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大发现的故事 » 地理大发现的故事全文在线阅读

《地理大发现的故事》第11章 非洲的探索与瓜分帕克、利文斯通、斯坦利

关灯直达底部

无论何种动机驱使白种人深入黑暗大陆的腹地——对冒险的热爱,对科学的好奇,想大捞一笔或者爱国主义——结果都是非洲被世人熟知,人们不再只知道它的海岸线是什么样子的了。

我们已经看到,15世纪的葡萄牙人是如何为了找到通往印度的道路而慢慢探索非洲海岸的。15世纪末,水手们使用的航海地图对非洲东西沿岸给出了粗略但有价值的描绘。欧洲人不仅探索了非洲海岸,而且还在这里定居。在几内亚海岸的阿米那、刚果附近的罗安达和西岸的本格拉等地,他们建立了运输黄金和象牙的中转站,而非洲最重要的商品——奴隶,也从这里被送往欧洲。在东岸地区,欧洲人在莫桑比克港口索法拉居住。而在桑给巴尔,他们占据了3个以上的港口,这些地方是达·伽马发现的。后来,弥尔顿在他的《失乐园》第十一卷中提到了它们:

蒙巴萨、奎隆和梅林德。

——《失乐园》第十一卷,P339

古斯塔夫·多雷为弥尔顿《失乐园》绘制的插图

除了在海岸地区定居,葡萄牙人很可能经常探索非洲内陆。从十六、十七世纪的一些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绘图者对尼罗河流域十分熟悉,标出了尼罗河流经的三个大湖: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尼安萨和坦噶尼喀。地图上还清楚地标明了月亮山,而当时距斯坦利先生重新发现这里才过了不长时间。但是,我们无法确定这些记录有哪些是来自真实报告,哪些来源于湖泊和山峦的传说。因为地图上还能看出托勒密时代知识体系的痕迹,它们是从阿拉伯地理学家那里传过来的,显然是来自托勒密,并非实际考察的结果。两位伟大的法国地图学家德利勒和唐维尔就拒绝把任何他们没有见到确切证据的地方绘制到地图上,因此在他们的地图上并没有这些湖泊和山脉。而与19世纪初的地图相比,17世纪的地图上经常出现更多的是关于非洲内陆的地理知识——至少就尼罗河的源头而言确实如此。

欧洲人对非洲内陆的探索是从寻找尼罗河的源头开始的,结束于对其他3条大河流域的确定——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和刚果河。值得注意的是,所有4条河的流域都是由英国人确定的。布鲁斯和格兰特的名字总是与尼罗河联系在一起,芒戈·帕克则与尼日尔河、利文斯通博士与赞比西河、斯坦利先生与刚果河有不解之缘。可以说,除了刚果河之外,英国有权控制其公民介绍给文明世界的所有河流。众所周知,希罗多德曾经提到一个古老的说法,尼罗河向西的一条支流变成了尼日尔河。更早的时候,人们认为尼罗河的一部分向东延伸,在某个地方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流——至少《圣经》中描述伊甸园的部分是这样暗示的。无论如何,尼罗河的流域都是一个最不确定的问题。在寻找其源头的过程中,很多个世纪以来,人们推翻了许多假设。1768年,苏格兰绅士詹姆斯·布鲁斯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在幼年时代就有此决心,并在考察过程中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个性。作为阿尔及尔的领事,布鲁斯掌握了一定的阿拉伯语知识,熟知非洲风俗。他向尼罗河上游进发,一直来到法松特,然后穿越沙漠到红海,前往吉达。他从那里乘船到莫索瓦,在阿比西尼亚开始寻找尼罗河的源头。他访问了埃及前首都阿克苏姆的废墟,在附近看到了旅途中常见的一幕:人们从活牛身上割下臀肉,然后继续驱赶它前进。

海运中的黑奴

在一个盖拉向导的指引下,布鲁斯沿着青尼罗河来到了3个泉眼处,于是他宣布这是尼罗河的真正源头,并且在旧地图上标出这3个神秘湖泊的位置。他从那里沿尼罗河顺流而下,1773年抵达开罗。当然,他发现的只是青尼罗河的源头而已,这三处地方过去甚至早已被葡萄牙旅行者帕耶兹访问过。然而布鲁斯的有趣经历和他诙谐的讲述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另外,他此行的动机完全是出于对探险和发现的热爱,这也为他的故事增色不少。因为詹姆斯·库克和詹姆斯·布鲁斯纯粹以科学为目的的探险,使得1768年成为了地理发现史上特殊的一年,同时也拉开了人类科学探险事业的序幕。10年后,非洲学会成立,其目的就是探索非洲的未知地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地理学会。1795年,学会派遣芒戈·帕克前往非洲西海岸,他从冈比亚出发,经过多次冒险(其间他被摩尔人俘虏过),来到尼日尔河畔。他沿着河流中段旅行,但没有到达廷巴克图。1805年,他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想要通过在尼日尔河上的航行来证明它和刚果河的区别,但他被迫返回,死在了博萨,结果尼日尔河的河道还剩一部分没有探索完成。

因此,人们的注意力被转移到了神秘的廷巴克图上来,芒戈·帕克曾经在第一次旅行之后带回一些关于此地的谣言。1811年,英国海员亚当斯到过廷巴克图,他的船在摩尔人控制的海岸附近失事了,摩尔人把他带回去做奴隶,路上经过廷巴克图。最后,亚当斯被英国驻摩加多尔领事馆赎回,他的经历重新激起了人们探索西非的兴趣。探险家们尝试过从塞内冈比亚和刚果两个方向考察尼日尔河流域,但都失败了。也许是受到了亚当斯经历的启发,有人采用了新办法,沿着穿过撒哈拉沙漠的商队路线到尼日尔去。1822年,德纳姆少校和克莱伯顿中尉离开费赞的首府穆尔祖克,来到乍得湖,然后到达博尔努。后来,克莱伯顿又从贝宁出发访问了尼日尔。这两位旅行者让外界了解到沿途两千多英里的地理情况。在1826年至1827年间,两个欧洲人终于来到廷巴克图——1826年,莱恩少校先到达那里,后来在那里被杀;1827年到那里去的是年轻的法国人雷内·凯里,他的报告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丁尼生甚至因为一首描述神秘的廷巴克图的获奖诗作而开始了他的诗人生涯。

直到1850年,德纳姆和克莱伯顿的探险活动才被再次拾起——巴恩用了5年时间探索了整个尼日尔,一直来到乍得湖以西,访问了廷巴克图,并且将克莱伯顿和凯里的旅行路线连接起来。他又用了5年时间(1869年至1874年),在达尔富尔和瓦达伊乘船考察了乍得湖东岸。后来,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人们组织了多次探险,其中以法国人组织的、目的在于将他们的阿尔及利亚领地和突尼斯领地(位于黄金海岸和塞内加尔)连接起来为甚。

斯坦利和利文斯通探索非洲

非洲探索的下一个阶段与后来做出许多发现的那个人的名字密不可分。凭借他与当地土著打交道的高超技巧、冷静、坚毅和无所畏惧的勇气,大卫·利文斯通成功地开启了中非地区未知世界的大门。1849年,他从好望角出发,北上至赞比西,再到迪洛洛湖。经过5年的游历,他抵达非洲西岸的罗安达。接着他又依旧路回到赞比西,沿着赞比西河到达其东岸的出海口,他第一次从西向东横穿了非洲。在始于1858年的第二次探险中,利文斯通沿希雷河航行,它是赞比西河最重要的支流。1859年9月,他到达尼亚萨兰湖畔。

与此同时,另外两名探险者,伯顿上尉(后来的理查德爵士)和斯皮克上尉从桑给巴尔出发,希望找到一个听闻已久的湖泊。第二年,他们成功到达坦噶尼喀湖。在回程中,斯皮克与伯顿分开。他选择了更靠北的那条路,在那里,他看到了另外一个大湖,后来得知那是维多利亚·尼安萨。1860年,斯皮克和另一位同伴(格兰特上尉)回到维多利亚·尼安萨,调查了它的流向。在湖的北面,他们发现有一条向北的大河,就沿着这条河来到了冈多科罗。在这里,他们遇到了贝克先生(后来的萨缪尔爵士),贝克曾经走遍白尼罗河流域考察其源头,于是他们断定,白尼罗河的源头是维多利亚·尼安萨。贝克继续他的探索,并成功地证明了尼罗河的另一个源头是西面的一个小湖,他将其命名为阿尔伯特·尼安萨。就这样,这三个英国人合力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尼罗河发源地问题。

英国人做出发现之后,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帕夏立刻采取了重要的政治行动,他宣布整个尼罗河流域都是他的统治范围,并且在沿河各处建立了交通站。当然,这有利于人们掌握整个尼罗河流域的所有地理信息,而且,在萨缪尔·贝克先生和戈登上校的努力下,尼罗河从上游到下游一度进入文明世界的领域。

与此同时,利文斯通已经开始研究坦噶尼喀湖的问题。1865年,他开始以此为目的的最后一次探险。他发现了姆韦鲁湖、 班韦乌卢湖和尼昂古尔河(卢瓦巴拉河)。利文斯通的发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鉴于一段时间没有听到他的消息,1869年,《纽约先驱报》的所有者派遣H.M.斯坦利先生(他曾担任过该报的战时通讯记者)去寻找利文斯通。1871年,斯坦利从桑给巴尔出发,快到年底的时候,他在“黑暗大陆”腹地遇到了一个白人男子,于是询问对方:“我猜您是利文斯通博士吧?”这句问话成为历史名言。两年后,利文斯通去世,他是地理科学和传教事业的殉道者。接续他工作的是斯坦利先生,1876年,斯坦利再次奉命继续利文斯通的工作,他从桑给巴尔出发,成功地穿过黑暗大陆,来到刚果河口。他的旅行全程证明,尼昂古尔河和卢瓦拉巴河只是刚果河的不同名字或支流而已。斯坦利的卓越旅程确定了非洲大陆第四条大河的情况,完善了非洲的地理知识。

黑奴买卖图

但是,斯坦利对黑暗大陆的穿越注定成为解决新的非洲地理问题的出发点。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成立了一个来自欧洲各国的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名义上是为了探索非洲,实际上却是欧洲列强要在非洲划分势力范围。斯坦利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结束后的15年里,非洲已经完全被各国瓜分。主导者是五大强国: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和比利时。如同在美洲一样,地理发现很快变成政治瓜分。

这个过程首先由刚果河流域被分割出去开始,名义上是支持刚果地区独立,实际上是组建比利时在刚果的殖民地——由国王利奥波德提供资金。1879年,斯坦利先生奉命到刚果河下游建立交通站。令他吃惊的是,为法国服务的葡萄牙人德布拉扎先生正在等候他。德布拉扎是被秘密派遣过来,作为内应协助比利时国王夺取刚果河口地区。此时,葡萄牙也宣布刚果河口属于他们,所以除非达成国际协议,否则这一领土纠纷势必引起国际争端。几乎在此同时,即1880年,德国开始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俾斯麦亲王代表德国宣布,非洲西南部和喀麦隆归他们所有。后来,德国又侵吞了桑给巴尔。此举损害了英国在这些地区的利益。为此,在1884年至1885年之交的冬天,俾斯麦在柏林召开会议,解决瓜分非洲方面的争议问题。会议否决了葡萄牙对非洲海岸原有的控制权(葡萄牙已经在非洲东西两岸建立了很多据点),推出新的原则——只有有效的占领才能宣示该国在殖民地的最高统治权。该原则将改变其后的整部非洲历史。换言之,那条古老的法则并没有过时:

强者多得,能者为胜。

柏林会议刚刚结束——实际上还在会议过程中——英国和德国就迅速确定了它们在西南非洲的殖民地,以便下一步迅速划分两国在东非的“势力范围”。一家名叫英属东非协会的特许公司负责管理维多利亚·尼安萨以北、以刚果自由邦为边界的土地,它向北一直延伸到埃及各省,这点我们后文再谈。在南非也有一个类似的特许公司,由塞西尔·罗德斯先生负责,它控制了从开普殖民地到德属东非和刚果自由邦之间的土地。

1890年至1891年冬天,各国签订的瓜分协议特别多。塞尔帕·平托少校的入侵引起的冲突与摩擦使得西海岸的葡属安哥拉被划到刚果自由邦和英属中非以东的区域。同时,葡属东非被夹在西面的英属中非和北边的德属东非之间。此时,意大利也准备在非洲分一杯羹。它先后占领了非洲东端和阿比西尼亚,但不久就因为阿比西尼亚人的激烈反抗而被迫放弃。同年(1890年),德国和英国就喀麦隆和多哥兰的分界以及英国领地问题达成协议。8月,各国又推出措施,限制法国沿尼日尔河直至乍得湖的肆意扩张行为。在这个地区,英国的殖民事务由皇家尼日尔特许公司管理。遗憾的是,此地的分界不是非常清晰,没有像别处一样以河道或者经纬线为界,而是根据土著酋长的领地范围划分,因此造成了许多纠纷,有的甚至留存至今。英法两国在非洲瓜分问题上的分歧主要集中在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带。

17世纪时,英、法、荷继续建立更多殖民地

至于东北部的瓜分问题,则因政治原因变得更加复杂化,并最终促使斯坦利先生进行另外一次伟大的探索活动。埃及位于赤道的各个省份是由伊斯梅尔·帕夏统治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格兰特、斯皮克、贝克等人的地理发现。然而埃及政府债台高筑,国家濒临破产,帕夏被免职,埃及由英法两国代表欧洲的债权人共同管理。这引起了埃及官僚和军官的诸多不满,因为他们被英法两国的官员们取代了。在阿拉比·帕夏领导下,埃及爆发叛乱,导致英国武装干涉,而法国表示拒绝合作,于是埃及被英军占领。苏丹和赤道各省在伊斯兰教狂热分子的推动下宣布独立,他们决定放弃被占领的埃及土地,那些地方也是导致政府破产的原因。戈登将军奉命前去劝说南方的埃及驻军,但是没有获得支持。1885年,他最终因安抚失败而遇害。戈登的副官之一、德国人施尼茨勒似乎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人称额敏·帕夏,他被困在非洲中部的阿尔伯特-尼安萨附近。1887年,斯坦利先生受托营救施尼茨勒。他先穿过刚果自由邦,然后成功地穿越一片巨大的森林地区——那里居住着身材矮小的野蛮人,可能是古代俾格米人的后裔。斯坦利成功找到了额敏·帕夏,经过一番劝说,对方终于同意和他一起到桑给巴尔去——以派往阿尔伯特·尼安萨的德国特工的身份回归。斯坦利先生此次旅行包含一定的政治元素,因为他在走到非洲东部的时候,就定好计划,决定协助英属东非公司恢复英国在此地的影响力。

所有这些政治划界自然与地理探索活动密不可分,这些活动部分是为了科学,主要是为了政治。为了连接葡萄牙在东西两岸的居住点,塞尔帕·平托少校曾经两次横穿非洲。类似地,1881年至1887年间,为了刚果自由邦的利益,魏斯曼中尉也横穿非洲两次,但他最后成为其母国德国的一名军官。卢嘉德上尉考察了三大湖之间的地区,为英国的占领打下基础。英国成功地殖民南非,接着又获取了博茨瓦纳、马塔贝莱兰,而且在塞西尔·罗德斯先生的带领下,他们迅速向北部修建了一条铁路和电报线路。1891年,得益于约翰斯顿先生(现在的H.H爵士)的进取心,英国的领地扩张至尼亚萨兰。众所周知,到那时为止,德国和葡萄牙之间签订了各种协议,最终确定了3个国家在南非的势力范围分界线。到1891年,人们可以像南美洲那样以较高的精确度画出非洲内陆的地图,而在1880年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空白。至此,欧洲国家已经完全占领了非洲。

费城制宪会议

此事的主要结果(也是主要动机)之一是奴隶贸易被彻底废除。自18世纪开始,北非已经被伊斯兰教控制,而伊斯兰教一直承认奴隶制有效,所以北方的阿拉伯人会继续到中非抢夺黑人,运到西非和北非的伊斯兰国家做奴隶。马赫迪起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埃及废除奴隶制的一种对抗。然而接下来的几年,奴隶贩子只能到苏丹、达尔富尔和瓦达伊等乍得湖以东的地区牟利,那里是仅剩的具有独立能力的苏丹伊斯兰教的根据地。对于尼罗河上游地区叛乱的各省,英国采取紧密的镇压手段,而法国则希望,在英国征服尼罗河上游之前,通过探索法属刚果和阿比西尼亚地区占领此地。后来,围绕尼罗河上游的国际争端开始酝酿,并成为引发欧洲战争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探索和征服两种手段,要么齐头并进,要么你先我后;另一方面,还有促使人们做出有趣的地理发现的第三大动机。当然,发现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情的吞并。技艺高超的非洲猎人们狩猎归来的时候,不仅会带回象牙和兽皮,还有关于内陆的有趣信息。戈登·卡明在《五十个》中的华丽叙事也是吸引人们探索非洲的原因之一,他的作品和探索事业不知激发了多少青少年的想象力。然而,现在他却已经被人遗忘。后来,F.C.塞卢斯先生在探险方面甚至超越了戈登·卡明,而且成为鼓励人们探索南非的出色向导。

因此,当时有无数的地理学家探索非洲内陆,正如诗人巴特勒所说的那样,“用大象取代城镇”,是他们让我们了解了非洲,是那些勇敢无畏的探险家们弄清了非洲大陆的轮廓,他们常常既要做勇士,又要做科学家。无论何种动机驱使白种人深入黑暗大陆的腹地——对冒险的热爱,对科学的好奇,想大捞一笔或者爱国主义——结果都是非洲被世人熟知,人们不再只知道它的海岸线是什么样子的了。就整体而言,英国人的探险活动对我们了解非洲内陆做出了主要贡献,英国也通过占领非洲大陆最有前途的地区(尼罗河谷和气候温和的南非地区)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法国也占据了几乎整个非洲西北部地区,这里以沙漠为主,有商路穿过尼日尔河流域,将货物运至法国当时已征服了的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与其他殖民地相比,法属西非各省的地理优势在于,它们更靠近母国;有朝一日,非洲战士们可能会为了法国在欧洲本土征战,就像1876年比肯斯菲尔德勋爵把印度士兵运到塞浦路斯那样。另外,欧洲国家在非洲进行殖民活动的结果是,欧洲人完全熟知了非洲,非洲也可以充分接近欧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