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的进化 » 人工智能的进化全文在线阅读

《人工智能的进化》中文房间理论

关灯直达底部

现在回过头来看,图灵当时提出的观点不言而喻,就是强调可观察的外部行为是所有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这一点我们在下一章将会提到。(我们有理由怀疑使用非正式对话的形式进行智力测试的效果,我们会在第4章讨论这一问题。)尽管如此,仍然出现了批评的声音,我们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哲学文献中反对图灵观点的一种声音。(如果你对于哲学争论没有兴趣,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章。)

20世纪80年代,哲学家约翰·瑟尔(John Searle)提出,理解(思维或智能)的内涵远大于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即便这种行为可以与所谓的模仿游戏一样涉及范围较广。以下就是他的论据(稍有修订)。

假设现有一款计算机程序能够通过图灵测试,即可以完全不受任何限制地进行人机对话。我们再假设这次对话使用的语言不是英语,而是汉语。因此,根据模仿游戏的规则,汉字(通过某种编码的形式)被输入该程序,随后该程序能够用汉语(以某种编码的形式)应答,作为输出。即使是精通汉语的人,仍然长期无法分辨输出信息的是机器还是人。

我们现在假设瑟尔自己不懂汉语,但是精通计算机编程(实际上他并不精通,但没关系)。他拿着一本小册子藏在一个房间里,这本手册里涵盖了该计算机程序的全部文本。房间外有人递给他一张纸,上面写着汉字,他虽然不明白纸上写的是什么,但是可以模拟计算机程序对此类情况的应对方法。瑟尔根据这本程序手册,跟踪观察程序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并将程序输出的应答写在一张纸上,交还给房间外的人,而他在整个过程中根本不明白纸上写的是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有个名叫约翰·瑟尔的人,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接收汉语信息,然后通过这本手册,用汉语回复这些信息,而回复对汉语的使用与母语是汉语的人毫无差别(假定该计算机程序已通过图灵测试)。换句话说,在瑟尔身上,可观察的外部行为是完美的,但他却根本不懂汉语!因此瑟尔的结论是:仅确保行为正确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图灵的观点是错误的。

对此说法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这种行为并非出自瑟尔本身,而是瑟尔与这本写有计算机程序的手册共同创造的结果。虽然瑟尔不懂汉语,但这个由瑟尔和这本手册一起组成的系统是懂汉语的,因此图灵的观点并没有错。对于上述异议,瑟尔的应答可谓简明扼要:假设他先把这本手册的内容记下,然后将手册销毁,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系统了,存在的只有瑟尔。因此,图灵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就是中文房间理论的大概内容。

人们对此理论的反响如何呢?人工智能领域有人对此并不买账。这也可以理解,大家对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哪种技术阻碍此类程序(假设其存在)的开发更感兴趣,而对我们在一个房间里用一个人就能准确地模拟这种程序的运行(虽然速度上,人可能只是程序的几百万分之一),并得出相关结论兴趣不大。

但是,就这类思想实验本身而言,还有一点需要考虑:我们如何能够确定,瑟尔没有通过记下这本手册的方式来掌握汉语?如果他以这种方式掌握了汉语,那么不懂汉语也能通过图灵测试的说法就站不住脚。因此我们必须要问:为什么我们要相信存在这样一本手册能够想瑟尔之所想,让他只需记下该手册的内容就不用学会汉语?

如果不深入了解手册中所谈到的这款程序,就很难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我曾经提出,我们可以转而关注其他更为简单的行为模式,即数字求和。

我的设想如下。假设行为测试不要求能说汉语,而是要求将20个10位数字求和。如果一本手册中列出了20个10位数字及它们求和的所有可能的组合形式,有了这个,即便是不会算术的人也能在行为测试中得到正确答案。每当有人问到总和是多少时,都可以在书中找到正确答案,就像瑟尔用汉语回答问题一样。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可能存在这种手册。如果要满足所有数字组合,就需要包含10200个不同的条目,而我们的整个物质世界当中只有约10100个原子。

要进行测试,一本介绍加法运算表的英语小册子就堪当此任:首先做一个10×10的个位数加法表,然后进行两位数加法运算(可进位数),最后是多位数加法运算。这样的小册子绝对可以存在,而且只需几页纸就能说明问题。这种小册子的意义在于,对任何不会加法运算的人来说,只要能够记住书中的说明就能学会!

而这也足以让我们对瑟尔的中文房间理论产生怀疑。如果根本不存在这样简单到不用教人算术(具体来说就是20个10位数字的求和)就能对数字求和的手册,我们就不得不怀疑上文提到的汉语人机对话的说法了。

但是,这依然无法驳倒瑟尔。到最后,我们还是不知道如果真正背下瑟尔的手册会怎样,因为我们也不知道让不懂汉语的人用汉语进行人机对话会是什么样。所以,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按照图灵所说,解决这些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