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陶渊明 » 陶渊明全文在线阅读

饮酒(其九)

关灯直达底部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繿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题解

这是《饮酒》组诗第九首。诗歌通过假设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坚持隐居避世、不愿重返仕途的决心。

饮酒(其九) 诗意图 马泉 绘

句解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诗以清晨的叩门声发端,全诗呈现出一种自然而融洽的气氛。一大早,诗人听见有人敲门,急忙起身,连衣服也顾不上穿好,就赶去开门。

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倒裳”,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为什么慌乱得衣裳都穿错了呢?因为上边传来命令,国君召我马上去见他。陶渊明巧妙而风趣地化用此典,暗示着这不是一般的探访,而是有人从很远的地方带着上边的命令来请他出去做官。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问一声来者是谁呀?原来是一位老农前来问候。“田父”,农夫。但这位来客真的是普普通通的农夫吗?显然不是,普通的农夫是不会说出下面那一番话来的。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为什么他这么早就提着酒远道而来看我呢?原来他是担心我与世相乖不合时宜,而特地赶来安慰、劝说。诗人以转述的口吻道明田夫的来意。

繿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以下四句便是这位远道而来的“田父”的劝说之辞:隐居田园实在不合时宜,你穿得这样衣衫褴缕,居住在这样破败的茅屋下,未免太委屈,也算不上什么清高的隐士。“繿缕”,同“褴缕”。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你看,现在这个社会,哪个人不走做官的那条道路?你何必一定要特立独行?最好也和大家一样顺随世俗,不要再继续退隐了。

“汩其泥”,语出《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意谓如果大家都是龌龊的,为什么你要一个人独清?为什么不和大家一样也跳到泥水里边去玩弄那些泥巴?陶诗借用了这个意思。“尚同”,主张同流合污。“汩”,搅浑。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以下则是诗人的回答:我非常感谢您老人家的善意劝告,只是我自己的禀性、气质从来不能与世俗相谐洽。诗人说得如此谦恭委婉,又颇有外交辞令之妙。

纡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

“纡辔”,拉住马的缰绳使它走到另一条道上去。你要我调转马头和大家一起走那另外的一条路,我也不是不能,但那并非我的意愿。如果非要走那条道,就违背了自己的本性,那岂不是人生最大的迷失吗?这个意思恰如《圣经》所说:“你赚得了全世界,可是却赔上了你自己!”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既然远道来看我,那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喝酒吧。至于我的志愿,却是不可改变的!前面说得那样谦恭温厚,但最后表达不愿与世同流合污、决心退耕归隐的态度,又是何等坚决!“吾驾不可回”,正是诗人最后的誓言。

评解

本诗在表现形式上设为问答,夹叙夹议。宾主之间,一问一答,饱含情感,各具个性。全篇看似舒缓散漫,却又处处蕴含着不流于世俗的高尚精神。诗人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细之事,如开门迎客、对酒谈天,都写入诗中,而且写得亲切自然,丰腴有味,纯朴动人,这也是作品的高妙之处。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与《楚辞·渔父》颇为相似。渔父劝屈原与世推移,同流合污。屈原回答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田父劝陶渊明最好还是去做官。陶渊明回答说“违己讵非迷”,“吾驾不可回”。陶渊明与屈原一样身居乱世,理想不得实现,因而宁守贫贱、绝意仕进,这是难能可贵的。他在《归去来兮辞》中说不愿做官的原因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按:矫揉造作)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在《与子俨等疏》中又说是因为“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对本诗的理解。