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 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全文在线阅读

《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弗雷德里克的心理评估

关灯直达底部

根据结合评量语文智商及作业智商的标准智商测验结果,奇普的智商落在平均水平内。

我曾邀请专家对奇普进行人格及情绪功能的评量,这三份评量均包含效度量表,可评估受测者在测验项目中自我描述的一致性,并剔除撒谎、防卫性作答及造假的答案。在心理功能方面,奇普并未倾向于以过度正面或过度负面的方式自我表现。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这个结论,根据来自陆军的心理学者所做的评估,他认为“效度量表显示患者将自己呈现为品行端正的人”。此外,这些标准化测验结果也表明奇普·弗雷德里克并没有“虐待狂或病态倾向”。这个结论均强烈指出一件事:军方及政府方面的辩护人士针对他做出的“害群之马”特质论谴责,毫无事实根据。

测验结果指出患者强烈渴望获得抚育和照顾,并维持一种支持性的关系。他希望能依靠他人并得到他人在情绪方面的支持,以及他人的情感、照顾和安全感,但当他寻求这样的关系时,别人则期望他要当个体贴、听话、顺从的人。他的脾气很容易受到安抚,而他也会避免发生冲突。从这一点上来说,由于担心与他人产生疏离,他通常会怯于表达负面感受。他会表现出过度需要安全感和情感依靠的倾向,希望被照顾,一个人独处时,他可能会觉得很不自在。基于上述特质,在某种程度上他会为了继续拥有安全感而屈从于他人的期望。

临床心理学专家拉里·博伊特勒博士(Larry Beutler)独立为奇普·弗雷德里克做的人格评估结果,也与陆军临床心理学家的结论高度吻合。首先,博伊特勒博士指出,“评估结果可被合理认为具有可信度,并可作为其(弗雷德里克)人格现状的有效指标。”而他用粗体文字继续说明,“我们必须注意并无证据显示存在重大的病理症状……(他)未表现出严重的人格问题或第一轴精神违常病状。”

上面这些话的意思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奇普有心理病态人格,因此容易在工作环境中表现出虐待行为,而且可以对此毫无罪恶感。而就精神分裂症、忧郁症、歇斯底里,以及其他重大心理疾患来考虑时,奇普的评量结果仍然是落在“正常、健康范围”之内。

然而博伊特勒博士也说,就他个人深思熟虑后的看法,考虑到奇普基本心理特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当奇普的领导力在阿布格莱市监狱那样复杂、困难的情境下受到挑战时,他会出现的什么样的反应实在令人关切:

(弗雷德里克的)这些心理并发症可能会削弱他适应新情境的能力,也或许会降低他的灵活性以及对变化的适应力。他可能变得优柔寡断、缺乏安全感,而且得依赖其他人帮他做决定……他会想要确定自己的价值、希望自己努力能够被肯定,并且会十分需要其他人协助他设定和完成他的工作,或是帮他做决定……他很容易被别人牵着走,而且尽管他尽力想要“做对的事”,还是很可能会被情势、权威人物或是同侪压力所左右。

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显示,当处在时间压力或是身兼多职的情况下,人们在各项任务上的表现都会打折扣,这是因为个人的认知处理能力负荷不了的缘故。当平常的心智处理能力被过分扩张时,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判断力,决策力都会因此而受损。我将主张当奇普每天晚上都得从事他极端棘手的新工作时,他平常的认知能力确实是被情境加诸于他的过度负担给压垮了。

从奇普自己的观点,他怎么看待自己在1A层级院区的夜间值班工作呢?我想邀请读者,请你像之前一样想象你是个实验参与者,或者说受试者,你现在正在做各种社会心理学实验,而你必须扮演奇普·弗雷德里克的角色一阵子,时间是从2003年10月到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