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稳定型人格)
研究情绪不稳定型人格,以及与生活中深受其苦的人谈话,这两件事都令我们担心不已。我们的社会以及专业人士对某些危险人格(如掠夺型人格,请看本书第四章)的危害性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但由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所导致的危害却迟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所造成的危害往往发生在关系较近的人之间,比较隐蔽;其恶行多属于道德方面,执法部门对此往往爱莫能助。但我们正与这样的人共同生活或共事,他们所带来的伤害不容小觑。
这种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情绪不稳定,由其导致的行为会影响其生活和谐与人际关系。其性情多变,无法预测,往往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跳跃:前一秒还是春日的暖阳,后一秒立刻变成严冬的冰霜;刚才还是才华横溢、魅力非凡、神采飞扬,一转身就变得横眉怒目、偏执任性,甚至无理取闹。而英语中“mercurial”一词正是为形容这种人格而产生的1。
他们对“爱”和“安全感”的依赖极重,却没有能力去培养或经营一段健康的关系。跟他们走得近了,他们就觉得腻;给他们空间了,他们就觉得被人抛弃……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会给他们自己以及他人造成伤害。
每当我得知某位名人第五次,或第六次,或第七次,甚至第八次(比如伊丽莎白·泰勒2)离婚了,我就禁不住想:这是否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典型呢?他的配偶知道吗?理查德·伯顿3两次与其破镜重圆,是因为他认为这一次情况会有好转吗?答案是—不会的,几乎不可能。
人们往往看到这些人聪明伶俐、神采奕奕、美丽大方,就想当然地认为其人际关系一定非常美满和谐。但在掀开这光鲜的外表之后就会看到,在其精心雕琢的公共形象背后,正是其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本来面目。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里,或是在拍摄现场,这些外表光鲜却精神高度紧张的人往往是张扬跋扈、指手画脚,甚至吹毛求疵、尖酸刻薄,几乎无法与人共处。大家可以去读随便一本有关玛丽莲·梦露的传记,她的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给她、几乎所有与其共事的人都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与自恋型人格类似,情绪不稳定型人格也需要他人的迎合或服从。他们挑战别人的底线,目无规章制度,总要把自己置于关注的焦点位置。然而不同的是,自恋型人格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自我感觉完美,自以为有权利被特殊对待;而情绪不稳定型人格这么做则是因为他们需要他人(甚至是小孩子的)持久不变的支持和肯定,这样才能感觉良好。他们在情感上永不满足,就像是章鱼的触手,死死缠绕着那些能满足他们需要、容忍其言行的人。但即使对那些最为慷慨无私的人来说,面对这种贪婪的索取也是力不能及的,所以,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总是强人所难。
如果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那你就得做好准备,准备应对各种极端行为,准备好承受愤怒和身心疲惫的感觉。他们所造成的危害也要因人而定,取决于他们情绪不稳定的程度如何,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人的危害较轻,可以忍受;有些人则是到了自我摧残的地步,会伤害他们的同事甚至自己的孩子。情况不严重时,也就是争论吵嘴、令人恼火而已;但严重时你可能会遭受情感创伤,甚至暴力虐待。一位心理学家曾这样跟我描述过与具有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人相处时要承受的折磨:“他们不会伤你性命,却常常令你寝食难安。”
造成这种人格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神经甚至生物学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过去曾遭受的心理或精神损伤,还可能是吸毒或遭受虐待,或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冷漠等,其确切原因不得而知,但以上因素都可能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成因,此外还有遗传因素。
根据现有的知识、我曾接手的案例和以往的经验,我明白了这样一件事: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最终都会将别人的耐心、谅解、同情和理解消磨殆尽。因为其行为和反复无常的脾气,他们与家人、朋友、同事、上司的关系会渐渐枯萎衰竭。
最后,他们身边的人就会断绝与他们的关系,因为他们已经不堪重负。有些人曾对我说,他们的情感被这种反复无常的人过度剥削压榨,已经再也没有能力去同情别人、爱别人了。有位男士的妻子就是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在结婚多年之后,他对我说:“我真的尽力了。为了她我什么都做。但是跟她在一起生活就像是在地狱一样。我实在受不了了,甚至想过自杀。那时我就跟个空壳一样,简直是在自虐。都是因为她的缘故。”在过去的35年时间里(作为FBI特工及后来的行为学顾问),我曾无数次听过类似的话语。
从另外一些人那里,我也听到了类似的说法,其中就有我的导师、已故的菲尔·奎恩教授。奎恩教授既是天主教牧师,又是心理学家,他在从业之初曾了解到—有些人天性善良,从无害人之心,却因为受到某个(些)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的影响,而产生了自残或期盼他人受到伤害的想法。这件事令他分外震惊。
震惊?是的。从下面这个事例中大家就能看出跟一个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共同生活是多么痛苦和难受了。我曾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的网络博客上写了一篇有关危险人格的文章,后来有位读者给我写来一封私人信件,这封信内容详尽、思路清晰,是出自正常人之手,信中说:“我盼着我妈能早点死。她毁了我的青春,我一点儿安全感都没有。让这个从没有保护过我的人快点死吧,她死了我就解脱了,我就再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地活了。”读到这里我惊呆了,但继续读下去,看到她妈妈的所作所为以及她所经受的折磨之后,我又理解了她的感受。
在刚刚进入执法部门工作时,前辈们曾告诉我一种悲哀的现状:很多人因为被自己的遭遇所迫而去伤害别人,这种事在他们经办的家庭案件中非常普遍。这就是与严重的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相处的惨痛现实。他们的极端行为转而导致他人的极端回应—原本正常的人被逼无奈产生疯狂的想法,或做出疯狂的事……后者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其自残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却是不对的、不可宽恕。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那些被他们影响较深的人也需要心理救助。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特征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的行为方式五花八门,很难察觉或辨别。有些人只是在痛苦和绝望中默默活着;有些人则是四处寻衅吵架斗殴(尤其跟他们的配偶,其配偶往往会承受其言语甚至暴力的折磨);有些人或英俊或妖娆却苛求无度,最终被人厌弃……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类型还有很多。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此类人格的共同特征就是其情绪起伏过大。正常人也会有情绪化的时候,有时也会烦躁、易怒、焦虑;但这种人情绪化的程度太高。他们也许会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都很正常,但随着时间的前行,他们应对周围世界的“基本模式”—情绪不稳定和反复无常—就会显露出来。
如果他们独自在深山老林里生活,那也就罢了;但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他们必定会影响到周围的人:父母、兄弟姐妹、恋人、配偶、孩子、同事……摩擦也由此而来。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会给他人带来情感、心理甚至身体上的伤害。人在青少年时期往往会出现情绪化和冒险行为,但在成年之后这些现象就逐渐消失了。而在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身上,这种情况仍然留存,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定会受到损害。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心里明白,他们以往的痛苦经历也许就是现在情绪不稳定的成因,但他们似乎无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甚至连心理治疗师都很难应对:你尽最大努力想帮助他们,却总是前功尽弃。跟这种人相处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样:前一秒钟你还是他们心中的英雄,但后一秒钟就变成了他们鞋底上粘着的口香糖。很多被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伤害过的人都对我说,每次他们的感觉都是既诧异又绝望,心中还在纳闷:“这又是为了什么啊?”“有必要这个样子吗?”“以后还会这样吗?”……
如果身为父母的人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那么他们的孩子很小就能学会时刻去判断他们的情绪,而“他今天心情怎么样?”也成了家人每天必对的暗号。那么小的年纪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因为他们知道,每天早晨醒来,卧室门外走动的或者是个和蔼的天使,或者是个满腔怒火的魔鬼……一想到这种情形,我就觉得分外悲伤。我们常常听说,或在媒体上看到有孩子希望父母离婚(有些的确促成了此事),有的孩子尚未到18岁就申请脱离父母监管,这往往都是因为他们对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这种极端的措施是他们仅剩的、能保护自己的心理不受摧残的方法,他们已经受够了。
在工作中,如果老板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话,那么大家就都会蹑手蹑脚地行动,像小孩子一样窃窃私语:“今天老板的心情好吗?还是跟昨天一样乱发脾气、乱扔东西吗?”大家或者躲到洗手间里,或者请病假,设法避免跟这种人打交道。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对公司(机构、单位)或者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这种人在工作中也越来越不受人待见,有些地方甚至渐渐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来“隔离”他们。这条规定被称作“萨顿规则”,是指在工作中建立一个“讨厌鬼禁入区”,避免与他们接触。(出自罗伯特·I.萨顿所著《萨顿规则—建立一个文明的工作场合及在非文明的工作场合中的生存之道》第183页)萨顿的这本书登上了《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畅销书榜。在书中萨顿指出,在工作中,这种人害大于益、弊大于利,所以最好趁其尚未造成伤害的时候就摆脱掉他们。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恋情就像是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断掉。跟这种恋人相处,很可能是刚刚跟他大吵一架,接着就在其主动之下体验一次“和好性爱”。他们可以从“你死我活般的争吵”瞬间过渡到“干柴烈火般的性爱”,其转变速度令人震惊。对他们来说,这是很寻常的事;但对其他人来说,这种蹦极式的情绪起伏很难适应,并且,先前经受的言语攻击越是尖刻恶毒,他们此刻愿与其亲昵接触的欲望就越低,如此一来,他们的关系注定无法长久。
极度敏感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往往不能容忍他人的指责,对真实的和臆测到的侮辱尤其敏感,一旦感觉受到冒犯,就会立刻“开火”。又因为他们太容易感受到“伤害”,所以常常毫无根据就立刻翻脸不认人,或动辄指责他人背信弃义。有位大学生曾跟我说起这样一件事:她妈妈好几个月时间没给她三个姐妹好脸色,只是因为她们仨一起去看电影而没有叫上她。她指责她们仨要“密谋”孤立她,并利用看电影的机会在背后说她坏话。这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基本“套路”,根据其情绪的起伏状况,他们会在“国王”(想要得到所有人的拥戴)和“全民公敌”(“谁都不愿意跟我玩”“大家都跟我作对”)之间不断转换“角色”。
她们姐妹三人费尽气力跟妈妈解释,说她们真的没有别的意思,让她不要多想;但没有用,她还是一肚子闷气,连续几周都像受了伤害一样,不跟她们姐妹仨说话。这是常有的事了:从她记事起,她妈妈就对真实或“莫须有”的伤害极度敏感。而这正是麻烦的根源:极度敏感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默认设置”,是操纵摆布他人的动机,是惹人讨厌憎恶的原因,是他人情感的粉碎机。
还有更糟的—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都是超级“伤害收藏家”。不论是轻视还是怠慢,不论是疏忽还是失礼,他们都细心留意、精心收集,以待将来把这些旧事化成利箭,出而伤人。抖搂陈芝麻烂谷子是他们的特长,甚至几十年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反复提起来。你做过的事,你忘做的事,你说过的话……不管是什么,不管有没有道理,反正是伤害到他们了。并且,因为他们的心灵太“脆弱”,又毫不容忍他人的过错,所以,其批斗檄文就尤其拖沓冗长、鸡零狗碎。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著名犯罪学家伦纳德·特利托博士对他们的描述极其贴切,他说:“这种人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总在寻觅‘债主’。”
苛求无度,没有分寸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可不仅仅是“难伺候”那么简单。这种人就跟小孩子一样,总觉得自己很特殊。他们追求关注,或者是所有人的瞩目(如走在红地毯上的明星们),或者是你一个人的注意(如果他们是你的客户、病人、老板、朋友、恋人等)。为了获得你的关注,他们甚至会在人们中间制造不和并借机乘虚而入,其技巧尤为高超。
他们在情感上高度依赖别人,常常会表现出幼稚的奉承和崇拜,将对方说成是“最好的恋人”、“最棒的医生”、“最有才华的专家”、“最完美的朋友”……但是,倘若你在某个(些)方面不合他们的心意了,或表现得心烦、冷漠了,或他们对你感到厌倦了,那么他们就立刻翻脸不认人,瞬间化友为敌。他们翻脸简直比翻书还快,你先前的优点和好处一闪而光,他们心里剩下的,只有自己的需求,或者是你的过失,或是他们臆测到的怠慢或侮辱(不管有多么微不足道)。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的行为往往会逼得对方去疏远他们,因为他们总在挑战对方的原则和底线,太爱管闲事,太过苛求,太没有分寸,太黏人,太急躁。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一旦你迁就了他们,他们就立刻得寸进尺,要占用你更多的时间,要更多的特殊对待,要更多的关心关注,甚至挑战你的原则和底线。如果你不去迎合他们,他们就会立刻指责你不关心他们、不在乎他们、不可靠。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他们的反应跟小孩子很相似,稍有不遂心意的地方,就立刻大嚷:“我再不喜欢你了!”
在他们眼里,界限或社会规则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害怕被抛弃,所以,只要他们有情感需求了,你就得立刻出现在他们身边。他们要立刻接到你的电话、看到你写的邮件、你发的短信,且不管你的日程安排怎样、是否方便、是否愿意……如果他们手里有你的手机号码或办公室座机号码,那就连老天爷都帮不了你了,自求多福吧。
很多医生都对我说过,这种人前来看病时从不预约,并且来了就要求医生接待,从不排队。如被告知这样做不符合规定,他们就勃然大怒,大声训斥医生和工作人员。曾有这样一件真事:某位此类人格的病人怒不可遏摔门而去,把墙上的画都震掉了,把其他候诊的病人都吓呆了。对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来说,从喜到怒、由爱到恨的瞬间转变正是其典型特征。
有些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会通过跟踪、监视、偷看信件、偷听电话,或者突然造访的形式,来检验其恋人、配偶,甚至孩子们的忠诚。他们会不远万里跟踪前任恋人的足迹,或以一种恐怖的恒心和毅力跟踪他们上下班。此时的他们,其实与“跟踪狂”没什么两样,却更具危险性。
他们常常会毁坏目标人物的汽车、房子,给后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有时他们会闯入前任恋人的办公室闹事,或在汽车仪表盘上、在语音信箱里写下、录下恶毒的留言。现在有了社交媒体的帮助,他们更是如虎添翼,造成的影响和伤害也更严重。他们一旦被激怒是无法阻挡的,甚至连法律都不怕。
2000年4月,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区的一个警察局请我帮忙调查一宗疑案。一位名叫希拉的女士声称自己在过去5年时间里被强奸了三次,每次行凶者都是陌生人,并且每次都是发生在她的汽车里。负责这起案件的警官希望我能对整个案子进行分析,甚至连受害者都包括在内,因为,在这个强奸案罕见的小城里,同一个人在5年时间里被强奸三次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他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很难回答:“她是在说谎吗?”我对警官们说,谎言很难识别,但我们可以通过问问题来找到事件的真相。
我回顾了全部三起案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一是这三起案件都是发生在7月末或8月初。二是每一次给她查体时,法医都找不到精液的痕迹。三是她曾对疑犯做过详细的描述,但符合其描述特征的人及其所驾驶汽车的数量太多,反而令侦查无法进行下去。
轮到我做问询时,已经没什么好问的了,于是我说:“咱们到警局的车库看看吧,跟我们讲讲疑犯是怎么上你的汽车的。”正是在那里一切才水落石出。希拉的故事乍听起来的确可信,但问及每次疑犯侵犯她的地点时,她自己都迷糊了,她的回答或者是与报案时大相径庭,或者是不合逻辑。比如说,她说有一次疑犯(拿着刀)放开她,走到了副驾驶座那边,打开了车门—这时她只需按一下开关、锁上车门,就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了。
面对这些前后矛盾和问题,她开始哭了起来,并最终承认是在说谎,自己从未遭遇强奸。
为了调查这起“案件”,这座小城花掉了数万美元经费,还截停过大量汽车进行检查盘问,她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因为—她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后来,在与她的同事、朋友、家人谈过之后,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暑期放假期间(她是老师),她需要别人的关注。每次她打电话报警时,警方都会立刻做出回应,医务人员会立刻前来照顾她,刑事律师会立刻找上门来,朋友和家人也都陪在她的身边;在急诊室里,她得到的是更温暖的关怀和照顾;为了破案,警察也会常常找她配合调查……只需一个电话就能让她获得连续好几个星期的关注。
希拉本该因为报假案而受到起诉,但在一位心理医生的建议下,检方对她免予起诉,但要求她立刻辞职并从这个城市搬走。以上又是一个与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相处的事例—他们在情感上苛求无度,甚至信口雌黄。
控制欲强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会通过哭喊、发怒、数落、装病、诱惑、朝三暮四、做出危险举动等手段来得到他人的关爱、关心、注意,或为所欲为。“不”这个词在他们听来根本就不是否定;倘若他们再有一些孩子般的执拗的话,那么,“不”就约等于“也许”,并最终会变成“行”。
他们也许会通过谎言或诡计来获取关注(如告诉男友说自己怀孕了,以期挽救一段行将破裂的恋情;或声称自己与第三者发生了性关系,以赚取对方的羡慕和嫉妒),他们欺骗和摆布别人的能力令人震惊。
他们对人的控制,有时会因为施加在小孩或单纯的人身上而不露痕迹。一位在麦克迪尔空军基地服役的年轻军官曾对我说,他妈妈几乎每天都会对他妹妹说:“你不会结婚的,对吧?你会一直照顾我的,对吧?”她说这些话可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在蛊惑他的妹妹:你这一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照顾我、给我养老送终。他从未听过他妈妈说过这样的话:“去好好玩吧,不用担心我。”太可悲了。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跟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一样,都对人苛求无度,并且总是在挑战他人的底线和原则;然而,因为他们比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的情感需求更为旺盛,所以,他们更具危险性。
若说到控制、摆布别人,最厉害的方式莫过于以死相逼。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对其自身来说也是一种危险源,当他们威胁,或真的做出自残举动时尤其如此。在他们感到痛苦、烦恼、孤独,或感觉就要被人抛弃时,上述危险举动的出现概率会大大增加。
被人以死相逼总是令人不安,但应对这类事件的最佳方式就是保持镇定。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对方你要报警了(警察、消防队、救护车等),接着立刻拨打电话。不论他们的举动是真是假,是吓唬人还是来真的,你都必须让专业人士前来应对,而其极端行为也使得你别无选择。平常人是没有能力应对、解决这类问题的,应该找专业人士介入才行。
以我的经验而言,一旦你打了报警电话,这类人就会马上改变主意;有时候,甚至你刚刚要打电话,他们就住手了。话虽如此,请大家一定牢记:自残或以死相逼决不可等闲视之,一定要严肃对待。你不是心理治疗师,所以最好把这件事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因为这类人连自己都伤害(他们真的做得到)。通过向专业人士求助,你不仅是做了一件符合道德规范的事,还避免了被人要挟操纵的命运。你不是木偶,谁都没有权利要挟、控制你,哪怕他们再烦恼、再痛苦都不行。
在一次会议上我曾遇到一位男士,他对我说,每次跟妻子吵得不可开交而她又占不到优势时,她就会以自残或自杀来作要挟。在他痛苦的婚姻历程中,她先后20多次以死相逼。他曾多次考虑拨打求救电话,但每次都劝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再说,他也不愿把这种事传出去,让自己和家庭出丑丢人……听到这种事,大家觉得惊讶吗?其实一点儿都不奇怪,容忍和逼迫本来就是你退我进的关系。如果你答应了他们,或仁慈而天真地纵容了他们,那么,你就会跟上面这名男士一样被对方牢牢控制在手心里,为所欲为。为什么?因为他们真的做得出来;因为对他们而言,做这种事毫无顾虑;因为他们没有自制力。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帮助他们,但前提是—他们得愿意接受帮助。
如果他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失去了对目标的控制,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毁掉”对方。记住,这些人的行为方式在程度上有所差异,有些人仅仅是令人感到不愉快,有些人则是性格残忍,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升级到凶残的地步。随便翻开某个大城市的地方性报纸,大家都能在上面找到这类报道:通常是在家庭事务中,他们总是惹出纠纷,并逐渐变成更大的纠纷、混乱、暴力,甚至致人死亡。
1988年著名喜剧演员菲尔·哈特曼的惨死就是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共同生活的结果:他被妻子布琳开枪打死,后者随后开枪自杀。多年以来,他的朋友们都知道布琳的性格有问题,也都了解她骤变的情绪给哈特曼的婚姻所造成的危害,而他们都未料到会出现这种惨剧;而哈特曼夫妇的两个孩子一辈子都将生活在这个阴影之中。令人痛心的是,类似事件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毫不讲理,非此即彼
在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心烦或发作的时候,不要指望他们还能保持理智。他们在紧张或面对批评时,其情感往往会压倒理智。他们的思维是二元的:非此即彼,非好即坏,非黑即白……绝无其他选项。只要不是站在他们这边,就是跟他们作对;不是朋友,就是敌人。
他们会当众检验别人对他们的忠诚,问对方这样的问题:“你听他的还是听我的?你跟谁一伙的?”这种公然对别人施加操纵的行为是很讨厌、很令人尴尬的,那是小学生们的行径。但是,这类人就是如此。
他们的行为跟思维一样,都难以预测。你永远猜不到他们下一步会干什么。有位男士曾告诉我,有一次他开车带着全家去100英里外过一个三天的假期,在路上,他的妻子,一个情绪严重不稳定的人,逮着一件小事发作起来。当她发现孩子们都是站在爸爸这一边时,又开始训斥孩子。而随后发生的事,即便是对久已习惯了妻子性格的他来说也觉得惊心动魄—她怒容满面,大喊道:“掉头回去!不然我就跳车!”说着,就打开车门探出身去。孩子们都吓得大叫起来,因为当时他们正以每小时65英里4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又一个假期泡汤了,孩子们都吓得瑟瑟发抖、哭个不停,酒店定金也都白扔了……这一切竟然仅仅是因为—他忘了带上她的防晒霜。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她给丈夫和孩子们所造成的创伤将是一个持续多年的噩梦。人的记忆是无法消除的,而对目睹了此类事件的孩子们来说,其留下的心理阴影就是与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共同生活的代价。
有些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对新异事物没有抵抗力。有些人会去追捧某些“大师”和教派领袖,因为后者代表的是一个严密的信仰体系。他们迷恋教派(邪教),因为在那里他们会获得他人的关注,因为教众之间会无条件接受彼此,因为教派拥有正常社会中没有的体系结构。轻信、崇拜教派和江湖骗子往往会使他们被人利用,而当家人或爱人试图把他们从中拉出来时,就会引发争执吵架,因为他们觉得那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和金钱、破坏他们的福气和好运。想一想前文所述“曼森家族”的头领、惯犯、杀人犯查尔斯·曼森,他的追随者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竟然觉得曼森的行径是好的。
冲动,任性,追求快感
也许是因为感觉良好,也许是想摆脱负面情绪,这种人的言行往往冲动、鲁莽、任性。他们或者会一时兴起,做出危及自己或他人的事;或者会在极不恰当的时机出现不妥当、冒犯他人、引人注目的言行。他们常被视作“麻烦包”“惹事精”“无赖”“讨厌鬼”“小题大做”“脑子进水”……
他们常常会爆出绯闻,以此获得外界关注。比如说,真人秀明星、“花花公子”模特安娜·尼克尔·史密斯去世时,很多男人都站出来宣称是其孩子的生父;很显然,他们都跟安娜发生过性关系。
这类人将性视作万能良药,纵情声色的同时也收获着恶果。他们可能有数不清的情人,也可能经受过性病、妒忌、意外怀孕、暴力的侵扰;但他们得不到温情,也得不到爱。电影《寻找顾巴先生》(Looking for Mr.Goodbar)所描述的正是这种人,黛安·基顿饰演的特丽萨·邓恩一直通过性爱来获得亲密感,但其情感的空虚却从未满足。
他们可能会跟坏孩子或“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而对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来说,这是最可悲的事。对身为父母的人来说,看着自己年轻的儿女青春虚度、每每行走在危机边缘,这种情感打击是巨大的。而且,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女性常常会被目无法纪的“掠夺者”所吸引。大家还记得邦妮·派克5吗?她跟克莱德·巴罗(1909年3月24日—1934年5月23日)私奔,此后他们成了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雌雄大盗”。他们于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中部犯下多起劫案,杀害了9名警察及多名平民。1934年5月23日,两人被路易斯安那州警方设伏击毙)。据说,她就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这在其行为方式上早就有所体现,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她的悲剧性死亡。
如果他们凭借酗酒、吸毒来应对外界压力的话,其理智将被化学毒素进一步腐蚀,其身体健康也相应受到多种损害。
有些人的行为会变得冲动、病态或具有破坏性,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不至于太糟,但其具体表现—商店偷窃、离家出走、赌博、暴饮暴食、鲁莽驾驶、贪食症……都会给他们、他们的家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危害。
他们往往具有一些强迫性的寻求快感或伤痛的倾向,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两种感觉是一样的。在这些人身上,自残行为并不罕见:用利器割伤自己,拿香烟在身上烫,喜欢揭抠伤疤,拔毛发,甚至用头撞墙……为的是能获得某种快感,或摆脱某种负面情绪。
他们有时候会说自己很烦、很空虚。玛丽莲·梦露就常对理疗师和朋友们说,尽管有很多仰慕者、情人,这种长期的空虚感始终无法填补。
还有些人总是喜欢激怒别人,或喜欢寻衅吵架,他们好像是在冲突和对抗中才能得到快感。有的心理医生说,他们伤害别人的行为属于施虐狂倾向,渴望受到伤害的行为属于受虐狂倾向,“施虐”和“受虐”二者同时存在,他们则从中获得快感。我曾问过一个这样的人:“你为什么这么对待他?”她的回答彰显了此类人的心理:“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惹他生气发火,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能看到他的生机和活力。”她微笑着答道。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特征词汇
在本书第一章我曾提到过,多年以来,我一直从那些与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相处过的人,或受其所害的人那里收集描述词。下面列出的词就是他们对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描述,未经任何改动:
不正常、冷漠、迷人、愤怒、蠢货、浑蛋、强大、有吸引力、令人迷惑、泼妇、尖刻、反常、悲惨、善变、混乱、黏人、冷淡、总是在抱怨、矛盾、困惑、诡计多端、恐怖、妖艳、复杂、控制欲强、疯子、令人毛骨悚然、挑剔、苛求、残忍、狡猾、危险、虚伪、萎靡、妄想、没人性、要求过高、贬损、诋毁、不顾一切、有害、沮丧、抑郁、没有条理、幻想破灭、杂乱、令人不安、不友好、女神、令人身心疲惫、夸张、失落、失调、情绪化、空虚、嫉妒、古怪、气人、刺激、暴躁、可怕、风骚、轻浮、捉摸不定、吓人、失意、令人失望、讨厌、歇斯底里、表演、不稳定、难以忍受、冲动、不妥当、不完整、前后矛盾、不可信、不安定、紧张、难懂、无理取闹、急躁、烦人、不可靠、好色、淫荡、致命、说谎精、满口谎言、活泼、疯子、贪婪、恶毒、受虐狂、卑鄙、反复无常、刻薄、喜怒无常、病态、脾气不好、否定论者、不小心、神经病、古怪、花痴、怪人、令人不快、费解、可怜、讨厌鬼、惹事、精神病、女王、发怒、无情、愤怒、大胆、虐待狂、威胁、尖刻、阴谋家、恼怒、摇摆不定、性感、狐狸精、妖娆、妩媚、易怒、有病、令人作呕、特别、跟踪者、暴怒、令人窒息、自杀、发脾气、脾气不定、暴乱、紧张、威胁、恼人、折磨、摧残、蹂躏、暴风雨、狂暴、不知好歹、放肆、心不在焉、不可靠、不原谅人、忘恩负义、不快乐、精神错乱、难以捉摸、不可理喻、不可信赖、易变、不可信、倔、睚眦必报、受害者、爱报复、暴力、刁蛮、不稳定、怪异、不道德。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对他人的影响
正常人很容易会被这种人的崇拜和情感需求所迷惑,但最终会被其控制欲、反复无常的情绪、易怒的脾气折磨得身心疲惫。他们情绪不好的时候,你得安慰他们;他们因自己的危险行为而陷入麻烦时,你得救他们;如果你未能遂他们的心意,你就立刻会变成他们怒气的发泄目标。你跟他们的关系越是亲密,就越容易受到他们的伤害,因为他们往往是选择亲近的人发火。
他们会在衣服、毒品、性、赌博等方面挥霍钱财;如果他们因为醉酒驾驶、斗殴、持有毒品、卖淫嫖娼等被捕,你得为他们支付律师费和保释金;他们会哄骗、诱惑你为了他们去借贷;他们会偷你的钱去吸毒或找乐子。如果他们自己很有钱,你将会目睹他们为求欢乐挥金如土的样子;如果他们没有钱,你和我就是他们的提款机。
一旦跟这种人有所牵连,就得整天提心吊胆,再也没有轻松自在的感觉,再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你的生活从此就将受其情绪的左右。这个不会惹怒他吧?他会生气吗?孩子考得不好,回家会挨打吗?他会偷东西吗?他会毫无廉耻地跟人打情骂俏吗?很多人告诉我说,自从跟这种人在一起,他们就时刻战战兢兢,随时准备着为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发展到最后,是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践踏。
根据从其亲属那里得来的信息,如果跟这样的人共同生活,很可能会承受焦虑和慢性压力的损害,不久之后你的情绪就会随着他们善变的情绪而起伏,因为你的原则和底线不断受其冲击,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苦苦坚守。抗拒他们的控制和摆布并保持自我异常艰难,必将耗尽你的心神精力。很多人都说自己因此产生了睡眠障碍,变得消沉抑郁,并且,与先前相比,会做出很多异常的行为,变得焦躁易怒。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的愤怒会从言语到身体冲突逐渐升级:扔东西、毁坏物品、打人、过度惩罚孩子……一位女士曾对我说,小时候,她妈妈每天都拿刮铲打她。有位经理说,他下班回家时发现妻子用美工刀把他所有的西服都割成了布条,原因是前一天晚上两人吵过架。还有,吵架时,一盘子面条,甚至是一罐调味酱摔到墙上。还有人说过自己珍藏的纪念品、礼物被摔碎,甚至迎面飞来“夺命菜刀”……这些事简直让人难以相信,但确确实实存在着。又因为美国是允许私人持有枪支的,所以,在盛怒之下动枪的都有。因此警察们才会认为,因“家庭事务”报的警很危险,因为牵扯进来的往往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而一旦后者受到了毒品和酒精的影响,就更可怕了。
到如今,影星琼·克劳馥6对其养女克里斯蒂娜·克劳馥的残暴虐待已经人尽皆知。我建议大家去读读克里斯蒂娜所写《亲爱的妈咪》(Mommie Dearest)这本书,但最好不要在睡前读,否则你会无法入睡。这就是跟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共同生活的写照。
这种人反复无常的情绪会影响到一个整体,不论是在家里,在团队里,还是在工作中,没有人愿意成为他们宣泄的目标,大家都战战兢兢地跟他们相处,不敢对他们说“不”字,也不敢跟他们开口说坏消息。
若是男性具有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那么出现危险和暴力的可能性就更大了。那些在周末或下班后一进家门就殴打配偶的男人就是这样。警官们对这类家庭事务非常熟悉,不过是类似的角色在重复一个相同的脚本:某个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把暴力虐待配偶—推搡、拳击、抱摔、掐脖子、捂口鼻、捆绑、烧灼等当成了惯例。他们从中能够获得快感,这就是他们虐待狂的一面。
跟这种人打交道会有生命危险吗?虽然不绝对,但答案是肯定的。记住,他们害怕被人抛弃。他们认为,如果他们不能拥有你,那么别人也不可以。以朱迪·阿里亚斯为例,2013年其杀人案被审理时,诸多媒体都以头条报道了此事。2008年她残忍地杀害了前男友特拉维斯·亚历山大,其情节连1987年上演的《致命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一片都相形见绌。特拉维斯·亚历山大再怎么说也不该遭受这种残忍的杀害—她对他连刺27刀,割喉,又一枪爆头—但很可惜,他遇上的是一个害怕被人抛弃的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这只是一个因为媒体大肆报道而众所周知的事件,每年美国都有数以千计类似事件发生—那些有暴力倾向的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正在对其恋人或前恋人虎视眈眈,而这些事件往往会以受伤或死亡结束。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的人际关系
跟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一样,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在恋爱中也属于快热型的。但二者的动机不同,前者是为了占据优势或统治地位,而后者是为了迅速获得安稳感和爱慕感。他们希望把这种快感永远持续下去,所以往往会逼迫对方做出各种承诺,但即使他们如愿以偿了,那种情感的空虚感依然会存在、无法得到消解。
为了拉近彼此的关系,他们的言行往往超出正常人的理解范围,常常会与你肆无忌惮地调情,或做出难以置信、离谱的告白。有位男士曾对我说,他跟一位女士(后来才发现她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才刚刚认识了几分钟时间,她就开口说:“你不知道你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继续回忆道:“她就那样腻在我身边,抓着我的手久久不放,身子都快倒在我怀里了。太尴尬了。她还说我在她眼里是多么多么‘特别’,她晚上会梦到我……”这种事就发生在一次商务会议上,不用说,那时他已经吓傻了。
这并不奇怪,考虑到他们对情感的需求程度,这种类似初中生的痴情告白并不罕见。值得大家惊讶的是—人们太容易上当了,而情绪不稳定型人格也知道这一点,于是上钩的人大有人在。可悲的是,大家事先都不知道,那些被这种人抓住的猎物最终都会被其逼迫得近乎窒息,拼命从这个泥潭里抽身而出。
起初你体会到的是甜美的爱慕和火热的性爱;接着情况便急转直下,你接触到的将是无休止的愤怒和尖酸的言语;你若想结束这段感情抽身而出,他们就会变得狂乱,疯了一般把你留住,这时你经历的将是猛烈的痛斥和贬损。即使你在上班,他们也会闯入你的办公室无理取闹、丢人现眼;或者一个小时里给你打来10多个电话;或者去刮花你的车门;或者给你上司打电话,说你是个“贱人”、“荡妇”……从那些跟这类人共同生活的人口中,你会听到这样的描述:他们对你大吵大闹、连咒带骂,但就是不愿跟你分手。
即便是你们分手了,你也得对他们保持忠诚。他们会跟踪你,偷看你的信件,威胁你,打你,闯进你家,乱翻你的东西,质询你现在的恋人是什么情况……多年以来,妮克尔·布朗·辛普森曾多次向警察说过类似事件,但并未得到重视,最后被残忍杀害。据妮克尔·布朗·辛普森所说,其前夫O.J.辛普森即便在他们离婚之后都不愿放手,常常到她家里来,威胁她,殴打她。在警方拍摄的照片中,我们能看到妮克尔·布朗·辛普森脸上的创伤,那就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暴力的一面的体现7。
他们可能会骚扰你的父母、朋友或社交圈,如果他们手里有你的裸照或其他把柄,他们一定会用来对付你。只要是你能想象得到的,他们都能做得出来;即便是你想象不到的,他们也能做得出来。一位女士曾对我说,自从她跟某个男士分手后,她每结交一个新男友,他就在后者的车窗上留下字条,说她是个“贱人”、“荡妇”。
跟这种男士交往过的女士也许会想“他会好转的”或“这是最后一次了”或“我能让他改正过来”,但是不可能。这类人中的绝大多数是不可能改变的。一位女警官曾对我说,她用了3年时间才跟一个总是殴打她的男人彻底断绝了关系。连这位受过专业训练的执法人员都发现自己的情感遭到绑架,她羞于向外界寻求帮助,以为自己能把他“纠正”过来,却反而受其所制,苦苦挣扎。这种事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在此我要重申一遍:要想情况发生转变,除非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痛改前非,而这种事又是他们极少会做的。
如果你离异且带着小孩,又跟这种人产生恋情的话,那么你就把你以及你的孩子都置于心理和身体的危机边缘。我这些话都是从多年的执法经验中总结而来的:给孩子尤其那些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带来心理或身体伤害正是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的天性。
前面我曾说到过一名女士,她说自己的母亲在她小时候总是拿刮铲打她。在打完之后,她总会对女儿这样说:“看看你都把我逼成什么样子了?来,过来抱抱我。”而这种病态的行为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到了。在读过我写的书和文章之后,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给我来信,说他们的母亲是怎样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用炊具、扫帚、旧皮带打他们,过后又要求孩子们去安慰她。稍有点辨别能力的人都能明白这种事背后隐藏着多大的危险性。
如果孩子说自己不快乐、心烦,他们就会这样敷衍:“得了吧,哪有那么严重。”或“坚强点,这点事很容易克服的。”如果孩子要求拥抱或关怀,这种自私的家长就会说:“你先别哭丧着脸再说。”或“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然后把孩子扔在远超其应对范围的空虚感中,让他们独自面对。这就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对下一代人的影响。
这种孩子是带着巨大的心理创伤长大的。其父母给他们灌输的人生哲理令人心酸:扼杀你的个人情感,无视你的需求,不是找打就是找骂,永远别对我说“不”,不要大惊小怪,你根本无关紧要……不管干什么,首先要考虑到父母的感受。他们因此而变得畏首畏尾、小心翼翼,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埋藏起来,或者做出极端举动以获得关注,或者学会撒谎,吸毒,若有人稍微对其有点关心,便投入其怀抱……他们还可能变成痞子恶霸,秉持的是“趁别人还未伤害我,我先下手为强”这一从其情感反复无常的父母那里学来的信条。并且,他们总是战战兢兢,总像是在走钢丝一样;因为他们从小就受父母影响,变得既胆小又警惕,永远都不知道父母下一刻的心情如何,不知道父母会作何反应……这绝不是正常的成长之路。
想象一下,当同龄人沐浴在父慈母爱中幸福长大,而你每天都要经受虐待和折磨时,你心里会作何感想。所以,每当有已经成年的孩子给我写信说他们正在“盼着父母快点死”和“希望他们晚点死”之间左右为难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奇怪。他们说,之所以会感到为难,是因为他们尚未决定是“干脆不去参加父母的葬礼”还是“假装深爱着父母而前去参加葬礼”。正如一名女士对我说的那样:“我想要的只是一点儿母爱而已。很难吗?你知道从自己亲妈那里都得不到爱是什么感受吗?什么时候她死了,我也就解脱了。”
如果你的另一半,亦即你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保护孩子的安全、给他们提供庇护就是你的责任。可悲的是,以我的经验来看,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因为他们害怕面对配偶那火山喷发一般的情感起伏。对那些无知而弱小的孩子来说,这种行为无异于帮倒忙,给他们造成的创伤更大。如果与这种配偶断绝关系,并夺得孩子的监护权不可行的话,你就得想方设法定下各种原则和底线,以期保护孩子,并为其提供心理和情感的缓冲(如鼓励孩子去从事各种爱好活动—课外活动、兴趣爱好、体育运动、读书、音乐、美术等),尽量让孩子远离你那“有害”的配偶。但是,实话实说,这种话也许连心理理疗师都不会对你说—为了你和孩子的幸福,请保护好你的孩子,带着他们离开吧。
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相处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往往带有一种伪装,以此在社会上行走,但其伪装无法长久。从很多委婉的描述中你就能够听出端倪:“我的邻居脾气很急躁。”“我的同事很疯狂。”“公主殿下又发怒了。”“他有点暴躁。”“这里真够热闹的。”……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讳言那些可能会伤害我们的事,也无须粉饰太平。通过其言行,这种人已经摆明了自己是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是害群之马;而其言行也会导致别人的消极应对,或引发不必要的人际矛盾。
还有这样的迹象:在工作中,大家都千方百计地避免跟这种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打交道。其名声也早就人尽皆知。人们会说这样的话:“他也在这个团队里吗?”“他也参加这个项目吗?”“他也在这个委员会里吗?”“他也参加这次活动吗?”“哦,要是这样的话,我就退出吧。”“我还是不参加了。”大家都尽力避免跟他们交流通话,不愿与其共事或共同参加社交活动,不愿坐在他们旁边,甚至在安排会议、活动和分享信息时,都尽量把这些“毒瘤”排除在外。
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中,美国著名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完美演绎了一个令人恐怖的角色:王牌时尚杂志总编米兰达·普雷斯特里。影片中,总编助理是这么描述她的:“米兰达·普雷斯特里很难相处。过去一直是这样,将来也是如此。在她手下工作,不要妄想取悦她,能坚持住就是最大的成功了。”这就是与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老板、教练、经理、上司等共处的真实写照:你任劳任怨、废寝忘食地工作,却永远得不到他们的欣赏;有了坏消息,谁都不敢开口告诉他们;没有人敢说某事做不到。
有时候,这种人也有能力把工作做成,在外人眼里—如公司的高层主管、军队的高级官员等—情况似乎很好。但是,跟那些与他们共事的人谈谈,你就能听到这样的说法:有人被他们厉声责骂,有人被他们无情贬损抨击,他们故意在士兵们中间制造不和……是的,他们的确把工作完成了,可代价呢?他们所导致的营业额损失、员工带薪病假、医疗保险,甚至法律诉讼等都不容小视。
读一读报纸或传记,大家就能发现大量带有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痕迹的人物。看过、听过媒体对其言行的叙述,大家往往会轻易做出判断,说某某人属于某某危险性格;但这样做是欠妥当的,原因在于:第一,我们不知道其言行的具体情况如何,也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是否别有苦衷、情有可原。比如说,2011年创作型歌手艾米·怀恩豪斯死于酒精中毒,从表面上看,她似乎符合很多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特征。也许她是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也许不是,其真正细节大多数人都无从得知。所以,尽管我们会在读到或看到新闻报道时感到震惊,并产生戒备之心;但通常情况下还是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真正判断某人是否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或其他危险人格的具有者。
第二,本书所阐述的辨别方法完全以你的直接观察,而不是从新闻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为依据。所以,虽说看到媒体报道时我们会心生担忧,但在对此人进行评估时仍要保持谨慎。不论是在政界、娱乐界还是在生活中,某些耸人听闻的事情必然会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除非是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否则就不要过于肯定地认为此人就是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
跟本书所述的其他危险人格一样,除非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做出一些离谱、怪异或犯罪的事来,否则很难被公众察觉。大多数情况下,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的危害极具隐蔽性,常常是在极为私密的地方,一对一地面对受害人。甚至是在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美国白宫里也是如此。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玛丽·托德·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妻子—臭名昭著的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给二人的夫妻关系、给联邦政府、给整个白宫造成了怎样的麻烦。
当然,也有些人由于身处娱乐界而在媒体上的曝光率很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恶行都是极为私密的。我从受害者口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只有独自承受。”
话虽如此,每当我看到、听说,或遇见某种人,或者总是破坏社会原则和底线,或者脾气火爆、喜怒无常,或者令我和别人感觉不安并受到践踏,或者喜欢寻衅吵架斗殴,每当碰到这些的时候,我心中的“安全警报”就会响起,接着我就开始留心,看看这个人是不是一个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从而可以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保护我的亲人。你也应该这样做。
危险人格清单: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征兆
在本书前言中我曾提到过,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根据危险人格的行为方式制定了一份清单,以此来辨别危险人格。下面列出的这份清单将帮助大家辨别某人是否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以及其情绪不稳定的程度:言行夸张、令人厌烦;尖酸刻薄、喜怒无常;威胁他人、置人于危险境地。在这份清单的帮助下,大家能够对如何与其打交道有个清晰的脉络,能够更为确切地判断其恶劣程度及是否会给你或他人带来威胁。
本章的这份清单,以及本书中其他“危险人格清单”,其设计目的都是供你我这种没有专业心理知识的人日常使用。它不是心理诊断工具,其设计宗旨是教给大家一些实用的知识和信息,并对大家目睹或亲身经历的某些事情进行验证。
请大家仔细阅读每一条陈述,在符合他们特征的条目前打上对号。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回想一下他们的言行,或别人是怎么对你描述这个人的。当然,最可靠的还是第一手资料:想想你亲眼目睹到的,以及你在其左右或与其打交道时的感觉。
只选符合特征的条目,不要猜测,也不要想当然。如果感觉模棱两可,就不要勾选。有些陈述看起来与其他条目重复或意思相近—我是故意这样安排的,因为经历和描述会因人而异,存在细微差别。
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请大家务必做完125个测试条目。在一份做完的清单里,有些甚至是你从未考虑过的情况,还有些条目会让你想起一些忘记的事。所以,请务必逐条阅读,千万不要感觉不耐烦,也不要因为觉得前面几条都不符合就坚持不下去。
做完之后请核对分数并查看结果分析,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清单。
请逐条阅读,在符合特征的条目前打上对号:
□1.与这个人相处时,你总是得为自己辩解。
□2.此人生气或发怒的时机和地点非常不妥当。
□3.自从认识了这个人,或自从与其确立了关系,你就发现自己高兴的时候越来越少,越来越不自信,也越来越不敢肯定自己。
□4.跟这个人相处就像坐过山车,其情绪起伏的冲击力太大。
□5.你无法认同或肯定这个人言行的后果,或其言行对他人(包括其家人或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
□6.有时候会做出“不合适”或“离谱”的行为。
□7.在压力之下常常会崩溃。
□8.原本几分钟就可以熄火的争吵,往往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不想终结争端,也不愿寻求转机。
□9.总在“高贵”和“低贱”两个角色之间来回转换。
□10.讨厌独处,总要有人相伴。
□11.曾用自杀来威胁你或别人。
□12.恐慌、焦虑、易怒、悲伤、生气是其常见的情绪状态。
□13.常常感觉或表达自己的空虚感,极易变得厌烦无聊,需要刺激。
□14.曾对家人暴怒发火。
□15.经常与人吵架,甚至发生身体对抗。
□16.争吵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与这个人相处时,你无法放松、冷静、放下戒心。
□18.你曾多次听说某人或某群人对此人耿耿于怀,并密谋与之作对。
□19.同事们说此人“很麻烦”、“没办法共事”、“令人恼火”或“难以忍受”。
□20.与这个人相处,你会觉得身心疲惫。
□21.跟这个人相处几个小时之后,你就感觉自己的世界变得上下颠倒,心里还在纳闷:“这是怎么回事?”
□22.与其关系最近的人(如你,他们的家人、孩子、配偶等)总是在私底下互相打问此人目前“情绪如何”。
□23.无比疯狂地竭力避免被朋友或恋人抛弃(不管是真的还是他们假想的)。
□24.有时候,与当时的情况相比,其行为过于夸张和戏剧化。
□25.此人与人争论时往往激烈而尖刻,满口都是谩骂和诅咒。
□26.在要求别人给予支持、关注、时间或金钱时,会过度苛求。
□27.在生气或反对时,曾扔、撕东西,或打碎物品。
□28.为避免被抛弃,曾经以死相逼。
□29.喜欢沉浸在争吵和无尽的刻薄攻击中,不愿和解。
□30.别人常说这个人“难以捉摸”、“不可靠”、“反复无常”。
□31.产生新恋情的速度太快、情感太激烈。
□32.喜欢文身,因为“感觉很好”。
□33.长时间感觉委屈愤懑。
□34.极易批评诋毁别人,令人蒙羞或尴尬。
□35.口口声声说宽恕和原谅,但从来都做不到,总把别人的过失和错误牢记在心,以备将来吵架时拿出来用。
□36.脾气火爆,极易受到挫折。
□37.无法做到始终如一的同情、关心和爱。
□38.别人跟这个人说话时,开口第一句往往是“别伤心了……”或“别不高兴了……”。
□39.他们的人际关系往往充满了“暴风骤雨”。
□40.这个人的婚姻中充满了“尖酸”和“刻薄”。
□41.似乎总是跟“错误的人”(罪犯、瘾君子、找刺激的人、不可靠的人等)混在一起。
□42.并不在乎别人会因其行为而受到冒犯或伤害。
□43.不愿意做自己,想变成另一个人。
□44.总是参与危险行为或寻求刺激,常常会触犯法律或给他人带来危害。
□45.对别人怎么评价或看待自己非常敏感,受到批评就勃然大怒。
□46.若计划有改动,他们就会心烦、焦虑或生气。
□47.曾用割、抓、咬、刺、烧,或拔毛发的方式自虐。
□48.如果被人忽视,或未被特殊对待,就会伤心气愤。
□49.总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不愿被冷落。
□50.如果对自己有利,撒谎、作假时毫不犹豫。
□51.因为对此人的反应有所顾忌,或是害怕此人会自我伤害,你不愿(敢)开口说某些话,也不愿(敢)某些事。
□52.利用他人同情心来博取关注(如假装难受或生病)。
□53.他们的痛苦、疾病和伤痛比别人的都严重。
□54.过分要求别人拿出更多时间,对其付出更多关怀。
□55.把别人视作果树来培育,为的是收获关注和奉献。
□56.怀着“给我养老”的特殊目的收养孩子。
□57.无法理解,也无法做到无私的爱。
□58.你感觉在某种程度上就像被这个人“绑架”了一样。
□59.这个人的情绪太过强烈。
□60.其人际关系不稳定、紧张。
□61.反复抱怨,自我感觉很委屈。
□62.不论为别人做什么事,都需要对方付出代价,或有附加条件。
□63.长时间或间歇性郁闷或焦虑。
□64.轻易抛弃和背叛他人,令人失意困惑。
□65.很没有安全感,情感上过度依赖别人。
□66.承认自己曾尝试或使用过很多数量和种类的“药物”。
□67.有时候会情绪失控,却无法解释其原因。
□68.为了控制别人,曾经以自残或自杀相逼。
□69.跟这个人相处,你会感觉自尊受到了损害。
□70.害怕别人与自己关系亲密,或拒绝别人亲近自己。
□71.曾抱怨说因某种顽疾或身体状况而影响了情绪或心态。
□72.这种人的人际关系往往热烈而短暂。
□73.个人定位很不稳定,不喜欢自己,不喜欢自己的外表和人生。
□74.急切盼望自己成为某人唯一喜欢、爱慕和关怀的人。
□75.声称自己患有偏头痛、纤维肌痛8、溃疡、肠炎、肠易激综合征9、习惯性头痛等疾病。
□76.已经成年的孩子都不愿再跟他们有什么联系。
□77.一旦有什么差错,总有无数理由来怪罪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