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世界与我之间 » 在世界与我之间全文在线阅读

注释

关灯直达底部

[1] 大西洋上非洲黑奴被贩运到美洲的信道。——译注 说明:本书页下注均为译注,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2] 在1830年《印第安人移居法案》(Indian Removal Act)颁布之后,印第安人被迫移居。在此过程中,四千多人因挨饿受冻或生病在到达目的地前死去。

[3] 埃里克·加纳(Eric Garner,1970—2014):2014年7月17日,加纳因疑似售卖香烟并反抗拘捕,被数名白人警察按倒在地并用锁喉方式拘捕,心脏病发而死亡。2014年12月3日,纽约史坦登岛陪审团做出裁决,不起诉白人警察丹尼尔·潘塔莱奥,纽约、华盛顿、费城、奥克兰等地随即爆发抗议。

[4] 雷妮莎·麦克布莱德(Renisha Mcbride):2013年11月2日,时年十九岁的雷妮莎在底特律郊区因发生车祸而在凌晨向住在附近的西奥多·韦弗敲门求助,却被韦弗射杀在门廊前。2014年8月,韦弗被判二级谋杀罪名成立,获刑十七年。

[5] 约翰·克劳福德(John Crawford,1992—2014):2014年8月5日,警察发现克劳福德在俄亥俄州比弗克里克的一家沃尔玛超市携带武器而开枪把他打死。所谓武器事实上是他从玩具区拿的玩具枪。克劳福德在死前大喊:“它不是真的!”

[6] 泰米尔·莱斯(Tamir Rice):2014年11月22日,黑人男孩莱斯被一名白人警察射杀。当时该警察接获报警电话后赶到案发现场——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某公园。警察因看到莱斯挥舞着一把手枪而向他开枪。后来发现,莱斯所拿的只是一把仿真手枪。

[7] 玛琳·平诺克(Marlene Pinnock):2014年7月1日,巡警安德鲁在洛杉矶10号州际高速公路殴打时年五十一岁的平诺克。“他揪住我之后就把我摁倒在地,随后就开始打我,”平诺克说,“我认为他想把我打死。”她向美国联邦法院起诉加州高速公路巡警局局长乔·法罗和安德鲁,罪名包括滥用暴力、人身攻击和违反正当执法程序,后来双方达成和解。

[8] 美国广播公司1985至1990年播出的一部情景喜剧的男主角,他是一名管家。

[9] 特雷翁·马丁(Trayvon Martin,1995—2012):2012年2月26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桑福德市被二十八岁男子乔治·齐默曼枪击身亡,年仅十七岁。

[10] 出自“但谦卑人(温良人)必承受地土,以丰盛的平安为乐”(《旧约·诗篇》37:11)。

[11] 1995年10月16日,在华盛顿国会山周围,聚集了四十多万黑人男子,激进派黑人领袖在这场规模空前的集会上,发表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之后带领全场黑人进行了一整天的“百万黑人大游行”。游行宣泄了黑人的愤怒,也加深了种族之间的裂痕。

[12] 弗雷德·汉普顿(Fred Hampton,1948—1969):美国社会活动家,黑豹党伊利诺伊伊州分会主席,于1969年被芝加哥警察局和联邦调查局共同杀害。

[13] 马克·克拉布克(Mark Clark,1947—1969):美国社会活动家,黑豹党成员。1969年,他与弗雷德·汉普顿一同在芝加哥警察局的黎明前行动中被杀。

[14] 联邦调查局用于侦查、破坏和控制他们认为具有颠覆性的国内政治组织的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反越南战争组织和民权组织等。

[15] 黑人主导或占主要人口的城市。

[16] 查尔斯·德鲁(Charles Drew,1904—1950):美国外科医生和科学家。他发明了储存血浆的技术,这使得创建血库成为可能。1944年,德鲁获得斯平加恩奖章。

[17] 阿米利·巴拉卡(Amiri Baraka,1934—2014):美国作家,黑人艺术运动中的关键人物。

[18] 瑟古德·马歇尔(Thurgood Marshall,1908—1993):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黑人大法官。

[19] 奥西·戴维斯(Ossie Davis,1917—2005):演员、导演。

[20] 道格拉斯·威尔德(Douglas Wilder,1931— ):曾任弗吉尼亚州州长(1990—1994),是第二个担任这一职位的非裔美国人。

[21] 夸梅·图雷(Kwame Ture,1941—1998):原名斯托克利·卡迈克尔(Stokely Carmichael),民权活动家。在民权运动和黑人权力运动中,曾领导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后担任黑豹党名誉总理、全非洲人民革命党领袖。

[22] 主要是指根据一滴血原则被定义为黑人的、主要拥有白人血脉的人。

[23] 一个泛非宗教组织,主张全世界的非洲后裔应联合起来。

[24] 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1891—1960):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民俗学家,作家,代表作为《他们眼望苍穹》。

[25] 斯特林·布朗(Sterling Brown,1901—1989):民俗学家、诗人、文学评论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美国南方的黑人文化,大部分职业生涯在霍华德大学度过。

[26] 肯尼斯·克拉布克(Kenneth Bancroft Clark,1914—2005):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儿童问题,并积极参与民权运动。克拉布克是纽约市立学院教授,也是美国心理协会的第一位黑人主席。

[27] 贝尔·胡克斯(bell hooks)是格洛丽亚·让·沃特金斯(Gloria Jean Watkins)的笔名,她是作家、女权主义者。

[28] 索尼娅·桑切斯(Sonia Sanchez,1934— ):非裔诗人。1985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29] 一种用棋盘玩的游戏,前进的方式取决于参与人回答常识和通俗文化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30]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197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

[31] 德里姆·汉普顿(dream hampton):美国文化批评家、制片人。她的英文姓名首字母小写是为了向贝尔·胡克斯致敬。

[32] 钱塞勒·威廉斯(Chancellor Williams,1893—1992):非裔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威廉斯以对与欧洲文明相遇之前的非洲文明的研究而闻名,他认为,古埃及文明主要是黑人文明。

[33] J. A. 罗杰斯(J. A. Rogers,1880或1883—1966):牙买加裔作家、记者和历史学家,主要研究非洲历史,特别是非裔美国人的历史。他寻找文明之间的关系,并追溯非洲文明的贡献。

[34] 约翰·杰克逊(John Jackson,1907—1993):美国泛非主义史学家、教师和作家。他倡导非洲中心论(Afrocentrism)和关于耶稣基督的比较神话研究。

[35] 即穆萨·凯塔一世(Musa Keita I,1280—1337)。

[36] 埃及的一位库施法老(公元前721—前707或前706在位)。

[37] 雅阿·阿散蒂娃(Yaa Asantewaa,约1840—1921):阿散蒂帝国的末代女王。1900年,她领导人民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金凳子战争”。

[38] 即安哥拉女王安娜·恩津加·姆班(Ana de Sousa Nzinga Mbande,1583—1663),以抗击葡萄牙而闻名。她顽强抗击葡萄牙侵略者,被誉为“非洲贞德”。她领导人民用弓箭、长矛、鲜血和生命对付葡萄牙人的枪炮,捍卫了国家的独立。

[39] 拉里·尼尔(Larry Neal,1937—1981):美国戏剧学家,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黑人艺术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40] 埃里克·威廉斯(Eric Williams,1911—1981):曾担任特立尼达和托巴哥的第一任总理。他也是一位加勒比历史学家,被称为“民族之父”。

[41] 乔治·帕德莫尔(George Padmore,1903—1959):泛非主义者、记者、作家。他1924年离开家乡去美国求学,之后到过苏联、德国和法国,后在伦敦定居。

[42] 斯坦利·克劳奇(Stanley Crouch,1945— ):美国诗人、音乐家和文艺评论家、专栏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他的代表作是爵士乐评论和小说《难道这月亮看起来不寂寞?》。

[43] 哈罗德·克鲁斯(Harold Cruse,1916—2005):美国学者、直言不讳的社会评论家,曾执教于密歇根大学非裔美国人研究专业,代表作是《黑人知识分子危机》。

[44] 威廉·曼宁·玛拉贝尔(William Manning Marable,1950—2011):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公共事务、历史和非裔美国人研究教授。玛拉贝尔创建了非裔美国人研究所,在去世前完成了《马尔科姆·艾克斯:再造的人生》一书,该书于2012年获普利策奖。

[45] 小艾迪逊·盖尔(Addison Gayle,Jr.,1932—1991):美国文学评论家、教育家、传记作家,黑人美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46] 卡罗琳·玛丽·罗杰斯(Carolyn Marie Rodgers,1940—2010):美国诗人,创办了美国规模最大的黑人出版社——第三世界出版社。

[47] 埃瑟里奇·奈特(Etheridge Knight,1931—1991):黑人文艺运动中的重要诗人。

[48] 杜波依斯(Du Bois,1868—1963):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民权活动家、泛非主义者、作家和编辑。他是第一个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非裔美国人。1909年,杜波依斯成为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的共同创始人之一。

[49] C. L. R. 詹姆斯(C. L. R. James,1901—1989):特立尼达历史学家、记者、社会主义理论家、散文家。他在后殖民文学中是一个富于开创性的、有影响力的声音。

[50] 巴兹尔·戴维森(Basil Davidson,1914—2010):英国历史学家、作家和非洲问题研究者。

[51] 梅尔维尔·吉恩·赫斯科维茨(Melville Jean Herskovits,1895—1963):美国人类学家。他在美国学术界确立了非洲和非裔美国人研究的地位。

[52]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1818—1895):美国社会改革家、废除死刑派、演说家、作家和政治家。他曾是马里兰州的奴隶,逃脱后,他成为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废奴运动的领袖。

[53] 马丁·罗比森·德拉尼(Martin Robison Delany,1812—1885):美国记者、医生和作家,可以说是黑人民族主义的第一个支持者。他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最早招收的黑人学生之一。

[54] 拉尔夫·威利(Ralph Wiley,1952—2004):美国体育记者,他以关于种族问题的评论和别具一格的文风而闻名。

[55] 每年春季在亚特兰大举办的黑人学生聚会。

[56] 艾迪娜·霍华德(Adina Howard,1973— ):美国蓝调音乐歌手,凭借性感的外形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获得了广泛关注。

[57] 一种常用的非处方消炎药。

[58] 德里克·贝尔(Derrick Bell,1930—2011):第一个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资格的非裔美国人,着有《种族、种族主义与美国法》等书。

[59] 约瑟夫·洛维利(Joseph Lowery,1921— ):美国卫理公会牧师,民权运动领袖,曾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第三任主席。

[60] 康奈尔·韦斯特(Cornel West,1953— ):美国哲学家、作家、公共知识分子,经常在媒体上评议政治和社会问题。

[61] 让受训者认识到自身偏见,并提高对他人关注的训练。

[62] 在“9·11”中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的遗址。

[63] 艾布纳·路易玛(Abner Louima,1966—1997):海地人,被纽约警察在布鲁克林的一家夜总会逮捕后,遭到殴打、摧残。

[64] 安东尼·贝兹(Anthony Baez,1965—1994):黑人保安,因与警察发生口角而被杀。

[65] 杰基·罗宾森(Jackie Robinson,1919—1972):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国人球员。

[66] 2006年11月25日,肖恩·贝尔(Sean Bell)一行三人被纽约便衣警察和卧底共开五十枪,肖恩·贝尔被杀,第二天就是他的婚礼,另外两人身受重伤。

[67] 詹姆斯·K. 波尔克(James K. Polk,1795—1849):美国第十一任总统。

[68] 乔治·皮克特(George Pickett,1825—1875):美国内战中南方邦联的将军。

[69] 语出萨沃利娅·格林夫(Thavolia Glymph)的著作《走出为奴之家》(Out of the House of Bondage)。“为奴之家”出自《旧约·出埃及记》13:3:“你们要记念从埃及为奴之家出来的这日,因为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你们从这地方领出来。”

[70] 萨沃利娅·格林夫:杜克大学历史系非洲和非裔美国人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19世纪美国的女性问题、黑人问题、内战和重建等。

[71] 美国东海岸硬核说唱歌手,最初为歌迷所知是因为他是著名说唱乐团武当派的成员之一。

[72] 卡杰米·鲍威尔(Kajieme Powell,1989—2014):2014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州圣刘易斯市,有人报警称鲍威尔偷窃了两罐饮料和一块蛋糕。面对警察,鲍威尔手里拿着刀子,并喊道:“开枪打我!开枪打我!”警察随即开枪把他打死。

[73] 巴克·罗杰斯(Buck Rogers):1928年首次在《惊奇故事》中出现,后来成为一系列小说中的英雄人物。

[74] 来自纽约皇后区的嘻哈二人组,这个组合被誉为东海岸最受好评的硬核说唱团体之一。

[75] 美国嘻哈音乐界最成功的制作人之一。

[76] 房租筹措晚会(rent party):一种社交活动,房客们雇一个音乐家或乐队演出,向听众筹措资金来支付他们的房租。这项活动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哈莱姆区,在爵士和蓝调音乐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77] MC Hammer在从艺前曾是美国奥克兰棒球队队员。1990年开始在乐坛上崭露头角,同年推出的专辑《请别让锤子伤害他们》取得佳绩。

[78] 马库斯·加维(Marcus Garvey,1887—1940):牙买加政治家、出版家、记者、企业家及演说家。他被视为黑人民族主义的开创者。他宣扬黑人优越论,倡议黑人返回非洲,共同创建一个统一的黑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