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仰之问 » 信仰之问全文在线阅读

9.永远有理?

关灯直达底部

“证实”的意思是证明(某事物)为真实。考考你: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那是一个怪怪的词,叫做“证伪”,意思是证明(某事物)为虚假、不真实。20世纪有一位大科学哲学家叫卡尔·波普(Karl Popper),他主张,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证明一个说法(命题)不对,或者说,如果一个命题“永远有理”,那它就不是科学的命题。这被称为“证伪”原则。

有些宗教哲学家用这个原则来反驳宗教命题。其中一个叫弗卢(A.F1ew)的英国哲学家用了一则名叫《探险者》的寓言来辩论:两个探险者在森林中发现一片空地长满花草。甲说:“这片园地肯定是有人照料的。”乙说:“我不相信。”两人就搭起了帐篷来守夜,但什么都没有发现。甲认为那园丁可能是隐身人,所以看不见。但两人都记得威尔斯科幻小说中的“隐身人”,尽管看不见,却摸得着嗅得到,于是他们就用一道带刺的铁丝网把空地围了起来,还通上了电,又找来几只猎犬巡逻。然而,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人,铁丝网不动,猎犬也不叫。尽管如此,甲还是坚持说:“那园丁完全可能没有气味、不出声音、不会被电击……”于是乙反问他:“既然如此,你说的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的园丁,同一位想象中的园丁或根本没有园丁还有什么区别呢?”

还有一些哲学家和神学家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假如一个人横穿马路,险些被车撞着,他可以说:“上帝佑我,免此一祸!”若他被车撞伤,他也可以说:“上帝佑我,大难不死!”若他被撞死了,他的朋友还可以说:“上帝佑他,脱离此苦难世界!”按弗卢的观点,这种“永远正确”的说法,由于无法“证伪”,就与相反的说法(“上帝不保佑他”)没有区别而失掉了意义。

这种对宗教命题的反驳,遭到了另一位英国哲学家赫尔(R.Hare)的反驳。赫尔也用了一则名为“怪人”的寓言来辩论:某大学有一位怪人,他深信所有的先生都想谋害他。他的一些朋友为了打消他的这个怪念头,就设法带一些先生去同他喝茶,让他了解这些人如何友好善良,至少毫无恶意。每当一位先生走后,他们就说:“怎么样,看到了吧?他那么诚恳亲切,怎么可能害你呢?”可那怪人每一次都回答道:“哼,又是假装的!他同别的先生一样狡猾,其实从头到尾都在心里盘算怎样来害我。我心里明白得很!”

无论先生们如何行事,“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按弗卢的标准,怪人的想法既然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就与相反的想法(“先生们不想害我”)没什么区别因而毫无意义了。赫尔认为,这样说是很荒唐的。因为,一种信念虽然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但也会具有重要意义,会对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怪人”的生活就受到了自己的信念的影响)。所以,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信念是很有意义很有影响的,但这种信念有正常与不正常之分,从而其影响也有正面与反面之别。

你当然看得出,那个“怪人”的信念是不正常的,他的生活受到的影响也是反面的。那么,能不能举个例子说明,不可证伪不可证实的信念也有正常的、起正面作用的呢?赫尔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一般人开车时总相信,转动方向盘,车轮就会跟着转。但是,关于方向盘与车轮之间的所有连接部分是不是绝对可靠,其实是无法确定的,即使转动了十万次都无问题,也不能担保第十万零一次不会有问题。因此,对汽车转向系统的信念,其实是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但是,这种信念很重要,若没有它,人就既不敢开车也不敢坐车了。赫尔还举例说,除了相信汽车钢材的强度,还相信周围的人一般不会害自己,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都属于这类正常而又起正面作用的信念。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类的信念(尽管不可证实又不可证伪),我们的生活会成什么样子?

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