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 » 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全文在线阅读

我们的国家是疯子

关灯直达底部

德维来自宗教气氛较浓的家庭,他却只在汽车里放一顶犹太小圆帽,“见到我爸的时候得戴上”。德维的父亲是个满脸胡子、一身黑衣的拉比。

父亲参加过1967年中东战争。当时,他和6名战友遭到伏击,只有他一人侥幸生还。战争结束时,以色列从约旦手中夺回耶路撒冷老城,从此犹太人又可以在哭墙前祷告。

战场归来,父亲的宗教情结浓重起来,非要在耶路撒冷老城买房。经商多年,如愿以偿,在老城犹太区住下,还取得了拉比资格。“你知道老城的房子多少钱吗,我父亲买的时候就200万美元了……”每次说到这里,德维都要认真地将房价换算成当前价格,除以家里兄弟的数目,计算自己将来可以继承多少。

终于有一天,德维带我参观他家,并且有一个“惊喜”。路灯幽幽,石板街面反射出清冷的光。德维家是犹太区里一栋三层小楼,屋里满墙经书,挂毯和装饰画都是耶路撒冷城墙或九烛台图案。妈妈穿长裙、戴圆边帽子——犹太已婚妇女的标志;10岁的弟弟,头上也顶着犹太小帽。

/耶路撒冷老城的犹太小孩

从供奉经书的柜子里,德维取出一只深蓝色丝绒袋子。里面是两块每边长大约5厘米的正六方体,系着长长的黑色皮带。六方体的每一面上都刻有金字,德维说,这些字的含义是“上帝是全以色列独一无二的神”。打开六方体,里面是一块黑色印章,只一面刻着一个凸起的希伯来字母“上帝”。这个字母的样子好像由一点发出、等角度伸向三个方向的斜线。德维把一个六方体戴在额头,用皮带固定,在下巴上系扣。另一个系在左胳膊内侧,黑皮带一圈一圈缠绕下来,最后在手背上系出一个“上帝”字母的图形(从一点拉出三股皮带)。

这就是犹太男子年满13岁、举行成年礼时使用的经文盒子。根据他们的习俗,在额头和手臂缠绕经文盒子,表示遵行《旧约·申命记》11章18节的经训:“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会在意中,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盒子虽小,里面却刻着大量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经文。经文盒子的价钱不一而足,取决于质地和做工。

德维使用的这个牛角制成,价值100美元,很高档。父亲说,这是留存一生的印记,一定要买好的。

我伸手想拿过盒子看个究竟,被德维一把打开。即使在完成成年礼之后,女性也不准触摸这个盒子。他母亲收起经文盒子时,也只能隔着丝绒袋操作,不得碰到盒子本身。

不过,神秘的经文盒子,还不是德维所谓的“惊喜”。“跟我来。”他一招手,跑上楼梯。

楼顶。毫无阻挡之下,岩石清真寺巨大的金顶“轰”地一声出现在我面前。黄金铺就的拱顶,在淡蓝色烟雾里闪耀,夜幕浩瀚,繁星点点;万千丝竹之声骤然响起,定神凝望,金顶还是沉默着。

脑子遭到轰炸,只剩下两个字:登霄。

近在咫尺。传说中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听从真主召唤,登上九重霄的地方,清真寺内至今保存着穆罕默德踏脚的那块岩石。“这是穆斯林的……”话还没说完,德维就打断我:“你疯了吗?寺里的东西都属于犹太人!”想起来了,穆罕默德登霄踏的那块岩石,也是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向神祭献独子的地方。也想起来另一个以色列人,丹尼尔——他那样的人在以色列被划成“左翼”,他厌倦了冲突,说不想跟阿拉伯人争夺圣地:“得了吧,用我的一辈子来争那块黑石头?”

无论祭献还是登霄,当时都还没有这清真寺,没有这金顶,只有黑色岩石。可是这圣城,这烟雾,这夜幕和星星,闪耀了千年。

“这里,就是犹太区的尽头。”德维指点不远处一堵院墙,把我拉回现实。而他家对面,3米开外,就是穆斯林区。“5年前,对面的巴勒斯坦小孩朝我家吐口水、扔石头,我就把石头扔回去,砸到那孩子的脸……然后我闯到他家里吼:‘再敢这样就杀你们全家’……后来我们相安无事,一直到现在……”“威慑”向来是德维的处世哲学。上小学时遭同学欺负,他居然用酒瓶戳伤对方的肚子。虽然遭到停课处分,但从此无人再敢招惹他,大家都认为他是个疯子。“我们的国家也是这样,谁敢欺负我们,就加倍报复。”德维当然服过兵役。

/普林节上欢庆的犹太人

俯瞰老城的房子,挤挤挨挨,层层叠叠,穆斯林区、犹太区、基督徒区和亚美尼亚区,犬牙交错,纠缠不清。分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却要争它个泾渭分明。

德维家晚饭吃“库丝库丝”,据我所知,这也是北非阿拉伯人的传统食品。黑衣黑帽的父亲看见我时,用手捂住眼睛喊起来:“天哪,这是什么?”德维说,父亲在开玩笑。不过他确实很少见到异教徒或外国人。

道别时,德维指着隔壁人家紧闭的门说,这家的女儿去年死于巴勒斯坦人实施的自杀爆炸,她父母从此不跟别人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