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最美的语文 » 中国最美的语文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最美的语文》小小古诗鉴赏家

关灯直达底部

前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的是多阅读经典作品,即使还不能达到创作的高度,也至少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鉴赏了。在给天天讲了一些诗词之后,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天天居然也有了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

因为涛涛上初中住校,所以平时的诗词故事我只能给天天一个人讲了。这天晚上,他做完作业,在自己房间里看书,过一会儿,天天拿着一张小卡片跑到我面前:

“爸爸你看这首诗真好玩!”

我拿过来一看,是他的唐诗小卡片,上面是张打油那首“流传千古”的诗:

雪诗

张打油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我笑了,问天天:“为什么好玩呢?”

天天还说不出好玩的理由,只是说:“反正感觉就是好玩啊!”

我没有再追问。过了几天,我带天天到街上买水彩笔,走在街上,天天又提起了那首诗:

“爸爸,那天那首诗真好玩哦!”

我很惊奇,他居然还对这首打油诗念念不忘,那我何不放手让他讲?因此我对天天说:“要不天天给爸爸讲一下?”

讲了那么久的诗词,天天对“诗歌鉴赏”的流程已经很熟悉了,首先他大声给我背了一遍,然后学着爸爸逐字逐句耐心讲解:

“第一句是说下大雪了,雪下得到处都是,江水上也是,所以叫‘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是说井边也有雪,只剩下井口一个黑窟窿。第三句是说雪下在黄狗身上,黄狗就变成白狗了,雪下到白狗身上,白狗都变胖了,这里肿就是胖的意思。”

天天的解释居然十分准确!

“哈哈,这首诗是真的很好玩啊!”我笑着说,“不过,有一种说法是‘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那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下大雪啊,天地都茫茫一片,所以叫‘天地一笼统’。因为满地都是大雪,大地啊、山啊、河流啊,都变成白的了,只有天空是黑漆漆的,所以有人说,窟窿不是说水井,而是指天是漆黑的。”

“哦,是这样啊。”虽然跟自己的观点不一样,但天天还是虚心接受。不过我更喜欢天天的“解读”。

“这首诗好好玩哦!”天天念念不忘的是这个。

天天还太小,我无意给他讲打油诗以俚语俗语入诗,不讲究平仄对仗之类的术语,只是简单地说:

“是啊,所以,后来人们把一些写得不像诗的顺口溜就叫作‘打油诗’了,‘打油诗’就是从这里来的啊。”

这件事让我看到,虽然天天还不能说出这首诗让他觉得好玩的原因,但是他已经很清楚地发现,这首诗和我们平常见过、讲过的诗不一样,而且是好玩好笑得不一样。这说明,天天已经有了初步的古诗词语感,对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语言、意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会,正因为如此,所以一首又是“笼统”又是“窟窿”,又是“狗”又是“肿”的低俗可笑的诗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首诗太好玩了。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过了没几天,就下雪了。

关于南国的记忆,很少有能够与雪拉得上关系的,今年却是个例外。

我在学校,看见雪从天上飘飘洒洒下来的时候,就想到天天一定会很高兴。果然,从学校回来之后,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我:“爸爸爸爸,今天下雪了,老师还带我们到外面去玩雪!我终于看到美丽的雪了!我从来没看过呢!”我仔细一想,的确,天天从生下来,今天是第一次看见下雪。

看到天天兴高采烈的样子,我灵机一动:

“那爸爸给天天讲一个赏雪的诗词故事好不好?”

“好啊!不过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我笑了,看来低俗的东西人总是接受得容易一些。

我提醒天天:“其实我们还讲过其他的关于雪的诗歌,比如柳宗元的——”

我还没说完,天天就接嘴说:

“就是就是,柳宗元写过《江雪》!我们还看过‘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我赞许地摸着天天的头,继续说:“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几个小朋友下雪写诗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世说新语·言语》中谢太傅与子侄赏雪: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释义]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哥哥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由于牵涉很多天天不熟悉的古人,因此我索性隐去了这些人的名字,直接给天天讲:

“古代,有一家人姓谢,家里有很多小朋友。一天,大人在跟小朋友们玩,突然下雪了。于是就问他们:‘这下雪像什么啊?’一个小男孩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说:下雪就像往空中撒了一把盐巴一样。差就是差不多的意思,可拟,就是可以比较,就是很像的意思。天天说这个写得好吗?”

天天想了一下,说:“嗯,我觉得好。”

“为什么呢?”我问。

“因为都是白色的,很像。”

我接着讲: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说:不对不对,不像撒盐,应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小朋友的意思是说:下雪就像是春天来了,柳絮随着风一下子就飘起来了啊。天天觉得这个写得好吗?”

“嗯,这个写得也好。”

“那你觉得哪个更好呢?”

“都好。”天天似乎不愿意得罪人。

“呵呵,当时的人觉得那个小女孩写得更好。”

“为什么呢?”

“你想呀,要是撒盐的话,一下子就掉到地上了,但是柳絮很轻啊,于是就在空中随着风飘呀飘呀,慢慢地落到地上,你说是不是更像下雪呢?”

“嗯,”天天想了一下回答,“这个是要好一些。”

我没有对天天的评论做评价,因为两种观点都有自己的理由,我的任务只是把别人的观点尽量客观地呈现在孩子面前,重要的是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本来就是一种鉴赏活动。事实上,这段文字是人教版初一上册的课文,不知道现在还上小学的天天,以后在课本里看到这则故事的时候,是否还能记起,在这熙熙攘攘的街头,我们父子俩手牵着手,聊着这个写赏雪诗的故事呢?到那个时候,他会认为前面一句好一些,还是后面一句好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