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大发现的故事 » 地理大发现的故事全文在线阅读

《地理大发现的故事》第5章 道路与商业

关灯直达底部

我们可以将一般的道路定义为沟通两个城镇之间最方便的手段;这在逻辑上意味着城镇存在于道路出现之前;为了更全面地考察道路情况,有必要从考察人们在特定地点居住的原因入手。

我们已经讨论了古代世界、中世纪至十五、十六世纪地理大发现前夕的地理学发展史,也大略指出了人们在这段时间的早期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以及是如何学到的。但是,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前人通过何种方式获得这些知识,还有他们寻求这些知识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探讨历史上征服活动的过程时可能已经回答了后一个问题,不过人们很少只是为了征服而征服。我们还要考虑到战争附加的物质利益。同样地,如果人们继续为了发现而战,就必须取得进步。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沿着他们所征服的国家顺序去探索,而且要常打胜仗,并通过创建更适合的、新的沟通方式来巩固其统治。简言之,我们仍然需要研究古代和中世纪的道路,以及使用这些道路的主要目的——商业——的情况。

我们可以将一般的道路定义为沟通两个城镇之间最方便的手段;这在逻辑上意味着城镇存在于道路出现之前;为了更全面地考察道路情况,有必要从考察人们在特定地点居住的原因入手。一开始,出于防御的目的,人们的房屋都是建在一起的,所以早期的城镇,如雅典和耶路撒冷,都利用天然的地形自我防御,易守难攻。然后,宗教也对城镇的布局产生了影响,民居常常环绕庙宇或修道院而建。但后来出于便利性的考虑,位于河畔水边(特别是在河流的浅滩处)的城镇,如威斯敏斯特、那不勒斯等防御良好的港口,或者纽伦堡、维也纳这样的地区中心,人们会选出一些最便利的地方作为贸易场地。无论位于河畔还是海边,最佳的运输工具就是船舶。不过一旦这样的城镇建立起来,同样有必要用陆路将它与其他城镇连接起来,这主要由地形决定,如果沿途有山脉,就得绕山修路——例如比利牛斯山脉周围的道路;如果有河流阻挡,则要寻找浅滩,很可能会在过河最方便的地方建造一座新城镇。如果找到了两点之间的合适路线,出于本能,人们就会把这条路径维护下去,即使后来发现了更好的路线。

水路运输对早期的城镇情况有着最主要的影响。位于海湾拐角处的城镇,如阿尔汉格尔斯克、里加、威尼斯、热那亚、那不勒斯、突尼斯、巴斯拉、加尔各答,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海湾地区贸易的中心点。在河流沿岸,潮汐结束的地方通常是合适的城镇建造点,如伦敦;还有河流拐弯明显的地方,或者河道的交汇点,如科布伦茨或喀土穆。半岛的两端几乎总会出现重要的城镇,如汉堡和吕贝克、威尼斯和热那亚;有时,为了满足海军的需要,也会在半岛的一头建立补给点,如瑟堡、塞瓦斯托波尔或直布罗陀。然后,道路便会在整个半岛区域蔓延开来,伸展到其他端点。

道路的建造 佛拉芒人手稿 15世纪

起初,任何单一的城镇居民都会将其他城镇的人视为敌人。但是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发现,可以方便地和邻居交换一些过剩的物品。就这样,贸易开始了。市场成为中立区域,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暂时放下彼此的敌意。通常,两国边境附近的地方会成为货物的交换点,并最终发展为新兴城镇。随着商业往来的增加,那些交通不便、位于高处要塞地带的城镇明显不如山谷或者河流两岸的城镇更有商业吸引力。而且,修建道路的时候,人们一般会选择山谷或者平地。不过,有时出于军事目的,道路会修建在远离山谷的地方,如我们所见,罗马的道路就从不考虑这些要求。国与国之间最早的来往是腓尼基人通过航海实现的。在地中海沿岸的合适地点,他们设立了工厂和贸易使用的中立地区。希腊人很快效仿腓尼基人,在爱琴海和黑海沿岸建立起这样的基地。不过,我们从《圣经》中知道,在早期,埃及、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就存在商队来往的道路。后来,这些路线延伸到了更远的亚洲地区。但是在欧洲,伟大的筑路者当数罗马人。罗马的地理位置居中,因此在古代世界占据重要地位,它首先控制了意大利,后来影响到整个地中海地区。罗马城几乎集一个城镇必需的所有优势于一身:它位于河流转弯处,而且与海路相通;天然丘陵使其易守难攻,汉尼拔的失败就是证明;它在拉丁平原上的居中位置使其自然成为所有拉丁商人的贸易地。罗马人很快发现,有必要通过加强罗马城与意大利其他地方的交通以利用它居中的地理优势。因此,他们修建了那些伟大的道路。而且,由于修筑得十分坚固,大部分道路得以保存至今。用“建筑”这个词来形容罗马的道路毫不为过,因为它们实际上是建造在深沟中的宽墙,高出地面,即使交通流量再大,也难以把它们压垮。迄今为止,我们仍然能在欧洲各地找到近两千年前建造的罗马道路。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这些道路成为各地的领主南征北战的主要通道和巩固其统治的手段。只要在多条道路汇聚的核心位置设置一个罗马军团,就能向各个方向迅速出击,其力量足以威慑整个国家,运兵站自然也建设在道路沿线。现在欧洲很多主要的高速路都是沿着罗马古道修建的。现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道路网。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不存在罗马道路的地区,如俄罗斯和匈牙利,那里的民族与西欧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而西欧地区已经形成了最佳的交通途径。只有位于这些道路附近的城镇和人民才能最大化地获取信息,我们从绘有罗马古道的简略地图中,也可以窥见托勒密所总结的地理知识体系的印迹。

15世纪的佛罗伦萨城

不过,对地理知识的未来发展而言,更具重要性的是亚洲的贸易路线,我们必须加以重视。亚洲多高原,如帕米尔高原,当地居民称其为“世界屋脊”,它的东部是四大山脉,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南部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和北部的阿尔泰山。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之间是雄伟的青藏高原,它像一个口袋那样把帕米尔高原的西端包围起来。昆仑山和天山之间是蒙古戈壁滩,位于喀什和莎车西部;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是吉尔吉斯草原。显然,从东到西横穿亚洲只有两条可能的路线:昆仑山和天山之间的喀什和布哈拉;从阿尔泰山以南、巴尔喀什湖以北,经阿拉尔、里海,到达俄罗斯南部。前一条路线通往巴斯拉或霍尔木兹,从那里经海路或陆路,绕过阿拉伯,可达亚历山大城;后一条路线较长,经君士坦丁堡到达欧洲。南亚和欧洲的交通以海路为主,沿印度海岸,利用锡兰到亚丁之间的季风航行,然后穿过红海。亚历山大城、巴斯拉和霍尔木兹因此自然成为东方的贸易中心,西方与蒙古或中国的贸易主要依靠以上两条路线,所以它们一直没有从历史上消失。马可·波罗以及其他中世纪的旅行者是沿着后一条路线到中国去的。但是,我们从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得知,中国也可通过海路抵达;出于各种实际需要,中世纪后期,蒙古帝国分崩离析后,中亚的商路并不安全,于是人们取道亚历山大城前往东方。

丝绸之路线路图

为了我们的研究目的,现在有必要确定一下十字军东征之后,欧洲的贵族阶级对来自东方的奢侈品的依赖程度。欧洲的任何纺织品都无法与中国的丝绸、印度的印花布、马苏的薄纱媲美。欧洲国王与贵族冠冕上的大部分宝石、祖母绿、黄玉、红宝石、钻石等都来自东方——主要来自印度。中世纪的医学知识则完全来自阿拉伯人,欧洲人使用的大部分药品都是从阿拉伯或印度获得的。甚至罗马天主教祭坛上使用的香的原料,都是商人从黎凡特地区买来的。为了制作精致的手工艺品,艺术家不得不从东方商人那里寻找最好的材料,如虫漆、上色用的乳香(柬埔寨的藤黄、青金石中提炼的群青);而且,中世纪的人经常需要购买东方的麝香或愈伤草来中和当时因不良的卫生习惯造成的气味。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为了健康的需要而购买腌制冬季食物和四旬期咸鱼的调味品。欧洲人十分依赖亚洲岛屿出产的香料。在哈克里特的杰作《英国人的航海与探索》中,他在书的第二卷中列出一个清单,清单是阿勒颇的商人威廉·巴莱特在1584年写的,包括各类东方货物的产地,我们在此节选了一些有趣的内容。

经爪哇从马鲁克、塔尔纳特、安波那进口的丁香

班达亚齐的肉豆蔻

邦达、爪哇和马六甲的肉豆蔻皮

马拉巴尔的胡椒

锡兰的肉桂

辛德和拉合尔的甘松香油

孟加拉湾地区苏拉特的姜

马拉巴尔黎凡特的珊瑚

辛德和坎贝的硇砂

婆罗洲(中国附近)的香樟

阿拉伯菲利克斯的没药

坎贝和拉合尔的硼砂

中国及君士坦丁堡的明矾石

波斯的愈伤草

科钦、中国和马六甲的芦荟

勃固和巴拉瓜特的虫胶

阿勒曼尼的金蕈

阿拉伯菲利克斯的没药树脂

巴斯拉的罗望子

巴尔萨拉和波斯的藏红花

马拉巴尔的马钱子

撒库特拉的龙涎香

辛德和坎贝的靛蓝

中国的精细丝绸

阿拉贡的蓖麻油

勃固和坎贝的鸦片

阿拉伯菲利克斯和亚历山大里亚的枣

雅法的阿拉伯胶

塞浦路斯和坎地亚的鸦片酊

波斯的青金石

土耳其多地的金色油漆

波斯和中国的大黄

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 德拉克洛瓦 油画  1840年

航海星盘 英国1574年

虽然以上只是巴莱特清单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证明中世纪的欧洲对亚洲出产的奢侈品甚至必需品的需求程度。阿拉伯人垄断了此类贸易。鉴于除了金银币,欧洲能够拿出来与这些商品交换的东西不多,导致贵金属不断地从西向东流动,使得苏丹及其哈里发们越来越富,所罗门王的巨大财富也是如此积蓄起来的。亚历山大城几乎是所有这些贸易的中心。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发现,有必要在该城建立工厂,以保障其商人(他们都在亚历山大港收购东方奢侈品)的利益。1172年左右,图德拉的犹太人本杰明访问了亚历山大城,对该城做出如下描述:

这个城市奉行重商主义,能够为所有国家提供一个很好的市场。来自所有的基督教王国——瓦伦西亚、托斯卡纳、伦巴第、普利亚、阿马尔菲、西西里、拉古维亚、加泰罗尼亚、西班牙、鲁西永、日耳曼、萨克森、丹麦、英格兰、佛兰德、艾诺、诺曼底、法兰西、普瓦图、安茹、勃艮第、梅地亚那、普罗旺斯、热那亚、比萨、加斯科尼、阿拉贡和纳瓦拉——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还可以看到安达卢西亚、阿尔加维、非洲、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徒,以及印度、萨维拉、阿比西尼亚、努比亚、也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希腊和土耳其等国家的人。他们从印度进口各种各样的香料,卖给基督徒商人。这个城市充满了喧嚣,每个国家在这里都设有自己的客栈。

在所有这些国家中,意大利距离亚历山大城的航程最短,因此直到13世纪末为止,与东方的贸易大部分落入了意大利人的掌控之中。最初,阿马尔菲和比萨是主要港口,而且如我们所见,水手使用的罗盘是在阿马尔菲得到了完善;但是不久,两个分别位于意大利周边两片海域的海港城镇,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脱颖而出,它们就是热那亚和威尼斯。这两个城市长期以来处于竞争状态,争夺港口贸易的垄断权。走海路的话,从威尼斯出发更加直接,而热那亚后来需要和君士坦丁堡贸易,又开通了北方的陆路与中国交易。东方的香料、珠宝、香水和原材料等从威尼斯装船,向北运往奥格斯堡、纽伦堡、安特卫普、布鲁日和汉萨镇,当地人用他们从事渔业和纺织业获得的黄金换取这些货物。英格兰将其出产的羊毛运到意大利,换来东方的调味料和香水以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