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民蠢萌的美国:其实是一本全面的美国文化观察笔记 » 全民蠢萌的美国:其实是一本全面的美国文化观察笔记全文在线阅读

消亡的口音

关灯直达底部

我们这里有一位名叫沃尔特的人,偶尔在我家附近做点木工活。他看上去大概有112岁了。不过,天哪,他居然还能使得动锯子和锤子。他在我们镇做手艺活至少有50年了。

沃尔特住在佛蒙特州,和我们小镇隔着康涅狄格河相望。他是个正宗的新英格兰人——诚实、勤勉、生来就珍惜时间,简朴节约,也不善言辞。(他谈起话来就像是有一天人家会根据他讲话多少找他收钱一样。)最重要的是,他和所有的新英格兰人一样起得很早。天哪,新英格兰人真是很喜欢早起。我们有几个英国朋友几年前移居到此,刚到住的地方,一位女士就打电话和牙医约时间,牙医告诉她第二天六点半到。结果等她第二天晚上六点半到那里,发现诊所里黑灯瞎火,这才恍然大悟人家说的当然是早上六点半。我想,如果牙医约沃尔特六点半去看牙,他肯定会问人家可不可以再早一点。

有一次,他到我们家的时候七点还差几分,他便道歉说来晚了,因为诺维奇的交通很“野蛮”。这句话里有趣的地方不在于诺维奇的交通很“野蛮”(fierce)这个说法,而是他把“诺维奇”发成“诺里奇”(Norritch),就像英国的某个城市名一样。这独特的口音让我惊讶了一下,因为任何住在诺维奇市或者周边数英里内的人都把这个城市叫作“诺维奇”【也就是发出w的音,就像读“三明治(sandwich)”这个词一样】。

我就问他了。

“唉呀!(Ayuh)”他说。这是个新英格兰地区的通用感叹词,说的时候懒洋洋慢吞吞的,伴随着脱帽以及若有所思地抓抓头这类动作。它的意思是“我可能要说点什么……可是我可能又不说了”。他给我解释说,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村子还被念作“诺里奇”,后来从纽约和波士顿搬来了很多外来人,结果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外来人开始修正本地发音了。现在实际上所有比沃尔特年轻的人,其实也就是剩下的所有的人,都把这地方叫作“诺维奇”了。在我看来,这是件很让人伤心的事:只是因为外来人口太不注意保护当地口音,这种传统口音马上就消失了。不过,这个词的发音变化只不过是这股大潮上所浮起的几朵浪花而已。

三十年前,四分之三的佛蒙特人都是在当地出生的,而今天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一半还不到,有些地方甚至更低。因此,如今你已经不太可能像从前一样听到佛蒙特人把“cow”(牛)说成“kyow”(油),把“so don’t I”(我也不会)说成“so do I”(我也会),或者是使用多姿多彩,甚至有点隐秘的表达方法,很多州当时因此而远近闻名。我现在立即能想到的就是“heavier than a dead minister”(比死牧师还沉)以及“jeezum-jee-hassafrats”这两个。唉,不过现在很多佛蒙特人已经不再说了。

如果你到佛蒙特州更加边远的地方,到一家普通小店里去转转,你很有可能会听到两个老农民(那里的人说“农民”这个词通常不带卷舌音)要“a frog skin more”(青蛙皮多)杯咖啡,或者说“Well,wouldn’t that just jar your mother’s preserves”(哦,那岂不是把你妈做的果酱装起来了),可是你更有可能听到一位从城里来此隐居的人在L.L.Bean服装店里问店主人有没有“guavas”(番石榴)。

同样的事情全国各地都在上演。我刚读完一篇有关北卡罗来纳州离岛奥克拉科克(Ocracoke Island)方言的学术文章。奥克拉科克岛是一长串名为“外围堤坝”的堰洲岛的一部分,那里的居民曾经操一口非常浓重而神秘的方言,使得来访者有时候认为他们闯入了某个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期英国遗留下来的前哨基地。

当地居民——有时候被称为“霍伊-托伊德人(Hoi-Toiders)”,因为“高潮(high tide)”这个词他们的发音就是那样——有一种奇怪而活泼的口音还包含了很多古旧的词汇,如“quammish”(意思是感觉恶心不舒服),“fladget”(一片/块东西)还有“mommuck”(意思是麻烦,打扰)。这些词自从莎士比亚放下他的鹅毛笔之后就没有人听到过了。当地人在海边生长,所以他们对于航海词汇的使用非常特别,比如说“顺风航行(scud)”这个词意思是升起一小片帆顺着大风行驶,也被用来形容陆地上的动作,因此某个奥克拉科克岛居民可能会邀请你乘他的车“顺风航行”。最后,岛上居民为了让外来人彻底迷惑,还吸收了不少非英语词汇,如“pizer”指“门廊”【明显来自意大利语piazza(广场)】,还有听他们发“lot”(空地)的音让我想起林格·斯塔尔模仿多塞特口音说话。总而言之,这方言有趣极了。

下面的剧情你可能已经猜出来了,所有这些都“顺风疾驶”传承下来,直到1957年联邦政府修建了一座奥克拉科克大桥连接小岛和大陆,从游客们踏入小岛的那一瞬间开始,奥克拉科克方言就逐渐消亡了。

这些方言资料都是由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语言学家们搜集录制下来的,他们半个世纪以来定期到岛上进行实地考察,每一次考察都记录下这种脆弱俗语确确实实又似乎十分致命的衰落。然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奥克拉科克方言开始复兴了。研究者们发现中年人——20世纪50或者60年代,就是旅游业首次成为岛上生活重心的时候成长起来的一代——不仅仅回归了从前的说话方式,而且口音比他们的长辈还要重。研究者们所推测出的解释就是“岛上的居民夸张了他们的方言特征,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出任何差错,这样他们就是‘真正的’奥克拉科克人了,而不是游客或者近来从大陆上搬过来的新居民。”

类似的情况在别的地方也有。对玛莎葡萄园岛方言进行的研究表明:这里某些传统的发音,如house和mouse这类词中的ou[au]元音发音很平,类似于hawse和mawse中的[ɔː],在几近消亡之前来了一阵复兴,谁也没有想到。结果发现推动复兴的力量来自那些离开小岛居住在外多年又返乡的本岛人,他们又拾起原来的语言习惯,将自己和大批非本岛人区别开来。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浓重而又硬邦邦的佛蒙特口音会一样复兴呢?是否我们又可以期待听到那里的人说“要在你从来没有疼过的地方让你痛”(would give you a pain where you never had an ache),或者是“摸上去比船的尾巴还硬”(felt rougher than a boar’s rear end)呢?可叹的是,事实并非如此。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那些方言的复兴只发生在小岛上或者是仍然相对与世隔绝的环境当中。

那么情况很有可能是这样:当老沃尔特最终收起了他的锯子和锤子的时候,不论是谁来接替他的工作,即使是生于斯长于斯,都不可能说一口老式佛蒙特方言了。我只希望那个人不要起得那么早。

[1] 英国著名的格林威治(Greenwich)城在英国英语中的发音为[’grinid],即将w辅音略去不发音,因此又译为“格林尼治”。

[2] 美国英语口音最大特色是词汇中出现的r字母要相应地发一个卷舌音,而英国英语中则完全没有。

[3] 林格·斯塔尔,Ringo Starr,出生于利物浦的英国著名歌手兼演员,曾为“甲壳虫”乐队鼓手。

[4] 多塞特郡,Dorset,位于英格兰西南部,英吉利海峡边。

[5] Martha’s Vineyard,马萨诸塞州东南部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