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前山夏牧场 » 前山夏牧场全文在线阅读

《前山夏牧场》苏乎拉传奇

关灯直达底部

我第一次看到苏乎拉时,她正在北面峡谷口水流边一棵高大的落叶松下洗衣服。我和卡西走下山坡,遥遥走向她。走到近前,她抬起头来看我……当她抬起头来看我时,我真想立刻转身就走!

我真想立刻回家,把一身松垮垮脏兮兮的衣服脱掉扔得远远的,换上最最漂亮体面的那件衣服,把脸洗得干干净净,辫子扎上最鲜艳的发带,并穿上做客时才穿的那双鞋子……把自己弄得浑身闪闪发光。

然后,才重新走到她面前,让她抬起头来看我。

苏乎拉真美。见惯了我家卡西这样类型的牧羊女:香肠似的手指头、黯淡的头发、红黑粗糙的面孔,再回头看苏乎拉的话,忍不住深感奇迹!她总是温和而迷人地微笑,话语低沉而清晰,声音里缓缓流动着某种奇妙的惊奇感——似乎对任何细微的动静都入迷不已。

真是不可思议,这莽厚的深山露野中,怎么会出现苏乎拉这样光滑精致的女孩呢?在漫长艰辛的转场路上,是什么在保护着她,是什么东西在她身上执拗地闪光……她脚步所到之处,有眼睛的都睁大了眼睛,没有眼睛的就睁大心灵。她手指触动的事物,纷纷次第舒展开来,能开花的就开花,不能开花的就深深叹息。

苏乎拉不仅漂亮,细节和举止也和山里姑娘大不一样。她留着均匀修长的指甲,而我们为了劳动方便都把指甲剪得光秃秃的。苏乎拉平时穿的鞋子都很漂亮,我们只有去别的毡房做客时,才会换下破破烂烂的布鞋……苏乎拉能清清楚楚地说好些汉语,卡西只会对我说:“李娟,这样!李娟,那样!啊,李娟!不要!!”

那天,卡西和苏乎拉蹲在溪流边长时间地聊天,谈论城里的事情。我在旁边一会儿玩玩水,一会揪揪草。心时远时近,不时暗暗打量眼前的美人,说不出的愉快。四周那么寂静,森林蔚然,天空高远。

突然,苏乎拉扭过脸来,用清晰的汉语对我说:“我爱森林。”竟然令我不知所措。

回家后,我反复向卡西称赞苏乎拉的美,她却很不以为然。直到傍晚我们把牛从山谷上游赶回家,开始挤牛奶的时候,她才告诉我关于苏乎拉的事情。

原来苏乎拉好几年都没有进过夏牧场放羊,怪不得那么白,那么娇柔。

卡西说,去年的这个时候,她偷拿了家里的四万块钱和一个男孩私奔,两人到乌鲁木齐待了大半年,直到今年春天才被哥哥强蓬(其实是叔叔)找回家。卡西还说,因为这件事,苏乎拉八十多岁的妈妈(其实是奶奶)给气病了,很快去世。

听到这些,吃惊之余,反而对卡西有些反感了。卡西的口吻听起来满是厌恶与妒忌,许多强硬的结论无非都是听来的或推测的。无论如何,苏乎拉看起来那么美好,流露出来的气息足以让人信赖,让人纯然愉悦。也许她真的做过错事,但决不会是有恶意的姑娘。一个有着如此平和温婉的神情的人,我相信她的心灵也是温柔耐心的。

我一声不吭。我相信苏乎拉的纯洁。

苏乎拉和卡西是小学同学。于是我翻出卡西的小学毕业合影照,很快找到了苏乎拉。这才突然记起:原来这个小姑娘我是认识的。她小时候常来我家的杂货店买东西。那时她不过八九岁的光景,因为非常文静甜美,便印象深刻。

而十二岁的苏乎拉,稚气未脱,就已经艳媚入骨了。她在相片上轻轻笑着,在一群黑压压的小脑袋瓜中格外耀眼。

刚上初中她就开始被男孩子追逐。初二时,苏乎拉突然离家出走。传言中,她和村里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跑到乌鲁木齐,两个月后被家人找回。不到半年,她又被另一个男人带到县城一家饭馆打工。此后换了若干男朋友,频频偷拿家中的钱。最近的一次就是那可怕的四万块。她拿着钱去乌鲁木齐待了半年,并在一家短期培训班学习电脑操作。

后来有一天我和卡西到她家毡房做客。喝茶时,她不辞辛苦搬开沉重的马鞍和一大摞卧具,从最下面的一个蓝漆木箱里取出细心收藏的几张照片给我们看。全是和电脑班里的同学的合影。照片上的苏乎拉轻松愉快地坐在大家中间,完全是城里姑娘的形象,完全蜕脱了村野的土气,从一个傻乎乎的漂亮姑娘变成了轻盈精致的少女。

她说,刚开始听课的时候,老师说的话一句也不懂,幸好同学中有一个懂些汉语的哈萨克人,于是那个同学边听课边帮她翻译。半个月后,苏乎拉就能完全独立地明白老师的意思了。从那时起,她就一心学习汉语,一心想要改变生活。

可最终她还是回来了。回到原先的生活,心甘情愿步入原来的轨道,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解释。

苏乎拉是做了很多错事,可又能怨她什么呢?她还那么年轻,神情和举止里分明还有童年的痕迹。大家都说,苏乎拉不好,苏乎拉坏得很,天啦,苏乎拉太可怕了!——可是,大家又都愿意同她待在一起,都喜欢在旁边近距离看着她,问她城里的事情,并相信她说的每一句话。

几天后,南面牧场要举办一场分家拖依,冬库尔的年轻人都会参加。我问苏乎拉去不去,卡西挤着眼睛替她回答:“当然去!”

成人的宴席安排在白天,而年轻人的聚会则安排在深夜。从下午开始,卡西和加孜玉曼就不停地往苏乎拉家跑,把她的所有的漂亮衣服试了一遍,最后一人借了一套回家。傍晚时我们把头发梳了又梳,换上干净鞋子,一身鲜亮地出发了。出发时天色还很明亮,等穿过森林和两条河谷到达那片牧场时,黑夜就完全降临了。

舞会持续了整个通宵。但苏乎拉没来。

几乎每一个年轻人都向我们打听苏乎拉的事:“为什么没来啊?”

没有苏乎拉的夜里,连欢乐都显得平庸沉闷起来。

烛火飘摇不定,录音机时坏时好,房间昏暗的空气中一片白茫茫的哈气。我冻得发抖,蜷在毡房角落等待天亮。

突然也期盼着苏乎拉的到来。

十天后又有一场更为隆重的婚礼拖依举行了,这回苏乎拉表示一定会去的。可是我却不能再去了。这次路程太远,非得骑马不可,而家里的马全在外面放养,斯马胡力花了半天时间只套回来三匹。其中一匹是赛马,不让骑的,另外两匹就算两人共骑一匹也不够。我若去了,卡西或加孜玉曼就去不成了。于是我只好和扎克拜妈妈参加了白天的成人宴席。傍晚回来,和光鲜而欢乐的年轻人换了马,目送他们热闹地远去。苏乎拉和斯马胡力共骑一匹马,使得这个臭小子得意扬扬。

那场拖依非常盛大,深夜的舞会更是将夏牧场上方圆百里的年轻人都聚到了一起。

有苏乎拉在的夜晚,该是多么新奇美好啊!她不像别的牧羊姑娘那样搞得大红大绿、浑身叮叮当当,只是穿着浅色小外套、白色的薄毛衣、牛仔裤和运动鞋。在浓重的夜色里,一定缥缈干净得像一个从天而降的少女。

又过了十多天,我们离开了美丽的冬库尔,迁往下一个牧场。

因为路线基本一致,我们这条山谷的五家人把羊群合到一起出发,每家出一个年轻人参与羊群的管理。我家和爷爷家自然是勇敢的卡西了,她的同学亨巴特也来帮忙。恰马罕家是哈德别克,加孜玉曼家就是加孜玉曼了。

当听说强蓬家让苏乎拉去时,我大吃一惊!

转场时,羊群和驼队是分开走的。羊的路远远比驼队的路恶劣,据说一路上全是悬崖峭壁,而且大大小小数千只羊,孩子们得在陡峭的山路上来来回回上上下下不停奔波。劳动艰辛,天气又严寒,娇柔的苏乎拉能受得了吗?

我一心认定苏乎拉是城里的姑娘,肯定做不了牧羊女的活儿。连她会骑马这件事都让人吃惊,连她帮我把淘气的小牛系到桩子上时,熟练地随手挽一个扣结——都感到吃惊。那种结儿,若非一个有着长期游牧生活经验的牧人,轻易是打不来的。

天蒙蒙亮时,羊群和驼队从两个方向出发了。我骑在马上频频回首。

下午时分,我们的驼队终于在群山间一个绿茸茸的小山坡上停了下来。等我们卸完骆驼,扎好简易毡房,喝完茶,又睡了一觉后,孩子们的羊群才慢慢出现在东南方向的群山间。

直到傍晚时分羊群才走到近处。马上的苏乎拉捂着厚厚的围巾,只露出刘海下窄窄的一溜儿眼睛。解下围巾后,神色疲惫冷漠。

当天夜里大家只休息了两个钟头。第二天凌晨两点钟,驼队装载完毕,继续出发。天色大亮时我们进入了寒冷阴森的帕尔恰特峡谷。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斯马胡力说:“苏乎拉在前面。”

我立刻快马加鞭赶了上去,之前骑马从来都没跑过那么快。

果然,她牵着六峰骆驼在前面林中石路上慢慢地走着。我松了一口气,太好了,不让苏乎拉赶羊了。

积雪皑皑的帕尔恰特峡谷林木森然,曲折连绵,永远也走不到尽头似的。我对苏乎拉说:“啊,真好,帕尔恰特真是太美了。”

苏乎拉微笑着说:“是啊。”却并不对当下的劳碌辛苦做任何评价。

当驼队终于走出峡谷,走到高处,翻过最后一个达坂后开始下山时,突然出了点儿麻烦。赛力保和媳妇下马休息时没有系好缰绳,马不知怎么受了惊,跳起来跑了。另一匹也跟着一起跑,赛力保一路呼喊着追下山去。

当时我正策马走在下方的石路上,回头看到两匹马狂奔下来,立刻勒停自己的马横在狭窄的路面上,想进行拦截。但毕竟有些怯意,那马似乎也感觉到我的不安,就蔑视地避开了我,远远离开路面,从山坡树林里横穿了下去。

而下方“S”形山路的拐弯处正巧走着苏乎拉。我冲她大喊了一声,像是希望她能把脱缰的马拦下来,又好像在提醒她躲开。

我看到她调转马头慢慢迎上去,狂奔中的马儿渐渐狐疑地放慢速度,最后胆怯了,主动向她靠拢。她不慌不忙策马走到近前,俯下身子拾起拖在地上的缰绳。啊,她截住马了!

——苏乎拉怎么可能是城里的姑娘呢?她游刃有余地把握着眼下的生活,熟知并透悉着自己的传统。她天生是这山野林海中的精灵……

在我看来,真是矛盾的青春与命运。

作为亲生父母的长女,苏乎拉一出生就被赠送给了自己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过世后便和叔叔婶婶(称之为“哥哥嫂嫂”)一起生活。在她家的毡房里,悬挂着一张老妇人的照片,苏乎拉说是她刚过世的阿帕。如果卡西说得没错,应该就是那位因她离家出走而活活气死的老人。

苏乎拉的亲生父母在县城工作、生活。她给我看过一张她父母和她弟弟三口人的全家福照片。照片上,她的亲生父母都是年轻漂亮的人,穿着体面,她的弟弟也相当漂亮。她强调说她的亲爸爸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说他最好的朋友就是一个汉族(最后说来说去,才知那个所谓的“最好的朋友”竟是我家老爷子……),流露出的意思是:如果当初没有被赠送的话,自己现在也是城里的姑娘呢。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苏乎拉会那样向往城市的生活。

大约在这个女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她就发现了自己的美丽,感觉到了命运的宠溺,并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及生活的另外可能性。于是,当她刚刚长大一点点,刚刚强大一点点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扑向另一种人生。在她看来,那有什么不对呢?

她不愿寂寞,就接受别人的爱情;她想改变生活,就去学电脑;她渴望更丰富更美好的际遇,就去城市;她想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自信一些,再自信一些,就偷拿家里的钱……苏乎拉是一个多么小的小女孩啊!她过早地远离了少女时代的平凡懵懂,过早地领略了现实世界的匆忙繁华,但她无所适从,沉默不语。她不停地和不同的男子约会、拥抱、生活,她勇敢热情地接受他们,也许并非因为爱,而是因为她需要一种方式来介入截然不同的陌生。她努力地去爱他们也不是因为爱,而是在努力地尝试和适应那陌生。

想象一下吧:当这个孩子一次又一次离家出走,怀揣巨款,孤身面对整个浩大世界……看在她的美貌和孤独的分上,大家就原谅她吧!

那次转场,一路上我们与苏乎拉同行了整整两天,后来驼队和羊群在沙依横布拉克牧场分开。我们去往美丽的吾塞牧场,她家则去往更为偏远寒冷的边境处。从那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过面了。

但是,关于苏乎拉的传说仍屡屡不绝地撩动着我们的生活,苏乎拉的痕迹仍布满这浩茫山野。

木材检查站的工作人员说:“苏乎拉昨天刚刚经过这里。”

耶喀阿恰的杂货店老板说:“这种款式的发夹苏乎拉也买过一个。”

牧业办的司机说:“请快一点儿,苏乎拉要下山,正在前面十公里处等我。”

六月那场盛大的弹唱会上,大家都在猜测:“苏乎拉会不会来呢?”

卖羊毛的季节到了。我们骑着骆驼,载着大捆大捆缠成团的羊毛,长长地跋涉过杰勒苏山谷,沿着越流越宽的河流往东走。走到一处开阔的三岔路口时,大家指着另一条渐渐消失进北面的崇山峻岭中的小路说:“这条路,通往苏乎拉家……”

通往苏乎拉家的路!

我一次又一次路过那个三岔路口,勒马驻足,扭头往那边张望。是的,这是通往苏乎拉家的路,这条路指向多少年轻的心所渴望的地方啊!多少孤独的牧羊人同我一样,每每经过这里,都忍不住扭头遥望。从那个方向传来的消息经久不散地传播,越传越美丽。谁能真正得到苏乎拉的爱情呢?谁能永远把她留住呢?谁能把她的故事引向更为激动的结局呢?

这条路我永远也不能踏上了。苏乎拉与我短暂的交往如梦一样结束。苏乎拉真的是记忆中的某个人吗?她更像是这夏牧场的传奇,是眼下这种古老生活最后显现的奇迹。

此刻的苏乎拉又在干什么?她系着奶渍斑斑的围裙,拎着小桶,正走向乳房饱胀的黑色奶牛吗?一束洁白的奶水正从她手心喷射进小桶吗?一切深深地停止吧,生活请继续黏稠香腻吧。牛奶在金色火苗上煮沸,同盐一起兑入黑色的酽茶。更多的牛奶静置在花毡边神秘地发酵,暗自翻涌变化……美丽的苏乎拉,一生再也不会陷入慌乱了吧?一生再也不会左右为难了吧?所有的离开啊,归来啊,都无所谓了吧?那么,请在城市里继续迷恋新衣和情人,在牧场上继续醉心于古老广阔的情感吧!——再也不要去计较了……

美丽的苏乎拉,要知道,她今年才十六岁啊!十六岁就已经艳名远播,十六岁就在游牧生活中被刻下深重划痕……十六岁而已,能寄托什么,能断定什么呢?当外面世界里更多的“90后”女孩仍在深沉斑斓的童年中整理花瓣,迟迟不能绽放,十六岁的苏乎拉,十六岁就已凌空而越,跨过了我们不能想象的漫长的成长过程,十六岁就已经铅华洗尽,十六岁已经有了一双从容不迫的眼睛和心灵了。是什么——是这山野里的什么——作用了她的最终抉择?然而十六岁的苏乎拉,人生刚刚开始,生命绵绵无期。我真心祝愿她美丽长驻、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