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藏的月光 » 西藏的月光全文在线阅读

《西藏的月光》浸润在甘露中的爱

关灯直达底部

——西藏修行圣地措加拉措、宗固本、察漾宗纪行

每当我的日子如风迷散,那轮照亮山野的皓月,以它普照万物的华光,总在刹那间闪耀在我深寂的心灵的天际;持光女、曼达拉哇、益西措加一一浮现,她们卓越超凡的爱,使我感到,除了这个尘世,生命还有更高的境地可以翱翔;于是,那段美妙的诗文不由示现在眼前:

手指慢慢地探入

那虹彩光明的蕴身 ①

竟然一透而过

开启了 无死的秘密

你悄悄拨停了

生灭的时间

将身藏在法界 ②

只显示了

广大空乐 ③

哪里是你 哪里不是你

不灭的虹身 在法尔中不动

你在哪里 你不在哪里

原来永远在我的

莲花心里

……

(摘自《莲花生大士全传》)

那是2007年8月的一天,堪布·贡觉丹增打来电话问我,是否和他们一起去女密宗大师益西措加的出生地朝拜,我连忙答应着,为自己有这样的机会与出家人同去朝圣而喜不自禁。

第二天一早,堪布和僧尼们租了一辆大巴车,车里载满了他们此行将要供养佛、法、僧的饮料、糖果、酥油等。另外还有我们所需的食物、蔬菜。车顶上还捆满了大家的行李和经幡。

汽车缓缓启动了。

堪布和僧尼们从车窗里凝望拉萨,双手合十,开始虔敬地祈祷。

和出家人一起出行,我还是第一次。

低宏的诵经声像清冽的水流,昨日的一切,渐渐去无踪影。

沿着雅鲁藏布湛蓝的江水,车窗外飘荡着白云、银色的沙滩和火焰般的灌木柳丛。大约一小时,我们路经雅鲁藏布江北岸始建于16世纪中叶、史料记载由西藏宁玛派僧人扎西多吉兴建的多吉扎寺,稍作休息后,从贡嘎县再向东行,进入了山南扎囊县境内。

远眺西藏女密宗大师益西措加诞生的土地:措加拉措湖,仿佛在大山的金刚手臂中涟漪着。那些圣水是怎样从初生水累世演变,在益西措加诞生的那一刻,从土地的深处突然涌现的呢?或者,它根本就来自天外的星宇……佛说,万事万物的生成没有偶然和巧合,一切在因果中。我遥望这片土地上山峦、树林和麦田,看它们像一轮轮绽放的太阳,流旋在七彩光影中,而我,不也一直沐浴其中,被自身生命的亿万种光芒环绕着吗……

下午,我们深入扎囊县广袤的山野,抵达阿扎乡措加拉措湖畔。

远古人的记忆以传说的方式延续:阿扎乡曾是藏王管辖的一处小邦“喀钦扎”,自达日年赞以来被征服,益西措加出生在喀钦扎王室,为喀钦扎王子贝记旺曲和王妃格措所生。当格措王妃生下公主时,圣湖显现,因此就为她命名为措加,意为海王母;传说水岸的一株檀香树上也生出了双乳,益西措加是喝那檀香树的乳汁长大的女儿。如今,这株檀香树被供奉在益西措加湖畔的小寺里。

放下行李,我迫不及待地走进矮墙环抱中的措加拉措湖。

湖的面积大约有五百平方米。上面罩着保护湖水的铁丝网。湖畔,传说益西措加的秀发神变的白桦树和柳树,在纤柔的微风中轻轻飘扬着。我朝湖里望去,除了飘落的树叶、游动的鱼儿和湖岸金灿灿的格桑花的倒影,沉静的湖没有示现其他的秘迹;但再屏息探望,四周静极了,突然,我看到自己的倒影在太阳的照映中,恍若一只通透的孤蝶,在水的微澜里轻翔蜕变着,消融在那闪耀着翡翠光焰的湖色中……

一阵感伤裹来:我这样的尘世女子,我的心,恍若驮满了石盐。我沉沉地怀想着这湖的主人:益西措加,怎样追随莲花生大师,佛书上说,莲花生,不是人类身体出生的孩子,没经过母胎的污染。他的生命是从莲花中升现的……

亘古的皓月这时悄然升往树梢,金属般的波光盈满大地,那46亿年前注视过初生太阳系的目光,照耀着此刻的措加拉措湖。

宇宙的光年,佛说的无量劫 ④ ,在措加拉措湖的记忆里该是多少年前的故事……

传说,好比天外陨石,在神秘力量冲击压力中诞生的坚不可摧的金刚之宝,老无子殿的乌仗那国国王喜得从莲花中圣诞的8岁幼童“海生金刚”;国王认幼童为义子,赐名为“莲花生”,迎请回到王城立为莲花王太子。

一天,国王在森林中找到了在吉祥草垫上禅修的莲花太子,他要太子莲花生回宫迎娶王妃,以使国祚长久。莲花太子心想:“我如果一旦成婚,就种下了吵闹、仇恨与苦恼的根源。这种痛苦的根源是会因缘轮转不息的。要断绝可怕的恶缘,只有寻找出清净的缘起;但是,就宛如如意摩尼宝珠 ⑤ ,要从污泥中出生一样,能够成为同修同行的女子实在太稀有了……”莲花王太子想到这里,为将来要寻找的同行同修空行伴侣 ⑥ 写了一首诗:

她必须具足喜乐的天性与优美的资质

她能够断舍弃家而心中绝无犹豫

她的种姓清净齿年恰当

具足不邪淫、不忿怒、不嫉妒等等德行

能够知耻识礼远离一切的愚痴

她乐于施舍心中没有任何的吝惜

她甘于淡泊去除了一切贪欲

能够安静地侍奉我,而不扰染我的任何心境

……

那是多么美丽、高贵的女子呀。在人类壮丽的、世代演替的进化中诞生的那个超凡脱俗的女子,身心及精神上的禀性都一定趋于完美。

传说在佛诞生日的那天,这样的女子出现了。

是在西藏女密宗大师益西措加之前,第一位结识莲花生的女子,她叫持光女,是僧诃普罗克国国王札兰达拉王的女儿。那时,她已被许配给另一国的王子。

身为王太子的莲花生第一次见到她,对她说:“公主持光女,你所具足的功德庄严是天下人间少有人能及的。我心中经常忆念的人就是你啊!现在我能够亲见你,这将成就一段不可思议的因缘。”

莲花生决定娶持光女为王妃。

在持光女出嫁他国的途中,传说莲花生携持光女飞上天际,飞回到了乌仗那王宫。

持光女和莲花生在王宫里度过了幸福的五年。五年后,莲花生开始四处游学。他参访佛陀圣迹,学习人世间一切知识。洞察着生命的生灭、生命相互转化和相互的关联。

他看到一位王侯的孩子和一只苍蝇,他决心帮助他们远离即将坠入地狱一般的苦难。当那只苍蝇叮到那个孩子的额头,莲花生立刻弹出石子,将苍蝇和幼童一同击碎至死……而后又故意失手杀死了一位大臣的妻子与儿子,仿佛造下了人间杀戮的罪行。

莲花生就要被愤怒的乌仗那国的臣民贬谛流放到寒林坟地去。

王妃持光女悲痛欲绝,她抱住莲花王太子的双腿,祈求莲花生带自己一起走。莲花生对她说:“像你这样宛若天仙的美女是不可能随我到那样可怖的地方去的。你不必难过,我们必然还会相会,我一定会回来。当我修持成就之时,必然会回来救度你,使你也在修行道上得到圆满的成就……”

王妃持光女和莲花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分离。

皎月无声。

同行的僧尼这时也都来到了措加拉措湖畔。

他们一面自转手里的经筒、念珠,一面顺时针环绕圣湖旋转着。望着眼前由转经筒、转动的念珠、转经的人们构成的圆形旋转的情境,我忽然想到构成万物的原子,其电子自转并围绕原子核的旋转……

假如,转经筒、念珠和转经的人好比电子,那么电子自转并围绕旋转的原子核又是什么呢?这样的信仰方式,是不是示现着某种真谛呢?

措加拉措,在月光中涟漪,越发空杳,又犹若明镜,映现着我迷离的思绪。我感到我,在湖畔千万次呼吸中,已吸纳了上百万的空气分子,它们穿越时空,一定也曾深入持光女、曼达拉哇、益西措加的肺腑,就有一种奇妙的惊喜,令我向湖水倾诉……

从湖畔回到宿舍,我和同来的央金阿姨吃着尼姑们为我们提供的晚餐:香喷喷的糌粑肉粥。

院里的发电机在笃笃响,望着眼前的灯光,我想这光,所有外在的光,“不论这光来自萤火虫、蜡烛、电灯、霓虹灯、闪电,甚至太阳光的发生,全在于电子朝着离中心较近的轨道的跳跃。电子给我们以光,是因为它对于其原来的轨道的思恋……”

我的心房,何时会有回归的电子呢?

窗外,皓月正在大地上满怀柔情地潮涨潮落。又像母亲晶莹的子宫,在爱的收缩中牵引着无数的水陆生命。

我独自来到院外,在田间漫步。这时,月落如雪,树林在雪光中摇曳,远山披雪翱翔。

第二天清晨,阳光在小院里轻轻闪烁,推开窗,满园绽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儿,树荫下,尼姑们在为供奉益西措加的法会做准备。她们细心地在铜盆清水里捏制酥油花儿,制作“朵玛”和“措”。

阿扎乡西达村的农人索朗诺布这时来了,我和央金阿姨忙请他带我们去看益西措加远古的宫殿。穿过田野,在位于措加拉措湖背后的一片大山怀抱的高地上,农人索朗诺布告诉我们,古代的喀钦王宫就建在这儿,曾是益西措加儿时的家。

高坡上,紫色山花在太阳光中芬香流溢。我久久地环视山野,恍惚感到了那女儿独有的情愫……当益西措加在这所宫殿里犹如珍贵的蓓蕾,当持光女在思念的苦楚中度过漫漫长夜,当曼达拉哇公主的爱,终于降临……

记得这是无量时劫的因缘

那时我们都是

本初普贤王佛 ⑦

在法身中我们设计出了一种

叫做愚痴的游戏

我们用痴迷创造了你和我

又说是 现在 过去 未来

现在 从未曾离开的

普贤王如来的游戏

我们重新又玩起回到

本初普贤王如来

(摘自《莲花生大士全传》)

在身为乌丈那国的王太子莲花生被流放后,在乌仗那国的东南方向,沙河尔王宫——然那布日宫中,传说那位美丽的公主曼达拉哇因为即将被迫出嫁正痛苦万分。

传说她出生前,她的母亲王妃哈吾尼曾梦到“八个太阳同时在天空中照耀着,王妃的头顶上现起了一座由松耳石筑成的佛塔。从此王妃怀上了曼达拉哇公主,其间天人天女时常下凡来供养……”不久,曼达拉哇公主好比接受过来自太阳、宇宙和佛陀信息诞生的生命,人间的荣华富贵,怎能盅惑她的心灵。在她即将被父王出嫁时,她苦苦思量:“人间的丈夫怎能依靠?他们无非是戴了种种装饰的一头牛而已。日日为生活忙碌,为事业奔波。而我,即使再有功德福报,如果接受了人间婚姻,在其他家庭中生活,也将跟一条带着十分漂亮饰品的小母狗的生命没有不同。我的今世、来世都将在这样蒙昧的生命历程中轮转受苦……”

曼达拉哇这样反复思考衡量,决定脱离婚姻的束缚。她逃离皇宫,自我毁容,抛弃了人间的一切虚荣。她对自己说:“我们面对人间一切肤浅的快乐和幸福,应该像我们不屑去嗅闻臭秽的屎尿一般,应完全抛弃;不有任何执著,因为这是阻碍我们获得清净的身体、语境和意识觉悟的染习,将是我们的禅定不能圆满成证的污染!”

曼达拉哇公主孤身前往荒林中修行。

国王见女儿决心坚定,无奈推辞了所有的求婚,答应了公主修行的要求,将曼达拉哇公主接回宫中,并迎请菩提萨埵为公主宣说皈依、受戒,曼达拉哇公主也从其出家,成为一位清净的比丘尼。

就在这时的某天,莲花生在禅观当中,观照沙河尔国时,好比梦幻中可得幻见一般,看到曼达拉哇公主和随从五百位比丘尼,洞见到曼达拉哇公主就是具备与自己共同实践修行的智慧女性……

我的思绪在时光中飞驰。措加拉措湖畔的小寺里,堪布在引领僧尼进行供养祈请益西措加的法会。

我和同来的央金阿姨盘坐在小寺的一角,看到眼前,在纪念益西措加的小寺里,这些美妙年华中的尼姑,轻摇铃杵,曼唱佛经。寺顶的阳光像一道轻慢的河,流注在堪布的顶轮和全身。他不时透过明光,看一眼角落里的央金阿姨和我。他广大的发愿,使他的目光盈满了慈爱和庄严。我和央金阿姨恭敬地微笑着低下头,全心体会着法会的殊胜、庄严和至美。

妙香萦绕的小寺里,正中供奉着莲花生的塑像,左右相伴的是女密宗大师曼达拉哇、益西措加的塑像。四周诸佛像环绕。

一尊尊净水铜碗里金光弥漫,一位尼姑面如皎月,手托盛满的青稞美酒,在佛龛前顶礼。她那单独的天籁般的领唱,似水晶明钻一般穿越我心,在小寺的上空恍若绽开了一派空杳的银光。

我打开堪布赠我的小书《简明皈依法》,渐渐地,在众僧尼的梵音中,我睡着了。

我梦见了益西措加。梦境很不清晰。

黄昏,措加拉措在夕阳流光中。

僧尼们在为大家分发着供养过益西措加的糖果。我和央金阿姨从小寺出来,围绕圣湖漫步。堪布在前面,在幽静的环湖小径上脚步轻盈。

堪布停下来等我们,教我们诵念益西措加的心咒。当我以陌生的音调,念诵古老的梵语,我的双眼潮湿了,我仿佛感到了持光女的思念,感到曼达拉哇和益西措加对莲师的依依别情……

传说曼达拉哇公主初见莲花生时,莲花生端坐云端,如圆满月地微笑着,从口中自然地流出光明,向曼达拉哇公主说出有关生命真相的秘密真言,刹那间,公主心里生起了最深密的信仰,在法喜 ⑧ 中不禁昏倒在地。从此,曼达拉哇跟随莲花生开始学习实践佛法。突破一切障碍,以超凡的女性慧觉,与莲花生共同成就了无死的虹身;超越了衰老、败坏和死亡,如虹光一般生灭自在,并与莲花生在乌达拉国的一座秘洞里,继续精进修持了佛教密宗中的“如来语金刚” ⑨ 。

但不久,她和莲花生的亲密关系,遭到了父王、王后以及臣民们的种种误解、猜疑和磨难。

她和莲花生回返乌丈那国途中,见到前来迎请的使者金光青年。金光青年对莲花生和曼达拉哇心升愤怒。他想:“这些坏时代的修行人,真是堕落,竟然带着佛母相伴还妄称修行,实在不知廉耻!把王妃持光女当做死掉了一般,真是一点良心都没有。”

金光青年放弃了迎请莲花生回国的使命,并愤慨地向莲花生诉说了原因。

当曼达拉哇跟随莲花生终回乌丈那国,遭到全国上下的唾骂。

曼达拉哇和莲花生被国人捆绑在一起,放火焚烧……王妃持光女也来了。

她和莲花生已分别数年,她的内心绝望而痛苦。

她想:“莲花生太子选我为妃,却不肯终生相伴,他是欺骗我。让他被火焚烧吧,我愿随他自焚而死啊……”

来到益西措加湖的第三天凌晨四点,我们跟随堪布,前往莲花生和益西措加曾经的密修地“宗固本”。

夜行山路,繁星漫天。

天蒙蒙亮时,我们终于到了半山腰。这时,一轮红日,像一簇通透的火焰。望着日出的景象,我感到那带给万物光明和温暖的太阳,仿佛也能将一切吞噬和化为乌有。

我艰难地向上攀登着,累得气喘吁吁,不得不再次停下休息。

堪布的弟子隆多13岁,他一直跟在我们的最后,帮助落队的人。当然,主要是我。见我又停下来,他笑着催促我说:“现在我们要和太阳比赛,要赶在太阳晒过来之前抵达‘宗固本’,否则会被太阳晒化的。”他一面说,一面把我的包拿过去背在自己肩上。

真不敢相信隆多和我的儿子同岁!记得几年前他刚到堪布家学习时还十分瘦小。堪布还笑着问过我们隆多像不像小尼姑。几年后的今天,隆多双眼闪着光,个头比我高,壮实、快乐的模样,既不失孩童的顽皮,又具有一种成熟中透露出的觉慧。我的儿子与他相比,真是一个单薄而懵懂的小孩。

望着隆多的背影,气喘吁吁地跟在他后面,我想,藏传佛教中什么样的教育方法,竟能使孩子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巨大的蜕变呢……

堪布骑马走在前面。

从昨晚出发,在山路上我们已走了八个多小时。

我开始不断落在最后,累得心都快跳出来了;望着仍遥不可及的“宗固本”,我有些绝望,我想自己很难第二次来宗固本了!

前面的草坡上我听见堪布在问我。大家都在那里等我。连60多岁的央金阿姨也走在我的前面了。我忙赶上去,和大家一起在草坡上喝水休息。

不知是否因心头喜悦,或因大家的鼓励,或如传说,获得益西措加的加持,疲劳和途中的沮丧突然没有了。

再往上三个多小时的山路上,我跟在堪布的马后,又佯装为堪布牵马拍照,不觉中,竟不再气喘,脚步也轻快了!而越往上走,大山越葱郁和潮湿,太阳还未从对面赶过来,空气越发稀薄和甘凉;明澈的圣泉从海拔6000多米的“宗固本”山洞奔涌而来,在大山里跌宕;鸟鸣漫山却不见踪影。我再也不累了。

终于,中午一点左右,我们到达“宗固本”。

仰望“宗固本”山洞,好像挺拔的雄狮,又似倒扣的海螺。

里面光线很暗。我们把手电筒挂在胸前,紧攥绳索。顺着山洞里流淌出来的泉水,开始攀爬。

守护山洞的僧人在前面带路,一面给我们讲解“宗固本”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中,手电筒的光,一起照亮了岩洞里仰卧的形似母猴的岩石以及形如坛城的、形如护法宝剑的和益西措加在岩壁上的手印、传说通往地狱的深不见底的黑洞。

我心幻想万千。

这深密的岩洞或许曾通往另一个时空境界,或阻隔了一切干扰和光波,益西措加一心一意跟随莲花生在这里学习佛法,她已忘却世间的一切。

曼达拉哇没有随莲花生来西藏。

那时,曼达拉哇随莲花生回到乌丈那国,被人们捆绑起来焚烧。

大火烧了整整二十一天,乌丈那国的人们却看见莲花生和曼达拉哇并没有变成灰烬。他们端坐在火海中,展示出生命的奇迹。于是,乌丈那国所有的人,都臣服在莲花生和曼达拉哇的足下。

传说,在乌丈那国全民皈依佛门后,曼达拉哇开始了自己无边的事业。她在乌丈那国建立了大悲空智金刚赫鲁迦的殊胜佛殿,降伏了一切善巧神变的空行母 ⑩ ,在佛法消失,进入无佛世界之前,曼达拉哇的化身,将带领着空行母众,不断地示现在每一个时空因缘中,永远救度众生,永驻世间。

莲花生这时前往印度、尼泊尔弘扬佛法,并将前往雪域西藏。

传说曼达拉哇公主的父亲圣典持王,正转世来到了西藏地区,成为光明的松赞干布王,将为莲花生大师建立广弘究竟密法的根基。一切正如这段诗文所言:

文殊菩萨的一个念头

悄悄地遗留在雪域西藏

于是 赤松德赞迎请

菩提萨埵 ⑪  散射了佛法的光芒

南无 ⑫ 三宝广大吉祥

深深不变的大愿

成就了永不毁坏的三昧耶金刚 ⑬

就是这里

就是这里

抉择了永固天成的桑耶大寺

让佛陀的智慧

在雪域的心中

源远流长

(摘自《莲花生大师传》)

“宗固本”一个又一个相连的岩洞,恍若混沌初开时,一扇又一扇尘封的门,像一个戴草帽的人,躲避着光。我在门里艰难匍匐……

在宗固本岩洞的最底部,我们见到了那滋养大山万物的湍急的泉源。清澈见底的圆形的泉源静静地停驻着,据说这个神奇的泉源是藏传佛教中西藏的护法女神、吉祥天母班丹拉姆 ⑭ 的寄魂湖,它与雅鲁藏布江水相连,当泉眼里的圣水乳汁般流溢时,雅鲁藏布江便水乳交融白浪翻涌。

传说益西措加和莲花生当年就是饮用这里的泉水,在岩洞中秘修佛法。

那是怎样的,不可思议的密境啊!我缅怀着益西措加初见莲花生的故事。

传说莲花生于乙木兔年(777年)孟秋七月初一被藏王赤松德赞迎请抵达桑耶地区,始协助藏王赤松德赞建成了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在西藏第一批学习梵文的青年中,七位青年受戒出家后,同年,以赤松德赞的长妃子甲茂赞为首,又有一百名贵族妇女出家。那时,赤松德赞在向莲花生献上的五种秘供中,将王妃益西措加也供养给了莲花生大师。莲花生见赤松德赞能断舍心中一切最爱而予以供养,心中大悦,立即赐予益西措加“特别灌顶”,以这种宗教仪式,授予益西措加跟随自己学习和共同修行的资格,即佛书中的“智慧空行母”……

从“宗固本”回到措加拉措湖畔休息一天后,次日凌晨三点半,我们继续前往莲花生和益西措加的又一密修地“察漾宗”岩洞。

漫天星光照耀着山上的野蔷薇树林。这条山路已被志愿者修整得很平缓,路程也比前往“宗固本”岩洞短得多。

这夜,当我穿行在野蔷薇散发的芬芳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来过这里——很多时候,刹那的记忆犹若天上的闪电,瞬间照亮双眼又复归于黑暗;而这一世,这一夜和这一刻,夜晚的微风中,野蔷薇树斑驳的光影里盛满了我的幸福。

我满怀遐想,领会着莲花生和益西措加那师徒间、那同志般、那亲密伴侣般的情操和事业之心。

早上9点左右,我们到了。

柔美的晨光照耀着右旋海螺一般的“察漾宗”岩洞。岩洞门外的岩壁上,传说益西措加留下的金色的,那女儿的纤纤足印,像在展示生命的秘密,在讲述这位女密宗大师,早已亲身实践,穿越地球生物那生灭之门。

通向“察漾宗”岩洞的天梯有十多米高,笔直陡峭。传说是益西措加以红白旃檀木修建的。我跟着僧尼,小心向上攀爬着,禁不住双腿颤抖,头晕目眩,更不敢回头下看万丈深谷!

终于到了“察漾宗”岩洞口,我攥紧从岩洞里伸来的绳索,朝着被前人磨得十分光滑的岩洞里攀爬。

蜿蜒曲折的岩洞好似一个离奇的迷宫,里面到处可见自然化现的逼真的生物形状。

我们来到一个稍大的岩洞,据说益西措加曾在这里留下多处修行圣迹。僧尼们围成一圈,放开歌喉,一起为佛母益西措加献歌。

清澈的歌声像燃起的一盏金灯,照亮了益西措加的岁月……

传说,那一世,益西措加曾是一位商人的美丽女儿。她因听闻佛法,心,获得不变不退的坚定教化。

当一生即将圆满告终时,她得以游于传说中的法界,后化身为恒河女神,获得释迦佛的教法,再返回天界,名为妙音天女,为给众生带来永恒的喜乐,以音韵为擅长的事业。但为了更直接地利益地球生命,益西措加甘愿承受地球生活,种种污浊和不堪,出生在西藏远古嚓钦扎——赤松德赞藏王所管辖的一小邦的王宫中。以后,她和藏王赤松德赞盛大的婚姻,仿佛遇见莲花生前,一段彩虹般的铺垫……

在“察漾宗”深处,钻过直径大约一米的洞口,我们来到了据传当年莲花生和益西措加的密修洞。

岩洞里供奉着佛龛,摇曳的酥油灯映照着佛龛里莲花生和益西措加的塑像,佛书中讲述的一幕又一幕仿佛在眼前:传说那是在修建完桑耶寺的一次新年庆典,人们没有见到王妃益西措加,却得知赤松德赞将王妃供养给了莲花生大师。一些信奉苯教的大臣便说:“那位外来的江湖骗子到底把王妃带到哪里去了?也许已经把她杀了吧!大王呀,您到底是发疯还是丧失了理智?如果您以这种方式来统治我们,毁灭即将降临。请把您最心爱的王妃带回王宫,并以法律去惩罚那外来的妖魔恶棍或者把他流放到霍拉格……”就在大臣们满怀嗔恨地商议时,莲花生和益西措加正前往“帝卓岩”附近的索都山穴,修学密语教法。在那里,修持不会受到恶劣的干扰,凡夫大臣们也到不了。

那座山穴传说是绿色摧坏度母的坛城 ⑮ ,益西措加在莲花生的指导下,层层递进、深密的修行。就仿佛在“察漾宗”的密洞里,莲花生也以那“圆满空行大乐”——永恒的舞姿,为益西措加开显空行心滴之坛城,以智慧注照,如甘露由宝瓶灌至另一宝瓶一般没有遗漏……

我痴痴仰望莲花生和益西措加,他们那慈父慈母一般的双眼;他们密修共行的足迹遍及雪域。在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岩里,没有谷物,他们怎样超越了物质对生命的钳制?

“察漾宗”岩洞外向上的一条羊肠小径,连接着另一个岩溶洞。

溶洞里一片潮湿。只见岩溶石像硕大的核桃结满了洞顶,又像悬挂的恐龙蛋,像传说中五百罗汉的五百个钵盂。

溶洞四周,许多像金龟、蟒蛇、鳄鱼和哺乳类及爬行类、贝类的生物,仿佛在某个时刻生命突然凝固了,像在展示它们灭绝时,经历的恐惧和绝望的挣扎。

我们朝溶洞深处走去,湿气刺骨,溶洞里钟乳石的水滴,毫不间断地破碎着,令人满心惊栗。

溶洞里,还到处可见自然化现的“种子字” ⑯ 、“六字真言” ⑰ 以及益西措加的手印、莲花生的足印等。

这天下午,这次旅程就要结束了。我们踏上了归途。

回望察漾宗,阳光绽放中,像洞开在悬崖之上的天穹。僧人次旦拉告诉我说,“察”是山洞的意思,“漾宗”传说是莲花生和益西措加回望大山时,秘密的洞门曾两次开示,所以“漾宗”意为“再示”。

有谚语说:“世上路很多,有些路毛驴不可能到达。”我就想到我自己,虽然这次到达了,宇宙无限的万象却早已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次短暂的旅程结束后,我仍回到原来……

下山途中,传说中多吉帕姆 ⑱ 的乳汁化现的甘泉蜿蜒。水上漂浮着落叶和野蔷薇淡粉色的花瓣。我弯腰掬起一捧喝,水的甘凉令我满心喜悦;再仰望大山,恍若一派壮美的生命遗骸;而假如,假如我如同眼前的山峦,已曾经上亿年的生死,此刻,一场天外的雷电,能唤醒沉睡记忆中的某个瞬间吗?

但生生死死,好比从某一扇门里出出进进,从这边看是生,从门的那边看就是结束……

仿佛果实,在甘露的浸润中日臻纯熟。传说益西措加在连续着生命意识的每一个念头里,安住在远离生灭的无死中,无畏自在圆满了身相,成就了金刚一般坚不可摧的永恒的光明虹身和受持听闻法义的不忘总持 ⑲ ,已与莲花生心心相印,没有分离——但分离的这天,仍然到来了。益西措加哀痛难忍泪流满面地向莲花生祈请道:“在火阴鸡年,我拜见莲花生大师,得到了不忘的总持,我一生都跟随着莲花生大师,但此刻,您将如同彩虹和云彩一般消失在空中,只有具足不变信心的益西措加留下来,为何不把劣生的女子益西措加带走呢?这是真的吗?来到西藏而不永久居留!想起上师的殊胜妙行,我益西措加热泪流溢,心绪难以稳定,在这芸芸众生中还有谁比我痛苦啊……”

莲花生离开西藏后,益西措加继续着莲花生的事业,结集莲花生大师所有密语教法,以艰苦卓绝的修行,成为一代女密宗大师和西藏无与伦比恩德的如意圣母。传说她在藏地引度众生两百年,最后,带着不想舍弃的美丽女儿身,飞往吉祥铜色山 ⑳ ……

写到这儿,我已回到拉萨。

曾经的一切,渐渐变成我的文字中,遥远的神话。

某夜,我突然再次梦见益西措加。雍容华美的益西措加在天上,她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你有什么事情要找我吗?”

梦里一瞬,那么真切,她的神情那么威严,使我忘却了所有的请求!

此刻,又一年的早春来临,而今年,将是藏历双闰的春天。山野和田园缓缓生出了绿意,下个月,也还将在春日里蔓延。我倾听着窗外的雷声,遥望着风雨中摇曳的树影,看到早春像心里龟裂的薄冰,温润的寒意切切低吟……

细雨戚戚地啜泣着。

迷蒙的雨雾中,水光好像益西措加的眼睛;五彩斑斓,又仿佛莲花生和五位心传女弟子交相辉映……

我曾在堪布·贡觉丹增撰写的《宁玛派源流》的著作中读到:她们分别为益西措加、曼达拉哇公主以及尼泊尔国王持善的女儿释迦德哇、尼泊尔民女嘎拉僧底、出生于“门擦沃”的藏族女子扎西秋邬珍等,她们与莲花生身、口、意、功德、事业五方面共同修持,成为五位非凡女性。

一滴雨飘进来,落在我炙热的唇上。我闭上眼,体会着雨水在这一刻犹如心海一滴,仿佛告悟我,真爱,只在追随莲花生的女子心中金刚不坏。

《浸润在甘露中的爱》注释:

① 虹彩光明的蕴身:即虹身,又称光身。指藏传佛教密宗修行中,证得的五蕴肉身成为光明身的成就。五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指肉体及感官反应;二是指肉体及感官反应和随之产生的精神、心理层面的反应和认识。具体来说,五蕴可分为:1.色蕴,指我们肉体器官的五个部分和五种知觉。为眼、耳、鼻、舌、身——称为五根,由此而来的五种知觉为:色、声、香、味、触——五境。2.受蕴,指肉身和精神的五种感受:分为身体感受和心灵感受。3.想蕴,心灵意识产生的认识和认定的形象,即通过看、听、接触等,对对象产生的认识和判定的形象,并衍生出的概念。4.行蕴,“行”是指造作,行蕴是指心灵被造作出来的行为。5.识蕴,是指心灵意识的范畴,和心灵意识产生的不同感受、思想、行为。

“证得五蕴”:是佛教里形容生命超越了肉体局限和自我心灵意识局限的一种身体和心灵共同达到的境界。

② 法界:佛教术语。法,泛指宇宙万有一切事物,通常释为“轨持”,即一切不同的万事万物都能保持各自的特性,互不相紊,并按自身的轨则,能让人们理解是什么事物。界,含有种族、分侪的意思,即分门别类的不同事物各守其不同的界限。法界一词,在佛学中,一般指意识范畴中的境界,并根据意识产生的境界,有详细分划。

③ 广大空乐:指证悟空性的智慧。这种智慧的境界中,没有任何痛苦,断除了一切痛苦的根本因素,一切现象都是佛的身、口、意,这个身、口、意,也不是实有的,是如梦如幻的空性,空性与清净现象无离无合,所以叫做广大空乐。

④ 无量劫:佛教比喻计数无尽的时劫。“劫”在印度,并不是佛教创造的名词,乃是古印度用来计算时间单位的通称,可以算作长时间,也可以算作短时间,长可长到无尽长,短也可以短到一刹那。

⑤ 摩尼宝珠:能解除人们的贫困和痛苦,暗中能令明,热时能令凉,寒时能令温。宝珠所在之处,其地不寒不热,若人有热、风、冷病或癞、疮、恶肿等,以珠着其身上,病即除愈,以及澄清浊水,改变水色之德。令所求一切净妙愿望获得实现。因此,摩尼宝珠作为消灾、吉祥的象征,人们用它以祈求幸福平安、招财进宝,已成为传统习俗。

⑥ 空行伴侣(修行伴侣):亦称为空行母、明妃、佛母或天母,为行者之修行助伴,在藏传佛教中表示智慧与力量。

⑦ 本初普贤王佛:法性本初佛,又名为阿达尔玛佛。一切众生原本是佛,无须向外驰求。普贤法身本属于无相,遍一切都虚空。但依权宜方便故法身之外建体法身,略述如下:身蓝色——表佛智遍如虚空;裸体——象征其空而莹澈之相;定印之——以持其法尔如如之体;双运——表空乐不二,一切诸法,皆为普贤体性。

⑧ 法喜:法喜是一种比喻,谓闻见、参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就好像人有什么喜事特别高兴的样子,但不同于世间的欢喜。法喜是清静的,是人的自性中流露出来的真实的佛性的显现。这种感觉充满整个内心,获得短暂的智慧之光的遍照就是法喜充满。《维摩经·佛道品》:“法喜以为妻,慈悲以为女。”南朝梁武帝《摩诃般若忏文》:“愿诸众生,离染著相,迴向法喜,安住禅悦。”宋苏轼《赠王仲素寺丞》诗:“虽无孔方兄,顾有法喜妻。”清钱谦益《莆阳陈氏寿宴》诗之二:“满室天花都不著,长留法喜伴维摩。”

⑨ 如来语金刚:如来,即如来佛。“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金刚,形容永恒不变。这里形容学习永恒不变的真理。

⑩ 空行母:空行,藏文称“康卓”;空行母,藏语“康卓玛”,来源于印度西南部的达罗毗荼,达罗毗荼人具有浓厚的女性崇拜特点。公元前40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后,又将该信仰概念与雅利安人的信仰三主神之一的伊士瓦尔(即湿婆神)结合起来,再后经尼泊尔才传入西藏。空行母又分为世间空行母和出世间空行母。出世间空行母是指佛教传说中诞生在“清净国土、庄严刹土”中的空行母,是诸佛菩萨为度化一切众生,发广大誓愿的力量所得的成就身,也就是菩萨的成就化身。世间空行母是佛经传说中被佛法慑服,来自于罗刹界、魔界的生灵,皈依佛法后,将自身魔力转变成护法的法力,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益于众生,但仍具有魔性,也可能伤害众生。

⑪ 菩提萨埵:“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众生),全译是“觉有情”,它包括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就是说,菩萨既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又是以觉悟他人为己任的有情。

⑫ 南无:佛学术语,Namah-Namo,又做南牟,南谟,那谟,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谟,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众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出自《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⑬ 三昧耶金刚:佛学中一种迅捷的学习方法,方便法门。

⑭ 班丹拉姆:“班丹拉姆”梵文读“达维”,藏语称“巴登拉母”,即吉祥天母。还有“大命女主”、“女大战神”、“战神王后”、“魔王”等名号,是藏传佛教万神殿中位居首席的密宗女性护法大神。是藏密中“八仇凶神”出世间护法神之一,也是藏密中贡布依恬主(大黑天神,亦称“玛哈噶拉”)的明妃属愤怒佛母,因她有大吉祥,受到人们的爱戴故又称“功德天”。吉祥天母常见的造型有两种化身,一为文静慈善形;一为愤怒形。有关班丹拉姆的信仰最早来自印度,传说她最初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主神加里女神,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称为“吉祥天女”。在大昭寺二楼供奉着班丹拉姆和她示现的另外两个不同法相:白拉姆和白拉白东玛。

⑮ 绿色摧坏度母的坛城:度母的一种形相。

⑯ 种子字:密教中,表示佛、菩萨等诸尊所说真言之梵字。所以称种子者,乃因其具有“自一字可生多字,多字复可赅摄于一字”之意。“种子”一词,含有引生、摄持之义。例如合十字为一句,若以第一字为种子,则可依之引生下面九字所具有之观智,同时此九字之意义亦可摄入第一字。密教即以此理表示若了知一法,即了知一切法;若了知一法空,即了知一切法空;若能于一字专注行观,修诸行愿,即能于一切行愿皆得圆满。

⑰ 六字真言:六字真经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源于梵文,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

⑱ 多吉帕姆:金刚亥母,藏文名为多吉帕姆。她是一位女性神祇,其神格较为复杂。在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她为女性本尊之首,玛尔巴、米拉日巴、冈波巴等诸位大成就者均依止她为本尊;在格鲁派中,她是三大本尊之一的上乐金刚(Cakrasamvara)的明妃;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中,她只是一位地位较低的护法神。头侧长有一猪首是她重要的身份标志。

⑲ 受持听闻法义的不忘总持:“总持”为梵语陀罗尼,指学习佛法获得的一种能力、成就、境界,即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以念与定慧为体。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心生,能遮不令生。

⑳ 吉祥铜色山(铜色吉祥山):传说铜色吉祥山乃莲花生大士以其虹光身所化现之净土,乃无量无边之光明世界,寂灭喜乐、智慧遍布。莲师之净土铜色吉祥山传说就位于“妙拂洲”的中央,形状如同心脏,由众多奇珍异宝和合而成。山顶是殊胜不可思议的莲师宝殿,名叫“莲花光明宫”。该宫殿底层是为以莲师为主尊的化身净土,第二层为普陀山之报身净土,第三层为极乐世界之法身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