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全文在线阅读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威力巨大的武器

关灯直达底部

       在阿拉伯世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流浪汉手里抱着一块石头,敲开了一户富人的门,请求女主人借给他锅用一下,因为他想煮“石头汤”喝。女主人无法拒绝这样简单的要求,而且也很想见识一下这种从未听说过的奇怪的石头汤。于是,在女主人家的灶火上,流浪汉开始煮石头汤。当锅里的水烧开以后,流浪汉又请求女主人再给他一点点盐。这请求同样是那么简单,使女主人无法拒绝。之后,流浪汉用汤勺把汤放到嘴里尝了一下,似乎很满意,但又有些美中不足。他又请求女主人给这个汤加“少许”胡椒粉,因为这会影响汤的味道……

       最后,流浪汉再一次请求女主人给这个汤加一点“微不足道”的肉末,“这会使这神奇的石头汤的味道更加鲜美”。汤煮好了,流浪汉把锅里的石头捞出来丢到一旁,而后遨请女主人和他一起享用锅里的肉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逐个提出要求,可以实现被要求者本来不想答应的目的。这里面的“逐个",既可以理解为进程的一个个步骤,也可以理解为逐个对手进行博弈。

       在一个大型出租车队里,汽车经常是由调度员派给司机的。车队里既有好车,也有年久失修的老爷车。调度员可以利用他的调度权向每个司机收取—点贿赂。谁若是拒绝行贿,就一定会得到一部老爷车,而那些思意合作的司机就会“抽到”上上好签。

       这么一来,调度员是发了,但司机群体面对的其实还是同样的汽车。假如司机们联合起来,也许可以结束这种被迫行贿的日子,但是怎样才能组织起来采取行动呢?问题的关键不是调度员能从行贿者那里得到多少好处,而是他可以惩罚那些不肯行贿的人。

       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很多翻版,它说明了一个由人质困境而产生的现实:如果博弈的一方尝试逐个地解决问题,对于对手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

       将住户从准备拆迁的房子里赶出去就是另外一个类似的例子。假如某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地买下了这么一块地皮,并且成功地赶走了住在其上的第一个租户。那么,他很快就可以把通过一连串的行动赶走全部住户,而不必动用引起公愤的强制力量,或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

       他可以对住在最东边的住户说:“我已经准备在这块土地上建房子,因此,我打算让你搬走,假如你肯合作自愿搬离的话,我会给你20万元作为补偿,或者回迁时只收取我们建房的成本价。如果你现在不搬的话,等别人都搬走的时候,你什么也拿不到。”虽然这笔钱确实可以买到这样的房子,但是对于即将拔地而起的连片商品房的利润来说,这个数目只是九牛一毛。住户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拿着20万元走人,二是什么也得不到,还是要走人。当然他会选择前者。接下来,开发商向第二家住户说同样的话,直到所有住户都搬家走人。

       上面两个案例的结局虽然成功率很髙,但是对社会来说,影响却可能并不理想,甚至可能引起强烈的争议,要求出台各种措施避免这种结果。不过,一味地批评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无论是想达成还是想避免我们所说的这种结果,都必须看清问题产生的机制,那就是被称为“手风琴效应”的连锁反应机制。这种机制之所以发挥作用,是因为博弈的逐步进行,就像演奏手风琴一样,每一个折叠都会推动或拉动邻近一个折叠。也正因如此,我们在上面的例子里已经看到,逐步解决问题,可以成为具有相当威力的博弈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