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重建未来 »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重建未来全文在线阅读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重建未来》智慧城市

关灯直达底部

类似的智能技术也致力于改变我们的城市。城市的成长和信息技术的扩张一直都紧密相关。1910年,历史学家赫伯特·卡森(Herbert Casson)写道:“没有比电话更及时的发明了。在需要组建大城市与社区联合体的关键时期,电话来临了。”由于各种技术的网络彼此连接,共同创造财富与生产力,在媒体上,城市通常被描述成有生命、会呼吸的实体。在弗里茨·朗(Fritz Lang)1927年的科幻电影《大都市》(Metropolis)里,这一点表现得更加鲜明:在电影里有名无实的大都市被描绘成了一个庞大的生物体。

人工智能的梦想似乎使我们离这种可能性更近了一步。1964年,也就是纽约世界博览会举办的同一年,英国建筑师罗恩·赫伦(Ron Herron)提出了“行走的城市”的概念。如同在前卫的建筑期刊《阿基格拉姆学派》(Archigram)中所描述的,赫伦支持建造巨大的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平台,这种平台就像背着摩天大楼在地球漫步的蜘蛛。这些四处行走的城市可以在地球上无国界生存,可以随意前往它们需要获取资源或制造能量的任何地方。赫伦的城市甚至还有相互连接以创造更大“行走都市”的能力。这种城市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而且由于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还能够自治。

鉴于那时机器人学的研究水平,幸好罗恩·赫伦的想法从未得到严肃对待。就像在第一章所说的斯坦福国际研究所的机器人沙基,它甚至不能顺利地通过门厅。因此,我们没有亲眼看到自行漫步的纽约遇到地上的小坑就摔个四脚朝天的情景算是天大的幸事了。城市发展到赫伦所设想的样子是不可能的,但城市变得更加智能是确定无疑的。比如,智能办公室将配备装有传感器的废纸篓,一旦纸篓需要清理就会提醒清洁工人。员工也不必知晓卫生安全守则,因为办公室会持续监控自己的温度,并将之与法律规定的标准相比较。如果超过标准,警报就响起,计算机也将自动关闭。在商店、酒吧、主题公园和博物馆,蓝牙热点会根据你的位置与个人偏好,将与你相关的信息传送至你的手机或可穿戴设备。

未来几年可以在大街上看到的最大变化将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大量出现。如上一章所述,谷歌与苹果延续波默洛研究员的工作,都对这个领域产生了兴趣,并且似乎要在将无人驾驶汽车引入主流社会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无人驾驶汽车不仅在个体层面对人们产生影响,而且因有助于减少城市交通拥堵,还能够在集体层面产生影响。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它们收集的数据对于城市规划人员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它在发挥作用。2015年年初,谷歌应用程序Waze与波士顿市合作,用以缓解该市的交通压力。波士顿政府同意提前向Waze发布计划封闭道路的通知,而Waze则同意共同分享该应用程序上重要的城市交通管理中心的数据流。短期来看,通过这次合作Waze可以更有效地帮助用户更快捷地抵达自己的目的地;长期来看,Waze的数据可以帮助波士顿精确调整交通灯的时间,并计算出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