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全文在线阅读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26.8 动词的框架

关灯直达底部

我们已经看到过一个由四个词语组成的句子,比如“Round squares steal honestly”(圆形的方块诚实地偷窃),可以匹配一个四终端框架。但“The thief who took the moon moved it to Paris”(偷走了月亮的小偷把它移到了巴黎)这句话呢?如果对于每个由十个词组成的词语串,我们都必须要学一个新的、特定的十词框架,那也太可怕了!我们很明显不是这样做的。我们是用代词“who”来让听众找到并填充第二个框架。这引出了一个多阶段理论。在学习说话的早期阶段中,我们就是简单地用词语的忆体来填充词语串框架的终端。之后,我们学会了用其他已经填充好的语言框架来填充这些终端。举例而言,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月亮那个句子,它以“move”的顶端水平Trans-框架为基础,这个框架的“行动者”终端包含着一个次级的“took”Trans-框架。

通过这种方式利用框架,可以简化学习说话的任务,因为它可以减少我们必须学会的不同类型框架的数量。但它也会让语言学习变得更困难,因为我们必须学会同时处理若干个框架。

我们怎么知道哪些终端应该填充哪些词呢?要处理“红色、圆形、薄皮水果”并不困难,因为每种属性所涉及的智能组不一样。但对于“玛丽爱杰克”就不行了,因为“杰克爱玛丽”中的词和前面那句一模一样,只有它们的顺序显示出它们的不同角色。每个儿童都要了解词语的顺序是如何影响哪个终端填充哪个短语的。碰巧,英语中对“玛丽爱杰克”所使用的方针和月亮那个句子是一样的:

把“行动者”代原体分配给动词之前的那个短语。

把“对象”代原体分配给动词之后的那个短语。

各个语言中把短语分配给代原体的方针都不一样。“行动者”和“对象”的词语顺序在拉丁语中就没有英语那么严格,因为在拉丁语中,名词的角色可以通过改变名词本身来确定。在这两种语言中,我们常常用一样的具体介词,比如“for”“by”和“with”来指示哪些词语应该分配给其他代原体。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动词类型会用同样的介词来指示如何使用不同的代原体。开始时这种用法可能看上去有些武断,但它们常常可以把重要的系统比喻进行编码,比如在21.2中我们看到过“from”和“to”被用来类比时间和空间。我们的语言智能组又是怎么发展的呢?对于它们最早的形式,我们没有什么记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每个阶段它们都会受到那些需要解答或解决的问题影响,这些问题在它们所处的时期似乎具有重要意义。当代语言的特征可能仍然包含着一些线索,提示着我们的祖先关注的是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