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定律告诉我们,我们说些什么,就能吸引什么。
很多话并不只是表面意思,有时候,一句话往往能包含多种含义。很多人说话喜欢绕弯子,曲曲直直的,表面上是在表达这个意思,实际上表达的是另一个意思。有时这种表达方式在特定场合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谈判中,某些情形下需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还有的时候则需要曲折一点,用一些双关的话表达言外之意。
很多时候,直接提出建议或者说出要求显得太突兀,可能会激怒对方或者让对方没面子。对方一旦心里有气,可能会跟你作对,不愿意听从你。因此,我们在与人谈判的时候,要学会绕绕弯,话里带话,用比较隐晦的方式暗示对方。
在很多历史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提意见“直来直去”的人,不仅难以获得上司的满意,反而可能因此而遭到打击。所以,说话不要太直接,学会用言外之意巧妙劝说上司,让上司从你的隐晦的话中,自己悟出应该如何去做,既保住了面子,又领会了你的意见。
楚庄王的一匹爱马死了,楚庄王非常伤心,下令以大夫礼节厚葬。文武百官纷纷劝阻,可是都无济于事。楚庄王说:“谁敢再来劝阻,定斩不饶。”
宫廷艺人优孟得知此事之后,来到宫里仰天大哭。楚庄王见状,百思不得其解,迫不及待地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优孟回答:“那匹马是大王最喜欢的马,如今大王却要以大夫的礼节来安葬它,实在太寒酸了,还请大王用君王的礼节厚葬它!”
楚庄王非常纳闷,越发想知道理由了。
优孟继续说:“请大王用美玉雕成棺材,命令各国使节以最高礼节来祭奠它,让各国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
楚庄王听到这里,恍然大悟,急忙向优孟请教补救之法,并听从优孟的话把那匹马交给了厨子。
优孟是正话反说,而庄王则捕捉到优孟的弦外之音,进而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说话方式不仅有效,杀伤力也低,不容易激起对方的对抗心理,非常实用。
确实,真诚应该是待人处事的一条准则,但直炮筒子未必受欢迎。如果所求的事不大,或者意见并不尖锐,或是对方能够轻易办到,对方往往都不会拒绝。可是,如果是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比较尖锐的意见,或是一些重大的事,对方可能会立即拒绝,这时你就需要旁敲侧击了,引导对方一步步走进你设下的“圈套”,让对方心甘情愿地答应你。在这一方面,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宋朝初期,国内局势很不稳定,统领藩镇的武将不断起兵造反。宋太祖赵匡胤为此十分头痛,于是召宰相赵普商议对策。赵普说:“造成天下混乱的根本原因,是藩镇的势力太大,根本不把君主放在眼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削弱藩镇的权力,这样天下就能太平了。”此举虽然有效,但是收回兵权谈何容易?稍有不慎便免不了大动干戈,而且胜负难料。赵匡胤思来想去,决定凭自己的智慧说服武将们自动交出兵权。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春季的一天,在晚朝之后,赵匡胤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几位高级武将,与他们把酒言欢。酒至半酣,赵匡胤才不慌不忙地对众武将说:“若是没有诸位爱卿,朕也当不了这个皇帝。不过,朕如今虽然贵为天子,却不如以前快活。老实说,朕自从当了皇帝之后,就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大惊失色,问:“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下已定,谁敢对陛下有异心?”
赵匡胤回答:“谁不想大富大贵呢?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给你们穿上皇袍,拥戴你们做皇帝,就像你们当初拥戴我一样,那时即便你们不想造反,恐怕也身不由己了!”
石守信等人听了,猜出皇帝已经开始怀疑他们有造反之心,吓得面如死灰,立刻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哭着说:“臣等愚昧,不知该如何处理此事,还请陛下可怜可怜我们,给我们指一条生路!”
赵匡胤这才不疾不徐地说:“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积攒一些钱财和田产留给子孙后代,饮酒作乐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无事,这样岂不是很好?”
石守信等人听了,都叩谢圣恩:“陛下对我们真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便纷纷上书,自称年老体弱,要求解除兵权。赵匡胤欣然同意,并让他们到地方上担任节度使。
赵匡胤没有直接要石守信等武将交出兵权,而是通过旁敲侧击让武将们意识到了拥有兵权的危害,让他们主动放弃了兵权。
很多时候,话中带话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比暴力手段更有效,它的存在是一种实际需要。比如,谈判一方可能必须装出不妥协的姿态,同时又必须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妥协,以达成协议。无论是买主还是卖主,都会被这种双重压力困扰。为了使谈判条件在摩擦最小的情况下传达给对方,谈判双方就有必要建立间接谈判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对方拒绝了这个非正式的请求,双方也不会失掉面子。所以,话中带话这种间接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谈判者和公司在不伤面子的情形下悄悄地放弃原先的目标,而某些偏差了的目标,也可以借助半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方式加以修正。
谈判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达成一致目的,同时相互之间又没有对抗情绪。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暗示、旁敲侧击就是很好的办法。因为直来直去的话语容易伤人,通过暗示,让对方读懂言外之意的话,就多了一个缓冲,更有利于谈判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