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重建未来 »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重建未来全文在线阅读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重建未来》一个技术性失业的世界

关灯直达底部

肯·詹宁斯的幽默话语就是人们对待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所能给出的最好的总结。先不考虑澳大利亚那个穿着皮夹克试图掌管世界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系统给我们带来的最直接、最真实的威胁是对我们工作的威胁。“技术性失业”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0年提出的。凯恩斯在一篇极具前瞻性的文章《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中预测,世界正处于革命的边缘,众多产业在生产速度、效率和“人类成就”方面都将发生革命。“我们都患上了一种新的疾病,有的读者可能还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但在未来几年里这个名字将不断萦绕在人们的耳边。”凯恩斯在谈论节约人工的机器兴起这个话题时这样写道。

技术的发展总是带来失业。随着新技术的问世,社会上现有工作的数量、类型和组成都要发生改变以适应新技术。例如有一份听上去可笑的“敲窗人”工作在工业革命之前存在,但今天的人们对其闻所未闻。敲窗人的工作就是叫醒睡着的人们,确保他们能够按时上班。为了叫醒人们,敲窗人会用一根长棍子(通常是竹子)敲打客户卧室的窗户;他们会一直敲,直到确定里面的人已经醒来。毋庸置疑,1847年法国发明家安东尼·勒迪耶(Antoine Redier)发明的可调节机械闹钟注定了敲窗人将永远失去优势。

敲窗人就这样销声匿迹了,但并非所有技术性失业都是这样。经济学家格里高利·克拉克(Gregory Clark)的观点令人信服,他认为役用马是内燃机发明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据克拉克称,1901年,英格兰共有325万匹役用马。到1924年,也就是不到1/4世纪的时间,这一数字下降到不足200万,骤降38%。虽然耕作领域仍会使用马匹来拉车和犁地,但内燃机的到来大大降低了成本,耕作的收入非常低,有时甚至不够养活干活儿的马匹。

随着机械越来越发达,这一趋势在20世纪的发展速度加快。自动化目前涉及的产业数量前所未有,这要归功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仓库中,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用来挑选产品并将它们装进箱子里以便运输。服务业使用机器人准备食物,甚至使用机器人为客户上菜。旧金山的初创企业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Momentum Machines, Inc.)推出了一款做汉堡包的机器人。现有的型号每小时能够做360个汉堡包,此外,还能够为汉堡绞肉和烘焙小圆面包,并加入新鲜的食材,例如番茄、洋葱和咸菜。另外一家名为Infinium机器人的企业推出了一款飞行机器人,名为服务员蜂鸣器,能够使用红外线传感器在餐馆范围内进行导航,此外,它还能够携带两品脱左右的啤酒、两三杯红酒和一个比萨。

这些机器的优势显而易见。虽然研发成本大大超过人员培训的成本,但是一旦有了这些机器,完成任务的成本就大大低于人工完成任务的成本。BBC认为服务员蜂鸣器“既结实又可靠,除非坏掉否则不会请病假”。动力机械的联合创始人亚历山大·瓦达科斯塔则更加坦率:“我们的设备并不会提高员工效率,而是会完全取代他们。”

第三章中提到的智能设备同样也会对某些职业产生重要影响。美国克利夫兰市的议会向市民发放带有无线电标签的垃圾箱。幸亏有了这项技术,城市清洁工们能够辨别市民是否已经将他们的垃圾和可回收物放在门外等待回收。这样一来,克利夫兰市取消了10条垃圾回收路线,进而将运营成本降低了13%。尽管这次是实现效率的净增长,但收垃圾次数的减少意味着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垃圾工了。

就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而言,最意想不到的转变发生在那些不需要体力劳动的白领工作中。如今机器的任务是执行认知劳动而不是参与认知劳动,在认知劳动中,机器将取代我们的大脑,而非我们的身体。神经网络创造者之一的沃伦·麦卡洛克早在1948年就预测了这一发展。麦卡洛克在加州理工学院主办的“行为的大脑机制西克森研讨会”上对听众说道:

工业革命取得了重大进展以后,更大更高级的机器人拉开了智能革命的序幕。工业革命中,人力劳动被能源所取代,但工业革命又受到能源或质能保护法的限制。新革命带来的技术性失业使我们这些思考者感到害怕,因为在“熵永远不会减少”这一法则的限制下,这将使机器取代人脑。机器的发展迫使我们提出一个恰当的问题:“思想为什么存在于头脑之中?”

麦卡洛克最后一个观点非常中肯。这个工业时代的产业领导者假设人类的智慧使人类不会被技术取代。在体力劳动中,人类的血肉之躯就是一台机器,新的机器出现时旧的就会被淘汰。但是有智慧的机器呢?工业时代的机器近期是不会取代人类劳动者的地位的,不是吗?但是,如今的情况有些不一样了。正如我们所见,在过去的几年里,机器能够完成的事越来越多。机器已不再是提高人工劳动生产率的简单工具,而是已经变成了可以工作的“人”。计算机最擅长处理日常工作,它们在处理日常工作时会遵循明确的规则。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日常工作的范围变得更加广阔。

例如,10多年前,人们想都不敢想机器有一天也能开车。因为这一任务具有非结构化性质,需要即时处理环境中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流。这一切都在2010年10月9日发生了改变,谷歌在这一天发布了一篇博客帖子,称已经开发出“无人驾驶汽车”。这款无人驾驶汽车配有激光测距仪、声呐发射器、雷达、运动检测器、摄影机、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和一些最新款的人工智能软件,能够处理现实世界中复杂的路况。截至本书成稿之时,谷歌公司的“谷歌汽车队”已经行驶了100万英里,一次事故都没有发生。唯一一起严重事故发生时,“驾驶者是人类”。

这对出租车司机和长途货车司机来说意味着什么?航空旅行预示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大约半个世纪以前,大型客机的驾驶舱内有5个专用的座位,坐在这几个座位上的人都有着精湛的技艺和不菲的收入。这5个人包括两个驾驶员、一个导航员、一个无线电话务员和一个随机工程师。如今,驾驶舱中只留了两个驾驶员的座位,而这两个座位未来可能也会被取消。“无人驾驶大型客机的时代终究会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士·阿尔博夫(James Albaugh)在2011年说道。在这一挑战的激励下,谷歌创建了无人机计划“Project Wing”,力图将其业务从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扩展到无人驾驶商务航空领域。Project Wing项目的领导戴夫·沃斯(Dave Vos)在国际无人驾驶车辆系统协会年会的一个专题讨论会上说道:“我们一直坚持开发无人驾驶技术,这样一个神奇的未来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尽管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情况进行推测,但是很难预测人工智能还将颠覆多少个行业。2013年,牛津大学马丁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未来20年里,美国有47%的工作将受到自动化的影响。作者预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经历两个大的“浪潮”。作者们写道:“在第一次浪潮中,运输和物流业的大部分工人、大量的行政工作人员和生产领域的劳动者可能会被计算机取代。”在第二次浪潮中,所有涉及手指灵巧度、反馈、观察和有限空间内工作的任务都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

真正令人吃惊的是人工智能涉及领域的广阔性。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完成许多信息化任务,这些任务曾经都是医生或律师等高认知专业技术人员擅长的。举例来说,法律在线服务网站LegalZoom和Wevorce等工具的问世抢走了律师的许多工作,这些工具使用算法指导客户,从起草合同到申请离婚均包括在内。这类自动化对年轻工作者工作的影响最为明显,例如年轻律师之前通过完成“发现”之类的日常工作来学习——“发现”就是搜集庭审上用作证据的文件。有了电子取证公司以后,这一工作就由机器来完成,其成本远低于支付给年轻律师的工资。因此,许多律师事务所都有可能不再同时招聘年轻律师和实习律师。

即使是更高级别的管理人员也需多加防范。2014年,香港一家名为“深层知识”(Deep Knowledge Ventures)的风险投资公司宣布任命一个人工智能担任其公司董事。该人工智能和人类董事具有相同的影响力,其职责是权衡有关生物技术和再生医学领域投资的财务和商业决策。据它的创造者介绍,这个人工智能的优点是能够将尽职调查和整理历史知识的趋势自动化,而这两项工作,即使是对于人类来说也很难。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我们所熟悉的工作都将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