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 »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全文在线阅读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第10章 原创性与普遍性

关灯直达底部

原创性与情节结构的普遍性

“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所有事情在以前都已经被人家做过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同样的故事。”你听说过这句话吗?假如果真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操这份闲心呢?尽管它已经是前人做过的事情,但我们还要关心它,其原因是:这些事情还没有以你独有的方式被做过。你不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因为你只能讲述你自己的故事——关于这个世界如何运转的故事版本。你的观点是新鲜而独一无二的,这是你自身创造性的基因,它来源于你和你的经验。除了你之外,没有别人会从那个视角出发来写作。

我并不是说,你应该写自传。如果你真的写自传,也未尝不可,不过,无论你怎么写或写什么,它都是你。你的科幻小说是你,你的神话故事是你,你故事里的超级英雄、私家侦探、四个头的怪兽都是你。独特性、差异性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因为没有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不过,这并不是说,你就得觉得自己有点儿与众不同,而且你也不必这样认为。除非你或者你的行为举止有特别吸引人眼球或者激怒别人的地方,否则你很可能大体上会觉得自己在很多地方都是跟别人一样的。

假如你不认为自己不一样或者独一无二,那么,你怎么能够让你的作品具有原创性而且新鲜别致呢?你可以通过具体化的办法实现这一点,通过展示把你看到的情况精确地记下来。展示是我们已经重复多次的基本写作技术。这里,一如既往,对于这个概念性问题的回答(差异性、原创性、新颖性)是一个具体的技术性/手法性的解决方案。假如你按照自己看到的那样、想象的那样把它记下来,它就是不同的、新颖的、自成一格的,不会和别人的雷同。

顺藤摸瓜,你可能已经听说,全世界也只不过有这么多的情节结构。假设如此,那么到底有多少个?到底是有三个、六个、十二个,还是二十个呢?好吧,有一本已经流传了一阵子的书,书名叫《三十六种戏剧情景》(1)。作者声称,他用三十六个情节结构就已经把基本的故事情节结构一网打尽了。另外有一本名为《二十种总体情节》(2)的书则提出了二十种情节,不过,作者没有号称一网打尽。亚里士多德被人们当做各门学问的祖父(假如你说“亚里士多德说”,就没有人跟你争论了),他声称有六种。亚里士多德的分类如下:一、人对抗人;二、人对抗社会;三、人对抗神;四、人对抗自身;五、人对抗自然;六、人对抗机器。

这么说来,我们有三十六个、二十个和六个三种答案,最终答案就要看你相信谁了。这门课程讲到这里,你猜我有什么话要说?这里提醒一下:当爱因斯坦去世的时候,他关于统一场的理论观点是错误的。他一直在寻找可以解释宇宙如何运转的唯一原理,但没有找到。可是,我要高兴地告诉你,我已经找到了虚构小说的统一场理论——唯一的一个普世通行的情节结构。这个情节结构是他们都在讨论的唯一的情节结构,无论他们给你的答案是三十六个也好,二十个也好,或者六个也好。

这个普世通行的情节结构是一个人物为克服某个威胁性的难题的斗争,它是内心的、外部的或者两者兼具的。亚里士多德的每一种结构都符合这个形式。他只是改变了主体、难题,还有人物与之斗争的东西,但是,他不能改变这个情节结构自身。无论人物对抗的是一个人、社会、神、人自身、大自然或者机器,这都不能让这个情节结构有任何改变。它仍然是某人对抗某人或者某物,永远都是如此。生活就是一系列的斗争:从我们出生起,我们必须学会走路,说话,离开母亲,跟别人打交道,培养出性别身份,获得教育,找到伴侣,找到工作,养家糊口,应对晚年的生活,直至死亡。生活就是在渴望、障碍、行动和结局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一个斗争接着另一个斗争。这是人类的处境,这也是故事普世通行的情节结构,且是唯一的一个。这是你需要的一切,有了这个情节结构就足够了。

在使用这个情节结构(这些要素)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到,你的故事和你的人物不能生活在概念的世界里,包括渴望、障碍、行动,如此等等。把你的故事装配起来的过程就是你和你的人物在他的行动、语言、情感等等方面进行合作的过程。比如说,“渴望”一词可能根本就不在你的脑子里面,你可能生活在你的思想世界的某个不同区域。你让某个人物行动、说话、思考、感受、斗争时,他不只是在纸面上而且还在你的想象世界里生活。

这取决于你如何创作,你迟早都必须回过头来问:“什么人渴望什么?”问这个问题需要你有一次转向,从纸面上温暖的、真实的、活生生的经验转向一种更冷酷的、更具分析算计的、客观的思想状态中。这种情况就其本身而言可能是气人的。此外,这对于你来说也是新东西,所以你可能不确定“渴望”的确切意思。你可能记得,有一种虚假的渴望,还有一种戏剧性的渴望;一种有效,一种无效。但是,你可能不明确两者有什么区别。所以,你可能需要回过头来重新温习一下。所有这些情况都把你从自己的故事那儿拉扯出来,你会感觉如此讨厌和害怕,以至于你都无暇顾及了。

虽然这可能让你感觉不舒服,可你必须这样做。一步一步地,检查每个场面和你的总体故事,看看有没有渴望、障碍、行动、结局和情感。也许一开始,你还不能确定。故事是否有戏剧性的渴望,不容易弄清楚,但是,坚持练习下来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了,直至你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根本不必要专门下工夫。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埋怨自己,或者一开始就仅仅因为它非常复杂就以为自己不是那块料。你要记住,这是一个学习的循环周期。这个学习循环周期是:一开始,你处于无意识的尴尬状态,你不懂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然后,随着你才力渐长,你进入了有意识的无知状态,你知道有些东西是你所不知道的,也知道自己需要知道什么才能继续前进;接下来就是下意识的熟练掌握,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不过,你必须小心翼翼,毕竟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东西;最后一个阶段是无意识的熟练掌握,它在你的身上就像本能反应一样,不需要有意识的思考或者控制。

一个好的练习方法是分析别人的故事,研究这些要素。适合研究这个问题的一部好的小说是拉里·麦克默特里(3)写的《孤独鸽》。托比亚斯·沃尔夫(4)的《这个男孩的生活》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也是适合于这种研究的很好的例子。某些短篇小说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比如海明威的《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还有毛姆的两部小说《哨所》(The Outstation)和《雨披》(Macintosh)。此外,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也很优秀。假如你时间充裕,你可以每天详细阅读几页,做做这种分析。最后,你会实现从观察别人作品里的这些元素到看到自己作品里的这些元素的一次巨大飞跃。

需要记住的一件事情是,在你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你会忽进忽停,从创造性的思想活动转换到分析式、概念化的思维框架会让你感觉不舒服或者苦恼不堪。这没有关系,这绝对不会对你产生反作用。不要让它引你走上岔路,如果你掌握了这为数极少的要素,如果你能这样把一个故事组合到一起,无论你犯了什么别的错误,你仍然会成功。

谈到实施的问题,又该轮到你把某种东西写到纸面上了。如果在上次的写作中有某种你想回过头来回顾的东西,那么请你自便。如果你正在做完整故事的练习,那你就该写作故事的下一部分了。

练 习

思想活动练习(拉瑞和“我”老婆的那场戏):在不忠的场面中,你仍然必须把另外一个人物的思想插入进来。你上次写的是“我”老婆的想法。这一次,通读一遍,演绎一下拉瑞的角色,插入他的思想和情感(担心、害怕、希望)。记住,他根本不知道另一个人物脑子里正在想些什么。

第二个完整的故事,第四部分:

这是约会迟到的故事的结局部分。他一个人舔着自己的伤口,想要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舔伤口”意味着他处于痛苦之中。你需要问自己,确切地说,失去了老婆会给他带来什么烦恼?他的担心、怀疑和后悔是什么?他最后可能找到某种希望之路。他需要明白,他自己就是难题所在。这是揭开真相的时刻,这时他要么痛苦地意识到,他和老婆相比同样是疯疯癫癫的甚至还要更胜一筹,不过,他要把它合理化,为使自己摆脱困境(歪曲事实更加糟糕)他把这些责任都推到她的身上,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做法。如果最后他又开始指责她的错误,这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他因为与这个两难困境斗争而处境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我们对他的了解超过了他的自知之明。我们看到了他愚蠢的一面,不过,他不能容忍自己发现这一情况。现在,你还可能用一种类似的却不同的结尾来写这个故事,这个结尾是:他有了清醒的认识而且感觉到自己是多么愚蠢,这时他一个人单独坐着,眼睛盯着他的威士忌酒杯。

下面是一些场面练习:

●丈夫和老婆在一起刷碗,他们在讨论买彩票中大奖的事情,“如果我们赢个100万,我们就退休。”其中一个说。“那可不成,你必须交税,有时候他们颁发奖金要分20年发放,每年才5万。”“啊,那么我们俩人只有一个人可以辞职。”他们继续严肃而伤感情地争论起来,到底哪个人可以退休,哪个人应该分得多一点,如此等等。记住,无论什么时候,你作为作者的最高目标是要揭示人物以及他们相互关系的本质。这是你在这一场戏中需要做的事情。假如你做得好,而且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写出来(双方都发现对方在对爱情/生活的认识或者观点中有某种可怕或者痛苦的东西;他们都觉得自己的价值受到了对方的蔑视;等等),这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了。

●带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去见自己的父母,他或她在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种族、族裔背景、体型、外貌方面和你不相配。比如说你有一个男朋友,他可能是一个娘娘腔的书呆子,而你父亲却希望他是一个四肢发达的肌肉男。

●一家饭店的幕后故事。

————————————————————

(1) The Thirty-Six Dramatic Situations,作者为Georges Polti,原书为法语,成书于19世纪。——译者注

(2) Twenty Master Plots and How to Build Them,作者为Ronald B.Tobias。——译者注

(3) Larry McMurtry,1986年凭借《孤独鸽》(Lonesome Dove)获得普利策奖。——译者注

(4) Tobias Wolfe,其作品《这个男孩的生活》(This Boy/'s Life)于2000年由Grove出版社出版。——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