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如何果断地权衡利益得失 »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如何果断地权衡利益得失全文在线阅读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如何果断地权衡利益得失》29 金钱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除非把它花掉

关灯直达底部

货币银行学:银行实际上是通过放款的过程来创造货币。

货币是什么?这似乎是个简单的问题,但答案其实出人意料地复杂。货币不只是你钱包里的钞票与硬币,也不只是在各种时空背景下,从珠子、贝壳到家畜等用作交易的东西。我们以西太平洋的雅浦群岛(Yap Islands)已经使用了好几个世纪的货币为例,这种货币至今仍有时用在大宗交易中,它实际上是车轮般大的石头,非常重,一个人搬不动,之所以被当作货币使用,是因为全部石头的所有权是公开的。如果你想买房子,向屋主开价六块石钱,若屋主接受了,你只要让所有邻居知道你拥有的这六块石钱现在属于另一个人就行了,不需要搬动这些石头,每个人都知道(或者很容易问到)它们属于谁。有一次,雅浦人运送一些石钱经过海湾,结果运送这些石头的船沉了。这事起初看起来是个大灾难,但岛民很快意识到这根本没关系。他们知道有多少块石钱,也知道它们在哪里(即使沉到海底),因此仍然可以说谁拥有那块石钱。人们不需要看到或摸到石钱,一样可以使用它。

这个货币制度听起来很疯狂?但这基本上就是国际上行之有效的货币运作方式。长期以来,美国把大部分黄金安置在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诺克斯堡的黄金很难搬动,如同雅浦群岛的巨大石钱,人们只是持续记录哪一堆黄金属于谁:这一堆曾经属于A银行,现在属于B银行;那一堆曾经属于法国,现在属于英国。黄金实际上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清楚谁拥有什么样的购买力。

货币的三种功能定义

如果雅浦群岛的大石钱或诺克斯堡的黄金从未被移动,有个奇怪的事实是:它们是否真的存在根本不重要,只要我们持续追踪谁欠谁多少钱,实际上的钱(亦即我们用来买东西的那些硬币、钞票和支票)就可以完美地发挥作用,不一定要有某种实体资产来支持,例如一堆石头(即使是黄金打造的)。因此,经济学家不是用货币形式来定义货币,而是把社会上具备下列三个功能的任何物品定义为货币: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价值储存(store of value)、计账单位(unit of account)。

交易媒介是可以拿来交换任何待售商品的某样东西。举例来说,美国的纸币上有一句话:“这张钞票是可以清偿政府与民间的各种债务的法定货币。”换句话说,如果你欠债了,依法可以用这些纸来还债。如同美国幽默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Ambrose Bierce)所说:“金钱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除非把它花掉。”

作为价值储存的工具,货币是可以暂时持有而不会失去有效购买力的物品。当你收到货币时,你不需要立刻把它花掉,因为它在明天或明年仍然可以保值。相较于保存实体商品(例如罐头食品或冰箱),在价值储存上,持有货币确实是更好的方式,而且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要交易使用也更容易。这并不表示货币必须具备完美的价值储存功能,例如在通胀时,货币的确会减损一些购买力,但只要仍被广泛用作储存价值的媒介,它就仍然是货币。在恶性通胀的情况下,货币几乎不能再称为货币,因为它再也不能储存价值。

货币的最后一个功能是作为计价单位,意思是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是用货币来衡量的。货币是整个经济的价值衡量标准,使居民、企业、经济学家、政府统计学家有一种方式衡量并比较他们遇到的每样东西的价值。

如果要把某样东西当作货币,那它必须满足这三个功能。房屋可以提供价值储存的功能,它可以累积价值,而且你可以卖掉它。但是,房屋不能作为交易媒介,你不能在买车时付给汽车业务员一间卧室;房屋也不能作为计价单位,你无法计算一磅鸡肉值多少间浴室。因此,房屋不是货币。

在赌场里,筹码也许可作为货币,你可以用筹码来交换食物、饮料、房间或是纪念品,它可以作为你遇到的每样东西的计价单位和价值储存工具。但是,一旦你离开赌场,筹码便再也不是货币了,因为你无法用它来交换大部分的东西。

货币的最大优点在于它避免了以物易物,也就是用一个商品或服务来交换另一个东西。在一个现代、先进且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社会,以物易物并不是一个协调大范围交易的适当机制。在没有货币的社会,两个人之间的交易需要经济学家所说的“双重需要巧合”(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也就是一个人想要的东西是另一个人可以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例如,如果会计师想要一双鞋,那他必须找到某个人,那个人有一双适当尺寸的鞋,并且愿意用这双鞋来交换会计服务。在有着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工作与数百万种不同商品的现代社会,如果你东奔西跑,为你想要的每样东西寻找交易机会,那将是非常困难且累人的事情。货币可以解决这种问题,而且进一步容许更广泛的劳动分工、专业化以及交易量。货币是一种润滑剂,可协助经济交流的引擎顺畅运作。

M1与M2

政府统计学家有其定义货币的方式,他们使用一系列的定义,我们称之为M1和M2。M1货币包括通货(硬币与钞票)、旅行支票与个人支票账户。2009年,美国M1货币的总金额大约是1.7万亿美元。其中大约一半是通货,另一半是支票账户,只有一小部分是旅行支票。

M2是更广义的货币,是由M1加上储蓄账户构成的。储蓄账户大致可定义为银行活期存款,你无法用它直接开支票,但可以用其他方式(例如自动提款机或银行)轻易存取这笔钱。M2货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某些极安全的投资以及小额(低于10万美元)定期存款(CD)。关键在于,你可以提取并花费M2里的钱,但你需要找到提款机,而且也许有手续费,而M1则可以随手支用。2009年,美国M2货币的总金额是8.5万亿美元,其中包括M1的1.7万亿美元。

要注意的是,通货(硬币与钞票)只是货币总供给的一部分。通货只是M1的一半、M2的1/10左右。因此,当你要谈现代社会的货币时,不应只想到钞票与硬币,应该想的是银行账户。

常见的问题是:信用卡与借记卡属于哪一类货币?它们要如何计入金融统计?答案是,它们不是货币。信用卡只是短期借款的一个方法。借记卡则与银行支票账户关联,该账户已经是M1的一部分。各种卡片并不会改变实际的货币金额,就像你抽屉里有300张未使用的支票,并不表示它们会比100张未使用的支票更值钱。信用卡与借记卡是付款的方法,不是所支付的货币。

重点是,货币是和银行体系纠缠在一起的,现今的大多数货币是以银行账户的形式存在的。要了解货币,我们需要了解银行及银行体系。用经济学术语来说,银行是金融中介机构(financial intermediary),银行接受存款且承担放款,所以,它介于存款人和借款人之间。银行从承担放款中得到利息收入,并付利息给存款人以及支付各种营运费用。

2009年,美国银行业的总营收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大约3/4(6000亿美元)来自借款人付给银行的利息,剩下的1/4来自手续费。手续费一直是银行逐年增长的收入,尤其是用复杂的偿还条件安排放款的大型银行。费用也差不多,2009年,美国银行业的总费用略低于8000亿美元(2009年经济低迷,当年整个银行业的利润接近于零)。那一年银行业的费用,将近一半是营运费用,也就是薪水、办公室与设备,约1/3是付给存款人的利息,剩下的则保留给坏账和税金之用。

上述营收与费用清单,应该有助于厘清银行在什么情况下可能破产。例如,如果大量的借款人都拖欠贷款(也许是因为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收入比预期减少),银行就可能会破产。如果银行以固定利率承担大量贷款,一旦遇到利率行情走高的情况,它们就遭殃了,因为此时银行从贷款人处收到的利息是以双方协议的较低利率支付的,但银行向储户支付的是较高的利息。

在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中,因经营不善而亏损的银行应该退出市场,就和其他经营不善的企业一样。毕竟,如果一家银行退出市场,其他银行可以继续接受存款与承担放款。但是,当很多银行突然同时遭遇财务困难时,整体经济就会受到伤害。真正的金融危机发生时,社会可获得的贷款会减少,银行可能会变得连短期放款也不愿承担,使货币难以扮演经济运转中润滑油的角色。

实际上,银行是通过放款的过程来创造货币。为了了解它是如何发生的,我们来想想你从银行贷款中(例如购房或购车时)得到的货币发生了什么事。首先,你把借来的钱付给某个人,他收到这笔钱,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第二家银行用这笔存款做什么事?它会把这笔钱贷放给其他人。其他人拿到贷款后,在购买东西时会把这笔钱付给某个人,于是这笔钱又会存入另一家银行。银行体系是放款与存款的一个网络,其中放款形成存款的基础,存款又形成放款的基础,如此往复。这个过程创造了货币,因为如同之前我们讨论的,货币就是银行账户里的钱。因此,当货币一而再,再而三地贷放出去时,社会上就会有更多货币。

银行依法必须持有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当银行拼命放款时,由于这些放款造成购买力增加,社会将会出现大量的总需求。反之,如果经济不景气,银行可能会决定减少贷款,因为它们害怕这些放款收不回来。此时,社会的购买力和总需求会减少。放款金额减少,将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造成影响。

因为货币、银行、贷款、借款密切相关,所以政府会想对货币量与放款量施加一些影响。政策制定得好,将有助于总需求在未来的增长速度与总供给和潜在GDP保持一致。这样,宏观经济就可以保持平衡状态,而且可以接近金发女孩经济状态——在这个世界里,每样东西都恰到好处。但如果银行、放款、借款变得反常,以致总需求下降,跟不上总供给的步调,就可能出现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下一章,我们将讨论中央银行。再下一章,我们将讨论货币政策实际的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