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鼻舌之争 » 鼻舌之争全文在线阅读

《鼻舌之争》蚂蚁种树

关灯直达底部

“蚂蚁上树”大家知道是一道家常菜,即肉碎粉丝煲也。蚂蚁种树?则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世界各地皆有这样一种生长在蚂蚁窝上的菌类,在蘑菇的分类中属于伞菌目、白蘑科、白蚁伞属。初生时圆锥形至钟形,伸展后顶部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至浅土黄色或乳白色,成熟后辐射状开裂,边缘翻起。夏秋季在山地、草坡、林间地上单生或群生,菌根在学术上被称为“假根”,不分枝一条直通地下与黑翅土白蚁窝相连。——从蚁巢上长出来的蘑菇比之于蚂蚁也确是如树了。

这实在是自然界的一种共生机制。白蚁会用嚼碎的木材、土壤拌和着它的分泌物筑巢,分泌物中的含氮物质恰是此种菌类的营养来源;白蚁的食物主要是木质纤维,要消化木质纤维则有赖于寄生在它消化道里的鞭毛虫所分泌的酶,而鞭毛虫的营养来源是蚂蚁吃了伴生菌类所排出的物质。“蚂蚁种树”虽是比拟,现代的研究证明白蚁也的确在有意而为之,一旦弃巢他去,这种菌类就不会再长。

此种菌类欧洲、美洲、澳洲[1]、亚洲皆有之,在我国多分布在长江以南,相同的蚁类长江以北的穴巢上便无此现象发生。在各地名称也不相同,四川叫伞把菇,贵州叫三把菌,福建叫鸡脚菇、相菇,台湾叫鸡肉丝菇,广东叫豆鸡菇、六月菌等,以云南所产最负盛名,叫作“鸡zong”,现在一般写作“鸡枞”。王世襄先生在《春菰秋蕈总关情》一文中考证云此“zong”字有多种写法,《本草纲目》卷廿八《菜类》:“鸡巸出云南,生沙地间,丁蕈也,高脚微头。”——“我认为李时珍是一位科学家,正名用字,比文学家要谨严些,故今从之。”清代田雯《黔书》:“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巸’。”实早做定论矣。

采摘此菌必须迅速,因为是和白蚁争食;不能让它长得太高,不能让它的伞打开,因此食此菌也需抓紧时机,以顶上菌帽未开张时最鲜嫩肥美,伞盖一张就老了,不但菌帽像鸡毛似的纷纷脱落,滋味也差。“采后过夜,则香味俱尽,所以为珍”(《南园漫录》)。

清末阿瑛在《旅滇闻见录》中记载:“明熹宗嗜此菜,滇中岁驰驿以献,惟客魏得分赐,而张后不焉。”熹宗嗜此菌,快马进京而只和客氏、魏忠贤分享,张皇后都不给!比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唐玄宗更无耻了。也是玄宗、贵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错过口福。原来此菌在广东又叫荔枝菌,缘何?因为恰恰是荔枝季节才有!

去年广州卢叔曾相招食此味,有事故而爽约。今年再约是无论如何也不可错过!配的啥酒?我带了一支1976年的雅文邑。雅文邑和干邑都是法国白兰地之一种,与中国白酒的分别是:白酒是粮食蒸馏酒,白兰地则是葡萄蒸馏酒;而与白酒之茅台、汾酒等相似的是:皆以产酒的地方命名。

外来的雅文邑配本土的荔枝菌,以远搭近、以故纳新、以烈趁鲜,美酒、佳肴、好友,诚良缘也,才不负此一期一会。

那么此菌到底啥味道?汪曾祺先生《昆明食菌》:“鸡巸菌菌盖小而菌把粗长,吃的主要便是形似鸡大腿的菌把。鸡巸是菌中之王。味道如何?真难比方。可以说这是植物鸡。味正似当年的老母鸡,但鸡肉粗,有丝,而鸡巸则极细腻丰腴,且鸡肉无此一种特殊的菌子香气。”


[1] 为保留作者的行文风格,若无特别说明,这里的澳洲专指澳大利亚,而非大洋洲。——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