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全文在线阅读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以直报怨的人生哲学

关灯直达底部

       上面一节,实际上也是关于为人处世策略的一个讨论。在这方面,世界各种文化中都留下了很多各不相同的教诲,并且存在着很多道德性的、价值性的、形而上的分歧与争议。

       接下来,我们用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的一段经历,来说明人与人相处的一个原则问题:当被别人以不正当的手段对待时,你应选择什么样的策略进行反应。

       有一天,茅先生陪一位外宾去北京西郊戒台寺游览。他们叫了一辆出租车,来回90多公里,加上停车等待约两个小时,总计价245元。但茅先生发现司机没有按来回计价。按当时北京市的规定,出租车行驶超过15公里之后每公里从1.6元加价到2.4元。其理由是假定出租车已驶离市区,回程将是空车。但对于来回行驶,因不会发生空驶,全程应按1.6元计价。显然,出租车司机多收费了。

       此时茅先生有三种选择。一是拒绝付款,司机将不得不屈从。因为如果茅先生去举报他的违规行为,他将被处以停驶一段时间的处罚,损失更大。这种办法叫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也就是“以怨报怨”。你不守信用,我也不守信用;你欺骗我,我也欺骗你。用这种方法来教训那些办坏亊或破坏规则的人,他们吸取了教训或许会改辕易辙。鲁迅有一段话说:“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所采用的就是这种态度。

       还有一种方法叫做“以德报怨”策略,也就是永远允许对方采取不合作,而自己永远采取合作策略,你对我搞阴谋诡计,我仍旧对你友好。这种策略可以避免冤冤相报无穷尽,但是却只可能被那些道德极端高尚的“圣人”所采用,因为它是超越理性的。基督教《新约》上说,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你应把右脸也让他打,用这种胸怀和博爱去感化对方。基督教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的基因,只要有足够的力量去启动,坏人也能变为好人。

       法国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中,冉阿让伦了神父的东西被警察抓住,神父却为他开脱,所采取的就是这种策略,并且产生了巨大的道德感召力,使冉阿让重归正途。但是一般情况下,这个策略对采取者最为不利,因为多数对手并不是冉阿让,而是一旦知道了你会采取这种策略后,他们会永远采取背叛策略。

       上述两种办法截然相反,但都有他们的道理。仔细想来确实叫人感到惊奇。.两种极端都有道理,其结果是怎么做都可以。对待坏人真的就没有有效办法了吗?有没有既非以怨报怨,又非以德报怨的办法?

       答案当然是有。那就是一报还一报策略的修正策略。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样精彩的策略,所谓“直”,就是公正,以直报怨就是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公正地回报对方的背叛,而不是以恩怨来考虑当前的策略。

       这种修正了的一报还一报,修正的是报复的程度,本来会让你损失5分,现在只让你损失3分,从而以一种公正审判来结束代代相续的报复,形成文明。

       孔子反对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做的话,对坏人也施以德,对好人也施以德,变成没有区别,于理不合。以直报怨包含两重意思:一是要用正直的方式对待破坏规则的人,二是要直率地告诉对方,你什么地方办错了事。

       出租车司机多收费,以怨报怨就是拒绝付款;以德报怨就是不但付钱还给他一笔小费;以直报怨则是仍按规定付款,但要告诉他犯了规,以后改正。经济学家茅于轼的做法是:指出司机的违规行为,但仍按规定向他付款。在这种策略中,他们应付180元,另加停车场收费5元。

       除了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我们常说的“投桃报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等都体现了一报还一报的思想。尽管这一策略并不是最优的,在充满了随机性的现实社会里有这样或那样缺陷,但相对以德报怨和以怨报怨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相对优势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