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说服力的写作:驾驭文字的艺术 » 有说服力的写作:驾驭文字的艺术全文在线阅读

《有说服力的写作:驾驭文字的艺术》第3章 说服力超越逻辑

关灯直达底部

有时候,我们希望读者理解的结论并不一定是最具逻辑性的。如果人们都像机器那样有逻辑性的话,那么要说服别人就只能通过冷冰冰、硬邦邦的事实了。但是,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这对我们的理性决策过程会有很大的影响。本章谈及了一些心理偏差对我们逻辑能力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的影响之后,我们就能让自己的写作更具说服力。

对资料来源的说明

你会发现下面的例子并未指明资料来源。我也没有谈及太多的逸闻趣事或细节。这么做恰恰能让本书的价值最大化。市面上有很多决策理论方面的流行科普图书,它们对相关的细节都有很充分的描述,在此我也想向大家推荐几本。但是,我想强调一下,本书是对这些理论的实践应用,而非对理论来源的说明。关于这些理论,我建议大家阅读这两本书:

Sutherland,S.(2007),《Irrationality》(Pinter&Martin)

Lehrer,J.(2010),《The Decisive Moment》(Canongate Books)

3.1 决策的科学

人类的大脑是进化史上的奇迹。它有200亿个2 000 Hz的神经元,每秒能发出1000万条指令。它每天能接受并处理数十亿条信息,并且能在眨眼之间做出生死抉择。但是,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才使得大脑很容易受到各种说服力的影响。掌握如何利用这一特点,是提升写作说服力的关键。

人脑本质上是个神经网络,而神经网络的关键特性就是其学习方式。神经网络尤其擅长对比两种场景——观察到的场景和记忆中的场景。例如,人工神经网络就可用于对象识别,因为它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识别物体甚至能识别出部分隐藏的物体。正因为此,神经网络在运作前必须先学习,它们的经验越多,所做出的决策也就越好。依据经验进行决策,人类就不必分析点滴的细节即可很快对整个场景做出评估。

以足球为例。为了射门得分,在计算机上逻辑运行的机器人需要见到真正的足球和球门才能对情况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而人则能随便找个场地拿饮料罐踢来踢去,因为即使是在不完美的情况下,人脑也可以有较好的估计。这一信息处理过程并不仅仅是速度快,并且也意味着人脑可以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仍做出决策。虽然在纯数字处理方面计算机常常胜出,但是在现实世界的比赛中,人脑从来没有输过。

尽管如此,这一出色的决策机器仍有其缺陷。首先,它利用的是肾上腺素、睾丸激素和催产素这样的化学物质来选择或“切换”决策模式的。有时候,它所选的模式(例如,战还是逃)并不是最佳的,但你很难从意识上推翻它。其次,大脑对于全新信息的质量无法估计,一旦摄取后,这就变成了以后的参照点。最后,为了做出更快速、更坚定的决策,大脑会偏爱它所接收的信息和它自己对信息的使用方式。如果偏爱出错的话,就会做出更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