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噪音 » 噪音全文在线阅读

《噪音》历史性的长镜头

关灯直达底部

一个镜头可以有多长?一部电影最少可以用几个镜头?俄国大导演索科洛夫(Alexander Sokurov)的《俄罗斯方舟》全片九十六分钟只用一个镜头拍成,成了2002年世界各大影展的传说,而且还创下影史上的两个纪录:一、最长的长镜头,二、第一部只用一个镜头的长片。如果你以为这一定是部镜位固定、场景单一、演员只有三两只小猫的沉闷电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整部电影,没错,全是在圣彼得堡的冬宫(Hermitage)博物馆里拍摄,这可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级大型博物馆,而且摄影机穿梭全馆三十三个展厅,走了一共两公里多的路。两千多名演员或着古装,或着时装,在一个个精雕细琢的背景之中演出得精准无误。

有观众赞叹现今科技的厉害,因为以往的导演大师用长镜头的大有人在,只是过去用底片拍摄,每卷底片十分钟,一套九十分钟的电影最少需用九个镜头完成已是极尽。哪像今天的索科洛夫,有数码摄像,只要电脑记忆量够大,再长的镜头都不怕。也有人佩服场面调度和制作管理的功力。想想看,一部电影一口气拍完,两千多名演员真是一句台词都不能说错。而且拍到中途要是哪盏灯忽然暗了点,就算前功尽弃,得从头再来了。但在这位俄国大导的心目中,这一切困难加上繁重的前期准备工夫都及不上后期剪接这么叫人头痛。他不承认自己是存心要制造纪录,他竟然说只是厌倦了零碎磨人的剪接工作罢了。

《俄罗斯方舟》不只是一部炫耀制作难度的电影,其真正动人之处是它精妙地把冬宫博物馆隐喻为俄罗斯历史的诺亚方舟,里头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和各代皇室积累下来的藏品就是这只大船要带向未来的珍稀生命。

主线简单,基本上就是镜头后的叙事者与一个不知何故从19世纪跑到当代的一个“陌生人”,结伴漫游冬宫。但这个游览过程却相当魔幻,数百年来的时空交错重现。一会儿是前苏联时期三任博物馆馆长聚首谈论秘密警察的迫害,一会儿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派人向沙皇求和的气派场面。上一个展厅才见到西方游人如鲫,一不留神进入一个窗户尽碎的阁楼里有人打造棺木,原来是希特勒大军围城时的惨烈景象。这二人一个活在今日,一个来自19世纪的维也纳,相互教导对方所不知的历史背景。他们的言语细碎而诗意,他们的身影时隐时现,恍若时间中的无形旅者。最妙的是那名陌生人自称“欧罗巴人”,对这叶卡捷琳娜女皇效法西欧兴建的宏大皇宫议论不休,充分显示俄罗斯数百年来围绕着“是欧洲还是东方”这个问题的身份争论与追寻。

最后一个场面至为惊人,欧洲最大的舞厅上逾千名贵族翩翩起舞,整个管弦乐团整齐地奏着马祖卡舞曲,堂皇的水晶吊灯下正闪耀着俄罗斯帝国的最后辉煌。末了,曲终人散,老欧罗巴人不忍离开这旧欧洲的风光,独余叙事者的镜头来到馆外烟雾缭绕的苍茫大海。看!一切都过去了,那段残忍而又灿烂的三百年历史乘着一叶方舟,消逝在这96分钟的无限长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