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晰表达的艺术:打造高效的职场沟通 » 清晰表达的艺术:打造高效的职场沟通全文在线阅读

《清晰表达的艺术:打造高效的职场沟通》第八章 清晰表达第五原则:同理心

关灯直达底部

清晰明确地表达是一门艺术,它意味着跨过他人的限度,却又不伤害他人。真正的清晰表达是有足够同理心的,对于每个人所面对的极限都要有足够的了解。

有些人,除了能和他人和睦相处以外什么也不会;还有些人,能胜任专业方面所有的工作,却和谁都相处不来。哪种人会更加成功?我的论点是:在90%情况下,那些可以和所有人合得来的人会更加成功。

才能永远只是成功的基础,单靠才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起决定作用的是要和所有人同舟共济。那些会带领其他人一起前进的人可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为了目标争取到了别人的支持。八面玲珑的演讲本身是没有作用的。每个人都应该能拥有一个明确的、诚实的、勇敢的、激情的观点——虽然可能会与别人的观点针锋相对。

我们来看一个极端的例子。在政府选举之前,总有些政客在步行街上用扩音器向路过的人们播放他们的竞选宣言。几乎没有人停下来听他们说的是什么。所有人都在想:“天啊,这些疯子们,快点离开这里吧!”显然,这些过于积极的政治活动家缺乏同理心。他们没有替他们的目标群体着想,这里的路人现在只想购物,而不是听这些竞选宣言。

其实并不是路人不关注政治,而是这种通过扩音器怒吼的方式,是无法引起那些走向商场或电器城的人们重视的。相反,如果您是在销售每瓶一欧元的餐具洗洁精,那么尽管放心地在商场门前大声吆喝。不同的主题,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根据不同的主题,听众总是可以听到不同的明确表达的内容。您如果想要了解用哪些主题应对哪些人,就需要在开始行动之前明确一点——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种先于他人了解对方的想法、感觉和动机的能力。进一步来讲:同理心是心甘情愿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他人,并适应他人。

从心理学上看,一旦觉察到自己是正确的,就必须要保持同理心。这意味着:没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就不会有对他人的正确认知。

做不到与他人同感,也不要伪装。如果人们不能做到真实可靠,那么接下来的事也会变得很难。我们会再次变回那种整天扮演某种角色的伪装者。

大多数伪装者都很擅长于操纵别人。但操纵不是同理心。如果一个人尝试去看透别人,进而操纵对方,那么双方就失去了平等。

清晰表达是拥有同理心和寻求平等的。操纵别人就缺少了同理心,也还缺少明确性和诚实。

所以,清晰明确地表达,平等而真实地对待意见相左的人。

要懂得选择合适的内容

明确表达是主观的。重要的并不是我们自己认为什么是清晰表达,而是,我们的对手认为什么是清晰而明确的表达。如果缺少对这个事实的觉悟,那么误解就在所难免。假设,一家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去视察工地现场。在那里有一大堆的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位董事长穿着胶鞋、戴着安全帽在工地上走来走去,没有一位工人把他认出来。有人对他吼道:“走快点儿,你个叫花子!”这位董事长被那粗哑的声音吓了一跳。他问施工负责人:“这里出了什么问题么?”

一切都好,一切都没有问题。这位董事长只不过是无法正确地评估那位建筑工人的意思。工人清晰表达的方式就是这个样子,对此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粗糙,但由心而发。可是离开这个环境就完全不同了,会产生压力和问题。这位来自最高层的先生并不善于应付这种情况,反而被搞糊涂了。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角色反转游戏,让一名建筑工人出席董事会会议。很明显,这不现实。但这也只是假设。这样会使他抓狂:这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气氛?太冰冷了!甚至没有人说笑话,所有人挂着出席葬礼的表情,大声谈论着某些数字。这里正常吗?

这里也确实一切正常。在这里的清晰表达听起来与在工地上截然不同,因为主题、周遭环境和对象都不同。

现在我还要在这个游戏中加入一个第三方:一位顾问,像我这样的角色。他简单明了地和工地上的人们交谈,也直截了当地和董事会的人们交谈。也就是说,他和所有人交谈,但会选择讲不同的内容,并清晰表达,而前提就是同理心。

人们对于其他人说了些什么和怎样说的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因此我必须知道以下三点:

1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是怎样说话的?这是日常的基调,是人们在安全区中的状态。

2 当一个人清晰表达的时候,听起来怎样?这是在表述明确言论时的语气。

3 对于有些人来说,什么样的语气是过分的,会令他们认为这是冒犯?

人们会处于何种状态中往往还有另外一个决定因素:他们在家庭中比在工作场所中容忍性更高。此外,在工地与在董事会中的不同,确实还存在着一些潜规则。例如,在建筑工人间,一位对另一位说:“给我根烟。”另一位会回答:“自己拿去,你个大嘴巴烟枪!”然后可以哈哈大笑,这是相当正常的。但如果在董事会议上一位说:“请问您能把咖啡递给我么?”另一人回答:“你还是自己拿吧,你个笨蛋!”那这就是完全错误的了。除非是公司马上要破产了。

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些情况,就会发现三种不同类型的人:

1 非常情绪化的人。这种人不喜欢说话而且很容易发怒。清晰表达对于他们太困难。

2 喜欢斟酌的人。他们先是完全不行动,并在心里自问:“我现在是怎么认为的?”这是一种小心翼翼地表达。

3 全盘接受的人。这些人点头,然后行动,即使是他们想要骂人的时候。这种人必须首先通过直言不讳来使其醒悟。

当我和团队合作的时候,总是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平衡?我可以通过同理心来调节平衡,但必须做出妥协。在我的演讲中几乎一直都有被我的这种直白的发言戳到痛处的人。这不是我能改变的,我必须以此为生。因此在大型团队中,当被尽可能多的人接受时,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

可以跨越界限,但不要冒犯他人

清晰明确地表达是一门艺术,它意味着跨过他人的心理界限,却又不伤害他人。我必须足够明确地唤醒和活跃他人,但我不会侮辱那些退避的人。真正的清晰表达是有足够同理心的,对于每个人所面对的极限都要有足够的了解。要稍微越过那些界限,必须以这种方式唤起他们内心中的企望。

跨越界限,但不要冒犯他人

这往往是一种挑战,尤其是要去改变那些常年养成的习惯的时候。我们再举个中型企业中的例子。某人已经领导市场部和广告部十多年了。高层现在一致认为在公司的未来发展中,重要的是对市场这一部分分配更多的力量,需要战略性地对品牌进行增强。因此,除了总负责人和商业负责人之外,还应该设立一位主管市场的第三高级负责人。人们不禁要问,是否应该将那位部门领导提拔到这个位置。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否决了。与此相反的是,人们认为应该从外部引入人才,从而带来更多国际化的经验和新鲜想法。

这位新来的市场负责人从上任第一天起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公司里市场部的那位能干的老主管。在公司工作多年,他和两位高级负责人几乎平起平坐,甚至与他们二人还有很深的私交。这是个很困难的局面。当这位新任负责人想要与老主管清晰明确交谈的时候,他必须避免两个极端:

第一个极端:口无遮拦

从上任起这位新晋负责人就放出话来:现在我是这里的老大,所以都要按照我说的去做。后果也许是:那位部门老主管很快就会感到厌倦,而企业从此就失去了他所有的知识和经验。此外,也许他会觉得那两位高级负责人背叛了他,并由此断交。

第二个极端:缩手缩脚

在这种情况下新负责人只是不断地同意那位老手的想法。不是因为想法一样,而是因为他不想吵架。后果是:他没有带来新的风气,背叛了他的使命。他不值得企业为他所支付的那些薪水,因为他没带来任何变化。

为了不落入这两种极端的状况,怎么做才是正确的程度?对此同理心是必需的。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好了,到现在为止,大家做得都很好。现在的成功是各位一起创造的。感谢你们的贡献!如果我们想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取得更大的成功,那么就必须做出改变。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你们同意么?”

除了尊重他人至今所贡献的一切,平等也是至关重要的。平等意味着:如果你是新来的,总是要先去倾听,并一点一点地形成自己的想法。倾听是基础,只有倾听,才能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如果不听进任何东西,却想要马上改变一切,那就做不到平等。

同理心是真正了解对方的前提。在之前的状况中新负责人要做的是:积极寻找对话,不要等待,主动向他人靠近,直到他们敢于改变。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设置记号,明确的表达和要求清晰明确的态度。

如何看待清晰表达

歌手及作曲人

托马斯·安德斯

1200万张的唱片累计销售量,让托马斯·安德斯成为德国最成功的商业歌手之一。安德斯出生于1963年,早年间他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在学校期间就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高中毕业后安德斯开始学习音乐,1980年推出了第一张唱片。一年以后,他出现在了一档很火爆的,由米歇尔·山策主持的电视节目《您今天有时间给我吗》的舞台上。

1984年他与迪特·波伦一起组成了“摩登淘金”音乐组合。不久之后,他们二人成为最出名的歌手组合,走红国际。在“摩登淘金”解散约10年后,于1998年成功复出。托马斯·安德斯从1987年起就在音乐和电影界不断探索,并大放异彩。

现在,托马斯·安德斯经常为电影或舞台剧,如《冰上假日》谱曲。此外,他还经常作为主持人出现在电视娱乐节目当中。托马斯·安德斯除了是一位成功歌手外,还定期地为慈善组织尽一份力。安德斯已婚,育有一子,现居于科布伦茨。

发言核心

→清晰表达的核心本质是同理心。

→口无遮拦具有独裁的特征。

→只有少数人有勇气维护自己的想法。

→清晰表达是一种平等的表达。

→口无遮拦是清晰表达的攻击模式。

一名有经验的管理者,或者一名有经验的艺术家,比如像我这样的,是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并且在团队的支持下,通常可以具有非常多的经验。尽管我知道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我需要依赖于员工和其他人的帮助,但当要将某些事情完全确定下来的时候,应该有80%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来下决定的,剩下那20%则从与团队的讨论中,或者和自己亲近的人的交谈中产生。因此,清晰表达绝对是必需的和值得追求的。多数时候,由于情况复杂,决策者只能了解当前的部分情况,而这种活跃的意见交换可以弥补相应的专项知识。在这点上音乐专业几乎和经济学没什么区别。

假设,团队中的一员提出将我的音乐作品做一些调整,使它更适合俄罗斯的听众欣赏。我仔细地听完他的建议,然后查看了俄罗斯方面的统计图表,获取了对这个国家音乐市场结构的概述。接着我对通过经验建立的自我评估进行调整,然后我和这位团队成员进行了一次交谈,向他询问这份提议的理由。我期望对方能够直言不讳。这很重要,由此我可以将我的评估与他的建议进行比较,在那之后我可以决定我应该如何处理。

同理心是清晰明确表达的一项重要基本元素。它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核心,划清了清晰表达和口无遮拦的界线。口无遮拦地讲话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听我的命令!”这种表达方式缺乏同理心。口无遮拦是清晰表达具有攻击性的形式。这种态度不允许有进一步的讨论。口无遮拦是一个进程或一场讨论的最终结语。这种方式的命令具有独裁的特征,其真正含义是:“我是蛋糕,你们是碎屑,所以就要这样去做!”不过,想在特别短的时间内确定一件事的话,这种口无遮拦是可取的。因为生活和工作中,客观存在这种紧急情况或者必须做出无法反驳的结论的情况。但这一步需要骨干人员来完成,并且要求他100%维护自己的观点。

反之,清晰表达意味着:“大家好,现在的确存在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必须先找到一个共识。”这是一种平等的表达。同时,这样的对话有助于在意见交换中,明确谁是“领头羊”的位置。使用明确表达的方式,其目的是尽可能地以某一种观点来说服很多人,使其被吸引并参与其中。这是同理心的时刻,在一开始我已经提到了,清晰明确的发言要比口无遮拦的言语有更多的优点和更大的帮助。在企业或者集体中,用这样一条社会共通的哲理去代替强令,是非常值得的。

很遗憾,在音乐界以及很多经济领域中,几乎没有什么清晰和负责任的发言。只有一些半真半假的“直言不讳”。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我观察了很多人,只有少数人有勇气捍卫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讨论中保持坚定。换句话说:很多人摆出了一副“我值得相信”的样子,假装自己是有话直说的。如果失败了,他们就可以退缩回去并转而拥立与其他人相似的看法。这不是什么明确的表达,没有人敢于为自己的观点承担更多的责任,也不想因为错误的评估而受到批评。

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本身就包括接受提出该想法后要担负的责任。在经济学中,经营者的谬误极易造成数百万的损失,这带来的会是失去职位等后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会尝试通过表达指示与命令来保住工作。领导者们用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方式将足够的人团结在自己身边,而这些人表示同意的方式也只是微微点头。气氛是其乐融融的,也是虚伪的。

在音乐界这种行为很普遍。这对事物进一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阻碍。有远见者越来越少,人才越来越难以获得支持。新人也将面临窘境。一名歌手的第一张专辑必须是成功的,否则接下来的努力都将是白费。但事实上,一名歌手在一张失败的专辑之后需要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机会。艺术家要经历这样一种发展过程。那么,什么会使其发展成为可能呢?清晰表达。时间和同理心是清晰表达的根本,这些特征在这个快节奏的产业中已经是很罕见的了。

举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摩登淘金”的故事。迪特·波伦和我能登上头版头条是因为我们在音乐上的成功,同样也是因为我们的商业成就。“摩登淘金”是我们的组合,我们的“宝宝”,因此,我们一起对这个组合投入了太多。如果我们有争执,也并不是针对对方的个性,而是仅仅专注在“摩登淘金”上。这就好像是争吵的父母,双方其实是想把一切都奉献给孩子。“摩登淘金”过去和现在的发展都是清晰明确的。我们之间的沟通也是清晰明确的,包括但不限于:目标、收益、交易、投资、勇气和同理心。迪特·波伦和我能够再次复出,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只有通过这一步才能避免我们的宝宝“摩登淘金”被伤害。对此,我们之间的清晰表达是从未间断的。

清晰表达是一门艺术,其中包括要诚实和讲述事实,还有,不要伤害对方。能让其他人保全面子,没有同理心就不可能做到。如果交谈伙伴之间相互只会讲那些虚无缥缈的内容,那么那位处于劣势的伙伴就会有反创造性的反应,这会危及共同的事业。“口无遮拦地讲话”只是一种在紧急状况条件下才会发生的事,而人们应该学会在日常交流中清晰明确地发言。用清晰表达推动事物发展的进程。

同理心有不同的风格

托马斯·安德斯是我认识的人中最具有同理心的人之一。作为团队的一员,他会带领着他的员工齐头并进。一方面,他非常坚定和明确,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另一方面,他绝不会不择手段地实现他的目标。共识和平等对他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对我来讲,托马斯·安德斯是一个榜样。谁想要生活得富有同理心,就必须对其他人敞开心扉,表现自己的通情达理。这样做是为了表现真实,以及去触及他人的心灵。

如果我新来到一家企业或者刚刚结识一位管理者,交谈了两三个小时,一般情况下我就能对这家企业了解得比较透彻了。因为我没有马上开始兜售自己的专业经验,而是让其他人先发言,让他们打开心门。此外,我保持坦率的自己,直接地做出反应,并对我所听到的内容不加过滤地吸收。

一直以来很多德国人都认为托马斯·安德斯是“摩登淘金”组合里的扛把子,特别是超过四十岁的人群。他们谈论托马斯·安德斯的时候更多一些,而托马斯·安德斯是这样看待自己的:

迪特·波伦和我能登上头版头条是因为我们在音乐上的成功,同样也是因为我们的商业成就。“摩登淘金”是我们的组合,我们的“宝宝”,因此我们一起对这个组合投入了太多。如果我们有争执,也并不是针对对方的个性,而是仅仅专注在“摩登淘金”上。这就好像是争吵的父母,双方其实是想把一切都付出给孩子。

安德斯和波伦是完全相反的。托马斯·安德斯性格很柔和,而迪特·波伦是头倔驴——至少看起来如此。人们会说:“显然,托马斯·安德斯是富有同理心的,而迪特·波伦不是。”什么是同理心?这总是取决于针对的目标人群和当时的状况。清晰表达十分重要,这是肯定的。清晰表达应该取决于既不能太柔和,也不能太强硬。它必须是适合于当时状况的。

如果迪特·波伦在“寻找超级明星大赛”中对一位参赛者说“你的鞋是狗屎”,那么有这样的可能,这位超级自我的19岁年轻人受到当头一棒,接着丢开了对自己的过高评价并反思自我。有这样的人,他们就是如此自视甚高,有时候一些责怪对他们是有益的。只要这些责怪不超越冒犯的界限,只要它能保持在平等的程度并给予诚实的反馈,那么这就是清晰表达。托马斯·安德斯从来没有过像迪特·波伦这样狠狠地训斥某人,这不是他的风格。但托马斯·安德斯也有他的方法来清晰地表达批评,清晰得对方可以感受到。

同理心的相互关系不只意味着理解他人,并与他们一起从事某事,而且还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完全不同的类型可以非常好地互补。当我想到迪特·波伦和托马斯·安德斯的时候,立刻就联想到了一家商业连锁企业的两位高层领导。其中一位只是有时候简短准确地说明什么事情,他关心那些困难的项目,关心数字、数据和事实。而另一位则一直寻找机会亲近员工,他跑遍每一家分店,和每一个人握手,总是有时间和别人亲切地交谈。

对于员工们而言,他俩一个是典型的管理者,而另一个则是“我们中的一员”。两个人都清晰明确地表达——按照他们自己的风格。为了保证清晰表达,他们一个保持基本的距离,另一个则尽可能地靠近。在管理层中他们完美地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