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月菩提 » 星月菩提全文在线阅读

《星月菩提》常啼·常悲·常不轻

关灯直达底部

让我们先回到我们的菩提心吧!不要因无常而手足无措、目眩神摇,因为无常的风再大,也吹不熄悲智光明的菩提心灯。

“无常”是佛教最基本的观念之一。

无常,简单地说,是世间一切的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的意思。但无常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刹那无常”,是指每一个刹那(刹那是最小的时间单位,又译为一念,一弹指有六十刹那),都有生住异灭的变化。

一是“相续无常”,是指每一个相续(一个因果次第不断绝叫做相续)都有生住异灭四种相。生住异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成、住、坏、空。

在这种无常的观念里,我们的情感是无常,我们的成功与失败是无常,我们的思想意识是无常,乃至于我们的生命都是无常的。

正如《楞严经》上说的:“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只要我们沉思仔细地观照,会发现我们念头与念头的升起和消失像电光石火一样,不能停止下来,因此我们可以推知,我的身体有一天就会变化消灭呀!

无常是非常快的,快到不可思议,所以佛经里把无常的吹袭称为“无常风”,那是因为无常的来到与消失最像风,不知所来,不知所去,去来在不经意之间就能使花散落、使火灭去。众生的生命散灭,也像风一样,不知被什么吹起,也不知散落到何方去!

《大智度论》里说:“咄世间无常,如水月芭蕉。功德满三界,无常风所坏。”——这世间的无常,就像水里的月亮和芭蕉一样,即使功德能遍满欲界、色界、无色界,无常的风一吹起就败坏了。

在佛教经典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对无常的开示,教化我们不要贪执世界上的情爱、物质,乃至生命,因为无常一到,一切就转眼成空了。

现在每一个寺院里做晚课,都会念诵普贤菩萨的警众偈,就是: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知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这一天已经过完了,命也随着少掉一天,就像鱼在日渐少水的地方,有什么快乐可言呢?赶快勤奋精进吧,我们的精进应该像在解救被燃烧的头颅一样。

无常之中,仍有常在

我们读到了佛经中所揭示的无常,使我们不免从心里生起一些恐慌和警醒,却也难免生出一些消极无奈的思想。

佛教时常被看成是消极、避世的宗教,无常的观念应该是原因之一。由于无常的紧急,如果不用非常的手段修行是难以对应的,因此古来许多大德就专注于修行,厌离世间、远离人群,在深山或海边修净行,希望能从无常里解脱出来。

我时常想,我们一天到晚心头挂记着无常的修行,虽然是真实的、有用的,但是,世间的一切是无常,什么才是常呢?天地的万事万物在现象上固然变幻无常,但穿透了现象的无常,它应该有常的存在,否则,“佛性不灭”、“涅槃寂静”是怎么来的呢?

无常是现象界的情况,用现代话来说,永恒不变的应该称为“本质”,也就是佛经上说的“自性”、“佛性”。我们的形色须发、精神血气是无常,可是我们历经轮回三世、生死流浪的自性并无生灭,而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是恒常的。

明白了无常之中仍有常在,会使我们对佛的教化有一个新的认识,也使我们能从消极退缩中走出来,对佛的教化有更积极庄严的体认。

佛陀曾说过一部《无常经》,也叫《三启经》,我们节录《无常经》的偈来看常与无常:

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 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 大海深无底,亦复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 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 是故劝诸人,谛听真实法; 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 佛法如甘露,除热得清凉; 一心应善听,能灭诸烦恼。 譬如路旁树,暂息非久停; 车马及妻儿,不久皆如是。 譬如群宿鸟,夜聚旦随飞; 死去别亲知,乖离亦如是。 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仗处; 依经我略说,智者善应思。

这里面所说的“真实法”、“不死门”、“佛菩提”不都是常吗?这部经的结尾里说明了如何恒常自在安乐的偈:

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我们要恒常用戒律的馨香来涂熏我们的佛性,要把禅定像衣服一样时常穿在身上来帮助我们的身心,如果智慧美妙的花朵能够开满庄严的佛土,那么不管我们居住在哪一个世界都有恒常的安乐。

佛陀指出了通向恒常安乐的道路,就应持戒、禅定,与智慧。“随所住处常安乐”是很重要的一句话,引申来说,是指修持了戒、定、慧圆满的菩萨,就是住在天人、人、畜生、地狱、饿鬼诸道救拔众生,也能感到安乐。那是因为菩萨在无常里有一些恒常的本质。

谁应当下地狱?

以世人所熟知的地藏菩萨为例,地藏菩萨发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时常化身在地狱道普度众生,但是经典上说,燃烧地狱众生的痛苦的烈火,当地藏菩萨走过的时候,烈火都化成美丽的红莲花,宝华承足,步步清凉,那是多么令人动容的图像呀!

烈火红莲、地狱天堂都是现象界的事物,是无常的,地藏菩萨伟大的悲愿则是菩萨的本质,是恒常而不因现象变灭的。

菩萨有什么恒常的本质呢?

我们以四大菩萨为典范,观世音菩萨是大悲,文殊师利菩萨是大智,普贤菩萨是大行,地藏菩萨是大愿。简而言之,菩萨的本质就是悲、智、行、愿,纵使世间有成住坏空的无常变灭,菩萨悯念众生的悲心,化导众生的智慧,带领众生的力行,拔济众生的愿望是永远不会在时空里变质或消失的。

再进一步说,无常是空,菩萨的本质是不空。菩萨知道万法皆空、诸行无常,所以他能站在这个空上,灭除贪嗔痴三毒,灭除生住异灭四相。菩萨又知道佛性不灭、本质不空,所以他能站在这个不空的本质(悲智行愿)来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在无常里流浪轮转的凡夫,没有一个永恒追求的理想,正如没有根的草,无常的风一吹,就飘浮在渺茫的空中、生死的大河里,找不到生命究竟的意义。

在无常中知悉佛性真有的菩萨,他从悲智行愿的大菩提心上扎根,开向上求佛法、下化众生的永恒理想,就像扎根深厚的大树,无常的风是不能动摇他的,因为他知道生命究竟的价值。

有一次,佛的弟子问佛:“谁当下地狱?”

佛陀说“我当下地狱。不唯下地狱,且常住地狱。不唯常住,且常乐地狱。不唯常乐,且庄严地狱。”

下地狱是多么苦痛的事!可是佛陀不但要下地狱,还要常住在地狱,并且以住在地狱为乐,甚至使整个地狱庄严起来,使地狱众生得到拯救。我们思量这段经文,体会到佛的悲心之深刻、智慧之光明、威力之宏大、愿望之广远,能不心有戚戚吗?

所以,不要害怕无常而厌离世间、舍弃众生吧!我们虽不能像佛菩萨有那么大的愿力,然而我们既然生在人间,是我们和人间有深厚的因缘,就让我们这样说:“我当在世间。不唯在世间,且常住世间。不唯常住,且常乐世间。不唯常乐,旦庄严世间。”

悲众生愚迷,常在啼哭

认识了穿透无常之后的本质时,使我们能更有自信地活在世间。在佛经里就时常记载了许多“常字辈”的菩萨,这些菩萨虽然没有很高的知名度,却有助于我们认识菩萨的本质,我们下面就来说三个“常字辈菩萨”的故事,一个是常啼菩萨,一个是常悲菩萨,一个是常不轻菩萨。

常啼菩萨的故事出自《大般若经》。

很久以前有一个求道的人,名叫常啼,他很想去找名师教导修行的方法。

有一天,他走到一个叫“空闲林”的地方,突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善男子!你应该往东方去求法,如果你能虚心刻苦,就能求到最高的智慧。”

常啼听了非常高兴,就说:“谢谢您的教导,我是想去求诸佛的法门。”

可是,常啼因为高兴而忘记问空中的声音,要去什么地方求法?那个地方有多远?谁是我的师父呢?想到这里,他不禁伤心地痛哭起来,这时空中的声音又说:“你如果要求般若,要成菩萨道的话,就要去离此五百由旬的众香城,向昙无竭菩萨求法,众香城是美丽的地方,昙无竭是般若智者,一定能告诉你最上的佛法。”

常啼听了,非常欢喜,就立刻往东方出发,在半途上他想到,自己要求名师,应该带一些供养才对,但是常啼非常贫穷,几乎没有任何财物可以供养。他就想到把自己的身体卖掉,把得到的钱买东西来供养昙无竭菩萨。

于是,他走到一处热闹的市街,高声大喊:“有没有人要买人?我的身体要卖!”他喊了半天,都没有人来问津,他就伤心地啼哭起来。

他的哭声被天帝释提桓因听见了,就故意化成一个婆罗门走到常啼前面,问说:“善男子!你为什么形容憔悴,在这里啼哭呢?”常啼说:“我的福分很薄,没有财宝供养名师,我想用卖身的钱买东西去供养昙无竭菩萨,可是,也没有人愿意买我的身体。”

婆罗门说:“我不要人身,但我要买人心人血人体,你肯卖给我吗?”

常啼听了大为欢喜,就说:“太好了,您要买什么我都卖您。”婆罗门说:“你需要多少钱呢?”常啼说:“您随便给吧!”说着,立刻拿出利刀深深刺进左臂,血流如注,又割开血肉,要破骨出髓。

正在这时,一位长者的女儿走过来问他说:“你为了什么,要使自己受这么大的苦呢?”

“我想去供养昙无竭菩萨。”

“你这样去供养,对你有什么利益呢?”

“这利益是无穷的,只要求无上佛法,这点供养算什么呢?”常啼说。

长者女被常啼的热诚深深感动,也想去供养昙无竭菩萨,就说:“你所需要的财宝,我可以给你,但是请你带我一起去问法好吗?”

常啼说:“那太好了。”

于是,婆罗门恢复帝释身说:“善男子!我并不是真的要人心人血,我不过是来试试你的道心,你的道心可佩,你需要什么东西我都可以给你,你说吧!”

常啼看到帝释,就说:“我只想要最高的法。”帝释说:“这个是我没有的,如果是别的要求,就有办法。”

“既然没有,那请您医好我的刀伤吧!”常啼说。帝释用长袖一拂,常啼的伤立刻痊愈,帝释也不见了。

常啼和长者女一起,带了许多财宝,去供养昙无竭菩萨,求听说法,然后就在众香城住了下来。常啼在众香城住了七年,从不坐卧,每天挑水泼洒道场的四周,以防尘埃飞起,经过了种种折磨,他才听到昙无竭菩萨的说法,知道了空的道理。

常啼菩萨最后证入般若智慧,得到了永恒的生命。

除了这位常啼菩萨,在《妙法莲华经》里还有一位长啼菩萨,他是因悲泪众生的愚迷,常在啼哭,所以号“长啼菩萨”。

“常啼”与“长啼”可能是同一位,《大智度论》里说:“有人言其少时喜啼故,名常啼。有人言此菩萨行大悲柔软故,见众生在恶世贫苦老病忧苦,为之悲泣,是故众人号为萨陀波伦(即常啼的梵音)。有人言是菩萨求佛道故,忧愁啼哭,七日七夜,是故天龙鬼神号日常啼。”

悲智光明的菩提心灯

常悲菩萨的故事记载在《度无极经》。

话说世尊从前当菩萨的时候,有一世名叫“常悲菩萨”,那时他看到世界的污秽与混浊,违背正法走向邪道,常常忧愁悲恸,不能自已。

那个时候名为“京法无秽”的佛刚灭度不久,经典和正法都已经消失了。但是,有一天常悲菩萨梦见了京法无秽佛来向他说法,他当下就消除心里的尘垢,进入了清净的禅定。

不久,他就舍弃了妻子,到山里去修苦行,常独自恸哭地说:“我生不逢辰,既没有遇到佛,又没有见到法僧,到底我要怎么修行佛道呢?”

天神知道了就下来教他,叫他应该往东行。常悲向东边走了几天,当他休息的时候有佛从上方飞来,常悲见到佛的时候,又喜又悲,于是向佛顶礼:“但愿佛陀垂哀,能为我说经。”

佛就对他说:“三界皆空,夫有必无,万物若幻,一生一灭,犹若水泡。”

然后佛又教他东行,他走了两万里之后,遇见犍陀罗国的法来菩萨,教他听度无极之法,终于开悟。

另外一位“常不轻菩萨”的故事出自《法华经常不轻品》。

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有一尊佛,名号为“威音王如来”,到像法时期时,有一个出家的菩萨,名字叫“常不轻”。

这位菩萨只要看到人,不管是谁,他一定向前恭敬地礼拜,然后对人说:“我深深地敬爱你们,不敢丝毫轻贱你们。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们都行菩萨道,将来都会成佛。”

常不轻菩萨平常就不专读诵经典,只是不断对众生行礼拜,甚至远远地看见了人,也一定跑过去礼拜赞叹。

众生里面也有看到他的礼拜而生出嗔恨的不净之心,也有用脏话骂他的:“你这个没有智慧的比丘,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自己说不轻视我们,给我们授记,说我们将来会成佛,我们根本就不需要这种虚妄的授记。”

常不轻菩萨被骂了很多年,心里却一点也不嗔恨,仍然像以前一样热诚地对人授记。

有的人更过分,甚至拿杖木瓦石丢他,他跑到远远的地方仍然大声唱言:“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将来都会成佛。”

就这样一直到他快命终的时候,在空中听见威音王佛说《法华经》,得到六根清净,广而为四众说法华经,从前骂他打他的人,都来皈依他的座下,成为他的弟子。

读完这三个故事,让我们对菩萨的本质有更深的体会,菩萨的心大悲柔软,常为众生流泪,这是菩萨本质!

为求无上佛法,不吝惜身命,能受各种折磨,这是菩萨本质!

不轻视任何一个众生,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希望众生都能成佛道,这是菩萨本质!

当一个凡夫开启了自我的菩萨本质,就比较不会被无常所迷转或败坏了,这就是我们说初发心的菩萨发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在菩萨成佛道时,证得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的正等正觉),中间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那么,让我们先回到我们的菩提心吧!不要因无常而手足无措、目眩神摇,因为无常的风再大,也吹不熄悲智光明的菩提心灯。

无常再迅速,也快不过一念遍满无量劫。

无常再庞大,也大不过一毛孔中三千大千世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