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全文在线阅读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我信任长胡子的阿拉伯人,阿卜杜拉没长胡子,所以我不信任他

关灯直达底部

布罗基来魔都大学留学之前去过阿拉伯。这一天他告诉郝辛斯基:“我印象中,长胡子的阿拉伯人不错,所以,我信任长胡子的阿拉伯人。”

“我们学校的门卫阿卜杜拉就是阿拉伯人,他看起来很不错,你觉得他怎么样?”郝辛斯基问布罗基。

“我说了,我信任长胡子的阿拉伯人,但是阿卜杜拉没有长胡子,所以我不信任他。”布罗基回答道。

“我也没有长胡子,这么说,你也不信任我了?”姗羽滂关听到两人的对话,插嘴问道。

“你又不是阿拉伯人,就算你没长胡子,也不能推出我不信任你。”布罗基回答。

“但是按照相同的逻辑,除非你对阿卜杜拉有偏见,否则,不能因为‘他没有胡子’就推出‘你不信任阿卜杜拉’。”姗羽滂关反驳道。

“怎么不对?这不是简单的双重否定?”说着,布罗基在纸上写出推理过程:

布罗基信任长胡子的阿拉伯人=布罗基不信任没长胡子的阿拉伯人,

又已知,阿卜杜拉是没长胡子的阿拉伯人,

所以,布罗基不信任阿卜杜拉。

“这个推理没有问题吧?”布罗基问道。

“真的有问题!因为按照你的逻辑,你同样可以推出‘你不信任我’。”说着,姗羽滂关也写出了自己的推理:

布罗基信任长胡子的阿拉伯人=布罗基不信任没长胡子的阿拉伯人,

即:布罗基不信任那些不是长胡子的阿拉伯人;

又已知:姗羽滂关不是长胡子的阿拉伯人,

所以,布罗基不信任姗羽滂关。

“我不信任的是‘没有长胡子的阿拉伯人’,你却改成了‘不是长胡子的阿拉伯人’,接着又改成了‘没长胡子的人’或者‘不是阿拉伯人’,你篡改了我的意思。”布罗基反驳道。

“但是,既然你说双重否定,那么‘长胡子的阿拉伯人’的否定就应当是姗羽滂关所写的‘不是长胡子的阿拉伯人’,即所有‘没长胡子的人或者不是阿拉伯人的人’。所以你的推理肯定错了。”郝辛斯基在一旁说着。

“那我们还是问问教授吧!”看到斯考尔教授走进了教室,布罗基又把难题推给了教授。

“姗羽滂关对‘长胡子的阿拉伯人’否定是正确的,”教授看完他们的推理过程,做出评论,“布罗基推理是错误的,他将关系判断与性质判断混淆了。”

“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两种判断之间有什么区别?我是怎么混淆的?”布罗基感到一头雾水。

“我们今天的课会具体说明这些问题。”说完,教授在黑板上写道:

(1)所有埃及人都是非洲人(A都是B);

(2)所有埃及人都崇拜神灵(A与B具有R关系)。

“大家看这两句判断有什么区别?”教授问道。

“两句判断除了内容不同以外,都是全称的肯定判断,一句说埃及人是非洲人,一句说埃及人崇拜神灵,其他都相同。但是您说过,判断的分类只考虑判断的三个特点,而不考虑内容的呀?”布罗基立刻回答。

教授不直接评价布罗基的回答,而是讲解道,“内容是不同,但是这两句内容的不同引起了判断类型的区别。判断(1)具有‘A都是B’的结构,它表示A属于B,或者A具有B性质,即,埃及人属于非洲人,都具有非洲人的性质,所以,判断(1)又称为性质判断;判断(2)具有‘A与B具有R关系’的结构,它说明主项A和谓项B具有某种关系,即埃及人和神灵具有崇拜和被崇拜的关系。所以,判断(2)又称为关系判断。关系判断与性质判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非常常见。”说着,教授又写了几个关系判断的例句:

汤姆很喜欢玛丽,但是玛丽却不喜欢汤姆;

所有A型计算机都能访问B型计算机;

萨伊教授给每一位考了满分的学生写了信;

春天比夏天的时间短;

小学生都对不理解的现象充满好奇。

看着这些关系判断,布罗基首先提出疑问:“我为什么不能将关系判断和性质判断统一起来呢?比如,‘汤姆很喜欢玛丽’等于‘汤姆是很喜欢玛丽的人’,谓项是‘很喜欢玛丽的人’,这不变成性质判断了?”

教授解释道,“当然可以这样改写,两者的逻辑涵义确实是等价的。但是如果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句关系判断都改写成等价的性质判断,不仅语言啰唆,也不符合学习逻辑的目的。学习逻辑是为了分析、理解我们所熟悉的每一句语言的涵义,而不是像数学一样将熟悉的语言整齐划一。更何况,从推理角度上讲,关系判断具有与性质判断不同的地方。”

“那么,又有哪些不同呢?”郝辛斯基问。

“大家看下面两个推理。”说着,教授在黑板上写道:

推理一

因为,汤姆是高年级学生,

所以,汤姆不是低年级学生。

推理二

因为,汤姆喜欢逻辑学,

所以,汤姆不喜欢逻辑学以外的学科。

教授一边写一边分析道,“推理一是正确的,它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双重否定;但推理二是错误的。我们知道汤姆喜欢逻辑学,但是不知道汤姆是否喜欢逻辑学以外的学科。”

“哦,我知道我刚才的推理哪里出错了!”布罗基恍然大悟,“‘我信任长胡子的阿拉伯人’,这是一句关系判断,这句判断不能进行双重否定推理,也就无法推出‘我不信任不长胡子的阿拉伯人’。但是,如果我推理的前提是‘我信任的人都是长胡子的阿拉伯人’,是否能推出‘不长胡子的阿拉伯人我都不信任’呢?”布罗基又问教授。

“这一句判断与你刚才‘我信任长胡子的阿拉伯人’一样吗?”教授先反问布罗基,接着又说,“这是一句性质判断,表示你信任的人都属于长胡子的阿拉伯人,与之等价的逆否命题‘不长胡子的阿拉伯人都是你不信任的’正是你要推出的结论。”

“如果两句不等价,那么‘我信任长胡子的阿拉伯人’又怎么转化为等价的性质判断呢?”布罗基仍然有些困惑。

“为什么要转化呢?”教授反问并解释道,“关系判断与性质判断本来就不同,即使不同的判断之间可以转化,也不是一定要通过转化才能理解。逻辑学习的重点在于注意到关系判断与性质判断的不同,尤其是两者在判断变形推理中的不同,例如双重否定、逆否命题等存在的不同。我们应当关注判断之间的区别,而不是机械地将各种判断等价转换。”

学习总结

判断具有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区别,前者一般形式为“所有A是B”,表示A属于B,即A具有B的性质;后者一般形式为“A与B具有R关系”,表示A和B具有某种关系。

关系判断尽管可以转变为性质判断,但是与性质判断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尤其体现在双重否定、逆否命题等推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