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FBI危险人格识别术 » FBI危险人格识别术全文在线阅读

《FBI危险人格识别术》第六章 面对危险人格该如何自护

关灯直达底部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把青蛙扔到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来;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温水里,慢慢把水加热,青蛙就不会察觉,最后被煮死。

当年在FBI工作时,每次问到那些被危险人格伤害的人,他们口里总是会说出这样的话:“……到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人的适应能力是一种强大的生存机制,但跟危险人格在一起时,这种适应能力反而使我们变成了温水中的青蛙,死到临头才发现水已经煮沸。

幸运的是,我们要比青蛙聪明得多。我们能学会对伤害保持警惕,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说句实话,在去犹他警校和FBI学院之前,我对犯罪行为真的一无所知。从电视上虽说可以了解到一些零碎的知识,但远不如本书各章中对四种危险人格及其行为方式介绍得那么系统、详细。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与大家分享自己在几十年的培训、研究、与受害者访谈中所总结的经验。我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我知道,大家不可能都去接受专业培训,也不可能随身“携带”警察或心理学家时刻为你提供帮助。这是不可能的。

美国全境有数千个自杀干预中心,还有很多受虐妇女庇护中心,但若是仅仅对某个危险人格有了怀疑,是没有地方求助的。就像过马路之前左右看一看一样,不论是作为个人、作为父母,还是作为公司机构的管理者,你要保持警惕,要有情境意识1,要时刻对威胁和危险进行评估,要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危险人格进入你们的生活之中,如果有危险人格侵入,要立刻积极地采取行动保护自己及别人……我不愿你像那只青蛙一样,在温水中悠然自得,却没有意识到水温正在渐渐上升。

限于篇幅,本书尚存在不足之处,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其他同类书籍以加深理解。如J.里德·梅洛伊的《暴力危险与威胁评估》、斯图尔特·C.宇多夫斯基的《致命缺陷》、塞缪尔·约奇逊和斯坦顿·萨米诺合著的《犯罪人格》、罗伯特·黑尔的《丧尽天良》,以及加文·德·贝克尔的《害怕是一种天赋》等书。有很多人会伸出援手,如果有需要,大家可以在本书《救助资源汇总》部分寻求对应的援助。总之,你懂得越多、找到的援助越多,你就会变得越强大。

下面要阐述的内容都是我几十年来作为执法人员和犯罪侧写员的经验之谈。请大家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同时牢记—这是一个前执法人员兼犯罪侧写员的观点,跟心理健康专家所写的东西不一样,大家应该将这两个类型的观点相互对照着看。另外,这些内容只是我的个人浅见,如何应对危险人格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希望大家能敞开心扉,不断提高、更新认知水平。

重中之重:现实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好心建议:“跟他好好谈谈”、“劝她去看看心理医生吧”、“跟她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再给他一次机会”……O.J.辛普森的前妻妮克尔·布朗·辛普森把上面那些说法都试了一遍。她死了。我觉得,如果我们要应对的是正常人之间的问题,这些建议都是好的;但如果对方属于危险人格的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一点,也是我在前面章节里提到过的,这些人往往不认为自己有错。所以,在你试图向其阐明现状时,往往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我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你”或“你在瞎说什么”或“谁说我有问题的,我很好”或“你跟谁说咱们的事了?你跟他们说什么了”诸如此类。当然他们的反应还有很多形式,这里列举的只是一些较为和善的。

我不是不让你尝试跟他们交谈。也许这个人危险人格的程度较低,不会朝你发作,并且愿意去看心理医生。但是,如果他们出尔反尔,说好了要去看心理医生却又反悔了,或去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去了,你也不要太过惊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曾跟几十个相关人士交谈过,他们跟我说的就是这样。

记住,这种人的人格和品性存在缺陷,所以—自恋型人格会朝你大发雷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完美的,而你却质疑这一点;情绪不稳定型人格会朝你发作,因为反复无常就是其本性;掠夺型人格当然觉得自己不会有任何问题,他们会一时兴起对你暴力相向,因为你委婉地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妄想型人格则会将你视作“敌人”,对你的信任骤减。正因如此,我才会说,建议正常人去看心理医生或咨询顾问是很正确、很好的事,但面对危险人格时,提出这种建议会非常危险。

如果你决定去跟这种人摊牌,建议他们去咨询专家(心理医生、家庭问题顾问等)的话,一定要保持谨慎,避免任何可能会冒犯、触怒他们的言语或表情、手势,并且早有心理准备,因为他们的反应可能会很激烈。我认为,只有你在确保自己可以很安全地去劝说对方的前提下,这种方法才值得一试。此外,你的处境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不要盲目听从局外人的指手画脚,因为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触了逆鳞的是你,此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也是你。

擅长处理人格障碍和犯罪行为的专家有很多,大家可以向其求助。一定要记住:“修复一个人”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即便是专家出手,也有“修复”不了的人。在前文中我曾说过,危险人格既不懂得反省,又不会改过自新,“修复”他们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不是你我能够应付的,应该让专业人士—心理健康专家出马。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奏效;因为这些危险人格对心理治疗是“免疫”的,并且拒绝改变。

有的危险人格已经越过了“令人烦恼、毒害较大”的界限,变得“恶毒、不稳定、有犯罪倾向”,在面对这种人时尤其要小心警惕。像泰德·邦迪、亨利·李·卢卡斯、约翰·维恩·盖西、杰里·桑达斯基这种人是不可能老老实实到心理诊所排队看病的,因为即使他们杀人强奸,也认为自己的心理没有任何问题。让这种人去看心理医生是非常困难的,一旦他们进入了犯罪状态,或失去了理智、情绪不稳,这时你就该立刻抽身而出,远离他们。这样说听起来好像是耸人听闻,但以我半辈子的经验而言,这是我能给你的最佳建议了。

日常生活中能做的事

多年以来,我曾跟很多专家交流过,进而总结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保护的做法。以下内容尚不够全面,大家可以再找其他深度讲解如何应对危险人格的书去学习一下。尽管如此,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在下面的阅读中找到有用的知识,因为这些方法曾经帮助很多人保住了安全。

积累知识

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不仅发明了“巴氏消毒法”2,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太对了。到现在为止,大家已经快把本书读完了,也对四种危险人格及“危险人格清单”有所了解,因为大家已经熟悉了危险人格的特征,所以在面对危险人格时就有了心理准备,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安全。

“危险人格清单”不仅能够帮助大家对心存疑虑的人进行评估,还有教育意义。它能时刻提醒大家危险人格怎样控制别人;他们用情感挟持别人;不顾他人意愿潜入他人的生活;在身体和心理上对人施加虐待;说谎、欺骗、偷窃,或从事危险行为,造成可怕后果;将别人置于危险之中;或真正伤害到别人的安危。即使大家不再全面重读此书,至少也要时常看看“清单”中的危险人格特征描述,时刻提醒自己:尽量远离这种人。

只看是不够的,要留心观察

小时候,我常常去迈阿密的海滩玩耍。那里总是有很多来自欧洲的游客,他们会放任幼儿光着身子在海边戏水,这是他们的传统。那时,我常常看到一个男人在附近徘徊,他身穿便装,拿着相机拍来拍去。看到他挎着一个大包,包里装满了相机镜头和胶卷,我就认为他是个职业摄影师了。他好像特别喜欢拍那些国外的游客,尤其是拍小孩们戏水或堆沙堡的样子。当时我并未多想,我更感兴趣的是他的照相机,因为我家里买不起。

在11岁的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摄影师,却不知道他是一个恋童癖。我看不到这一点,因为没有人教我该如何观察,也没有人指点我说:这就是性捕食者或儿童色情产品制作者。直到很多年之后,我在警察学院学习性犯罪知识时,才真正明白当时我看到的是个什么人。但在当时我看不出来,因为我一点儿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都没有。

在一些可怕的犯罪行为发生之后,记者们在采访疑犯的邻居时会问他们:“某某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我们听到的总是“这个人挺不错的啊”或者与此类似的回答。我记得在40年前,连环杀手、强奸犯约翰·维恩·盖西事发,警方在其伊利诺伊州的房子后院里挖出26具尸体,而其邻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的也是“他是个好人”。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如故。人们只知道看,却不懂得观察。其实,现在还不如以前,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到公共场合去看看—人们都在低头盯着智能手机的屏幕,有时候甚至会撞到别人身上;他们的耳朵也被耳机、耳塞所占据,对外界的声音几乎没有察觉。要是你正全神贯注地玩手机、打电话、听音乐,你是看不到、听不到有人钻进你的汽车的。但现在大家就是习惯了这么做,而那些游荡的“捕食者”也知道这一点。

把本书及“危险人格清单”当成你的培训书,练习一下自己的观察能力吧。通过敏锐的观察,你就能保证自己和亲人免受侵扰。正如19世纪著名犯罪学家、生物统计学家阿方斯·贝迪隆所说的那样:“人只能注意到头脑中已经存在的事物,并且只能看到刚刚注意到的事物。”

相信自己的感觉:这个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在本书第四章《掠夺型人格》中我曾提到,早些年在逮捕一个掠夺型人格时,我的身体打了个寒战,使得子弹在弹夹里轻磕出了声音。人都有一个内部预警系统,在危险来临时它给我们发出警示,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甚至专业人士都会常常忽略它)。用你的感觉来对某人或某种情况进行评估:胃部抽搐、汗毛耸立、起鸡皮疙瘩、皮肤发红、恶心、焦虑,或隐隐觉得不安……我们要谢谢这些感觉,因为它们正是大脑发送给身体的警示信号:小心,这个人可能是危险人格。我们要感谢这种“恐惧天赋”。

分清“友善”和“善良”

连环杀手泰德·邦迪帮购物回来的年轻女子提东西;连环杀手、强奸犯约翰·维恩·盖西在筹款活动、游行和儿童活动中扮演小丑;恋童癖杰里·桑达斯基教问题青少年体育运动……他们都很友善(这种人极擅长表现出和善的样子),但在背地里,他们却抛去伪装,露出魔鬼本色。

现在很大的一个社会问题就是,我们都倾向于“以德报怨”。正如我在前面几章提到的,危险人格也许很“友善”,但他们一点儿都不“善良”。

小时候,母亲曾对我说过一个西班牙哲理Ventajeros no son buenos,意思是:为了得到好处才做好事的人不是真正的好人。几年之后,我又读到了加文·德·贝克尔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友善不一定是善良。”我们要明白二者的区别,并将这个道理教给孩子。

友善不是永恒的品质,也可能会因为私欲而表现出来;而善良发自人的内心,是人的本性。善良使我们总在考虑别人的需求,就像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样。本性善良的人也有不顺心、发脾气的时候,但他们有底线,他们的思维、语言、行为都不会越界。友善只是一种表面态度,是个人都能做出来;而善良是人的内在品质,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找到其背后的善良动机。请大家把这个道理教给你的孩子。

控制空间和距离

保持距离,把距离当成护城河来保护你及亲人的安全。墙、篱笆、大门、小门、车窗,在电脑上设置家长权限、保护孩子上网安全,这都能保护你及亲人的安危。有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去制造这种空间和距离—在ATM提款机前,你喜欢有人离你太近吗?在去停车场取车时,你喜欢有人尾随着你吗?哪怕是亲密的朋友,想必你也不习惯与其脸对脸胸贴胸地争吵。空间和距离,就像篱笆墙一样,能够保证你的安全。记住,掠夺型人格总想控制你的空间、身体、思想、金钱、情感,而空间和距离是抵挡他们的最佳武器。

控制时间—放缓

危险人格往往会用时间当借口来突破你的防线。他们会编造各种紧急情况或匆忙地将你扯进他们的骗局—结婚、雇佣、签合同、签支票、让他们进屋、接受他们的信仰等。你需要放缓,制造时间缓冲,这样才能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将情况考虑周全。这里有一个窍门:如果别人用时间来给你施加压力,或者你感觉到被此人催促,那么情况往往不对劲。因为如果这个人对这件事真的很在乎的话,是不会这么仓促的。

危险人格还会利用时间来消磨你—死缠烂打、争吵不休,甚至不断升级威胁等。如果你感觉到某人试图用时间来拖垮你,就得立刻远离他们,或立刻终止其行为。这时候,如果有需要,你可以找一些信得过的人团结在你周围给你帮助。(参看本章的“寻找盟友”部分)

割断情感羁绊

如果某人正在(或试图)用情感来拴住你,这也是不对劲的地方。真正关心你的人不会这样做。危险人格是社会上的木偶大师,他们知道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抓住你的情感。他们也许会假装要离开;或威胁要自杀;或者告诉你说如果你不怎样怎样的话他们就全完了;或者像个小孩子一样赌气、哭、抱怨,以此胁迫你做出让步。这时你一定要冷静,提醒自己:如果你觉得在情感上被人胁迫,那么说明有人在蓄意拉动手里的情感丝线。这个人想控制你。如果你不想在别人的控制下生活的话,就要当机立断,斩断那些丝线,远离这个试图把你当做木偶的人。你要明白他们行为的本质是什么,跟他们划清界限,远离那些不尊重你、用情感操控你的人。

对程度和频率进行评估

在面对危险人格时,我们能通过所观察到的危险行为及其出现的频率来判断他们的危险程度如何,还能明白他们究竟有多么危险,以及判断他们是否属于综合型危险人格。也就是说,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只表现出一两个危险人格特征的话,其实是不要紧的;毕竟,如我在前文中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但是,如果其危险行为总是不断出现,如果其危险程度不断升级,如果你已经在情感或身体上受到了伤害,那么就要当心了。记住,在危险人格眼里,你的“纵容”和“默许”恰恰是你的弱点,或者他们将其视作绿灯信号,继续施虐。

时间和地点不容小视

我曾经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参与调查一个案子,一名年轻女子在距离主干道四米远的灌木丛里被强奸、勒死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她失踪的当晚,她家里的烟吸完了(我们发现她寓所里的香烟盒都是空的),于是她步行到两个街区外的24小时便利店去买烟,离开商店时是晚上11:10—商店里的监控摄像机记录下她买烟并离开的过程。在回家的路上,她遇到了袭击(手臂上有伤),然后被人强奸(身上和体外都有精液),最后被杀(脖子上有绳子)。据商店里的店员说,她经常到店里来买东西,唯一与以前不同的是买东西的时间。通常她都是在下午5:30下班之后过来,那时天还没有黑下来,附近的行人和车辆都很多。就是这一点时间上的改变,让她从一个下班后购物的勤劳上班族变成了谋杀案的受害者。

仅仅是时间或地点的改变,就能让你从一个安然无恙的人变成一个高风险的受害者。从下午四点到凌晨两点,人际间的暴力呈上升趋势;如果施暴者喝醉了或吸毒了,暴力程度也随之暴涨。自从20世纪60年代我们就知道这个规律了,但人们就是不长记性。

这么说不是让你下午四点之后就闭门不出,而是提醒你要格外小心。同样的行为,发生在上午11点和晚上11点,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避免吸引危险人格的注意力

“捕食者”常常通过观察人们走路的样子来选择猎物。所以,在外出走动时,注意经常观察四周,四处留心,直视别人,让对方知道你看见他们了,甚至表现出你能看透他们似的。行走时目的明确,步伐坚定,摆臂有力,不要表现得畏畏缩缩、犹疑不决—“捕食者”最喜欢这种猎物了。另外,迎着车流往前走,不要背对车流。在去取车的路上,不要打电话,始终保持有一只手是空的。如果你是独自一人,不要走偏僻的小巷,也不要离公路太近,在农村地区或植物茂盛的地方,留意那些可以藏人的地方。

调查

“尽职调查”是一个商业术语,指的是审查某人说的话是否属实、此人是否可信,或存在其他问题。叫“尽职审查”也好,叫“调查验证”、看看此人“是否可靠”也行,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么做。很多人会随便把人带回家、让一个陌生人照看孩子,或未经任何调查就让人管理自己的财务,这种事简直不可思议。还有的人,结婚之后才发现配偶还没离婚,或配偶是个通缉犯,或如本书第一章里提到的克拉克·洛克菲勒一样是个大骗子。

大家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调查交往对象或结婚对象这件事上,而不是趴在购物网站上研究厨房电器。你核查过他们的个人信息吗?(姓名、籍贯、上学经历等)你见过他们的家人吗?你去过他们上班的地方吗?他们是否有过婚史?看起来这是个很繁重的任务,但大家也听说过很多因为轻信别人而被利用和侵犯的事了。所以,如果你不去仔细调查一下、真正摸清他们的底细,那就是在拿自己的安全冒险。

不要拖延

要当机立断采取行动,不要拖延。如果你觉得情况不对劲了,即使是刚有个苗头,也要立刻采取行动。在前文中我曾说过到加勒比海阿鲁巴岛度假的娜塔莉·赫罗薇的事例。也许,娜塔莉·赫罗薇到深夜才感觉有点不对劲,但已经太晚了—她的朋友们早已离开,她身处异国他乡,身边全是刚刚认识的陌生男子……她失踪了。还有前文说过的朱迪·阿里亚斯杀人案,她的前男友特拉维斯·亚历山大在跟她相处的早期就觉察到了问题,却迟迟未能采取行动。

应对危险人格

很显然,应对危险人格的最好方法就是尽量远离他们。但有时候我们做不到。我们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不与其相处,如旅行、婚姻、共事,甚至有亲戚关系。不管是何种原因,如果你确定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危险人格,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安全。希望下列策略能够帮到你。

看清形势

利用“危险人格清单”来分析一下这个人。如果仓促之间来不及或不方便的话,就凭借记忆来判断一下此人在“清单”中符合哪些特征。这么做能帮你了解到眼前形势的恶劣程度、有助于思考下一步的措施。在前面我曾说过,若是感觉到了危险,就不要拖延。要是在走廊里看到有人拿着枪,你哪里还需要用“清单”去对其进行评估啊,赶紧撒腿跑就是了。有时候,情况是如此明显,比如说—某个能说会道的骗子拿到了你外婆的银行账户信息,你也不必再用“清单”去分析了。

复杂的形势

也许你已经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谎话连篇的骗子,还虐待成性,但家庭问题和经济问题往往是非常复杂棘手的。是的,他是危险人格,在“危险人格清单”中符合两种危险人格特征,并且得分都非常高,但你却发现,由于各种原因,你“脱不了身”。再比如说,在工作中你遇到了危险人格,但是你或许很需要挣钱,或许那个危险的上司是你的亲戚,或许你得攒够了钱才能离开否则就得流落街头……这种事我听过很多,我也理解。但是大家要面对现实,这样才能正确地应对这些复杂的形势。

坦白来讲,情况越是复杂,你就越需要帮助。并且,情况越复杂,你抽身而出要用的时间就越长。但是,如果事态还在恶化,尤其是威胁和侵犯的等级在上升的话,你就别无选择了。任何一个战斗机飞行员在飞机失事时都想把飞机救下来,但在某个时刻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就只能选择弹射逃生。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如果是在工作中遇到这种事,你最好看看能否调到别的部门或者调换一下工作时间来避开这个危险人格。跟人力资源部门或管理层谈一谈,在同事中寻找盟友,但最后还是辞职为妙。顺便说一下,这种事就是很多在苹果公司为史蒂夫·乔布斯工作的员工的经历。读一读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传记《史蒂夫·乔布斯》,大家就能明白,一方面乔布斯是个理想主义者,另一方面他反复无常、对下属脾气很差,几十年来一直如此。他的员工有的情感受挫,有的则身体患病。甚至他的合伙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最后都辞了职,他已经再也受不了乔布斯了。也许这也是你的最终选择,因为,正像很多苹果公司员工发现的那样—挣到百万财富也换不来自己的身心健康。

与辞职相比,要结束一段婚姻就难多了,因为这里面牵扯到孩子和财产问题。还有一个例子,如果你只有十几岁,你的父母毒害很大、吸毒,或明显符合多个危险人格特征,所以你想废除他们的监护权……像这种情况,想要脱身是很复杂的一件事,但总是有办法的。

如果你面临的情况非常复杂,那么就真的需要寻求帮助了。书本知识已经帮不了你了,你需要专业人士的介入,让他们给你指导和帮助,如果事态已经十分严峻,你甚至可以请求社会服务或警察介入。

不管是何种情况,首先要用“危险人格清单”对形势进行分析和确认。然后再去找专业人士帮忙,请他们介入。不要犹豫,拿着这本书去找心理医生或警察,对他们说:“请您看一下这些“危险人格清单”,我的伴侣/丈夫/妻子/父母/朋友/孩子符合这些特征。”你只要手握真凭实据,他们是不会贸然忽视你的要求的。

说到真凭实据,请看下一节的内容。

把此人的言行记录下来

当初我在波多黎各执行公务时,上司是个对下属言辞极其恶劣的人。他对我、对其他同事或者厉声训斥,或者大喊大叫。在经历过几次之后,我就吸取了经验教训。此后,只要他来我办公室里或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去,我都拿着记事本。他一开口发火,我就开始记。很快,他就收敛了,因为他知道我把他说的话及说话的方式都记下来了。我发现,对某些人来说,只要他们发现你在记录他们的言行,其行为方式立刻会发生改变,或立刻收敛很多。

有些人不仅仅是言语恶劣,他们脾气暴躁或者有暴力倾向。若是如此,我的建议还是—记录。把他们的行为按日期和时间进行记录,尤其是那些重复发生的行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这么做都是在帮你自己的忙,也许在将来会救你的命。有时候,一封记录了事情原委、写给自己的电子邮件都能成为有力的证据。

如果有人辱骂了你、迎面摔门、扇你耳光、打你、把你的车胎放气、跟踪你、给你打骚扰电话……找个地方把这些事统统记下来(日期、时间、地点、经过)。我常常会想起妮克尔·布朗·辛普森的案子,如果她有个私人记事本,上面记录了其前夫O.J.辛普森对她所做的一切:骚扰,辱骂,闯入寓所,追着打她,把她摔到墙上,殴打……如果她能拿着这样一个写满了证据的记事本去找警察或检察官,说:“你们能做些什么吗?”我想她的遭遇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不要认为警察或执法部门的证据能代表一切,这远远不够,我们自己也有责任积累证据。

我曾跟很多获救的妇女交谈过,她们之所以能成功脱身,正是因为她们有一本记载了丈夫虐待、欺骗恶行的记事本。请大家记住:不论是在什么法庭、什么正式诉讼中,白纸黑字的证据远胜过人的记忆。对方的辩护律师最怕见到的就是当事人的配偶、雇工、生意伙伴点滴记录的各种细节,无须再辩,结案。

寻找盟友

在面对某个危险人格时,其符合的“清单”特征越多,你就越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你必须告诉每个家庭成员你所遭受的虐待,跟他们说说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再把这些事告诉你的邻居、酒吧里的侍者、学校的教练或体育老师;告诉你的朋友自己所遭受的折磨和虐待。让你的支持者们定时或不定时地给你打个电话、到家来看看你、替你保持警惕、为你的经历充当证人。也许有一天他们就是你的救星。

还记得在本书第三章《妄想型人格》里我曾说过的那个被丈夫逼着跟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听其训斥的女人吗?这种对待妻儿的方式简直令人难以相信,而正是她一个早有耳闻的朋友目击到了这个情景,给法庭提供了有力的人证。

避免与世隔绝

任何人,只要是想把你与外界隔离起来的,就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如果你与某人建立了某种关系,或加入了某个团体、组织、教会,同时却感觉到这个人或组织试图将你与家人、朋友、同事以及平时相处得很融洽的人隔离开来,那么你就是遇上危险人格了。真正关心在乎你的人,是真心希望你幸福快乐的,他们愿意让你与朋友们来往。而如果有人意图隔断你与熟悉的人的联系(他们有很多方法能做到这一点,包括羞辱你的朋友、家人或揭他们的短),你就要明白,这是危险人格在利用隔离的方法实现对你的控制。吉姆·琼斯、泰德·邦迪这样的人正是通过这个方法控制了他们的猎物。所以,你要尽可能地避免被隔绝的情况出现。

这里说的“隔绝”,也包括坐入陌生人(或怀有此类意图的人)的汽车。一旦你进了他们的汽车里面,危险性就急剧上升,而你逃离的可能性就急剧下降。只要遇到有人逼你上车的情况,就一定要反抗:尖叫、大喊、踢打、咬、抓,能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与车外的情况相比,车里的危险性更大,所以,哪怕对方手里拿着枪或刀也要反抗,绝不到他们的汽车里去。这是我作为一名前执法人员和FBI特工的忠告。

定下界限

我父亲曾在一家五金商店工作过很多年,他的老板是个恶霸(自恋型人格兼情绪不稳定型人格)。他高声咒骂员工、斥责他们、朝墙上摔东西,甚至还朝顾客发脾气。但他从未对我父亲这样。我问父亲为什么,父亲答道:“在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诉他:‘不许对我这样。’”

人就是这样,你越是容忍他、纵容他,他就越发得寸进尺。所以我们就得定下严格的界限,绝不动摇。对这种人,要明明白白地对他们说“不”。你给他们一寸,他们就跟你要一尺。你必须跟他们挑明,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这一点在应对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时尤其有效,因为他们非常遵从体系、规则和惯例。

定下界限之后,就要坚守,因为这就是你的底线。如果有人屡次越过这条线,你就得采取行动了;否则的话,他们就会把这条线视若无物,该怎样还怎样:侮辱、虐待你,熬干你的活力,耗尽你的耐心,令你情感受挫、身体患病,或将你置于险境。

避免被其控制

通常情况下,人们设定界限只是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却忽视了被人控制的情况。然而,“控制”往往就是“伤害”的前奏,因为危险人格的行为是变本加厉、逐层递增的,他们会不断消磨你,索取无度。他们会迟到,会让你等,会让你调整你的日程安排,会再三要求你做出改变来适应他们……我们不能纵容恶行。自恋型人格若是发现会议或活动没等他们到场就开始了,或者他们来晚了也没人在乎,那么他们下一次一定会提前或准时到来;但若是他们发现大家都在等着他们,或在其到来时受到大家的奉迎追捧,那他们的行为一定会有增无减。

有人也许会问,这不就是“严厉的爱”3吗?不是的。真正的爱、无私的爱都是以互相尊重为基础、有着健康的界限,并无“严厉”一说。所谓“严厉”,只是对那些不喜欢界限的人而言的。他们没有同情心,也不尊重别人。“严厉”只是那些自私的自恋型人格、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或掠夺型人格的一面之词,对他们而言,“严厉”就是要尊重别人的底线和尊严。

保护孩子

我们必须尽力保护孩子免受危险人格(包括其父母在内)的侵扰。如果不能把孩子彻底带出火坑,那就要尽力找机会让他们避开家庭、尽量待在安全和快乐的地方。

多让孩子跟爱他们的亲戚在一起,或让孩子们信任的、可以倾吐心事的保姆看管他们;如有必要,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帮忙;让他们多参加学校活动、体育运动,多跟小动物玩耍,鼓励他们在美术、音乐、阅读中寻找寄托……让他们认识正常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没有争吵、没有打架,也没有威胁。

我曾接触过一个案子,那家人的孩子小学是在家里接受教育的,而其父亲是自恋兼掠夺型双重危险人格。直到他们15岁上中学时才真正明白“正常”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这对孩子太不公平。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任何形式的虐待,不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都是不正常、不可接受的,这是我们的责任。

面对危险要采取行动

有时候,某个危险人格的毒害性、不稳定性、危险性已经很严重,其危险行为也露出狰狞,那些与其相处或亲近的人已经置身险境。不论这种危险是经济、情感、心理还是身体上的,只要这种人恶化到这种程度,大家就要立刻采取行动了。到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去纳闷自己怎么会陷入这种境地了,你得立刻与其拉开距离或撇清关系。

若危险人格的威胁已经近在眼前,下列策略将教你如何应对:

行动。如果你的身体、头脑、内心告诉你赶快离开,那就立刻行动。如果需要道歉,以后再说;若是威胁依然存在,道歉的事就免了。不要拖延。只要面临身体伤害的威胁,或此人试图控制你的身体、精神、空间、金钱、亲人,这都是危险的信号,你都得马上采取行动。当心,在逃离过程中不要引起他们注意。

慎言。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高度危险的危险人格,与其讨论眼下的问题是很不安全的,不如多考虑一下该如何脱身。我曾说过,这种人随时可能爆发。如果你已经感觉到危险程度很强了,那么,跟他们争辩是非或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的做法对你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他们会因此对你暴力相向、毁坏财物、洗劫你的银行账户、把孩子带走、拿着枪到你办公室、挟持人质、试图自杀……所以,你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安全逃离或解脱。即使必须与其交谈,也要保持镇定,并且,在谈话时要站在门口或出口,这样你就能随时跑开。

通知你的家人和朋友。如果事态严峻,如果你觉得威胁正在升级,如果情况正在恶化,你就得立刻通知你的家人和朋友。不论是顺路来访还是特意来访,让他们多来看看你,并且事先不要通知。告诉他们,每天都要给你打电话,如果你没有接他们的电话或给他们打电话,就立刻过来看看或打电话报警—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如果此前你没有与援助机构、心理诊所、律师、警察、救助中心、社会服务、求助热线等组织或机构取得联系,现在联系他们也不晚。马上联系他们!现在的你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就是你的安全网。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也不要拖延。911电话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危急情况而设的。

不要独自面对。如果你要跟施虐者或罪犯交谈,又害怕他们会伤害你,那就找心理健康专家、家人或朋友陪着你,手里要拿着手机。为以防万一,也可以找警察在场。不要担心,只要你要求了,警察一定会来的,因为他们知道—家庭暴力是个大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制订脱身计划。保证安全是最重要的。我曾跟很多人谈过,他们为了从高度危险的人手里逃脱,甚至暗自筹划了好几个月时间。比如说,有的人就是一如往常准备晚餐,然后对危险人格说还缺什么东西需要出门去买—然后就一去不返。(有的人还会回来拿自己的东西,但是跟朋友一起来的)事关你及孩子的安危,所以要不择手段地逃离危险人格的手心。

为脱身攒钱。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身在异国他乡、偏远地区,对方控制了所有钱物、隔断了你与外界的联系等),身无分文是脱不了身的。如果你感到事态正在恶化,那就该及早为脱身攒钱。为了从危险中逃离,你得千方百计攒够必需的钱,哪怕要出售自己的私人物品也在所不惜。有位哥伦比亚的女士,她每天从虐待狂丈夫那里悄悄拿走几个便士4,直到攒够了两张车票钱,才带着女儿逃回了娘家。

应对经济问题。如果你觉得某个金融交易很可疑,或某件与钱有关的事不大对劲,那就要立刻质问缘故,不要随意在合同或文件、支票上签名,也不要向其透露信用卡号码。接下来不要独自行动,立刻找专业人士(如银行家、会计师、律师等)介入此事,查明这次投资或买卖是否有问题。花400美元雇个律师可比被人骗走40000美元好多了。

记住,有很多人跟你同病相怜。在那些跟危险人格相处的人身上,往往会有这么一个时刻,我将其称作“觉悟”。很多年来,他们生活在危险人格的阴影中,大多数人过得很不顺心,但他们在这段感情上已经付出了太多,不舍得放手而去,于是怀着仅有的一点儿希望继续煎熬。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就“觉悟”了—这个人已经无可救药了,我已经无能为力了,我不该受这样的折磨,该放手了……

“觉悟”是痛苦的。我曾经经历过。我们会觉得自己很蠢,蠢到被人利用,蠢到生活在谎言里,再也不敢相信别人了。有些人会把这些痛苦归咎在自己身上,不断责备自己。这种情况下,最好找个心理医生帮你调理一下。但是请大家记住,跟你同病相怜的人有很多;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类似的事。

拉开距离、保持距离。读过我所有的建议之后,大家也许已经明白,在应对危险人格时,“距离”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的,的确如此,因为我只关心受害者以及他们的亲人。以我的经验而言,危险人格很少会改过自新,他们带给我们的只有心理、情感、经济和身体的伤害。通常情况下,只要远离危险、远离伤害我们的人,就不再痛苦了。这也是我跟其他专业人士不同的地方。以前我也是跟那些幸福和快乐受到侵害的受害者絮絮叨叨,劝他们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但后来我读到了一句话,从此改变了观点。说这句话的人是经历过二战残酷杀戮的前瑞典外交家、作家、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他是这样说的:“想要花园干净就不要给野草留地方。”惹不起,躲得起。如果野草除不掉,那就换个新花园吧。

最后的话

希望大家在读过本书之后,对危险人格有一定的了解,也希望大家从中学到一些免受危险人格侵害的方法。生命弥足珍贵,需要好好爱惜,不能明珠暗投,让坏人践踏。很久之前人们都是居住在小村庄里,大家知根知底,好人坏人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现在人们都搬到大城市生活了,形形色色的人也多了,分辨坏人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但这也不是完全做不到的。

我们对自己、对家人、对团体的安危负有责任,并通过教育、保持警惕、交流信息等方式保护他们。但首先我们要保护的是自己。读过本书之后,大家已经在保护自己及亲人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为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再找其他相关书籍看一看。

我认为对待别人要心怀尊敬和尊重。我一直是这么做的,即便是对待那些被我抓进监狱的罪犯也是如此。我们都应该互相尊重,但这并不是说要容忍别人的虐待和伤害。

我写作本书的部分原因是想帮助大家—在你的尊严受到侵害的时候、在你受到虐待的时候、在你受到侵犯的时候、在你身陷危险的时候能够认清形势。我希望在读完本书之后,大家都能对这些情况保持警惕,在危险人格伤害你之前就察觉到他们。

幸运的是,我们遇见、相处的大多数人都不是危险人格;总体而言,人们还是善良的。但我知道,在某个时刻,你总会遇到这样一个人,因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有数百万危险人格在四处游荡。如果你不幸遇到了这样的人,请记住我最后的话:

你没有任何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去承受折磨与伤害,绝对没有。

本章译注

1 又称态势感知,指的是通过理解和判断,精确感知环境变化和对未来发展的预知能力。

2 路易·巴斯德于1864年发明的消毒方法,原理是用60℃—90℃的短暂加热来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保质效果。现在主要用于牛奶、葡萄酒、啤酒、果汁的消毒上。

3 为起到帮助作用而严厉地对待有问题的人。

4 1便士大约相当于1毛钱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