另一种心态。法国人的人生态度,也给自己的家庭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想要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严肃、认真与不苟言笑,并不是唯一的筹码,如果一味地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还会适得其反。在适当的时候,要放下架子,走近孩子的世界,与他们一起玩泥巴、看动画、打电动、读故事,只有这样,家长的形象才会更丰满;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拉近与孩子心灵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