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逻辑思维能力与素养 » 逻辑思维能力与素养全文在线阅读

《逻辑思维能力与素养》四、越重的物体越先落地吗?反驳及其结构

关灯直达底部

典型案例

亚里士多德曾经认为,重的物体必定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后来,伽利略对此进行了反驳。因为如果重的物体(A)必定比轻的物体(B)下落速度快,那么将A和B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下落的速度到底如何呢?一方面由于A+B比A重,所以A+B的下落速度必定大于A下落的速度。但是,另一方面,既然A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于B物体下落的速度,那么其合速度A+B就应该比A慢。由此可知,假设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就会导致重物体加上轻物体的下落速度,既快于重的物体又慢于重的物体的矛盾,所以,假设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是不成立的。

逻辑辨析

伽利略要反驳的观点是:越重的物体下落速度越快。这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科学界一直流行的观点,但伽利略表示了怀疑,认为其中包含着内在的矛盾,从而反驳了这种流行的看法,确定了“越重的物体下落速度越快”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知识链接

反驳是用一个或几个已知为真的判断去确定另外一个判断的虚假性或者论证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如果证明称为“立”的话,则反驳就可以称为“破”。

反驳在结构上分为被反驳的论题、用来反驳的论据和反驳方式。被反驳的论题就是通过反驳要确定其为假的判断。反驳的论据就是用来确定被反驳的论题不能成立的论断。反驳方式就是在反驳过程中所用到的推理形式。上述反驳中,“重的物体必定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就是被反驳的论题。其他陈述都是用来反驳的论据。反驳过程中使用了充分条件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推理形式。

扩展延伸

外事谈判、学术论辩、法庭辩论,都离不开反驳。我们来看下面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浙江省的句章县,有一妇女杀死其丈夫之后,害怕官府追究,就将房屋烧掉。然后号啕大哭告诉别人,房屋不慎失火烧死了丈夫。丈夫本家族人怀疑此事,告到县府。当时句章县的县令名叫张举,他命令取出两头猪,杀死其中的一头。然后将一头死猪、一头活猪同时放到柴堆里点着火烧。火灭后,取出两头猪看:杀死的那头猪,嘴里无灰炭;活活烧死的那头猪,嘴张着,口中有灰炭。于是县令张举当众向这个妇女宣告:“你丈夫不是失火烧死的。因为凡被烧死的人,死前在火中烟熏火烤,呛得喘不过气来,迫于呼吸,口中势必吸进一些灰炭。你丈夫口中为什么是干净的呢?”谋杀丈夫的事情露了马脚,妇女无话可答,经过审讯,只好供认了谋杀丈夫的罪行。

在上述故事中,被反驳的论题是:该妇女的丈夫是被火烧死的。县令张举用来反驳的论据是:(1)“凡被火烧死者的口中都有灰炭”,这是理论论据;(2)“你丈夫口中没有灰炭”,这是事实论据。为了进一步确证(1),县令还提出了第二层论据,即抬出两头猪,一头直接烧死,另一头先杀死后烧。结果,直接烧死的猪口中有灰炭,先杀死后烧的猪口中没有灰炭。通过运用上述论据进行论证,县令最终否定了该妇女的论题,确证了她丈夫不是被火烧死的。

在反驳方式上,县令先是用了演绎推理中的三段论(这个三段论也可看成是一个充分条件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推理),即:

凡被火烧死的人口中都有灰炭;

你丈夫口中没有灰炭;

所以,你丈夫不是被火烧死的。

然后,又用了归纳推理中的求异法进行论证:

直接烧死的猪,有临死前挣扎的情况,口中有灰炭;

先杀后烧的猪,没有临死前挣扎的情况,口中没有灰炭;

所以,直接烧死的猪临死前挣扎是口中有灰炭的原因。

严格说来,上述论证还包含以下类比推理,即:

猪和人在许多属性上相同或相似;

猪在临死前挣扎口中必有灰炭;

所以,人因为临死前挣扎口中也必有灰炭。

总之,县令张举在上述反驳的过程中,既使用了演绎推理,也使用了归纳推理,属于演绎和归纳的综合运用。

勤思多练

1.分析下列论证中被反驳的论题、反驳方式或反驳方法。

(1)以为后进生都成不了才的观点是不对的。牛顿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但是后来却成了世界闻名的大物理学家;达尔文在校时,曾被教师和家长视作智力低下、平庸无奇的儿童,但是后来却成了世界闻名的大生物学家;林奈在上学时,曾因成绩太差而几乎被劝退学,但是后来却成了大植物学家。由此可见,后进生有的也是可以成才的,在他们身上花费一点心血是必要的。

(2)古希腊的无神论者论证说,世界上有灾难和丑恶的存在就证明神是不存在的。伊壁鸠鲁说:“我们应当承认,神或是愿意但又不能除掉世间的丑恶,或是能够又不愿除掉世间的丑恶,或是能够又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如果神愿意而不能够除掉世间的丑恶,那么神就不是万能的,而这种无能为力是与神的本性相矛盾的。如果神能够但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那么就证明了神的恶意,而这种恶意也同样是与神的本性相矛盾的。如果神愿意而又能够除掉世间的丑恶,这是唯一适合于神的一个假定,那么何以在这种情况下世间还有丑恶?”

2.单项选择题。

(1)自从《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民告官”的案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普遍担心的是,“官官相护”会成为公正审理此类案件的障碍。但据H省本年度的调查显示,凡正式立案审理的“民告官”案件,65%都是以原告胜诉结案。这说明,H省的法院在审理“民告官”的案件中,并没有出现社会舆论所担心的“官官相护”。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在“民告官”案件中,原告如果不掌握能胜诉的确凿证据,一般不会起诉。

B.有关部门收到的关于司法审理有失公正的投诉,H省要多于周边省份。

C.所谓“民告官”的案件,在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D.在“民告官”的案件审理中,司法公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原告胜诉。

(2)随着新税收改革法令的通过,低收入纳税人每年将平均减少100元到300元的财税负担。所以,税收改革有益于低收入纳税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严重地动摇上述结论?

A.税收改革通过简化税收代码将为许多人节省他们计算税收的费用。

B.税收改革通过取消对住房的补贴而使低收入纳税人平均每月增加80元的房租。

C.低收入纳税人支持新税收改革法令。

D.在新的税收制度下,有少量高收入的纳税人也会减少财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