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最美的语文 » 中国最美的语文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最美的语文》谓经典所谓“后”

关灯直达底部

每次学生的鉴赏结束之后,我都会做点评。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讲的是诗歌,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我多少都熟悉,点评起来不是很困难。可是今天方寒鉴赏的内容,同学们很熟悉,我却一点都不了解——他鉴赏的是动漫《海贼王》。

看得出方寒为这次鉴赏做了不少准备,他制作了很精美的PPT,封面就是《海贼王》的海报,主体部分很详细地介绍了相关情节,还有一小段视频,以及动漫的主题歌。路飞、香克斯、索隆,他每介绍一个人物,总能引起同学们热烈的讨论,看来大家对这部动漫都十分熟悉,整个教室如堕五里雾中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

记得学生刚开始鉴赏动漫的时候,我是有些不以为然的。也许是出于偏见,我总觉得动漫是小孩子喜欢的东西,高中生不应该再沉迷于这些小儿科了。可是后来一想,我自己的儿童时代,不也是动漫,尤其是日本动漫陪伴长大的吗?我现在都记得小学时等待《铁臂阿童木》的焦灼,对《森林大帝》的沉醉,也还记得妹妹对《花仙子》的喜爱,初中的时候每周六的晚饭后,父母会破例不让我们洗碗,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每周都在等待这个时刻,电视里会播放《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即使现在年过不惑,我依然记得这几部动漫的主题歌,偶然在哪里听到了,思绪一下子就会被带回几十年前。

上学期,给学生做音乐鉴赏讲座的时候,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所谓经典,就是那些已经变老或者死了的人喜欢过的东西。”《诗经》就是当时的俚俗民歌或朝廷的主旋律,唐诗不过是当时很多文人的游戏之作(人家正经事是做官),宋词更上不得台面,大部分是歌女(其中不乏失足妇女)劝酒助兴的小曲。放眼世界,比才的歌剧在当时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跟现在的东北二人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也就是舞厅里伴舞的音乐;贝多芬刚出道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个日耳曼莽汉的音乐粗俗无比。

不过,随着岁月流逝,当年的一帮二愣子拥趸逐渐成了中年人老年人甚至“墙上人”,他们曾经喜欢过追逐过的东西也就逐渐取得了某种合法性,甚至成为主流,这与这些东西本身是否有价值并无多大关系,关键是它记载了这帮越来越老的家伙的生命中某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承载了他们一直念叨不忘的回忆。他们相信自己从这些东西里面获得的快乐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不可替代的。闲来无事,他们会用这样的话教训年轻人:“你看看你们现在喜欢的这些东西算个什么?想当年……”此话一出口,产生的就不仅是代沟,还有彼此之间入骨的轻视。

等教室里的这帮少男少女也成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的时候,会不会也这样教训他们的儿孙辈:“你看看你们喜欢这些东西有什么内涵?想当年我们喜欢的《海贼王》、韩流日流非主流,那些才是经典啊……”

这个社会的显文化总是主宰在大爷大妈手里的,比他们断奶时间晚的,都被称为“后”,50后之后有60后,60后之后是70后,70后之后是80后、90后、00后,当然还有正忙着断奶的10后……每代都有每代的记忆,每代也有每代的念想,可是早一些的“后”们似乎就是无法忍受晚辈“后”们对自己经典的蔑视。喜欢巴金的看不起喜欢霍金的,喜欢语录歌的看不起喜欢流行歌的,喜欢忠字舞的看不起喜欢街舞的。就连自己曾经的生活方式都可以作为悲天悯“后”的理由:“想当年咱们在野地里玩多快乐,现在的孩子只知道看电视了……”他们大概忘了那时候在野地里经常不是玩,而是满地翻人家漏下的红薯充饥。

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可以说是这些前辈“后”们的精彩典型:连儿孙辈出生时体重“不达标”都会成为她轻视的理由,其实,轻视是不需要理由的,宽容和敬畏才需要。

在我教书的二十年里,我每每看到比我年轻的“后”们身上令我敬重的特质:70后的自由意识,80后的环保意识,90后的独立意识。接触到更多新东西的年轻人,无疑是这个社会越来越好的希望。

方寒鉴赏完了,我走上讲台,把我刚才想到的告诉了学生们,最后我说:“当你们也成为父辈甚至祖辈的时候,可以继续热爱和怀念你们的《海贼王》和非主流,但是不要用现在有些成年人对待你们的态度来对待你们的后辈。也不要认为活得久的就一定是经典,因为还有乌龟和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