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如果科学可以这么搞:以科学的名义回答最“搞”的奇葩问题 » 如果科学可以这么搞:以科学的名义回答最“搞”的奇葩问题全文在线阅读

《如果科学可以这么搞:以科学的名义回答最“搞”的奇葩问题》17.军乐会令人有杀戮的欲望吗?

关灯直达底部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和平主义者,但同时也是叛逆者。对于军乐,他曾经说:“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乐曲伴奏下的列队游行中得到某种乐趣,我鄙视这个人……他不值得拥有人类的大脑,因为脊髓就能让他满足(1)。”从音乐角度来讲,喜欢或者不喜欢军乐是件个人偏好的事儿。但是如果按爱因斯坦的说法,军乐貌似对士兵来讲有着几乎机械性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是可以商讨的。

在拼刺刀的时代,是不是战场上笛子和鼓的声音会鼓舞士兵让他们刺得更狠呢?而在今天,坐在电脑屏幕前发射导弹的军人是否要听着电子舞曲(techno)来让自己兴奋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方面的研究,但这不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我们了解了在很多情况下音乐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之后。

我们还不至于说军乐会让士兵们进入催眠状态,就像是《小笛手》(Le petit joueur de Flûteau(2))中的老鼠一样跟着小笛手走到河边淹死。但是我们确认的是——这点我们的看法与爱因斯坦相同——音乐影响行进步伐的节奏。如果让一群走路的人听到一段快节奏的音乐,他们会有加快步伐的趋势(3)。在走路过程中,身体是跟着自然节奏走,大概是相当于腿和胳膊的运动节奏,还有心跳等……而在听着音乐走路时,我们会潜意识地与听到的音乐节拍同步。这只需要在生活中跳一次舞就可以明白。

音乐因此对人体有着机械效应,而我们并不能确认大脑是完全参与其中的,因此爱因斯坦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但是音乐的创作也不单纯是为了闭上眼睛坐在沙发上从知性角度去欣赏的……爱因斯坦对军乐的批判也适用于海员歌曲或者欧维涅圆舞曲或蓝色奶酪产区的布雷舞曲上。其实随着电子音乐进入恍惚状态或者是在重金属音乐会上跳起Pogo舞,真不比跟着军乐节奏参加列队游行需要更多的神经细胞。让身体跟着音乐节奏而动吧,但为什么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这是“令人鄙视”的呢?历史学家威廉姆斯·H.麦克内尔倒不这么看:“跳舞中或列队行进中的人们更多的是处于一种孩童期意识的状态,没有自己与外界的区分,这种持续的节奏刺激会产生一种类似胎儿期的情感(4)。”

音乐可以对人类行动产生多种影响。有的好,有的不是太好。在一个快节奏的音乐环境下,运动员射门的成功率更高(5),赛车手开得更快(6),同时餐厅里的客人也会吃得更快(正因如此,在快餐厅里会通过音乐播放来加速客人的来来往往)。

但是音乐不仅仅会有机械效应,它也会提升智力表现。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孩子们在听类似迪斯尼的音乐时,他们做算术题的成功率会比那些在安静环境下的孩子高(7)。古典音乐也会让孩子们不是那么吵闹同时也没那么具有攻击性。所以应该重新考虑学习环境了,不见得就必须是安静的!

音乐的影响也在口中的唾液里有所表现。听音乐然后吐出唾液,在唾液中我们会发现皮质醇,这是种控制焦虑程度的激素。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的神经物理研究员斯特凡妮·卡勒法(Stéphanie Khalfa)的研究证明听柔美的音乐会降低皮质醇的水平(8),这也是心态平和的表现。但是她也给调查对象听了电子舞曲,这时皮质醇的水平上升,这证明调查对象的焦虑程度上升……甚至包括那些喜欢电子舞曲的调查对象也是这样。这种风格的音乐确实更多是以其刺激效果出名的,而不是放松,尽管如此,喜欢这种音乐的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痛苦。

我们不知道电子舞曲是否杀死过人,但是摇滚乐曾经导致人死亡。其中最著名的是那些27岁便离世的摇滚乐手,被我们称为“27俱乐部”的成员,他们有: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科特·柯本(Kurt Cobain)、珍妮丝·乔普林(Janis Joplin)、吉米·亨德里克斯(Jimmy Hendrix)——2011年,艾美·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又加入了这个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成为了伟大的传奇。是否可以归纳出弹电吉他与27岁死亡有关联呢?为了了解这点,统计学研究员们分析了从1956年到2007年间上千位摇滚音乐艺人的生平(9)。在这个时间段,大概71位音乐人过世,占约7%的比例。但是统计学家们没有发现27岁与这些死亡的关联。对于年轻的摇滚音乐人来讲,这倒真是个好消息,他们不至于像吉姆·莫里森或者亨德里克斯一样离世然后成为摇滚传奇。但是这个好消息也还是需要再冷静分析一下,因为结果也表明摇滚音乐人还是很容易过早离世的。准确地说,研究表明32岁是个死亡高峰期,特别是在20~30岁之间的过早死亡率这点,摇滚音乐人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到三倍。一般来说(除非有证据)演奏军乐并不是特别危险,我们就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摇滚乐要比军乐杀人多。爱因斯坦肯定是不知道这点的。

爱因斯坦讨厌军乐,实际上是他厌恶军队,甚至认为“是最差的组群”。话说回来,在摇滚音乐会上也是有组群特征的,只是与那些被同步的“机器人”阅兵列队行走的差异在于参加音乐会的人是去跳舞。这点有可能会讨爱因斯坦喜欢。

————————————————————

(1)Einstein A.,Comment je vois le monde《我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Flammarion,2009.

(2)译者注:德国格林童话中的一节,故事发生在1284年,在德国一个名叫哈默尔恩(Hameln)的村落,那里鼠满为患。某一天来了一个外地人自称是捕鼠能手,村民向他许诺,能除去鼠患的话会给付重酬。于是他吹起笛子,鼠群闻声随行,被诱至威悉河淹死。事成后,村民违反诺言不付酬劳,吹笛人愤而离去。数周后,正当村民在教堂聚集之时,吹笛人回来吹起笛子,孩子们闻声随行,被诱至一个山洞内,困在洞中而死。

(3)Styns F. et al.,“Walking on music”《随着音乐走》,Human Movement Science,26,2007.

(4)McNeill W.H.,“Keeping together in time”《适时在一起》,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

(5)Pates J. et al.,“Effects of asynchronous music on flow states and shooting performance among netball players”《异步(背景)音乐对投球手流畅状态和投球表现的影响》,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4,2003.

(6)Brodsky W.,“The effects of music tempo on simulated driving performance and vehicular control”《音乐节奏对模拟驾驶性能及车辆控制的影响》,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F,4,2002.

(7)Hallam S. et al. “The effects of background music on primary school pupils/' task performance”《背景音乐对小学生作业绩效的影响》,Educational Studies,28,2,2002.

(8)Khalfa S.,“Effects of relaxing music on salivary cortisol level after psychological stress”《心理应激后听放松的音乐对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影响》,Annals of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999,2003.

(9)Wolkewitz M.,“Is 27 really a dangerous age for famous musicians?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27岁对于著名音乐人是否真是个危险年龄?回顾性队列研究》,British Medical Journal,343:d779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