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全文在线阅读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12.1 一个积木拱门场景

关灯直达底部

我们的那个孩子在玩积木和一辆玩具车时,碰巧盖出了下面这个结构。我们把它叫作一个“积木拱门”。

两块竖立的积木和一块横放的积木。

“积木拱门”似乎引发了一个新的现象:当你推着车穿过它的时候,你的胳膊被困住了!之后,为了完成这个动作,你必须放开小车,然后把手伸到拱门的另一边,也许还要换一只手。孩子开始对这个“换手”的现象感兴趣,想知道“积木拱门”是怎么引发这个现象的。很快,孩子又发现了另一个看上去很像的结构,只不过连“换手”都没有了,因为你推着车根本没法穿越它。不过两种结构都符合同样的描述!

两块竖立的积木和一块横放的积木。

但如果“积木拱门”引起了“换手”,那上面这个结构肯定不是一个积木拱门。所以孩子必须给积木拱门换一种和这个结构不一样的思维描述方式。它们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呢?也许是因为竖立的两块积木现在挨在了一起,而之前不是挨着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把“积木拱门”的描述改为:“要有两块竖立的积木和一块横放的积木。竖立的积木不能挨着。”但这也不够,因为孩子很快发现另一种结构也符合这个描述。这个结构使得“换手”现象消失了;现在你可以推着车穿过它而不需要放手了!

要有两块竖立的积木和一块横放的积木。竖立的积木不能挨着。它们必须支撑横放的积木。

这次我们又必须修改描述来防止这个结构被当作“积木拱门”。最后,孩子又发现了另一个变体可以产生“换手”现象:

两块竖立的积木和另外一个东西。竖立的积木不能挨着。它们必须支撑另外那个东西。另外那个东西可能是一个楔形物体或者一块积木。

我们的孩子完全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有用的拱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