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父亲的失乐园 » 父亲的失乐园全文在线阅读

10 一步路也不白走 No Wasted Steps

关灯直达底部

约拿的诞生把贝赫·萨巴嘎家族带进一个新的繁盛年代。拉哈明精简了贩卖作业流程,因而能用更少的时间和工作量赚到更多钱。有好几年时间,每当他前往札胡周围一些农场批购鸡蛋和小麦,都会顺道挑选一些漂亮的织品面料披在驴背上,设法诱惑农夫们购买。虽然这个做法有时的确奏效,不过多数时候他都是垂头丧气地返回镇上,因为驴背上又多了件某个农夫太太说颜色不搭、质地不对或尺码不合的商品。

“你为什么就是没办法带点儿我要的东西来?”有一天,某个农妇吹毛求疵地抱怨。这句话让她被老公骂了一顿,因为她丈夫跟许多库尔德男人一样,认为老婆应该当个“不长嘴的鸡蛋”,圆润细致,不发声响。

这位太太直截了当的怨言尽管让拉哈明相当恼火,倒也促使他改变了经营风格。他不再凭空臆测顾客的需求,而是实验起札胡地区流动商贩没做过的事:接受预购。现在他前往农场采购鸡蛋和小麦时,驴背上背的全都是一个星期前顾客预订的织品,分毫不差。他把农产品运回给镇上的商家时,也是完全依据商家事先报出的需求。改变经营策略让他在札胡商界享有高人一等的地位,他父亲走起路来也更加神气了。就这么一个漂亮的出击,拉哈明让工作效率倍增,大幅降低了交易风险,而且收入也更加稳定。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犹太村庄的一群小朋友,1934年。© The Field Museum,Chicago.Photo A83508

一九四〇年代,他和两个弟弟赚进的银两已经够让他们进行更大胆的扩展策略。他们在札胡最热闹的河滨市集开了两间店铺。几年下来,无论是在札胡四周的山区村庄,或是巴格达宽阔的大街,拉哈明早已累积丰厚的商场人脉,让他能比札胡其他生意人以更便宜的价格供应种类更繁多的商品。“我们要让客人自己上门!”他向弟弟们宣布。顾客还真的就此川流不息。

拉哈明在拥挤不堪的铺子里将一捆捆的柔软棉料、一绞又一绞的当地纱线、各式华丽的土耳其寿衣和款款精美的女用丝巾塞满货架。他总能跟上当地人的需求与品味,当越来越多逐渐富裕的顾客舍弃传统山羊毛服装“夏禄沙皮克萨”,改穿西式羊毛长裤和猎装时,他也以精准的步调调整了店内贩卖的商品。

他英俊的弟弟伊斯拉埃尔负责经营隔壁的杂货店。沿着墙壁堆放的大布袋里装满堆积如山的椰枣、鹰嘴豆、坚果和衬衫纽扣、缝衣针线、罐装胶水。

埃利亚胡则是每天早上固定在札胡知名的倒V字形石砌拱桥顶端卡位,拦下邻村那些推着轮车、赶忙将狐狸毛皮和貂皮送进城里的村民形成的人流。他会以亲切无比的口气说:大哥们老远跑到大城里来,还得费劲儿把那么多货品运进市区,实在太辛苦了。干脆全部直接卖给我吧,这样你们就可以早早回家休息!

家族日益辉煌的地位让小约拿隐约有了一种坐享权力的感觉。今天我很难从父亲身上看到那份昔日光彩的踪影,因为现在的他经常忧心忡忡,即便已经拥有高超的学术成就,却仍是充满焦虑和自我怀疑。童年时代的他——那个尚未在人世间功成名就、甚至在札胡都还没冒出头的他——曾经在哈布尔河畔凝视自己的水中倒影,相信自己拥有上天赐予的非凡礼物。

一位在当地担任卡巴拉教士的叔伯辈远亲特别挑选他参与宗教业务,这让小男孩更是自信满满。这位教士的工作是召唤神灵,帮人找回遗失的贵重物品。他会把油灌进水中,请约拿当“童真稚子”,从油所形成的图案推断天神的意旨。有一次,伊拉克乐透代表来到城里,九岁大的小约拿坚信自己知道中奖号码。

多数札胡男孩在四年级结束后就会辍学,许多人甚至完全没有机会上学。当他们大到能抬起水桶,或是把货品搬上架子,就会被家人从学校里揪出来帮家里做生意。但是拉哈明和弟弟们赚的钱够多,约拿因此可以一直读书,先是读犹太会堂附设的学校,而后又进了市区另一头的公立学校。约拿很早就知道他爸爸希望他当医生,不过这个憧憬太过远大,与萨巴嘎家庭的背景完全不对等,因此拉哈明也只敢跟自己的儿子私底下说说。

米里亚姆在札胡陆续葬了五个小孩,三男两女,其中几个是胎死腹中,另外的则是很小就染病死去。五个夭折的孩子中,只有一个小女婴活得够久,让大人有时间为她取名字。每次葬礼后,米里亚姆都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诅咒某个妖精又来阻挠她多养几个孩子的渴望,而后,她更会为自己的大儿子牺牲奉献。这个儿子能够顺利存活长大,仿佛真是天神庇佑的奇迹。

她无比地宠他,煮他最爱的菜给他吃,帮他穿上拉哈明从大城市带回来的新外套和新靴子。她喊他“库巴诺赫”(kurbanokh,小亲亲),恳求上帝在任何灾厄降临在儿子身上之前先牺牲她,以保儿子平安。

米里亚姆的继母阿拉碧有一天看到她为儿子的新鞋绑上鞋带,忍不住叨念,“Pishlé Isho mshiha!——你快把他变成小耶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