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 »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全文在线阅读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STEP2 用来建立假设的笔记

关灯直达底部

关键 1 分组

主要使用的笔记“方格笔记”

STEP1找出真正的问题⇨STEP2建立解决办法的假设(本节)⇨STEP3验证假设⇨STEP4取得成果

一旦发现真正的问题=Issue 可能存在的地方,就应该建立“如果这样做或许能够解决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的假设。这时候需要用到方格笔记,方格笔记在制作图表时非常方便。

首先要在笔记上分组整理关注的信息。在这个阶段不必再收集新的信息,而是用 STEP1 中找出的“Where(问题所在)”,用 A 商品销量不佳的例子来说就是“城市部专卖店的销售方法”中比较关注的信息分组。

分组时的方法和之前按照“Where(问题所在)”“Why(原因)”“How(对策)”进行区分时的方法相同。

将关注的信息分为“事实”“解释”“行动”三组。

用麦肯锡经常使用,如今在绝大多数的商业活动现场都十分常见的“空雨伞”的图表,可以非常轻松地对“事实”“解释”“行动”进行分组。

天空有乌云(事实)→看样子要下雨(解释)→应该带雨伞(行动)

像这样“空雨伞”的图表,在对眼前发生的事实做出解释,导出必要的行动时非常方便。在建立解决办法假设的阶段,使用这个图表可以很容易地建立最终的行动=建立解决办法的假设。

这一步骤中的关键在于不要将不同的问题和信息分到一起。比如对于“天空有乌云”这个事实,加入“每次我带伞出门都不会下雨”这种解释也只是个人主观上的想法,但如果将这一情况和“事实”一起分组,那么最后取得的成果恐怕会有偏差。

通常,从“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批判性的角度来验证假设,就可以避免因采取不正确的行动而导致的失败。

在笔记上对“事实”“解释”“行动”进行分组时,可以在页面左侧的部分做一个标签用来帮助自己确认“这是关于什么内容的信息”,最好画一条竖线来对页面做划分,或者直接选用一个有分割线的笔记。

制作标签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具体的语言来概括标签的内容。在建立假设的时候,选用的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用一条信息的具体表达来作为提问的形式是一个“好标签”的必备条件。

比如“A 商品的城市部专卖店的销售方法”这个主题,可以选择“是否应该提高 A 商品城市部的销量”这样一个提问形式的标签来作为假设。

之所以要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达一条信息,是因为使用的表达越具体越简单,应该解决和关注的主题就越明确。

选用提问形式也有其自身的道理。通过提问的形式将信息表现出来,可以促使我们的大脑回答问题,从而更利于集中意识。只要回答提问=问题,就是在开始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也就是说,当我们为了回答提问而开始思考时,就已经开始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了,这就是提问的力量。因此,找到一个优秀的提问形式的标签至关重要。

尽管这只是很小的细节,但找到一个优秀的标签往往是成功解决问题的秘诀之一。

接下来就让我们将“A 商品的城市部的销售方法”这一主题落实到更具体的层级成为一个假设,用“是否应该提高 A 商品城市部的销量”的标签写在笔记上进行分析。

A 商品的城市部专卖店的销售方法

标签

“是否应该提高 A 商品城市部的销量”

事实……空

·接待每位来店顾客的时间比量贩店更长

·面对来店顾客详细的询问店员也能够做出对应

·专门前来购买的顾客很多

·来店顾客很少要求打折

解释……雨

·希望得到认真接待和说明的顾客会主动来到专卖店

·通过对应用户的疑问和咨询可以提高购买欲

·有顾客对 A 商品非常信赖

行动……伞

·通过对城市部专卖店的销售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援,可以提高 A 商品的销量

根据“事实”“解释”“行动”将关注的信息分组,会发现 A 商品的忠实顾客会主动前往城市部的专卖店,并且与专卖店的店员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样的话,如果对城市部专卖店的人员做进一步的培训,提高对核心顾客的服务质量,那么 A 商品的销量或许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分组笔记导出假设的例子

要想解决“A 商品”销量不佳的问题,不应该将重心放在销量急剧下降的地方部的量贩店上,而应该建立对城市部专卖店提供更加强有力的销售支援的假设。

也就是说,针对“A 商品销量不佳这一状况”的解决问题的假设,正是“是否应该提高 A 商品城市部的销量”。

在这个事例中,真正的问题并不是 A 商品本身销量不佳。

将销售资源分散在销量不佳的地方部量贩店才是“真正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要给与顾客之间联系紧密的城市部专卖店提供更加有力的销售支援和客户服务,就可以实现增加销量这一目标。

关键 2 思考故事线

主要使用的笔记 “横线笔记”+“方格笔记”

在 STEP2 中建立起假设之后,进入 STEP3 的验证假设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做,那就是根据假设思考执行解决方案的故事线(起承转合)。

当然在这个阶段,假设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也没关系。就算是不完全正确的假设,在思考故事线(起承转合)之后再进行验证,可以与最终的解决方案进行对照,这样能够更精确地验证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