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和20世纪,精神病院里继续充斥着各种疗法。20世纪上半叶,人们对科学的乐观信念导致了一系列针对精神疾病的激进治疗。人们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治疗,并经常对其进行实验性的疗法,包括使用大剂量的胰岛素、电击治疗(后来被称为电休克疗法、ECT)、前额叶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将患者体温提高至41℃或让患者服用药物后一次性睡上好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
1938年,意大利神经精神病学家乌戈·切莱蒂(Ugo Cerletti,1877年—1963年)和卢西奥·比尼(Lucio Bini,1908年—1964年)提出了电休克疗法(ECT)。这种疗法包括让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抽搐。在进行10~20次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人们通常每周对其给予2~3次治疗。此前,人们曾对患者使用过诱发惊厥的药物。16世纪,人们首次报道了这种治疗方法,当时发现,抽搐可减轻严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刚开始实施ECT疗法时,患者会在接受电击后乱蹦乱跳,这可能导致他们胳膊和腿受伤,但人们给予他们肌松剂和麻醉剂后,这种情况就不再发生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针对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研究出了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法,再加上1962年的小说和1975年的电影《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曝出ECT疗法的负面作用,加速了它的消亡。但只要病人知情同意,人们仍然可以使用ECT疗法,并且它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最后的治疗手段。
如果说ECT疗法是一种极端的治疗手段,但它还不像前额前脑叶白质切除术那么恶劣,这种实验性的治疗方法会在许多不知情并且有可能未经许可的患者身上使用。这种疗法破坏了患者大脑与前额叶皮层的许多神经联接。人们首次使用该技术时发现,术后的黑猩猩会变得温顺。在该研究结果报告出来3个月之后,葡萄牙神经学家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António Egas Moniz,1874年—1955年)开始对人体进行实验。他因为这个备受争议的手术而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奖,但这一方法并不完全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