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女孩3: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 数学女孩3: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全文在线阅读

《数学女孩3: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第8章 两份孤独所衍生的产物

关灯直达底部

于是这两个独立的世界,

或者说这两份独立的孤独所能互相给予的,

不是比各自孤单、羸弱时更多了吗?

——《来自大海的礼物》

8.1 重叠的对

8.1.1 泰朵拉的发现

三月来了。从风中可以感觉到春天的气息。

明天就是毕业典礼了……不过我才高二,其实跟我没啥关系。今天放学后,我照常去了图书室。活力少女正坐着研究数学。

“泰朵拉,你来得真早啊。”

“啊!学长!”她把视线从笔记本上移开,抬起头笑了笑。

“是村木老师的卡片?”我在她身旁坐下。

“啊,是的。”

(重叠的对)

我们把由两个自然数构成的组合叫作对(pair)。

(a, b)  自然数 a 和自然数 b 的对

如果对于两个对 (a, b) 和 (c, d) 而言,存在 a + d = b + c,我们就说 (a, b) 重叠于 (c, d),记作 。

“这问题真不可思议呢。”泰朵拉说道。

“本来就不算是个‘问题’。”我苦笑道。

“这个是……研究课题对吧?自己出题自己解……”

“没错。话说回来,a + d = b + c 好像有点什么含义啊。”

“学长,这次能先听听我的分析吗?”

“当然可以呀。”

“我看到这张卡片的时候,觉得这里面的每个词都不难。也就是说 ——

  • 两个自然数
  • 构成的组合
  • a + d = b + c

这些说法都不难。而且,也没有出现像 、、lim 这样的符号。可是就算这样,把这些当成一个整体来看的话,我还是完全——完完全全不明白。这很神奇啊,明明每个词的意思都理解,但是却看不明白整句话。”

“是啊。”我点点头。

“不过,可不能在这儿就气馁,对吧?我觉得,要想找到‘不明白的初始点’,应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思考。”

“这想法很了不起嘛。”

“我最先做的,就是根据‘示例是理解的试金石’来尝试举出具体的例子。我首先举的是……”

◎ ◎ ◎

我首先举的是“对”的例子。卡片上写着“我们把由两个自然数构成的组合叫作对(pair)”,所以,我就在笔记本上写了几个对的例子。比如,假设 (a, b) 中的 a 等于 1 时,b 等于 1, 2, 3,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得到下面这些对。

然后,当 a 等于 2 时,我们就能得到下面这些对。

另外,我还随便写了一些对。

写着写着,我就想到:“原来如此。因为这些对都是由自然数构成的,所以不会出现 0”。也就是说,没有 (0, 0), (0, 123), (314, 0) 这样的对。

我自己都很惊奇,我竟然发现了这一点。学长你经常笑我是“总忘记条件的泰朵拉”。的确,我总是忘记条件。不过,我居然能发现“不会出现 0”这个条件。仔细思考具体例子的话,就能发现条件中的细微之处。我发现了这一点。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这一点’……这就是“元发现”吧。

然后我就想:所有对构成的集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刚刚具体举了几个对,这个集合的元素就是这些对,是吧?可是,我虽然像下面这样把这个集合写了出来,却并没有什么重大发现。

我最不明白的是卡片上写的“重叠”这种说法,还有 这种写法。啊……不能这么说。这些只是说法跟写法的问题,其实还好。真心让我费解的是下面这个式子。这才是我“不明白的初始点”。

这个式子本身的含义是“a + db + c 相等”,这我当然明白。可是,So what ?所以呢?

这个式子表示的,是某个对重叠于其他对的条件。这点我明白……可是这个式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式子不难,可这里好像有一堵透明而坚硬的墙壁,而我“咣”地一下撞到了墙上,没法再往前走了。

◎ ◎ ◎

“……没法再往前走了。”泰朵拉用双手作出“咚咚”锤墙状。

“话说,泰朵拉。”我说道,“你相当厉害啊!虽然你理解起来需要花很长时间,可是一旦理解了,就能把学到的东西完全消化吸收。我觉得,你这种不轻言放弃的劲儿,真的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是、是么……”泰朵拉红了脸。

“我也还不明白这张卡片哪里有趣。不过,我们再用一次‘示例是理解的试金石’看看吧。”我说。

“再用一次……指的是?”

“刚才你想理解的是下面这个吧。

那么,我们就往 abcd 里代入具体的自然数,来看看‘重叠的对是什么样的’,怎么样?”

“啊!对啊。就是举几个具体的重叠的对的例子吧?我明白了。麻烦先给我点时间。”

泰朵拉紧张而专注地看向笔记本。我注视着这样的泰朵拉。她心里想的都直接写在了脸上:瞪大眼睛是在想“啊,我或许明白了”;皱着眉头是在想“不对不对”;歪着头咬着嘴唇是在迷茫“要怎么办才好呢”;眼神游移后,抬着眼看我则是在开始想“是不是问问学长比较好”……

我突然想起了泰朵拉之前说过的一句话。

“因为高考很重要。”

高考、高考、高考。我为什么要参加高考呢?小学跟初中那会儿,我从来没想过为什么要参加升学考试。因为初中成绩不错,就升到这所重点高中来了。

数学、数学、数学。我为什么要学习呢?学习眼前的事物,然后想进一步学习,就去买了书。村木老师也给我介绍了一些书。不过,以后呢?

“学长,我试着写了几个例子。”泰朵拉把笔记本拿给我看,“因为卡片上写的‘对’重叠的条件就是 ,所以只要找到满足式子 的四个自然数就行了,对吧。比方说,因为 1 + 2 = 1 + 2,所以我们只要设 a = b = 1,c = d = 2,就能得到一组重叠的对。”

“是这样。”我说。

“此外,根据 1 + 3 = 2 + 2 这个式子,我们还能得到一组。”

“没错,看来能得到很多组呢。”

“嗯……对对,我举了具体例子才注意到,如果‘外项相加’等于‘内项相加’的话,对就会重叠。比如说,a + d 就是把 ad 相加……

 和 

你看,这就是把‘外项’相加。然后,b + c 就是……

 和 

看,把‘内项’相加了。不过到这里,我还是觉得 So what……”

“对啊……原来如此。”

“我还发现这跟‘比’很像。比的性质是‘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对吧?比如说,因为 2:3 等于 4:6,所以 2 和 6 这两个外项的乘积就等于 3 和 4 这两个内项的乘积。

相对地,(2, 3) 跟 (4, 5) 这两个对重叠时,2 和 5 这两个外项的和就等于 3 和 4 这两个内项的和。

也就是说,对的性质是‘外项之和等于内项之和’,对吧?话说,比的性质和对的性质还真像啊!”

“是哦……”

“我还写了一些其他的重叠的对的例子。”

“……呐,泰朵拉。我也发现了点东西,或许能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呢,要听听看吗?”我说。

“啊?嗯,当然要听。”

8.1.2 我的发现

“我看到这个式子,马上就想到‘移个项吧’。

你看,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得到下面这个式子。

换句话说,就是这么回事。”

“诶?”泰朵拉大大的眼睛转了转,“学长,这就是说,当 a - b 等于 c - d,即差相等时,(a, b) 和 (c, d) 这两个对才重叠……?”

“是这样。”

“可、可是……我还是完全不明白。”

“我也是。这张卡片里的‘对’,指的到底是什么呢……”

8.1.3 谁都没发现的事实

这里是礼堂,现在众人正在为明天的毕业典礼做准备。

老师和学生们正在摆椅子,以及为讲台装饰花朵。

“还不能回去么?真没效率呀。”盈盈说道。

“明天之前应该能准备好吧。”米尔嘉说道。

“当然了,明天就该正式上场了。”

学校委任盈盈和米尔嘉在毕业典礼上弹钢琴伴奏。

我跟泰朵拉从图书室回来,顺路过来看了看她们两人的情况,本来想也许大家能一起回去呢。

“你们要弹什么?”我问道。

“《萤之光》。”盈盈回答道。

“还要弹校歌。”米尔嘉回答道。

也是,传统曲目嘛。

米尔嘉刚开口说了个“我们”,盈盈就赶紧拿手指戳了戳她,然后两个人就都沉默了。米尔嘉到底想说什么呢……

“这次不是拿‘奖状’而是拿‘证书’,对吧?”泰朵拉说着指向讲台上挂着的写有“毕业证书颁发仪式”的横幅,“奖状是‘表扬的文件’,证书是‘证明的文件’。”

“颁发‘证明毕业的文件’的仪式……么?”我说道。

“毕业生就是定理呗。”米尔嘉半开玩笑地说道。

8.2 家中

8.2.1 自己的数学

我在自己的房间里,现在是夜晚。

时针已经走过了晚上 11 点,马上就到半夜了。

我坐在书桌前,学校的作业已经写完,现在我要开始思考自己的数学。

自己的数学……我回忆起高一的时候。

高一的春天,村木老师建议我“每天研究自己的数学”。那时候我认为,每天研究数学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因为我喜欢数学。但是,高中生活是很忙碌的。有很多课程,每天都要预习、复习,还有考试。当然,还有学校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种“每天去研究自己的数学”的意识,才能坚持到底。因此,村木老师给我的意见很宝贵。

8.2.2 表现的压缩

老师给的那张“重叠的对”的卡片很奇妙:它并不是让证明一个恒等式,也不是让解方程式。卡片里只是用由自然数构成的组合定义了“对”这个概念,并通过 这个式子定义了“重叠”,仅此而已。

我不知道要思考些什么,要怎么思考。虽说按经验而论,村木老师的卡片最多是一个让我们“学习的契机”……

我们已经找到了几个在由对构成的集合中成立的性质了。例如 (a, a) 这种形式的对都互相重叠,也就是下面这样。

证明瞬间就能完成。对于任意自然数 mn,存在 m + n = m + n,因此对 (m, m) 和对 (n,n) 重叠。

然后,把 a + d = b + c 这个式子变形成 a - b = c - d 的话,就可以说“在 ( 左, 右 ) 中,左和右的差相等的对互相重叠”。例如,差是 1 的对互相重叠。

  (左 - 右 = 1)

同理,差是 -1 的对也互相重叠。

  (左 - 右 = -1)

但是,所以呢?这又怎么样呢?我不明白……

我想起了泰朵拉说过的话。

“这就是所谓的‘装作不知道的游戏’吧?”

不过,我现在并没有装作不知道。当时,泰朵拉刚接触到皮亚诺公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去思考后继数表示的是什么,而是只跟着公理去往下思考。跟着公理,渐渐看到了自然数的结构。公理是制约条件,制约条件衍生出结构……咦?

咦?

这次的式子 a - b = c - d 也像是一个制约条件啊……对并不是分散的。把 a - b 的差相等的对,也就是重叠的对收集起来,就能构成一个集合。这个制约条件到底会衍生出什么样的结构呢?

我注视着笔记本思考着。

由跟 (1, 1) 重叠的对构成的集合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接下来,怎么往下思考才好呢?

“人的心会把具体的例子压缩。”

米尔嘉总这么说。

“在构建具体例子的过程中,下意识地找寻规律,发现较短的表示方法”。

简短的表示方式 —— 原来如此,用集合的内涵定义就能简短地表示出来了。

嗯,如果以 和 为前提条件,就能更简短地表示出来。

其他集合也可以这样来表示。例如差是 1 的集合。

或者,差是 -1 的集合。

确实,比起列举元素,这样表示更简短。

再进一步缩短的话……

缩短……诶?

我明白了!

我不由得站了起来。

对……会变成整数么?

自然数是 1, 2, 3, ...,而整数是 ..., -3, -2, -1, 0, +1, +2, +3, ...。

对!没错!

自然数的对的集合,会构成整数!

“差为 n 的对的集合”能够跟“整数 n”一一对应。

我感到有种美妙的东西正在我眼前闪烁。

不过,只是有了对应关系,也没什么意思。

把对的集合看作整数,这是自然而然的吗?

整数的话,就必须有点什么吗?

什么才是整数的本质?

许许多多的问号从我的心底涌现。

我做了一次深呼吸。

先做个加法运算试试吧。

对的集合是整数时能马上实现的,是加法运算。

能定义对的加法运算“”,而不是自然数的加法运算“+”吗?

要令 是什么样的对呢?

没有什么公式,我也没有在背诵什么。

我必须真真正正地靠自己的能力来想出“对的加法运算”。

问题 8-1(对的加法运算)

定义 (a, b) 和 (c, d) 这两个对的加法运算 。

8.2.3 加法运算的定义

要怎么定义对的加法运算,才能形成跟整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就是同构 1 的结果呢?

1同构(Isomorphism)是在数学对象之间定义的一类映射,它能揭示出在这些对象的属性或者操作之间存在的关系。——译者注

同构是含义之源。

我按捺不住这份不可思议的兴奋之情,仿佛某种东西即将产生了。

虽然自由,却受着制约。虽然受着制约,却 —— 自由。

必须看穿隐藏的结构。看穿之后,就能体会到一种无可替代的喜悦。

对的加法运算 —— 首先应该从哪里开始考虑呢?

……嗯。因为我想同等看待对 (a, b) 跟整数 a - b,所以是不是只要参照整数范畴内的加法运算就可以了呢?

进行 a - bc - d 的加法运算,形成“左-右”的形式就好了吧。

很好很好,不错啊!也就是说,左边变成了 a + c,右边变成了 b + d。换句话说,我想让两个对的和变成下面这种形式。

噢!就是说,把左边这一堆和右边那一堆加起来就好了么?也就是说,使用 (a - b) + (c - d) = (a + c) - (b + d) 这个式子来把对的加法运算定义成下面这样,这个主意如何?感觉靠谱!

很好很好。那么,接着就尝试一下用对来实现与 1 + 2 对应的计算吧。例如,因为 1 = 3 - 2,所以选 (3, 2) 当作与 1 对应的对;因为 2 = 3 - 1,所以选 (3, 1) 当作与 2 对应的对。然后,根据“对的加法运算”的定义来进行计算。

嗯,很好!因为 6 - 3 = 3,所以说得通!

说得通……不,等一下。这是理所当然的啊!我想说明的跟这个很像,但又不是这个……嗯,脑子乱了,整理一下吧。我现在想要对比思考整数和对,“=”和“”,还有“+”和“”。感觉这些都能整理成统一的形式,可是……

……对啊,先别管加法运算了,“相等”这个概念都还乱七八糟着呢。我还没有好好定义 (a, b) 跟 (c, d) 这两个对相等指的是什么。合适的定义应该是像下面这样的。

然后,让我担心的事情是下面这些。

在像 这样定义了对的加法运算后,对于以下 X, Y, Z, 成立。

  • 跟 (a, b) 重叠的任意对 X
  • 跟 (c, d) 重叠的任意对 Y
  • 跟 (a + c, b + d) 重叠的任意对 Z

因为 成立,所以感觉“对”是“整数”。这样,就能发现下面这样的“两个世界”的对应关系。

这个发现真是让人心跳不已。

解答 8-1(对的加法运算)

可以用以下式子定义 (a, b) 跟 (c, d) 这两个对的加法运算。

啊!难不成,跟 (a, a) 重叠的对与整数 0 对应?

喔喔!难不成,把 (a, b) 的左右互换而得到的 (b, a) 是?

好,我要试着更进一步发掘这个对的性质!

8.2.4 教师的存在

现在是凌晨两点,我站在厨房里。

往杯子里倒上水,一口气喝光。

我之后又定义了对的符号变换、对的减法运算、对的大小关系。

用自然数的对来定义整数。有意思。

构建新的数字的世界也是数学呀。数学,真是一个越学越深奥、越学越广阔的世界。

我看着杯中残留的水滴,想到村木老师。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太难又不太简单的问题。

“换成你,会怎么挑战这道题?”

会对你说上面这种话的人,其存在本身就很珍贵。教师的存在……么?

好的,看来整数也能做了,那就睡吧。哈哈,说什么“整数也能做了”,搞得像拼装塑料模型似的。我边哧哧地笑着边做着睡觉的准备。

在关上卧室灯的那一刹那,泰朵拉的话突然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

“比的性质是‘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

然而,还没来得及研究这句话的含义,我就进入了梦乡。

8.3 等价关系

8.3.1 毕业典礼

今天是毕业证书颁发仪式 —— 我现在在礼堂。

毕业生接二连三登上讲台,领取毕业证书。

明年的现在,我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我边这么想着,边打了个哈欠。昨晚完全没睡够。

校长致辞、嘉宾寒暄……仪式安静而严肃。现在总算要结束了,负责主持的老师走向麦克风,麦克风轻轻“嗡”了一声。

——毕业生,退场。

《萤之光》的旋律开始流淌。毕业生依次起立,从在校生中间穿过,走出礼堂。我们这些在校生则用掌声为他们送别。我正要再打个哈欠 —— 却突然睁开了眼。

刹那间,毕业生的脚步停下了。

刹那间,在校生的掌声也停下了。

因为此时响起了一首新的乐曲,它的旋律好似从《萤之光》中流淌出来一般。

这是我们熟悉的旋律。这……

是校歌。

校歌跟《萤之光》同时流淌而出。

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钢琴那边。

正在那儿弹奏的,是盈盈和米尔嘉。

她们在用重混 2 的手法弹奏《萤之光》跟校歌。

2重混(Remix)是一种音乐技术,应用于歌曲的原来版本,经过重新混音,形成另一种版本。——译者注

诶?还能把这两首歌混在一起弹?

和弦 3 要怎么办?

3在音乐理论里,和弦(Chord)是指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不同音高的音。——译者注

不过,两种旋律都没遭到破坏,都在优美地流淌着。

在《萤之光》和校歌的相互作用下——

我们心中泛起了无法言说的涟漪,满是回忆。

我们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在这所学校度过的日子。

迷茫、焦躁、烦恼、闲适、学习、愤怒、喜悦……

内心冷不防地被这些情绪撼动,泪水不由得涌了上来。

毕业生、在校生……当然,其中也包括我。

来到这所高中后,我遇见了米尔嘉,遇见了泰朵拉。然后,我体会到了一起学习 —— 教人、被教,比赛解题 —— 的喜悦。

“一、一、二、三。”“学、学长!”“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对应。”“放学时间到了。”“对,说的是呀!”“计算错误。”“小数学家?”“证明是一瞬间的事儿。”“怎么读啊?”“唔……”“快递快递!”“这样就成了除以 0。”“啊呀呀!”“快乐的旅行。”“我一生都不会忘记。”“我已经记住了,你放心吧。”“学长,大发现大发现!”“除了表示虚数单位以外,还会有什么呢?”“我不明白。”“如果半径为零的话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吗?”“我会加油的!”“你还没发现吗?”“我有问题!”“好了,到此为止我们的工作就结束了。”……

不过,时间会流逝,时间在流逝。数学超越时间留传下来,而时间拂过众生不断流逝。有相遇,也有别离。

我已无法止住眼中汹涌而出的泪水。

就这样,今年的毕业典礼闭幕了。

但泪水随音符渗入心底,这首盛大的毕业终曲,也成为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回响。

8.3.2 对衍生的产物

“诶……原来用对能构成整数呀。”泰朵拉感叹道。

“是啊。”我回答。

毕业典礼这天,我们仍然在图书室研究数学。

我跟泰朵拉讲解了我昨天晚上的成果。而她似乎也被卷入了那首毕业终曲的漩涡之中,眼睛周围又红又肿。

“不过,再准确点儿说的话,不是对跟整数对应,而是‘由互相重叠的对构成的集合’跟‘一个整数’对应。”

“喔……”

“把对于 (a, b) 这个对进行的操作看成对于 a - b 这个整数进行的操作……”

隐约的香气……

我一下子回头,看向身后。

“你这么急着回头,是怎么了啊?”一如既往的、冷冷的声音。

站在我身后的是米尔嘉。

8.3.3 从自然数到整数

“我跟盈盈被叫到老师办公室去了。”米尔嘉说道,“因为我们之前没打招呼说要重混。”

“咦?你们挨骂了吗?”泰朵拉问道,“明明弹奏得那么感人……”

“倒是没怪我们,老师也在苦笑 —— 话说,这张卡片是?”

我把“重叠的对”的卡片递给米尔嘉,说了我得出的结论。

“唔……这样啊。可是,你的解释有点无聊啊。”

批评开始了!

“不过,把与 (a, b) 重叠的集合跟 a - b 作同等看待这个思路,很好啊。”

米尔嘉轻轻扶了扶眼镜,摇了摇头。

“为什么村木老师要用下面这种定义呢?虽然你一下子就移项了……”

“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泰朵拉说道。

“没有那么深奥。要是我们知道整数,用你这种方法也可以。可是,比如,假设我们‘装作不知道’整数吧。然后,我们用自然数的组合来新定义整数。”

“定义……整数……”泰朵拉下意识地说道。

“要是我们只知道自然数,就会出现 a - b 未经定义的情况。例如,2 - 3 在自然数范围内就是未定义的。因此,用 a - b 来定义‘重叠’不太好。”

“……原来如此。那如果换成 +,就没关系了吧?”我也下意识地说道。

a + db + c 的话,在自然数范围内还不足以达成未定义的条件,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用下面这个式子来定义‘重叠的对’。”

8.3.4 图

“还缺一点。你完全没画图呀。”

又被批评了!

“你的弱点是不肯画图。”

“图?可是……”

“你是这么定义对的和的。”米尔嘉说道。

“要是我,一看到这个,就会想起‘矢量的和’……”

米尔嘉总是把向量叫作矢量。

“向量的和……啊,确实如此。它跟对的和形式完全一样!”

“学长学姐,我越来越跟不上了……”来自于泰朵拉的投诉。

“因为 ab 是自然数,所以先在第一象限里画出格点 4。”

4数学上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为格点(Lattice Point)或整点。坐标平面内顶点为格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类似有格点多边形的概念。——译者注

米尔嘉拿起我的自动铅笔,在笔记本上画出格点。

第一象限里的格点

x 坐标是 ay 坐标是 b 的格点可以视为矢量 (a, b),也可以视为对 (a, b)。那么,就这个格点的所有情况的集合来说,我们应该如何用图来表示‘重叠’这个概念呢?如果能用图表示出来,那么我们也就能明白,村木老师为什么要用‘重叠’这个词了。”米尔嘉说道。

“啊,这点我也很在意。”泰朵拉说道。

“我们像下面这样把重叠的对用线连起来试试。”

把“重叠”的对用线连起来

“诶?!重叠的对是斜着排列的呀!”泰朵拉吃了一惊。

“原来如此……‘重叠’的对在二维平面上真的是斜向‘重叠’的吗?”我说道,“这一条条斜线对应着重叠的对的集合。也就是说,一条斜线对应一个整数,对吧。”

我说着,在斜线的右上方写下了整数。

一条斜线对应一个整数

“要写的话,这么写比较好。”

米尔嘉从我的手中抢过自动铅笔,把斜线向左下方延伸。

影子斜着落下的位置是对应的整数

“啊……这样呀。往 x 轴上射影的话,影子就会刚好落在对应的整数上……诶?等一下。如果对的和也是向量的和,那么我们随意画个向量的和的图形,然后观察向量的和的射影,就会发现它正是向量在 x 轴上的和?”我问道。

“当然。把格点上某个位置矢量的和斜向射影的话,就会得到整数的和。例如,把 射影的话,影子就会刚好落在 (-1) + 3 = 2 的位置。”

向量的和

射影后,就变成了整数的和

“……”我说不出话来。

整数的和 —— 区区的加法运算。

然而却能被看作是二维向量的和的“影子”!

虽然我还不知道这个发现在数学上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但是我感到很多事物是相连的,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此时的我因为太过感动而说不出话来。而且,我们只花了少许工夫 —— 举出具体例子、思考式子、用图思考,这一切就呈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们从‘重叠的对’继续往下思考,看看等价关系吧。”米尔嘉说道。

8.3.5 等价关系

看看等价关系吧。

我们把由所有对构成的集合称作 。

然后,在集合 中,重叠关系“”已被如下定义。

“”这种关系有自反律、对称律、传递律的性质。

自反律可以用以下式子来表示。

该式子表示的是,即使以自身为对象,“”这种关系也能成立。

由于这就像是反射在镜子里似的,所以我们把它叫作自反律。

对称律可以用以下式子来表示。

该式子表示的是,即使把左边和右边互换,“”这种关系也成立。

传递律可以用以下式子来表示。

该式子表示的是,如果由 A 可以到 B,由 B 可以到 C,则可以跳过中间的 B 直接由 A 到 C。

自反律、对称律、传递律合起来叫作等价律。此外,满足等价律的关系叫作等价关系。“”这种关系也属于一种等价关系。

◎ ◎ ◎

“这三个性质不都是理所当然的吗?”泰朵拉问道,“比方说,这三个性质在等于‘=’里也成立呀。”

“‘等于’是等价关系,这没错。”米尔嘉点头,“因为原本等价关系就是把等号创造出的关系一般化而得来的。等价关系体现的是‘在某种含义上相同’。”

米尔嘉往上推了一下眼镜,继续说道:

“我来举个不是等价关系的例子。例如数的大小关系‘<’。对于这个关系,传递律成立,而自反律和对称律不成立。”

“啊,是这样呢。”泰朵拉说道。

“带等号的大小关系‘≤’则是自反律和传递律成立,对称律不成立。”

aa 成立……吗?”

“成立。因为‘aa’是‘a < aa = a’呀。”

“喔……也是啊。”

“那么,泰朵拉我问你,对不等于‘≠’这个关系来说,这三个性质中的哪一个会成立呢?”

“这个……因为它是等于的反义词,所以这三个性质都不成立?”

“回答错误。”米尔嘉说道,“不能凭主观印象来回答。必须逐一确认才行哦,泰朵拉。”

“啊……对称律成立呀。”泰朵拉说道。

“等一下。”我插了句嘴,“对于‘≠’这种情况,不是‘传递律不成立’,而是‘传递律不一定成立’吧?因为……”

“这里是我没说明白。”米尔嘉说道,“我在解释自反律、对称律、传递律之前,应该事先声明‘对于所有元素来说’这个前提的。也就是说,只要对于一个元素来说不成立,那就是不成立。”

“米尔嘉学姐……”泰朵拉小心翼翼地举起手,“这三个性质我基本明白了。可是,刚刚学姐说的‘把等号一般化’这个地方我还不太懂。因为讨论数字的时候,或是讨论集合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到等号,这本来就很一般化了吧……”

“等价关系指的是刚刚说的满足等价律的关系。换句话说,满足等价律的三个性质的关系都可以看作是等价关系。从等号具备的特殊性质中提取出三条,寻找具备这些性质的其他关系,例如‘对重叠’这种关系。因为‘对重叠’这种关系是等价关系,所以能适用于等价关系的性质全都能适用于‘对重叠’这种关系。”

“等一下,麻烦等一下,我有 Déjà vu5。好像以前我们也讨论过类似的 ……”

5法语单词,意思是“既视感”,也可译为“幻觉记忆”,指人在清醒的状态下第一次见到某场景,却感到似曾相识,是一种常见于大多数人的生理现象。——译者注

“群论。”米尔嘉说道。

“没错!把满足群的公理的运算都同等看待成群……”

“把等于这种关系拆个七零八碎,从里面提取出三个特殊的性质,然后构建一种具有这些性质的其他关系 —— 这里出现了分析跟综合的思路。明白么?”

“分析跟综合?”

“分析 —— Analyze,也就 是‘拆分’。综合 —— Synthesize,也就是‘合成’。经过拆分、合成,理解就会变得深入且有趣。”

“靠等价关系能办到些什么呢?”我问道。

“就是你之前干过的事儿。”

“诶?我干了什么来着?”

“去‘除’集合了呀。”

8.3.6 商集

“去‘除’集合?”

“对。用等价关系去除集合。我们来回忆一下你都干了些什么吧。由所有对构成的集合 里包括无数的对,你用等价关系‘’把‘由重叠的对构成的集合’跟‘整数’互相对应了起来。把由所有对构成的集合想象成第一象限里的格点,把由重叠的对构成的集合想象成斜线就好。根据‘格点的集合’构成‘斜线的集合’,就相当于进行除法运算。”

“……”

“集合除以等价关系,就能得到一个新的集合。我们把这个新的集合叫作商集。由所有对构成的集合除以‘’,就能得到一个以‘由重叠的对构成的集合’为元素的商集。我们如下表示这个商集。

这个符号很奇怪。总之呢,这个符号就是‘集合 / 等价关系’的一种直截了当的表示方法。”

“那个……麻烦稍等一下。关于这个商集 ,我完全没有具体的概念啊……画在图里是斜线,那么从数学角度来说又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看来光用说的,还是讲不明白啊。”米尔嘉说道,“那么,我用外延表示法写一下 吧。”

“原来如此……构建了一个集合的集合呀。”

“用集合除以等价关系,从而构建商集 —— 这种手法很常见。”

“是……是么?”

“举个例子,有理数。有理数集可以看作是一个‘元素是成对的分子和分母的集合’除以‘比相等’这个等价关系而得到的集合。”

“啊!”我惊道,“这就是泰朵拉之前说的那个吧。”

“诶?我吗?”泰朵拉用手指着自己,一脸困惑。

“你想想,你不是说过吗?对的性质 —— 外项之和等于内项之和,跟比的性质 —— 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很像。”

“喔……”看来她还没反应过来。

“作为商集的有理数肯定会是这种形式啊!”我往笔记本上写道,“那么,假设把分子、分母的对写成 ( 分子, 分母 )……”

“泰朵拉你注意到了有理数啊。”米尔嘉说道。

“没……只是觉得对跟有理数的形式很相似。”

“在数学领域里,若‘形式’相似,则‘本质’也相似这种情况很多见。”米尔嘉说道。

“用比相等这个等价关系当除数的想法很有意思呀。”我说。

“如果用比相等这个等价关系当除数……”米尔嘉说道,“这个商集的元素就会变成由比相等的对构成的集合。分数的约分计算遵循‘比不变’的原则。也就是说,约分这种计算能让元素不跳出由比相等的对构成的集合。”

“啊……这么说来确实是这样。”泰朵拉说道。

“此外,我们有时会从商集的各个元素 —— 聚集了相同元素的集合 —— 里面选出一个元素,这个元素叫作代表元素。”

“代表元素……”泰朵拉重复道。

“英语叫作 Representative。”米尔嘉说道。

“Represent 6这个集合的元素?”泰朵拉问道。

6意为代表。——译者注

“对。如果我们想把‘’定义为商集的各个元素之和,就必须先声明答案不取决于如何选择代表元素。也就是说,‘’必须是 Well-Defined 7的。”

7意为定义明确。——译者注

“啊……对对,昨天晚上我就一直在想这个。”我说道。

“除了有理数,商集还有很多种。例如整数集除以‘除以 3 而得到余数相等’这个等价关系后得到的商集合 。”

“把‘’这个符号里的‘’视为表 示‘无视 3 的倍数差异’的等价关系的符号即可。”米尔嘉说道,“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想出很多关于商集的例子。例如,由我们学校里所有学生构成的集合除以‘同年级’这种等价关系,就能得到以‘由同年级的学生构成的集合’为元素的商集。这个商集有三个元素,分别是‘全体高一学生的集合’‘全体高二学生的集合’‘全体高三学生的集合’。”

“学长!米尔嘉学姐!我有个重大发现!”

泰朵拉嚷道。

“你发现什么了?”我问道。泰朵拉说的“发现”一般都跟数学上的重大发现相关,因此不可小觑。

“难不成……难不成村木老师想跟我们玩个文字游戏,不是‘Peano 算术’而是‘Pair No 算术’8?”

8“Pair No 算术”的说法与日语有关,其中的 No 即日语单词「の」的罗马字拼写,意思是“的”。因此“Pair No 算术”意即“对的算术”。此处是一种谐音,即音同词不同的文字游戏。——译者注

四下沉默无声。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吞吞吐吐。

“希望并非如此啊。”米尔嘉冷冷地说道。

8.4 餐厅

8.4.1 两个人的晚饭

“妈,晚饭吃啥?”

现在是晚上。等了许久都没有开饭,于是我跑到餐桌前问道。

“今天你爸说不回来吃饭,我没什么心情做……”我妈说道,“这样吧,我们也偶尔出去吃一顿吧。嗯……吃意大利餐。”

我妈带着我,开了 30 分钟车,来到了一家位于郊外的餐厅。菜肴的香气迎面扑来。“Buona Sera9!”招呼声很洪亮。开朗热情的意大利人包围了我们。我妈点了海鲜意大利面和沙拉,我点了披萨。

9意大利语,“晚上好”的意思。——译者注

“糟了,咱们开车来的,喝不了红酒呀!”

“禁止酒后开车。”我说。我妈听到后一脸不情愿。

8.4.2 一对翅膀

在等待上菜的这段时间里,我四下看了看店内。既有情侣一起的,也有全家人一起的。吉他的伴奏声非常大,但并不让人感到难受。店里的伙计围在对面的桌子边,唱着生日快乐歌。

“呀,披萨好像烤好了。”

我使劲嗅着香味儿说道。

“说起来,你从小鼻子就好使……可惜闻不到自己身上的味儿。你在幼儿园尿裤子那次……”

“别说啦,妈!”

“不过,现在你马上就上高三了……时间过得真快呢。”

我妈把手支在桌子上,托着下巴看向远方。

马上就上高三了……我突然感到一阵害怕。

热闹的吉他声、小孩的笑声突然都消失了。

我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呢?

虽然有人常说“年轻人身上潜藏着无限的可能”,但时间是一维的。

要把哪种可能性射影到自己的时间上呢?我们必须作出选择。

“我说,妈。”

“什么事?”我妈抬起头问我。她正在研究甜品菜单。

“我……在干什么呢?”

“跟漂亮的老妈吃饭。”

“总感觉……有一种要从悬崖上摔下来的心情,明明什么都还没准备好……可是还有一个月就上高三了,还差一年就高考了。日子过一天,我就离悬崖近一点 —— 地面在慢慢消失。我该怎么走呢?”

“往天空飞?”我妈说道,“如果没有地面,往天空飞就好啦。”

“诶?”

“‘啪嗒啪嗒’挥动两只翅膀的话,就能飞起来。你可能不信,但是你能飞。左边和右边,有这么一对翅膀就足够啦。悬崖不就是为了飞翔而存在的么。你在害怕什么呢?”

“学校的成绩再怎么好,也不行啊!我……”

“跟成绩什么的没关系。你是我生的。你开始走路那会儿,我还记得很清楚。你摔倒过好几千次,还记得吗?”

“怎么可能记得啊!”

“在你会走之前,摔倒了多少次啊……可是你现在先迈右脚后迈左脚,迈完左脚迈右脚,很自然地在走着啊。明白吗?你不要紧的。因为没准备好所以担心?说什么呢,人生就是要勇敢冲撞尝试呀!”

我妈用拿在手里的菜单隔着桌子敲了一下我的头。

“尽全力去拼吧!不要紧,你肯定能走稳,肯定能飞起来。”

“……”

我妈这一席话支离破碎,从逻辑上来讲含义也不明确。但不可思议的是,我的心居然恢复了平静。因为是妈妈说的话么?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你三岁那年冬天,有天夜里下了大雪,你发着高烧,咳得很厉害,差点死掉了。下着大暴雪,车都开不动,你爸也还没回家。你妈我啊,就背着你一直走到了邻镇的医院……到医院的时候我已经跟雪人没两样了,还问人家‘这里是八甲田山 10吗’。”

10日本青森县中部火山群的总称,以高耸险峻、严寒冰冷著称。——译者注

这故事我已经听过好多回了。连“这里是八甲田山吗”这句话都一模一样。我平常总是说“够啦,别再讲啦”……可是今天听起来,却似乎有一点不一样。

菜上来了。

“来,我们吃吧!”

我往披萨上浇上掺了辣椒的橄榄油,咬了一口。

好吃极了。

8.4.3 无力考试

饭菜快吃完了,我妈再次拿起甜品菜单。

“这个看起来很好吃! Torta Cioccolata 好像是巧克力挞,Crema Catalana 应该是法式焦糖布丁吧。甜品菜单上得配照片才行啊,只有文字说明,哪知道是什么样的呀。”

“是啊。”

“你需要无力考试啊。”我妈眼都没抬,继续看着菜单说道。

“无力考试?”什么意思啊?

“跟实力考试相反的无力考试。你干嘛要一个人绷得死紧?你得加把劲好好放松才行。大家都非常喜欢你。”

“大家?”

“没想到你小时候那么认生,现在倒还挺抢手的呢。这帮女生也挺有眼光的。对了,下次带着她们一起去兜风吧?嗯,一定很欢乐。”

“拉倒吧,拜托你不要自作主张啊。”我说道。

“老妈我来开车,副驾驶给米尔嘉坐。泰朵拉跟盈盈,还有尤里也会想来吧。嗯嗯,你看,坐五个人刚好不是吗?”

“那我坐哪儿啊?!”

数学,是一门给不同东西赋予相同名字的艺术。

——庞加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