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说服力的写作:驾驭文字的艺术 » 有说服力的写作:驾驭文字的艺术全文在线阅读

《有说服力的写作:驾驭文字的艺术》1.3 读者的反应=最终的结果

关灯直达底部

我们已经了解了我们的读者。我们也清楚了我们的目标。现在让我们来谈谈具体的操作技巧:我们如何才能说服读者帮我们达成目标?这完全取决于读者的反应。

读者的反应由两部分组成:

情感反应。这是读者内心产生的感觉(惋惜、悲伤、得意等)。

意向反应。这正是由于以上感觉,读者想做的事情(购买某物、停止做某事等)。

以竞标为例。一份好的标书具备所有规定的内容。好的标书也会引发估价员的情感反应,进而得到估价员的更多青睐。

有说服力的写作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引发这样的反应:

“情况很糟,我必须出手帮忙。”

“这的确非常紧急,我必须立马摆平。”

“那的确很妙,我喜欢那个广告。”

最后一条并没有直接转化为意向反应,但是其预期的结果可能就是建立品牌形象而非说服人们购买产品。饮料品牌吉尼斯(Guinness)就在它们的“Believe”、“Dancing Man”和“Evolution”广告中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技巧。这些广告都不是偶然创作而成的。广告商有着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要建立品牌的知名度,他们深知什么样的内容会吸引受众并引起相应的反应(娱乐过程中的幸福感、精神上的激励),这样就能达成他们预期的结果。

1.3.1 不同读者的不同反应

你发招聘广告的目的是什么?你可能是想用它来吸引某类应聘者。此外,你也一定想预防不合适的应聘者前来应聘,或者说你会回绝此类应聘申请。

招聘广告会采用诸如“必须是硕士及以上学历”这样的措辞。这可以吸引符合条件的应聘者,他们会因为符合你定的高标准而有一种成就感。并且,这也会将那些资质不足的应聘者挡在门外。同样,精心使用非常简单或非常复杂的措辞,有助于你在吸引目标读者的同时将非目标读者挡在门外。

因此,你是要想正面反应还是负面反应,这取决于你到底想从读者那里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1.3.2 唤起行动&激励读者

有说服力的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则就是,要告诉读者你想让他们做什么。不用企图命令读者做什么;做什么应该是由读者自己决定的。尽管如此,一旦读者做出了行动上的决定,你就应该为他们提供行动所需的全部工具。这有时候称作“召唤行动”(Call to action)。如果没有准备工具的话,就很可能会出现读者完全赞同你的观点,但却无任何行动。

规则1:文档中要有“召唤行动”。

唤起行动由两部分组成:

1.告诉读者:你能做什么。

2.告诉读者:你怎么做。

第一条的基础是在意向上引起的反应。读者想就现状做些什么,但是可能并不知道要做什么(或者你想让他们做什么),因此一定要清楚地告诉读者:你能做什么。第二条则会提供相应的工具。这是和方案有关的地点、人物、时间和手段等内容。

唤起行动的例子应该是这样的:

“请在10:00之前拨打电话01234 567890告诉我你的决定。”

“对这么便宜的报价感兴趣的话,请发E-mail到:[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的话[1],你可能会指望读者更多地参与到说服过程中。读者在参与过程中能有所收获的话是最好的。对于小说写手来说,这是最基本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将其应用于商务写作中。

试想一下:你向老板递交了一个解决问题的请求。你可能知道解决方案,并且让他们[2]采纳执行也并不困难。然而,如果要是由你来呈现问题,但由老板指出你并未澄清的方案的话,你就能得到更佳的反馈效果。这样,你的老板就有机会参与到为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的老板在此过程中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且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愉悦。最重要的是,这变成了他们的思路,这将大大影响促成此事的几率,详见第3章。很显然,这需要读者具备相应的知识,知道这么做是奏效的。

[1]例如广告,其受众的反应就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

[2]很奇怪,在英语中并没有可以指代某个人但又不体现性别的正式单词。我想一直用“他”但又怕被人说性别歧视,用“他们”的话又怕有人说我语法不通。由于《牛津英语词典》并无城管检查“私拉乱建”,因此,我在本书中都用的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