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落了个懂酒的虚名,请人吃饭要带好酒,人请吃饭也都会备下好酒,当然受人厚爱的机会更多些吧。最近由于近水楼台得便,帮刘老师买了几册小书,“什么时候来,我请你吃饭吧。”刘老师说,“我有很好的茅台噢。”连想客气说声不必的机会都不给我。
既然刘老师请客吃饭,难免呼朋唤友一下了,肚子里有酒虫者寻香而来。
席间席外听刘老师讲些老辈史家教书的掌故、古籍版本流传的渊源、各类收藏的行规法则,倒不羡慕其为学领域的渊博、知识钻研的精深以及不可复制的人生际遇,让人仰慕的是他在每一个领域里的师承,且不说读书时候求学于名门讲堂上的大家,即使收藏路上遇到的各类江湖陋巷里的三教九流,也都是时代幸存的最后传奇,听刘老师娓娓道来,总让人唏嘘。
座间有夜书房主人,亦痴书一族,六十年代中生人,大我数载,曾和他海边夜饮,谈起彼此为何都喜欢藏书,颇有拊掌之慨。因为我们小时候没有那么多书,读书时只见课文选摘自谁的书,课题后有很多的参考书目,但这些都是书店里买不到的,在心里总是个事,长大后便想找这些书来看看,为童年补课,结果如此这般,书越买越多,一步步地,也有点不得不地走上了藏书的路。两人皆慨叹我们那一代人的求学之路,书籍匮乏还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没有老师、没有导师、没有师承。我们那一代人知识的获得更多起始于个人的兴趣,靠的是自学、自觉、自悟。“找个师傅拜下去”,曾是自己多年的心中呐喊。
而刘老师拿出的酒不但有茅台酿酒大师为他备下的友情私酿,更有其收藏的九十年代前的五粮液,席间诸君茅派居多,不讳言茅台也是我的白酒最爱,但是这一晚当众人啧啧赞叹茅台酒香气的醇厚馥郁、口感的怀柔博大时,我却深深地沉醉在五粮液的杯中了,是那久违的鼓型瓶子所尘封的年代里有着自己蓬蓬的思绪?
酒标背后标示88年的这瓶五粮液,唯口感之宽厚不如茅台,其香气以窖底香为主,纯净持久,初段、中段相较茅之酱香仅余粗犷,风头被抢。但尾段之香气于杯中一变,醇甜清爽!国酒毕竟是国酒,其复合香发挥了功力,独一无二处正在于它能兼香啊,终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