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最美的语文 » 中国最美的语文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最美的语文》别着急,慢慢来

关灯直达底部

前面谈到过,诗话、词话里面的诗词故事很多,如果能巧加利用,将是父母不可多得的诗词故事宝库。但是,诗话、词话中的故事距离现在时间都过于遥远,有些故事的背景过于复杂,如果父母不加选择一股脑全倒给孩子,不仅会造成孩子“消化不良”,更可能会令孩子产生厌烦和畏难情绪,败坏了孩子主动接近诗词的胃口。

古典诗词的浸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经典的作品,我们儿时读过,长大再读,感觉却是常读常新。所以,在给孩子讲诗词的时候,我经常告诫自己:别着急,慢慢来。诗词故事里面的有些东西,孩子暂时还理解不了,那就跳过去,等孩子大一些了,通过他自己的阅读和老师的指点,也许他就会有更深的理解。讲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绝句》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做的。

天天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已经初步品尝到沉重的课业负担带来的痛苦。现在给他讲诗歌故事的时间不是很多,因为我也不想过于增加他的额外负担,更不想因为增加了这种负担而使孩子失去对诗词的兴趣。但孩子还是经常希望我给他讲诗词故事,现在天天的姐姐颖儿也到我们这里读书,因此每次就给两个孩子一起讲。

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二十九岁入仕,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他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在这场短命的改革中,刘禹锡和柳宗元成为朝野瞩目的政坛新星,可惜,永贞革新只维持了半年多,就被无情地扑灭。参与革新的大臣受到清算,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这一年,柳宗元三十二岁,刘禹锡三十四岁。这一贬,就是十一年。

元和十年(815年),命运好像终于对永贞革新的罪臣们睁开了久闭的双眼,逐臣们的转机似乎到来。他们接到诏书,让他们回京。

以待罪之身等待朝廷发落,照理说应该诸事小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刘禹锡却并不是这样,他非但没有夹着尾巴做人,还在跟朋友们一起去游览京城的玄都观赏桃花时,写下了这首让权臣十分不快的《戏赠看花诸君子》。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赏花,其实暗含讥讽。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桃树比喻权臣,其深层的含义是:现在朝中显贵众多,不可一世,但是你们哪个不是踩着我和柳宗元的肩膀上来的?所以这首诗一写出,朝野哗然,刘禹锡再次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改连州刺史。

给八岁和十岁的两个孩子讲这些古代的政治斗争显然不太合适,因此我选择只讲表面含义,暂时不管这首诗的讥刺之意。等他们长大点再讲,他们自然会明白的。

那天,我们仨趴在床上,两个孩子一边一个趴在我身边,我开始讲: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大诗人叫刘禹锡,以前他当过大官,后来被贬官了,贬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过了很久很久,他才回到了长安,就是当时的首都。

“刘禹锡回长安的时候,正好是春天,他走到街上,发现人们都急匆匆的,见面就问:‘你看了吗?’‘我看了,你呢?’刘禹锡觉得很奇怪,就问路人:‘你们说的是看什么啊?’路人说:‘您还不知道吧?我们长安城里有一个道观,叫玄都观,里面有很多道士,这些道士有一个爱好,喜欢种树,有一种树他们种得最多。’”

讲到这里我故意停了一下:

“你们猜猜是什么树?我提醒一下:是能开花的。”

“桃树!”天天说。

“桂花树!”姐姐回答。

“天天答对了,当时是春天啊,桂花是秋天盛开的。”

天天很得意。

“刘禹锡听说了之后,就想:嗯,我也去看看。于是他就去了玄都观,走进去一看,那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园子,里面种满了桃树,春天来了,桃花盛开,美丽极了!真是繁花似锦啊!”

两个孩子点头,似乎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

“刘禹锡看完了之后很高兴,心想,我要写一首诗记下来,于是就写了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

“这里的‘紫陌’就是指大街,第一句是说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极了,每个人都说:我刚看了桃花回来的。那么他们在哪里看桃花呢?”

“玄都观!”

两个孩子回答。

“玄都观里面有多少桃树呢?”

“千棵!”“千树!”

两个孩子略做思考后回答。

“嗯,真好!不过这里的千树不是说正好一千棵,而是说很多很多,成百上千的意思。”

“哦!”

“刘禹锡就想啊:我在长安的时候怎么没有看到这些桃树呢?哦,我知道了,肯定是我离开长安之后栽的吧。所以这里说‘尽是刘郎去后栽’。”

我把《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拿过来摊开: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就是这首诗。你们来读一下,天天先读,颖儿后读。”

两个孩子趴在床上,很认真地把诗朗读了一遍。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啊,我们讲刘禹锡很多年后又回到长安,又来看桃花的故事,他也写了一首诗,好吗?”

“好!”

第二天,两个孩子放学了,缠着我继续讲刘禹锡看桃花的故事。我翻开书,让他们看着,继续讲:

“十多年之后,他又回到了京城,于是他想:十多年前我看过京城玄都观的桃花,真漂亮啊,这次一定要再去看看。他走到街上,可是和以前不一样的是,他没有听到街上的人谈论桃花,也没有看见谁急匆匆地去看桃花。刘禹锡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们都不看桃花呢?于是他问街上的人:你们看了玄都观的桃花吗?那些人说:玄都观现在没有桃花了,种下桃树的道士都不知道去哪里了,现在园子很荒凉,种的是菜,还有一些地方只有青苔了。

“刘禹锡不信,于是自己去看,他走进玄都观的园子一看,果然跟别人说的一样,很大的园子,一棵桃树都没有,只种了一些菜,当时也是春天,菜花开放。还有些地方什么都没有种,只有青苔,很荒凉的样子。于是刘禹锡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再游玄都观绝句》。”

再游玄都观绝句

刘禹锡

百亩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又再来!

孩子们读过的古诗词已经很多了,这首诗语言又比较平实明白,因此我决定要孩子们自己讲: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两个小朋友讲一下好吗?一个人一句?”

天天率先翻译:

“‘百亩园中半是苔’,就是说很大的园子,将近一百亩,现在一半都是青苔了。”

“嗯,讲得真好!”

我赞许道。颖儿接着讲:

“‘桃花净尽菜花开’的意思就是桃花一朵都没有了,现在只有菜花在盛开。”

“嗯,姐姐也讲得很正确。”

“‘种桃道士归何处’的意思是说:种下桃树的道士到哪里去了呢?”

天天解释第三句。

“‘前度刘郎又再来’就是说:以前来过的那个刘郎又再来了。”

“这里刘郎是指的谁呢?”

“刘禹锡。”

颖儿回答得准确干脆。

“小朋友们解释得真好!现在我们再一起读一下这首诗好吗?”

两个孩子用充满稚气的声音朗读:“百亩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这首诗其实是刘禹锡历经迫害之后又一次倔强的反抗。在再次被贬十余年之后,大和元年(827年),刘禹锡回到洛阳,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有了前一次祸从口出的教训,照理说刘禹锡应该变得更加谨慎小心了,不管怎样说,毕竟他此时已经不是年少气盛的青年,而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可是,回到京城的刘禹锡似乎并没有汲取年轻时候的教训,他又一次来到十多年前游览过的玄都观,观里的桃树不知什么时候已被砍伐干净,只剩下满庭的青菜和庄稼,刘禹锡,这个五十五岁的倔强老人,又拿起了笔,写下了这首《再游玄都观绝句》。诗人似乎还怕别人读不懂自己诗中的讥讽之意,专门在诗序中写道:我最初一次被贬谪,一贬就是十年,回到京城的时候,看到玄都观桃花美丽如霞。十四年之后,我又来了,桃树一棵都没有了,只剩下燕麦青菜之类在春风中摇晃。于是我写下这首诗,等待以后再来游玩。“始谪十年,还辇下,道士种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来,无复一存,惟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因题兹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刘禹锡是我十分喜爱的一位诗人,在拙著《在唐诗里孤独漫步》中,我曾这样满怀敬仰地赞颂他:

刘禹锡被贬之后,不是没有痛苦,也不是没举起诗歌的长矛向那个不可一世的风车进攻,即使被碰得头破血流也绝不退缩,在这场战斗中,已经无所谓胜负,因为诗人展示的是作为一个有骨气有胆气的文人深埋于内心和灵魂中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人不可磨灭的尊严。于是,我似乎明白,刘禹锡为什么被白居易称为“诗豪”了,其实,刘禹锡不仅是诗中之豪,更是文人之豪,人中之豪!

我多么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有这样的精神,宁折不弯,绝不退缩。可是,现在给他们讲这些,还为时过早,所以我不得不忍痛割爱。但是我也想,现在给他们介绍了这首诗,等他们长大一些了,再读到这首诗,了解了相关的资料之后,对这种精神一定会理解得更深刻。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的细心,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因此有必要随时提醒自己:

别着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