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 » 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全文在线阅读

《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我为什么要相信它

关灯直达底部

几乎我们遇到的所有推理论证都包含了对这个世界曾经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和将来是什么样的看法,持论者希望我们将这些看法当做“事实”来接受。这些看法可能是结论,可能是理由,也可能是假设。我们可以把这些看法称为事实断言(factual claims)。

对于事实断言你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相信它?”

接下来要问的问题是:“这个断言需不需要证据来加以证实?”如果需要证据,但又没有看到证据,那么这个断言就是孤立论断(mere assertion),意思是它是一个没有用任何方式来加以证实的断言。你当然应该认认真真地怀疑孤立论断的可靠性!

如果有证据,那你的下一个问题就是:“证据的效力怎么样?”

为了客观评价推理过程,我们要记住,有些事实断言比其他事实断言显得更加可靠。例如,认为“大部分美国参议员都是男性”这个断言是真的,也许你觉得很有把握,但是要说“练习瑜伽降低了罹患癌症的风险”这个断言也是真的,就不太有把握了。因为对大部分的断言来说,要证实它是绝对的真理或绝对的谬误,如果不是绝对不可能也是极其困难的。与其问一问它们是不是真的,我们宁愿问问它们是不是可靠。其实,我们想问的是:“我们可以依靠这样的看法吗?”一个断言的证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我们可以信赖它的程度就越高,我们也就越可以称这样的断言为“事实”。

什么证据表明我们的学校需要被拯救

比如,有大量现存的证据表明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个断言当成事实。而对于“瓶装水比自来水饮用起来更安全”这样的看法就有许多相互矛盾的证据,这样我们就不能将这个看法当成事实。对于断言到底是观点还是事实,其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多少相关证据。支撑一个看法的证据越多,这个看法的“事实性”也就越高。

在我们判断一次交流活动的说服力之前,我们要知道哪个事实论断最为可信。怎么确定其可靠性呢?我们会问以下这样的问题:

·你的证明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

·证据在哪里?

·你为什么相信它?

·你确信它是真的吗?

·你能证明吗?

如果你养成经常问这些问题的习惯,你离跻身最佳批判性思考者也就不远了。这些问题要求提供论证的人揭示这些论证的基础来为其言论负责。任何一个提出论证的人,如果他想要你认真考虑这个论证,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的这些问题。他们知道自己有实质性的证据来证实其断言,因此,他们也想告诉你这些证据,希望你能渐渐认同他们的结论。如果有人对出示证据这一简单要求的反应是怒火中烧或退避三舍,他们这样做常常是因为自己觉得尴尬难为情,因为他们意识到,没有证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本来不应该那样底气十足。

如果我们经常提这些问题,我们就会注意到,对许多看法而言,总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彻底干脆地证实或是驳倒它们。例如,很多证据都证实“每隔一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可以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这个断言,虽然同时也有一些其他的证据可以反驳这一断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判断,证据数量上的优势到底在哪边,这样我们才能决定这一事实断言的可靠程度如何。

做出这样的判断要求我们提出以下重要的问题:“证据的效力怎么样?”第7章到第9章主要关注我们需要问的一些问题,目的是确定持论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他们的事实断言。事实断言的可靠程度越高,这一交流的说服力也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