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全文在线阅读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25.6 框架理念

关灯直达底部

问题由观点引起,观点有助于建构带有疑问的事物、值得询问的事物以及可以构成答案(或进展)的事物。并不是观点决定现实,那只是我们从现实中所接受的内容以及我们如何建构现实。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相信现实终究有机会接受或拒绝各种各样的观点。

——艾伦·纽厄尔

我第一次构想框架理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那时我正致力于制作一个可以看见的机器人。1974年,我在一篇名为“表述知识的框架”(A Framework for Representing Knowledge)的文章中描述了这个理论。这篇文章影响了之后十年的人工智能研究工作,但很多读者抱怨文章中的解释太过模糊。回顾这篇文章时,我认为它的细节水平带刚好符合当时的时代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它会产生这样的影响力。如果那个理论被描述得更模糊一些,就会被人们忽略;但如果被描述得更详细,那么其他科学家就只会去“检验”它,而不会贡献他们自己的理念。于是,他们可能会发现我的提案是不充分的。事情并没有这样发展,其他人提出了许多版本的理论,而“以框架为基础”的计算机编程变得很流行。

尤其要指出的是有两名学生,斯科特·法尔曼和艾拉·戈德斯坦,他们声称理解了我想说的内容,然后解释了很多细节,可这些细节我那时还完全没有想象到。另一名学生特里·威诺格拉德,他致力于制作这样一个机器人,它可以理解一堂特别的英语句法课。这引发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是关于语法与其对听众的影响之间的关系。之后,由于这个机器人的任务是用儿童积木建塔,威诺格拉德还解决了很多关于如何制作“建设者”的细节。你可以看出他的理论对本书的影响有多大。不过还有一名学生尤金·查尼艾克,他研究的是年幼的儿童如何理解他们所阅读的故事。他花了至少一整年的时间去构想这样一个故事,关于把一个风筝带到一个生日聚会中去。很快,你将会看到查尼艾克对本书的影响。

自始至终,我都觉得框架理念本身非常显而易见,而且可能在巴特莱特这类心理学家的早期著作中就曾经暗示过。我认为在1974年的论文中,更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框架系统的理念,在本书中又被称为“框架编队”(frame-array)。我很惊讶,框架理念变得非常流行,而框架编队理念却没有。忆体的概念出现在1977年[当时的术语叫“C线”(C-line)],K线理念在1979年变得很明确。代原体的概念在我的无意识思维里存在了若干年,但那时还没有很明确,直到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意识到如何把一些罗杰·尚克的早期理念重新构想成Trans-框架。在本书提出的理论中,框架终端是由忆体束或独原体束控制的,而这个理论在框架编队概念产生十年后才出现。

还有许多关于框架如何运作的问题仍待解决。举例而言,利用不同的平行框架,应该有可能同时识别若干不同的事物。但我们怎么能在人群中同时看见许多面孔,或者在墙上看到许多砖,或者在房间里看到许多椅子呢?我们会把同样的框架复制很多次吗?我怀疑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相反,我们可能一次只会给一个框架匹配一个范例,然后简单地假设同样的框架可以应用于其他与当前所注意的事物具有同样特征的可见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