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之情是古典诗词中长久不衰的主题。很多表现思乡的诗短小精悍,含蓄隽永,很适合给孩子们讲。周六讲了《夜上受降城闻笛》之后,孩子们似乎还意犹未尽,我索性在周日再给他们讲一首思乡的诗:
杂诗
王 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释义]您从故乡过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您来的那天,在家里雕饰精美的窗子前,寒风中的梅花开花了吗?
开始之前,我叫孩子们把上次讲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背了一遍,孩子们背得都还可以。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
“讲的是古代打仗,那些士兵的事情。他们守卫边塞,想家了。”
涛涛回答得很好。
“嗯,不错,”我赞许道,“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诗也是关于想家的,作者是王维,他是什么朝代的人呢?”
“唐朝!”涛涛和天天一起回答。
“确切地说是唐朝什么时期?”我又问。
“是盛唐!”对这点他们已经很熟悉了。
“是的,是盛唐。盛唐有很多伟大的诗人,像你们知道的杜甫,还有王维。其实在当时啊,王维的名气比李白还大呢!”
“真的吗?”两个孩子都有些惊奇。
“为什么呢?”天天很好奇。
“因为王维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呢,他画的画很漂亮,现在故宫博物院都还有保存的,是无价之宝。他还是音乐家,精通各种乐器。有一次人家把一幅乐工演奏的画给他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几段的第几个拍子的演奏。’别人都不相信,就叫了一些乐工来,演奏到王维所说的那个段落的时候叫大家全部定格,一看,果然跟画上表现得一模一样!”
“哦,这么厉害啊!”正在跟着我学吉他的涛涛经常被我纠正指法,饱受我的“折磨”,听到王维居然能从画中看出音乐的进度,不禁惊叹。
“而且啊,他还是当时的状元。”
“什么叫状元?”天天问。
“状元就是古代全国考试的第一名啊!”
“哦,这么厉害啊!”已经上学、饱受考试之苦的天天终于明白王维很厉害了。
“而且由于他是画家,所以他把诗歌和绘画结合在了一起。苏轼就说,看王维的画,是画中有诗,读王维的诗——”
“是诗中有画!”涛涛接嘴。
“完全正确。刚才我们说,这首诗也是表现思乡的,你们看哪里表现思乡呢?”
“君从故乡来,就是说自己不在故乡了。”天天回答。
“那么天天来给我们说一下前两句的意思。”
“君从故乡来就是说我从故乡来……”天天好像马上就把刚才自己说的话忘记了。
“是我从故乡来吗?君一般是称呼谁?”
“你,哦,我知道了,是说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对,这里的君是尊称对方,可能是王维的朋友,也可能是同乡,这时候王维在外面,看到有人从故乡来当然很兴奋,于是就问他。现在我们不看后面两句,来想一下,如果你们也在很远的地方,很想家,这时候突然有人从家乡来了,你拉着他会问些什么?”
“我会问爸爸妈妈好吗,他们的身体好吗,家人好吗,家里经济怎么样,还有家乡建设得怎么样了。”涛涛的回答很与时俱进。
“我会问爸爸妈妈怎么样了,家里怎么样了,还会问朋友怎么样了,还有同学怎么样了。”天天回答。
“好,现在我们看看王维问的什么,涛涛来讲一下后面两句。”
涛涛对第三句的“绮”字解释不清楚。我说:
“这里的‘绮’是对窗子的美称,就是雕琢得很漂亮的窗子。”
“哦,就是你来的时候,在那很漂亮的窗子前。”涛涛解释出了第三句,可是对第四句的“著”字还理解不清。
“这里的‘著’就相当于有的意思。”
“那就是问冬天的梅花开花了没有!”
涛涛很快理解了。
我又让两个孩子把整首诗解释了一遍,意思他们都能理解了。
“如果我们在离家很远的地方遇到同乡,肯定会问很多问题,可是王维为什么只问了梅花呢?”
涛涛思考了一下回答:“可能梅花开了,说明春天快要到了,那么王维就可以回家了。”
天天则说:“也许这梅花是他种下的,或者是爸爸妈妈种下的,他想梅花了。”
“嗯,都很有道理。”我继续问:“那么为什么王维不问爸爸妈妈的情况,问家里的情况,问村里的情况呢?”
两个孩子回答不上来。我笑着说:“你们看看,如果把这些都写上去,还是一首绝句吗?”
“不是了,是流水账。”涛涛回答。
“作者在这首很短的诗里,什么都不问,只问梅花,除了你们说的原因,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是什么都写就成了流水账,而这样写,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面,这就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就是话很少但是意思很深。”大一点的涛涛一下子就理解了,天天似乎还有些不明白。我没有强求:
“等天天大些,就会明白的。如果叫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你们会怎么画?”
“我会画两个人在说话,然后画一个大圈,里面画梅花,然后再画一个问号。”天天先回答。涛涛的回答跟天天很接近。
每次孩子们画画,对自己画面的构思都是十分认真的,而且画成之前,绝对不允许“同学”偷看,要是被偷看了,就大叫对方“盗版”。不过这次两个孩子的构思实在太接近了。
“这次是哥哥‘盗版’了,”我笑着说,“好,现在我们就去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