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中期,意大利商人、餐馆老板安东尼奥·卡鲁齐奥(Antonio Carluccio)离开意大利北部的家乡,搬到了英国。在英国,他先是做葡萄酒商,随后与特伦斯·康兰(Terence Conran)的著名餐厅集团合作,开办了他的第一家食品店。今天,欧洲和中东地区已经有了70多家卡卢齐奥咖啡店,售卖各种地道的意大利美食,包括意面、沙拉、冰淇淋……还有小型摩托车!
是的,你没看错。在每一份卡卢齐奥的菜单上,显眼的位置上都印着一辆伟士牌(Vespa)小型摩托车,食客是可以点单的——在思考晚餐打算吃什么菜色的时候,也可以想想买一辆什么颜色的小摩托车。
我们不太清楚有多少人会想要在餐馆里买一辆小型摩托车。我们也不确定卡卢齐奥的咖啡馆里究竟卖出了多少辆小伟士。但是,身为说服科学家,我们十分确定的是,菜单上一个定价昂贵的物品(一辆伟士牌摩托车的售价大约是3500美元)会让跟在后头的菜价显得便宜许多。卡卢齐奥或许没在咖啡店里卖掉几辆小摩托车,但把它放到菜单上的这么一个小小举动,可能帮他卖掉了不少高档的帕尼尼三明治。简单地说,把摩托车印到菜单上,会让他的三明治显得价廉物美。
人们的决定不是在真空环境中做的。换言之,我们的决定总是会受到情境的影响——无论是我们正在考虑的替代选择,还是做决策时的环境,或者只不过是我们在做决定之前的念头。因此,选项出现的顺序真的很重要。心理学中有一个基本概念,叫作“知觉对比”(perceptual contrast)现象。意思是,不必改变物品本身,只需改变人在看到这个物品之前的体验,就能改变此人对这件东西的印象。如果酒单以15美元一瓶的餐厅特选酒开头,那么酒单中部35美元一瓶的红酒就显得挺贵的。可是,如果把酒单做一个小小的改动,把一支更贵的红酒,比如说是60美元一瓶吧,列在头一个,那么同是这瓶35美元的酒,价格看起来就合理得多。酒一点儿也没有变,改变的只是它们在酒单上的顺序。
因此,当你做提案的时候,有一个人人都能做到的小改变可以帮你提高成功概率:仔细想想,你的目标受众在做决定时,会拿这份提案与谁做比较。
有趣的是,即便与之做比较的是一个肯定会遭到拒绝的提议,这个方法照样管用。例如,一位管理咨询顾问正在给客户做方案。他想到了好几个备选方案,经过一番筛选,他挑中了一个最好的,其他几个成本过高或太花时间的方案都被扔进了垃圾桶。此时,他们会集中全部精力去准备这个最理想的方案。但是,基于我们对说服过程的了解,尤其是“知觉对比”的现象,这样做是错的。
相反,这位顾问应当把打算扔掉的那几个方案先提出来,说简短点儿就行。这个小改变会产生很大的收效,因为那个最佳方案现在处于很理想的位置了。比如,先说一个可能会让客户觉得成本太高,或是太花时间的方案,等到你介绍这个最佳方案时,想要的效果就出来了——对比之下,这份方案会显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刚刚好。
但是,如果你的提案或建议属于多合一的“套餐”性质呢?比如说,一家影院推出了99美元看15场电影的套票,一名律师的收费标准是10小时共收2500美元,一家网上音乐商店的打包价是29.99美元可下载70首歌。这两个数字的出现顺序会不会影响用户的购买决定?换句话说,以网上音乐商店为例,是应该说70首歌收29.99美元呢,还是说29.99美元可以下70首歌?哪种说法更能让消费者心动?
为了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研究人员拉吉许·巴格奇(Rajesh Bagchi)与德里克·戴维斯(Derick Davis)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在一项研究中,受试者需要评估一家点播电视台的服务方案。一组受试者看到的方案是价格在前,产品数量在后,比如300美元可看600小时的节目。另一组看到的方案是产品数量在前,价格在后,即600小时的节目收费300美元。另外几组看到的数字与这两组不同,但价格其实是一样的,比如60小时的节目收费30美元、285.90美元可看580小时的节目以及580小时的节目收费285.90美元。
分析结果显示,当方案中的数字很容易计算的时候(比如头两组看到的那种),价格和产品数量孰先孰后的差别不大。但是,当数字不容易算的时候,情况就变了,人们更喜欢产品数量在前,价格在后的顺序。如果产品数量较大,就更是如此。例如,人们更喜欢“580小时的节目收费285.90美元”,而不是“285.90美元可看580小时”——虽然这两种表述的意思一模一样。
为什么?看起来,当选项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最先出现的信息上,无论它是产品数量、价格、时间长短,还是其他任何一种衡量单位。在这个例子中,人们的反应之所以更加积极,是因为收益在前,成本在后。选择越是难以算清,这种效应就越明显,最终导致人们对完全相同的单价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印象和偏好。
对每一位身在商界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实用的经验。比如,你正在为某个客户做提案,在一段时间内提供一组咨询服务。你的提案颇为复杂:提供服务的人数众多,各类服务的收费标准不一样,时间期限不同,地点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研究(以及其他类似研究)建议你做一个微小却重要的调整,先说你的服务项目,然后再说价格。
可是,如果你的提案比较容易计算,或是提供的服务项目数量较少,这该怎么办?虽然研究显示,在这些情况下,顺序效应可能没那么明显,但先说服务项目依然是很必要的。考虑到它对后续影响的强有力帮助,换个做法——先说服务再说报价——的成本是很小的。
即便你销售的不是产品或服务,而是你自己,顺序效应也适用。例如,研究建议,写简历的时候不要先强调你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然后再说你在那段时间里取得的成绩,更好的方法是把顺序反过来:先把你取得的成绩全部列出来,然后再说工作年数(例如:我在那个岗位上完成了23个重大项目,工作时间2.5年)。同样的,应届毕业生如果想让未来的雇主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业成绩,那么求职信的写法应该是“我在校期间修完了37门课,学习时间3.5年”,而不是反过来说。我们没有说,单凭这个小小的调整,你就能当上“首席XX官”,但是,鉴于这个方法毫无成本,所以这又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好办法,它会帮你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